鄂教版语文中考常见文言虚词归类 学案设计(鄂教版九年级下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导学案 手机版 | ||||
文言虚词“而”的用法 一、梳理句中“而”字的用法 舍生而取义者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乡为身死而不受 呼尔而与之,蹴尔而与之 宋无罪而攻之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暮寝而思之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因引而入塞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义不杀少而杀众 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可计日而待也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感极而悲者矣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临溪而渔 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日出而林霏开 / 野芳发而幽香 水落而石出者 朝而往,暮而归 往来而不绝者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杂然而前陈者 溪深而鱼肥/泉香而酒冽 坐起而喧哗者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登轼而望之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既济而未成列 既陈而后击之 隘而不列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阻而鼓之 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 久而乃和 已而夕阳在山 足肤皲裂而不知 广暂腾而上胡儿马 出其左右而还 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 意甚愠怒而就部 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 二、归纳用法,学会辨析 三、课堂练习 1. 指出下面语段中“而”的用法 昔齐桓公出,见一故墟而①问之。或对曰:“郭氏之墟也。”复问:“郭氏曷为墟?”曰:“善善而②恶恶焉。”桓公曰:“善善恶恶乃所以为存,而③反为墟,何也?”曰:“善善而④不能用,恶恶而⑤不能去。彼善人知其贵已而⑥不用,则怨之;恶人见其贱已而⑦不好,则仇之。夫与善人为怨、恶人为仇,欲毋亡得乎?”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2.选出与文段画线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项 (1)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苟欲学,不须资也。” A. 暮寝而思之 B. 义不杀少而杀众 C. 水落而石出 D. 舍生而取义者也 (2)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A. 水落而石出者 B. 既济而未成列 C. 杂然而前陈者 D. 泉香而酒冽 (3)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已,遂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 A. 足肤皲裂而不知 B.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C. 意甚愠怒而就部 D. 溪深而鱼肥 四、作 业: 1.指出下面语段中“而”的用法 匡衡勤学而①无烛;邻舍有烛而②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③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④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① ② ③ ④ 2.选出与文段画线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项 文之快(痛快流畅)者每不沉(深沉),沉者每不快,《国策》乃沉而快。文之隽(隽永)者每不雄,雄(雄浑)者每不隽,《国策》乃雄而隽。 与“《国策》乃雄而隽”中“而”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B.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C. 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 D.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文言虚词“于” 一、梳理句中“于”字的用法 1.所欲有甚于生者 2.万钟于我何加焉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舜发于畎亩之中, 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6.困于心,衡于虑 7.征于色,发于声 8.子墨子闻之,起于齐 9.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10.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11.欲报之于陛下也 1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13.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14.苟全性命于乱世, 15.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16.受任于败军之际, 17.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8.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19.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20.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21.行者休于树 22.战于长勺 23.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24.何有于二毛 25.欲有求于我 26.能谤讥于市朝 27.皆朝于齐 28.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9.固自辞于大将军 30.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 3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二、归纳用法,学会辨析 三、课堂练习 (1)高凤,字文通,家以农亩为业。妻常①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② 。时天暴雨,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③ (地上积水)流麦。妻还怪问,乃省。 〖注释〗① 常:同“尝”,曾经。 ② 护鸡:指守住鸡,不让它吃麦子。③潦水:地上积水 与“曝麦于庭”中“于”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B.躬耕于南阳 C.行者休于树 D.皆朝于齐 (2)周人有爱裘而好珍羞者,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羞,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 〖注释〗①具:准备。②少牢:作祭品用的猪羊。③相率:互相跟着。④重(chóng)丘:重复起迭的山丘。 与“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中“于”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舜发于畎亩之中 B.