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残损的手掌》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戴望舒及其诗歌创作。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 

    3.感情背诵本诗。 

    能力目标 

    1.品味诗歌语言,深层体会变幻多姿的抒情风格。 

    2.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3.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 

    德育目标 

    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感情诵读,把握全诗的感情线索,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 

教学难点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寄寓的诗人的情感。 

    2.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感情线索。 

    2. 联想想象欣赏法  引领学生理解诗中艺术形象蕴含的情感。 

    3.研讨点拨法  用于对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深层把握诗歌主题。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诵读,整体把握全诗的思想感情。分析诗中的艺术形象寄寓的主观情感。品味诗歌浯言, 

领会其艺术魅力。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提及戴望舒,我们自然想到的是彷徨在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但卢沟桥头的炮火点燃了民族郁愤,以“雨巷诗人”之名行世的戴望舒也收起了彷徨“雨巷”中的“油纸伞”,而在“狱中题壁”,并且“用我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放声歌唱“永恒的中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的恋歌——《我用残损的手掌》。(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戴望舒及《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人。1923年秋人上海大学中文系。192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做宣传工作。1928年在上海与人合办一线书店,出版《无轨列车》半月刊。被查封后改名水沫书店,出版《新文艺》月刊。1931年加入左联。1932年自费赴法国,在里昂中华大学肄业。一年后到巴黎大学听讲,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1935年回国。次年创办《新诗》月刊。1938年避居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及诗刊《顶点》。还曾主编过《珠江日报》和《大众日报》副刊。同时组织“文协”香港分会并任理事。1941年,日本占领香港后被捕入狱,受伤致残,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1949年回到内地在国际新闻局法文组从事翻译。1950年因气喘病去世。 

    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早年诗歌多写个人的孤 

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 

    《我用残损的手掌》作于1942年?月3日,是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的歌。  

    三、诵读,整体感知诗意 

    1.学生默读全诗。掌握下列字词。 

投影 

    锦幛(zhàng)    荇藻(xìng zǎo)    蓬蒿(Péng hāo) 

    憔悴(qiáo cuì):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蝼蚁(lóu yī):“蝼蛄和蚂蚁,用来代表微小的生物,比喻力量薄弱或地位低微的人。 

    2.教师感情诵读,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提示:这首诗语言口语化,押韵灵活错综,读起来有一种沉郁顿挫的音乐感.很确切地表现了诗人的情怀。诵读中要注意体会停顿和重音。  

    我/用残损的手掌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阴暗,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只有那辽无、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子手中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于手掌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生的禾草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3.学生自由诵读,整体感知诗意。 

    思考:(1)诗歌从内容上町分为两部分。每部分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体会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祖国土地时的种种感觉,说说诗人内心深处情感的变 

  化起伏。 

    学生诵读体会后回答,教师适时点拨: 

   (1)第一部分表现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虽然自己的手掌已经“残损”,却仍然要摸索祖 

 国“广大的土地”.触到的只是“血和灰”,从而感觉到祖国笼罩在苦难深重的“阴暗”之中。第二部分写诗人的手终于摸到了“那辽远的一角”,即“依然完整”,没有为侵略者所蹂躏的解放区,诗人对这块象征着“永恒的中国”的土地,发出了深情赞美。 

    (2)诗人先是凄楚忧愤,转而热切期盼,对解放区寄予了民族复兴的希望。消极的、冷色调的前半部分与积极的、暖色调的后半部分形成明显对比,使作者的感情倾向更加鲜明。 

    4.学生集体朗读,整体领悟诗意。 

    四、精彩赏析,理解艺术形象 

    1.学生配乐诵读全诗.合作研讨: 

    (1)诗中两种不同的色调给读者以强烈刺激。请画出文中起标示作用的修饰语,体会其表 

达效果。 

    (2)这首诗描写的对象很多,而读起来却不觉芜杂,这是为什么? 

