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拓展阅读): 《蜘蛛》《猫的天堂》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八年级上册)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拓展阅读):

《蜘蛛》《猫的天堂》(2课时)

课前预习:

    1.了解作者相关资料:

    《蜘蛛》的作者是__________国作家 _________,《猫的天堂》的作者是________国作家_______,其代表作是____________。

    2.自主阅读,积累重点字词,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3.我有这样的疑惑:

相关课程标准:

    “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比较探究,学习文章的写作特点。

评价任务:

    1.通过课前预习,在此基础上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再次阅读课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问题。

教学过程:

一、走进文本,感知形象

    学生活动:

    1.跳读课文,标划相关语句,正确理解《蜘蛛》《猫的天堂》两文中截然不同的形象。

可以“从文中________地方可以看出,这是一只________样的蜘蛛(猫)”的句式进行概括。

明确:从它辛辛苦苦的织网、捕虫,维持自己的生命,还要和许多强大的敌人斗争可以看出这是一只有耐性、理智、勇敢的蜘蛛。

从它曾有过希望在阳光下自由自在地生活的梦想,可又因为不堪忍受外面的饥饿与痛苦,最终回到温暖的牢笼,可以看出这是一只贪图享受、不劳动、不付出、坐享其成,为了舒适的生活,甘愿付出自由,任人责打,供人消遣的玩物猫。

2.思考:《蜘蛛》从哪几个方面表现蜘蛛的聪明?《猫的天堂》告诉我们猫的幸福是什么?

明确:从蜘蛛的形体、织网、捕食、侵略、成长快等方面表明蜘蛛的聪明;《猫的天堂》告诉我们猫的幸福就是关闭在一间有肉吃的屋子里挨打。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任务是熟悉文本内容,明确文章主题,为下一个环节打下基础,因为是拓展阅读,所以不作过多的引导和分析,更多的是强调学生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感悟。

二、比较阅读,质疑探究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完成下面的表格,比较文章异同,5分钟后小组选派代表展示,比一比哪些小组表现的更出色。

《蚂蚁》 《辛劳的蚂蚁》 《走向虫子》 《蜘蛛》 《猫的天堂》

内容









主旨









写作特色  

学生活动:

1.结合本单元所学内容,小组交流,填写表格。

2.选派代表展示,师生评议。

问题预设:

1. 《蜘蛛》与《蚂蚁》相比,写作旨意有什么不同?

《蜘蛛》是以客观地写动物为宗旨,而《蚂蚁》一文写动物不是最终目的,而是借之来感悟人类。于是文章的侧重点就完全不同,《蜘蛛》重在说明动物的习性,而《蚂蚁》重在感悟。

2.《蜘蛛》与《辛劳的蚂蚁》相比,同是小品文,在写法上有着怎样的区别?

《蜘蛛》是说明性文字与叙述性文字各占一半,文风清晰生动,着眼于说明蜘蛛的生活习性;而《辛劳的蚂蚁》一文则是以叙述、描写为主,多用拟人、比喻、幽默,全文风趣生动,既写出蚂蚁的有趣习性,又讽喻人性的弱点。

3.《猫的天堂》与本单元的写动物的其它文章相比,主要有何不同?

文体不同。它是一篇寓言式的小说,反映的道理不同。通过猫的经历来揭示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人生的真正幸福是能够享受自由中的艰辛的快乐。它用超现实的猫的故事来表现现实的人的道理,启人深思。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本课的核心内容,以比较为手段,探究异同。教师适时做点拨与引导,注重学生的个体体验。)

三、学以致用,盘点收获

如果要你写一篇有关动物或昆虫的文章,你可能觉得没什么可写,读了本单元的文章后,你悟出了没话可说的原因了吗?

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感受,有可能得出以下结论:

1.材料不足,包括观察不仔细,感悟不深入,想象不丰富,故觉得无话可说。

2.没有抓住写作对象的特点。

3.缺乏自己内心的感受。

4.受限于单一的表达方式,找不到表达的效果。

5.束缚于就事论事。

四、妙笔生花,寻找机趣

根据平时的观察,选择你熟悉的一种动物或昆虫,参照本单元写法写一作文片段,展现观察美、机趣美。要求:细心观察,将写作对象人格化,尽可能想象出它们的心理、动作、神态、对话等。尝试感悟式文章的写法。

学生活动:

1.学生当堂完成作文片段(10分钟左右),教师巡视、指导。

2.展示:学生完成作文片段后,以小组为单位互读互评,推荐优秀习作参加班级交流。

3.师生评议,评选“鸟言兽语小博士”。

五、布置作业,抒写感悟

课下根据《猫的天堂》的相关内容,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读后感,参考题目:《“猫的天堂”真的是“天堂”吗》。

附板书设计:

蜘蛛

哥尔斯密

形体结构-----------蜘蛛的生存

↓     ↓

形体  战斗武器    织网  捕虫

猫的天堂

左拉

“我”的选择↘

                  人的选择

老猫的选择↗

六、达标检测: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天亮了,老雄猫看我要软瘫下去了,他就换了一种口吻问我: 

“这样的生活你过够了不是?” 