困于心,衡于虑 C.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D.固自辞于大将军 (3)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与“先生非求于人”中“于”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B.舜发于畎亩之中 C.欲报之于陛下也 D.苟全性命于乱世 (四)子墨子怒耕柱子①。耕柱子曰:“我无愈于人乎?”子墨子曰:“我将上大行②,驾骥③与牛,子将谁驱?”耕柱子曰:“将驱骥也。”子墨子曰:“何故驱骥也?”耕柱子曰:“骥足以责④。”子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责。” 〖注释〗①耕柱子: 墨子的门生。②太行:山名。③骥:好马。④责:鞭责,鞭策。 与“我无愈于人乎”中“于”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生于忧患 B.舜发于畎亩之中 C.躬耕于南阳 D.所欲有甚于生者 (五)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①行无名②,疑事无功。且夫有高人②之行者,固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于民。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 〖注释〗①疑:犹豫不定 ②名:搞出名堂 ③高人:超出常人。 与“固见非于世”中“于”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能谤讥于市朝 B.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C.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 D.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四、作业:指出下面语段中“于”的用法 (1)都御史刚峰(海瑞的号)海公,卒于①官舍,同乡宦南京者,惟户部苏怀民一人。苏点其宦囊,竹笼中俸金八两,葛布一端,旧衣数件而已。如此都御史,那可多得!王司寇凤洲评之云:“不怕死,不爱钱,不立党。”此九字断尽海公生平,即千万言谀之,能加于②此评乎? ① ② (2)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魏使公子昂将而击之。军既相距,卫鞅遗魏将公子昂书曰:“吾始与公子欢,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魏公子昂以为然。会盟已,饮,而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昂,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兵数破于①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②秦以和。 ① ② 文言虚词“其”的用法 一、梳理句中“其”字的用法 必先苦其心志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以彰其咎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增其旧制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其西南诸峰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颓然乎其间者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既克,公问其故。 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 吾视其辙乱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及其未既济也 其后四岁,广以卫尉为将军 而复问其妾曰 得赏赐辄分其麾下 复得其余军 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 其势不屯行 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 广谓其麾下曰 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李将军之谓也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 其如土石何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二、归纳用法,学会辨析 三、课堂练习 1. 指出下面语段中“其”的用法 (1)君子为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质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运用到实践中去),识其①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②奚决焉? ① ② (2)书生以囊萤闻于里(乡村) ,里人高(尊敬)其①义 ,晨诣之。谢(家里人向乡人道歉)他往。里人曰:“何有囊萤读,而晨他往者?”谢者曰:“无他,以扑萤往。晡(bū ,申时),且归矣。”今天下之所高,必其②囊萤者,令(如果)书生日下帷(指闭门读书),孰诣之哉? ① ② 2.选出与文段画线句中“其”的用法相同的项 (1)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孝(敬父母,尊爱兄长),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A. 其西南诸峰 B. 颓然乎其间者 C. 吾视其辙乱 D. 其李将军之谓也 (2)世言虎不食醉人,必坐守之以俟其醒;非俟其醒,俟其惧也。有人夜自外归,见有物蹲其门,以为猪狗类也。杖击之,即逸去,之山下月明处,则虎也。是人非能胜虎,而气以盖之矣。 A. 必先苦其心志 B. 复得其余军 C. 其一贫,其一富 D. 其如土石何 (3) 王荆公介甫,退处金陵。一日,幅巾杖屦,独游山寺,遇数客盛谈文史,词辩纷然。公坐其下,人莫之顾。有一人徐问公曰:“亦之书否?”公唯唯而已,复问公何姓,公拱手答曰:“安石姓王。”众人惶恐,惭俯而去。 A. 增其旧制 B.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C. 公问其故 D.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4)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A. 其势不屯行 B.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C. 公问其故 D.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四、作 业: 1.指出下面语段中“其”的用法 弈秋,通国(全国)之善弈者也。弈秋诲二人弈,其①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ó 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这因为)其②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① ② 2.与文段画线句中“其”的用法不相同的是( ) 王恭从会稽①还,王大②看之。见其坐六尺簟③,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④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⑤不悉恭,恭作人无长⑥物。” 注:①会稽:地名。②王大:人名。③簟[diàn]:竹席。④荐:草垫。⑤丈人: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⑥长:旧读zhànɡ,多余,剩余。 A.其身正,不令而行 B.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C. 