    (3)诗歌两部分的写法各异,试作简要分析。 

    四人学习小组研讨、交流,教师明确: 

    (1)积极的、暖色调的词语如:新生、辽远、温暖、明亮、坚固、蓬勃、永恒…… 

    消极的、冷色调的词语如:残损、冷、彻骨、寂寞、憔悴、阴暗…… 

    诗人之所以这样用这些词语,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内心深处的爱与恨。 

    (2)全诗在想象中展开内容,在想象中,诗人的手掌抚过了广大的国土。先是沦陷区的家 

乡,继而从祖国疆域的北部一直到最南端,最终停留在解放区。对祖国大地上每一处特征性景物的概括,作者突出的是“手掌”的触觉作用(同时也有视觉、嗅觉、味觉等感觉器官的作用),如 “微凉”“冷”“滑出”“细”“软”“蘸”等等。这样,就把较广泛的描写对象相对集中起来,使之贯穿在“手掌的感受”这一条线索上,因而读起来不觉芜杂。 

    另外,灵活的押韵方式,既体现了现代诗形式的自由,又使全诗有着相对协调一致的节奏。 

    (3)描写沦陷区,从实处着笔,用一幅幅富有特征的小画缀连;描写解放区,侧重写意,用挚爱和柔情抚摸,加之一连串亲切温馨气息的比喻,凸现和煦明媚的色彩。 

    2.学生熟读背诵全诗,深层领会诗中艺术形象的内涵。 

    3.拓展延伸。 

    诗人往往把情感寄寓在具体的形象上,使抽象的心绪具有可感性。借鉴这种写法.联系生活体验,写几句富有诗意的话,抒写自己的一种感情(如“思念”“悲伤”“欢欣”等)。 

    先在小组内交流、修改,然后请学生有感情诵读自己所写的优美语句,教师点评归纳。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在抗日战争中觉醒和振奋起来的戴望舒,“用残损的手掌”摸索广大的土地,是他在困苦抑郁中爱国精神的升华。恰是这一片丹心,撑托起了民族的脊梁。吟咏诗歌,我们在感念中生发的是对祖国母亲的一份深情、一份责任。“祖国在我心中”,让我们在雄壮激昂的《国歌》声中唱响心曲。(音乐起) 

    七、布置作业 

    阅读闻一多的《一句话》,写一篇精彩的赏析文章。 

一句话 

     闻一多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这话叫我今天怎么说?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    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 

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   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 

 爆一声:“咱们的中国!”    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咱们的中国!” 

板书设计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设计

【教读目标】

   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品味语言,深入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感。

   【教读设想】

   1.紧紧抓住诵读这一主线进行教读探究——以读起始,以读收束;以读为手段,以读为目的。

   2.在描写摸索家乡和解放区的感觉句上,深挖细掘,细磨慢研,精雕细刻,品出语文味,力图“出彩”。

   【教读过程】

   ㈠ 导入——激情

   今年的10月17日,对于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是难忘的,为什么?(“神舟六号”胜利返航——屏显图片)对!因为激动人心,因为扬眉吐气而难忘!但是令老师难忘的,还有另外一件事,一件令人怒发冲冠,使人义愤填膺的事!谁知道是什么事?对!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第五次参拜靖国神社!(屏显图片)即使是两件事的重叠纯属偶然,这也足以让我们愤慨!你想对那位日本首相说点什么?

   屈辱我们可以宽容,但绝不可忘却。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一个高贵而倔强的灵魂,(屏显作者图片)去听听这个柔弱的文人,虽身陷囹圄却又是怎样激情满怀的歌唱——我用残损的手掌。(板书标题、作者)

   ㈡ 吟诵——入诗

   1.教师音乐声中范读:请允许老师按照自己的理解朗读这首诗歌,同学们要设身处地地倾听诗人内心深处的声音。

   2.请同学自由吟诵两遍:你认为老师读得好的地方就试着学一学,不好的地方就改一改,然后大声读两遍;读后请你告诉我们,你最想问的问题是什么,或者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师穿插:◎“那辽远的一角”“那上面”、三个“那里”——指的是没有被侵略军蹂躏的解放区。