“啊,够了!”我说。 

“你要不要回家去呢?” 

“那自然。可是,哪里还找得到我的家呢?” 

“你跟我来。昨天早晨你走出来的时候,我早就想,像你这样一只肥头胖耳的猫,生来就不配享受自由中的艰辛的快乐的。我知道你的住处;我送你到门口就是了。” 

    这只老实的老雄猫只简单的说了这几句话。等我们到了门口时,他向我说: 

    “再会吧!”他也没有向我表示一些别离的情感。 

    我叫道:“不行。咱们俩不应该这样就分别了。你与我同到里面去。我把我的床和我吃的肉与你平分。我的女主人是一位好太太……” 

    他没等我说完,就抢着说: 

    “闭你的嘴!你这个蠢东西!在你那安乐窝中,我非死不可。你那种丰腴的生活只有杂种贱猫觉得好。自由的猫决不愿意用一个牢狱的代价来购买你所吃的肉和你那羽毛的枕头……再会吧!” 

    他又上屋去了。我看着他的大而瘦的影子,很舒适地和那初升的太阳光互相抚摩着。 

    我进了屋子,你的姑母拿起掸帚来把我教训了一顿,我也用我的深挚的欢悦的心承受了。我大大的领略了一番这温暖而挨打的欢欣。当她打我时,我早在做着大美梦,知道她打完了就要给我肉吃了。 

4.结合全文,说说你如何理解老雄猫的“自由中的艰辛的快乐”。 

  答:老猫过着没有主人限制和照顾的生活,它可以到处走动,天地比一个家一个窝大得多,它享受着自由的快乐,没有主人给它提供吃的、住的,它只得自己到处寻找人们废弃的食物,还得提防着人,所以自由的快乐又是艰辛的。                                                                  

5.分别时,老雄猫没有表示一些别离的情感,还骂“我”是“蠢东西”、“杂种贱猫”,是否表现老猫冷酷无情和粗鲁? 

  答:不是。老猫觉得“我”和它志不同道不合,分别是预料之中的,所以并不伤感;“我”邀请它去过它不愿过的生活,它觉得侮辱了它,所以断然拒绝。                                                              

6.老雄猫离开时,“他的大而瘦的影子,很舒适地和那初升的太阳光互相抚摩着”,这分明是一幅画,想象着这个画面,想象老猫此时的心情,想象作者对老猫的感情。 

  答:老猫是愉快的,因为自己是自由的,能充分享受自己应该享受的。作者对老猫充满钦佩赞赏之情。                                                                

7.不管是老猫还是“我”都觉得自己生活的地方是天堂,对方生活的地方是牢狱,为什么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看法呢? 

  答:两者都热爱着自己的生活方式,享受着自己生活方式中的优势,所以有处在“天堂”的感觉;它们又都看到对方生活中自己所害怕的、所厌恶的东西,所以象躲避“牢狱”一样惟恐不及。    

                                    

教学反思:

一、课堂既然可以“提问”,那么,也应该可以“不问”。本堂课的教学过程,并没有因为“不问”而松散,相反,学生围绕三个话题,充分进行说读活动,读得动情,说得到位。也因为老师的“不问”,给学生留下了充分的自主活动时间,读得透彻,说得精要。

二、教师可以“不问”,但是必须“有为”。

这种“无提问设计”课型,着眼于学生的课中活动丰富,课堂时间几乎全部交给了学生,如此,是不是就意味着教师的“无为”呢?答案是否定的。教师的“有为”隐含在教学的设计中:“说猫、说人、说文”三个话题的设计,是逐层深入的,且三个话题涵盖了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这三个“切口”,是到达文本深处的捷径;教师的“有为”还表现在课堂的点评中:对学生的“说”,教师或概括,或校补,或提升,或总结,或追问……我觉得我的对于学生发言的点评,能够推动话题向着更深入的目标前进。

三、教师要做到“不问”,必须对教材进行“深加工”、“精加工”。

“无提问设计”的课堂,要求教师改变角色,由以讲析为主改变到以艺术设计、艺术调控、艺术指导、艺术点拨为主,因此,教师的深入研读教材、找准话题以及思考自己如何精要点示就显得犹为重要。这篇课文的“深加工”,我做得很艰苦,可以说,前期的研读教材花了9分力,后期的教学设计只花了1分力。也正因为前期的加工到位,才保证了后期的活动实效。

优点:读与写是语文学习的两大手段,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尤其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实现了读与写的互动。因为是拓展篇目,所以在教学中没有对文本内容作过多的引导和分析,更多的是强调学生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感悟以及写作的运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足及整改措施:

学生对于感悟式写法把握的还不够好,借助联想寻找恰当的契合点还难免落入俗套,受限于单一的表达形式,不能别出心裁的抓住写作对象的特点。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与写作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以致用。

 

苏伦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