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 D. 曾益其所不能 文言虚词“为”的用法 一、梳理句中“为”字的用法 1.故不为苟得也 2. 或异二者之为 3. 行拂乱其所为。 4.为中将军从大将军 5.夫子何命焉为? 6.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7.必为有窃疾矣。 8. 愚以为宫中之事 9.为与此同类 10.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11. 此为何若人? 12. 无老壮皆为垂涕 13. 以功为侯者 14.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15. 皆为尽哀 16.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17. 赎为庶人 18. 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 19.广复为后将军 20.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21.士以此爱乐为用。 22.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23.臣部为前将军 24.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25.广以卫尉为将军 26. 良久乃许之,以为前将军 二、归纳用法,学会辨析 三、指出下面语段中各个“为”的用法。 1.英公(李绩)虽贵为①仆射,其姊病,必亲为②粥,釜燃辄焚其须。姊曰:“仆妾多矣,何为③自苦如此?”绩曰:“岂为④无人耶!顾今姊年老,绩亦年老,虽欲久为⑤姊粥,复可得乎?” ① ② ③ ④ ⑤ 2.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功业出己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百计去之;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① ② 四、选择与文段画线句中的“为”的用法相同的项。 1.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标准),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敷衍了事)或答人简札(书信 ),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A.故不为苟得也 B.子墨子解带为城 C.或异二者之为 D.此为何若人? 2. 永公(人名,即智永;公,对人的尊称)住吴兴永欣寺,积年(多年)学书,后有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人来觅书并请题额(匾额)者如市(集市),所居户限(门槛)为之穿穴,乃用铁叶裹之,人谓“铁门限”。后取笔头瘗(yì 埋)之,号为“退笔冢”。 A.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B.愚以为宫中之事 C.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D.士以此爱乐为用 3. 梁丘据(人名)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矣。”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婴非有异于人也,常为而不置(放弃),常行而不休而已矣。”(选自《初潭集》) A.当死,赎为庶人 B.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C.臣部为前将军 D.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五、作 业 1.指出下面语段中各个“为”的用法。 1.王含作庐江郡,贪浊狼籍。王敦护其兄,故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称之。”时何充为①敦主簿,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是。”敦默然。旁人为②之反侧,充晏然,神意自若。 ① ② 2.(陈)寔在乡闾,平心率物(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告诉百姓道理的曲直),退无怨者。至乃叹曰:“宁为①刑罚所加,不为②陈君所短(批评)。” ① ② 3. 范文正公尝为①人作墓志,已封将发,忽曰:“不可不使师鲁(尹洙的字)见之。”明日以示尹。师鲁曰:“君文名重一时,后世所取信(指作为文章典范),不可不慎也。今谓转运使为②都刺史,知州为③太守,诚为④清佳(清雅古隽),然今无其官,后必疑之,此正起(引起)俗儒(庸俗文人)争论也。”希文怃然曰:“赖以示予,不然,吾几失之。” ① ② ③ ④ 2. 与文段画线句中的“为”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1)宗悫(què)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曰:“汝若不富贵,必破我门户。”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与拒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艺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A. 夫子何命焉为? B. 故不为苟得也 C. 广以卫尉为将军 D. 士以此爱乐为用 (2)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衒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A.行拂乱其所为 B.必为有窃疾矣。 C.广复为后将军 D.无老壮皆为垂涕 文言虚词“以”的用法 一、梳理句中“以”字的用法 何以战 不敢出一言以复 必以分人 广以卫尉为将军 可以一战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以衾拥覆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以故得脱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人多以书假余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皆以美于徐公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醒能述以文者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 三军以利用也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遂许先帝以驱驰 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 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咨臣以当世之事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俯身倾耳以请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成,将以攻宋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以中有足乐者 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无从致书以观 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属予作文以记之 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乃自以精兵走之 良久乃许之,以为前将军 二、归纳用法,学会辨析 三、指出下面语段中各个“以”的用法。 ㈠ 昔有田父耕地,值见伤蛇在焉。又一蛇,衔草著疮上,经日伤蛇走。田父取其草余叶以①治疮,皆验。本不知草名,因以②“蛇衔”为名。《抱朴子》云,“ ‘蛇衔’能续已断之指如故”,是也。 ① ② ㈡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既而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也。