   ◎手掌为什么“残损”的?——穿插背景: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1942年。1938年,诗人戴望舒从沦陷区的上海来到香港,主编一家报纸的副刊,编发了不少动员抗战的诗歌。1941年,日军占领香港后,立即逮捕了几乎全部的在港知名华人,包括戴望舒在内。戴望舒活跃的抗战姿态,很显然引起了日军的注意。日本宪兵动用酷刑审讯戴望舒,试图从他口中获取文艺界抗日人士名单等资料,但他始终没有屈服。 

     戴望舒在狱中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所受的酷刑和折磨,是非常惨烈的,这使他出狱后仍无法摆脱这场噩梦,两年之后,他在写《等待(二)》一诗时,还记忆犹新地写下了这样叫人刻骨铭心的句子:在这阴湿,窒息的窄笼:/做白虱的巢穴,做泔脚缸,/让脚气慢慢延伸到小腹上,/做柔道的呆对手,剑术的靶子,/从口鼻一起喝水,然后给踩肚子,/膝头压在尖钉上,砖头垫在脚踵上,/听鞭子在皮骨上舞,做飞机在梁上荡…… ——《等待(二)》

   ◎有人说朗读这首诗,你叹不出声,只有深沉的悲和热,在腑腔里沸腾。

   ◎这不愧是戴望舒诗歌中最明亮最健康的歌唱。

   ◎有人说,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人戴望舒无疑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在诗坛以现代象征派的面孔出现,可在他生命的终端却写出了这样浸透了血泪的现实篇章。

   ◎ 板书:恨—爱 悲—怜 愁苦—希望)

     ㈢ 对话——入情

   我们仅仅读了两遍,就产生了如此丰富的感受,真是难能可贵!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宝贵的感受到诗歌中搜寻:看看到底是哪些诗句带给我们如此强烈地感受?然后紧紧地抓住它,轻轻地读一读,细细地品一品,相信你的感受会更深切,更强烈!

   □ 3-14行:

   ① 看屏幕:看看上面的诗句漏掉了什么?读一读,然后想一想,哪一处不能漏掉?(屏显:这一角变成灰烬,/那一角是血和泥;/这一片湖是我的家乡,/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引导学生分析:“已、只、该、()”的作用。(屏显正确句子)读一读,把这种种理解读出来!还不够,再来! ② 诗中的“湖”指的就是杭州西湖,戴望舒小时候家就在西湖的附近,在他的记忆里,西湖是世界上最美的风景,而他尤其不能忘的是最好的季节里的西湖。不要说是多情的诗人,谁又能摆脱对家乡的牵挂?何况他的家乡就是胜似天堂的杭州呢?

   如此仙境一般祥和美丽的家乡,现在如何呢?读——

   还有如锦幛的繁花吗?还有奇异芬芳的嫩柳枝吗?还有淡妆浓抹的美景吗?还有悠扬婉转的柳笛声吗?还有戴着柳条帽的无忧的嬉戏吗?……没有了!没有了!一切都没有了!现在,读——

   再读!(穿插语言:◎带着你的理解和情感去读,用声音告诉我们,告诉所有人,你愤怒了!你激动了!你被深深地打动了!!

   ◎侵略军蹂躏了你的家乡,让你国破家亡,你是什么心情?)

   与戴望舒同时代的东北作家端木蕻良,流亡关内,拖着疲惫的身体还嘶哑地歌唱自己的家乡:(屏显: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再读!读下去——(屏显:17—26行)

   ④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板书:掠过)诗人的内心充溢着切肤的沦亡之痛。但是诗人的情感又不是直接明白地说出来,而是寄托在一个个鲜明的形象上,这就是诗歌“用形象说话”的特点。诗人自己也说:“诗是一种吞吞吐吐的东西,动机在表现自己跟隐藏自己之间。” 在那个以狂暴的吼叫代替艺术的凝想的年代里,这首诗显得难能可贵。

   □ 第21行:“运”换成“用”行不行?读一读!