夫以①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铸库兵以②作耕器,出仓廪以赈贫穷,阿县大治。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③私兵战,遂败魏师。 ① ② ③ ㈢ 帝欲用安石,唐介(人名)曰:“安石好学而泥古(拘泥于古代),故议论迂阔(思想行为不切实际事理),若使为政,必多所变更。”帝不以①为然,竟以②安石参知政事,谓之曰:“人皆不能知卿,以③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规划处理世务)。”帝曰:“然则卿设施(打算开展)以④何为先?”安石对曰:“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帝深纳之。 ① ② ③ ④ 四、选择与文段画线句中的“以”的用法相同的项。 1.存审(人名)出于寒微,常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馀。”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生于膏梁,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A. 先帝不以臣卑鄙 B. 必以分人 C. 属予作文以记之 D. 可以一战 2.贞观三年,太宗谓司空裴寂曰:“比有上书奏事,条数甚多,朕总粘之屋壁,出入观省。所以孜孜不倦者,欲尽臣下之情。每一思政理,或三更方寝。亦望公辈用心不倦,以副(报答)朕怀也。” A.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B.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C.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D. 良久乃许之,以为前将军 3. 太原闵仲叔者,世称节士,虽周党(人名)之洁清,自以弗及也。党见其含菽饮水,遗以生蒜,受而不食。 A. 三军以利用也 B. 无从致书以观 C. 俯身倾耳以请 D. 皆以美于徐公 五、作业 1.指出下面语段中各个“以”的用法。 ⑴勃海鲍宣妻者,桓氏之女也,字少君。宣尝就少君父学,父奇其清苦,故以①女妻之,装送资贿甚盛。宣不悦,谓妻曰:“少君生富骄,习美饰,而吾实贫贱,不敢当礼。”妻曰:“大人以②先生修德守约,故使贱妾侍执巾栉。即奉承君子,唯命是从。”宣笑曰:“能如是,是吾志也。”妻乃悉归侍御服饰,更着短布裳,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 ① ② ⑵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①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②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③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① ② ③ 2. 与文段画线句中的“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郑玄欲注《春秋传》,尚未成。时行,与服子慎遇,宿客舍,先未相识。服在外车上与人说己注《传》意,玄听之良久,多与己同。玄就车与语,曰:“吾久欲注,尚未了。听君向言,多与吾同,今当尽以所注与君。”遂为服氏注。 A. 人多以书假余 B.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C. 俯身倾耳以请 D. 士以此爱乐为用 文言虚词“之” 一、梳理句中“之”字的用法 1.子将安之? 2.吾欲之南海 3.西蜀之去南海 4.默而志之 5.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7.无案牍之劳形 8.愿借子杀之 9.宋无罪而攻之 10.属予作文以记之 11.吾既已言之于王矣 12.肉食者谋之 13.暮寝而思之 14.醉翁之意不在酒 15.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6.公输盘之攻械尽 17.小大之狱 18.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19.当余之从师也 20.先天下之忧而忧 21.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2.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2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24.何陋之有? 25.宋何罪之有? 26.此之谓失其本心 27.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28.公将鼓之 29.期年之后 30.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31.在乎山水之间也 32.舜发于畎亩之中 33.呼尔而与之 34.愿陛下亲之信之 35.公将弛之 36.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二、归纳用法,学会辨析 三、阅读下文,说说文中各个“之”的用法。 (一)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①垄上,怅恨久之②,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 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③志哉! ① ② ③ (二)人有鬻(yù卖)矛与盾者,誉其盾之①坚,物莫能陷也,俄而又誉其矛曰:“吾矛利,物无不陷也。”人应之②曰:“以子之③矛陷子之④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① ② ③ ④ 四、找出与文段画线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1.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太祖悦,即施行焉。 A. 暮寝而思之 B. 齐之习辞者也 C. 西蜀之去南海 D. 何陋之有? 2.繁文(有文采)之人,人之杰也。人之有文也,犹禽之有毛也。毛有五色,皆生于体。苟有文无实(思想感情),则五色之禽,毛妄(白白地)生也。(选自《论衡》) A. 醉翁之意不在酒 B. 默而知之 C. 当余之从师也 D. 子将安之? 3.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不有奇才耳(罢了)!”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已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A. 吾既已言之于王矣 B. 小大之狱 C. 公将鼓之 D. 吾妻之美我者 五、作业 1.说说文中各个“之”的用法。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①市,适鬻金者之②所,因攫(抓取,抢夺)其金而去。吏捕得之③,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④金何?”对曰:“取金之⑤时,不见人,徒见金。” ① ② ③ ④ ⑤ 2.与文段画线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郑县人卜子,使其妻为裤,其妻问曰:“今裤何如?”夫曰:“象吾故裤。”妻子因毁新令如故裤。郑县人卜子妻之市,买鳖以归,过颍水,以为渴也,因纵而饮之,遂亡其鳖。 A. 宋无罪而攻之 B. 吾欲之南海 C. 宋何罪之有? D. 舜发于畎亩之中 3.与文段画线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一屠晚归,途遇两狼。屠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A. 何陋之有? B. 公将弛之 C. 公将鼓之 D属予作文以记之 吴明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