   □ 第19、22行:“轻抚”和“贴”是怎样的动作?读一读!(板书:轻抚)

   □ 第20行:“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这是两个一向被人称道的句子,为什么?(它唤起了人生命中最亲切的感动)我们就用这种感情来齐读17—26行!

   □“太阳”“春”两个形象,有什么象征意义?

   1942年,由于日本侵略军空前残酷的大“扫荡”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包围封锁,加上华北地区连续发生的自然灾害,使得解放区处于极端困难的境地。但是在侵略者黑暗潮湿的地牢里,却响彻着如此健康明朗的歌唱!请同学们尝试着把第17—26行背下来!

1-2行:

   ① 有两行总领全诗,是哪两行,为什么?

   ② 诗人的手掌是如何摸索的?(板书:摸索 屏显:摸索  这一角 那一角 家乡 长白山 黄河 江南 岭南 南海;辽远的一角)

   ㈣ 收束——入境

   在时代潮流的感召下,诗人戴望舒终于走出了惆怅的丛林和寂寥的雨巷,充满韧劲和豪情地歌唱:(音乐屏显:狱中题壁 如果我死在这里,/朋友啊,不要悲伤,/我会永远地生存/在你们的心上。//你们之中的一个死了,/在日本占领地的牢里,/他怀着的深深仇恨,/你们应该永远地记忆。//当你们回来,/从泥土掘起他伤损的肢体,/用你们胜利的欢呼/把他的灵魂高高扬起。//然后把他的白骨放在山峰,/曝着太阳,沐着飘风:/在那暗黑潮湿的土牢,/这曾是他惟一的美梦。)(师读—齐读)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也是戴望舒先生诞辰100周年。为了再次感受诗人那切肤的沦亡之痛和深沉的爱国之情,我想请两位同学来朗读这首诗。(分工:① 3-14行;② 15-26行;③其他的由老师读)齐背17-26行!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

广州市长兴中学  戴兵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识记、理解本课生字词。

(2) 反复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变化,把握寄托诗人感情的具体形象,培养学生理解诗歌的能力。

(4) 能有感情的诵读、准确的背诵全诗。

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诵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由此进入情境,以情带声,声情并茂。这样,既感悟了诗歌的深沉情感,朗读能力也会呈螺旋上升之势。

(2)抓住关键语句,发挥想象和联想,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把握意象的含义。

(3)把握诗歌的情感历程,分析诗歌主题,就要善于对文本提出问题,边读边想边问边讨论,问题意识就能培养起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有感情的诵读,理解诗歌中新颖的意象所表现出的凝重的情感。

2、难点:

(1)探究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

(2)准确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反映中华民族伟大历程的录象片后,教师设疑:你所知道的我国历史上有哪些爱国的名人,有哪些表现爱国主题的诗篇?比一比,谁说得多?

2、导入:同学们,爱国是个古老的主题,从《诗经》发轫到《楚辞》登程,从屈原到文天祥,中国历史上涌现出的诸多爱国诗人,他们在诗歌中抒发的爱国之情总是和忧虑国家的命运相关联。经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朦胧诗人舒婷,以其沉重的历史积淀,将个体的“我”汇注于祖国的大形象,抒发了富有时代特征的一代人的严峻的思考、深刻反省和顽强追求。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与传统一脉相承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去体会诗中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二)自渎感知,整体把握

1、走近舒婷

   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彰州市市码镇。以后一直生活在厦门。1969年插队落户于闽西太拔,后调福建文联。插队期间,开始试笔,直至十年后1979年,才开始发表诗作。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

2、追溯背景

   这首诗发表于1979年7月,据说成诗却早在1976年4月24日,写于“四五运动”发生后不久。这首诗有着沉重的历史感,表达了一种希冀光明的痛苦,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把从压抑中释放出来的热情化作对祖国新兴的讴歌。

3、  相关知识:

关于朦胧诗——

朦胧诗,实际上是指成长于“文革”时期,备受生活的冷落与嘲弄的青年诗人创作的诗歌。他们多强调主体的真实,追求象征和意象化,蕴涵着伤感情调和反叛精神。代表人物:北岛、舒婷、顾城。

4、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1)教师范读课文《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学生活动  仔细聆听教师的范读,感受诗作的抑扬顿挫及诗人的感情变化:,听的过程中,同时能够纠正自己的读音,标示停顿。

【点拨】这首诗先抑后扬,体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所隐含的情感基调则是由沉郁、凝重到欣喜、明快。 

(2)学生以多种形式读诗,整体感悟诗歌,思考经历了文革之苦的诗人,在本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这种感情又是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的?

【点拨】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感情,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诗人通过一些具体事物来表现这种历史情感,如“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胚芽”“笑涡”“起跑线”等。

(3)再读诗歌,思考:如果按情感基调来划分,本诗划分为两部分如何划分?概括每一节的段意。

【点拨】该诗第一节表现祖国贫穷、落后的历史;第二节表现人民的痛苦和希望;第三节展示历史转折时期的祖国形象;第四节再次强调我与祖国的血肉关系,表现诗人献身祖国的热望。其中第一、二节风格沉郁、凝重、低缓,三、四节欣喜、明快、激越,依此可划分为两部分。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引导学生品读鉴赏诗文第一节,体会本节诗出现的事物所表达的感情,把握作品朗读的方法。

学生活动  自读第一小节,分组讨论老师的问题(投影出示)。

讨论交流

(1)本节出现的的意象及修饰每个意象所用的定语有哪些?取得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2)该节作者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应以怎样的感情基调来朗读?

【点拨】(1)选取的意象是“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运用的修饰语是“破旧、熏黑、干瘪、失修、淤滩上的”;给人贫困、落后的感觉。(2)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以深沉而悲痛的感情来朗读。

想一想  在朗读本节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点拨】(1)语速:舒缓;音调:低沉;(2)重读对象:修饰语、中心词。方法:声音高、声音重、语速慢。(3)注意节拍、停顿:读每一小节最后一句“祖国啊”前,要稍微停顿、酝酿感情。诗歌的每一节表达的感情不一样,每节之间需要转换感情,朗读时也要停顿。(4)朗读要放开,感情要投入。

2、 学生自己按照这个方法理解朗读其余三小节,具体思考以下问题:

(1) 第二节中表现的情感是单一的吗?

(2) 第三节的感情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诗人用哪些意象表达这种感情的?

(3)第四节中,诗人抒发的感情与第三节有何异同?

学生活动  分前后桌四人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巡回并参与。然后全班交流,学生相互补充。

【点拨】(1)第二节既写出了人民的痛苦又写出了人民的希望。“飞天”是宗教传说中的能在天空飞舞的神,在民间备受尊崇,寄托了百姓对生活的祁愿。(2)感情色彩由悲苦哀愁变为欣喜亢奋,用的意象有 “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显示出祖国摆脱束缚、蒸蒸日上的状态。(3)该节抒发的感情紧承上节,但程度有所加强,诗的感情达到了高潮。

3、  重点感悟、理解下列问题:

(1)该诗每节末的“祖国啊”抒发的感情是否一样,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感情有什么变化,为何会有这样的变化?

(2)这首诗以第一人称写的,诗中的“我”仅仅指作者一个人吗?“我”与祖国是一种什么关系?

【点拨】

(1)四句“祖国啊”抒发的情感并不一样。第一句抒发了诗人难以言状的悲哀之情;第二句蕴涵着诗人的几多痛苦和几多希望;第三句是诗人对祖国母亲的壮丽誓言;第四句是诗人对未来美好祖国感到无比自豪时抑制不住的深情呼唤。诗人的感情由低沉叹息到逐渐转向亢奋激烈,这种变化是历史发展在诗人心灵 折射的必然。“文革”浩劫之苦造就了舒婷这一代人富有时代特征的迷茫、困惑、怀疑、失落的情绪,也使他们通过心灵的折光抒发严峻的思考、深刻的反省和顽强的追求。

(2)本文以第一人称写成,以“我”向“你”(祖国)的倾诉,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诗中“我”代表着与共和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这一代人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他们将承担起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我”的形象,是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里的。

4、练一练   完成课后练习(三)

(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从十年浩劫中生活过来,有着太多坎坷经历的诗人舒婷更能体会到祖国命运与个人命运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面对凝聚着灾难和获得新生的祖国,自然的产生出一种为个人不幸而悲伤、为祖国不幸而忧虑,同时又有对个人与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的忧患意识与历史责任感。《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就是表达诗人这种理念与心声的动人乐章。热爱祖国、歌颂祖国,不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更是民族振兴的精彩传唱。我们有理由、有信心唱得更响、更亮。

延伸阅读

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们的家乡

在希望的田野上,

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

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一片冬麦,一片高粱,

十里荷塘,十里果香。

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生活,

为她富裕,为她兴旺。

 我们的理想,

在希望的田野上,

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

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中成长。

西村纺花,东港撒网,

北疆播种,南国打场。

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劳动,

为她打扮,为她梳妆。

 我们的未来,

在希望的田野上,

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

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

老人们举杯,孩子们欢笑,

小伙弹琴,姑娘歌唱。

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劳动,

为她幸福,为她增光。

阅读建议

歌词一般是用诗的语言写成的,只是比起诗歌来语言浅显一些罢了。本文由三段歌词组成,三段歌词的字句基本相同,只是对应的变换了少数字词、句子。《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也有反复咏唱的句子,想一想这种复沓形式有什么表达效果?本文同样表达的是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想一想,本文是扣住哪一方面主题来表达情感的?如果来朗读或歌唱的话,该用怎样的语调来表现?

教学反思:

1、  注意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2、  读中品,品中读。通过几遍层次和要求不同的朗读促使学生抓住诗中形象,理解诗歌感情,领略诗歌内涵。

3、  鼓励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来解读文本。

  3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从容说课

    舒婷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成诗于我国进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春天。全诗四节,共有四个意象群,通过它们的递进组合,不仅表达了祖国从苦难到新生的发展历程,而且表达了有着从迷惘到深思到沸腾的特殊情感历程的青年一代的共同心声。诗歌先抑后扬,宛如一曲多声部的交响曲,呈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新颖的意象所表现出的凝重的情感是鉴赏全诗的要点。

    教读本文,要注重朗读。不仅要读出语气,而且读时要揣摩诗句意思,体会诗的内在旋律。

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联想思维,领会诗人移注到形象上的主观情感。体会舒婷的诗在委婉曲折中表达心声的特点。对诗歌深刻内涵的理解,要联系时代背景材料。欣赏过程中,对诗中重要意象的分析,教师可用词论点拨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干瘪、疲惫、簇新、迷惘、绯红、喷薄”等词语。

    2.了解舒婷的涛在委婉曲折中表达心声的特点。

    3.感情诵读并背诵全诗。

    能力目标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

    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把握诗歌的情感历程,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诵读,理解诗歌中新颖的意象所表现出的凝重的情感。

教学难点

    探究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准确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

教学方法

    1. 诵读感悟法  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深沉情感。

    2.联想想象法  用于对诗中意象含义的把握。

    3.讨论点拨法  用于对诗歌主题的分析。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诵读,整体感知诗意,分析诗中意象含义,把握全诗的情感历程,探究诗歌主题。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同学们,爱国是个古老的主题,从《诗经》发轫,《楚辞》登程,在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了以屈原为代表的众多的爱国诗人,他们在诗中抒发的爱国之情总是和忧虑国家的命运相联系的。经

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朦胧诗人舒婷,以其沉重的历史积淀,将个体的“我”汇注于祖国的大形象,抒发了富有时代特征的一代人的严峻思考、深刻反省和顽强追求。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与传统一脉相承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去体会诗中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板书文题、作者)

    设计(二)

    同学们,我们为中国古典诗歌而自豪,因为它凝练、隽永,是多少年沉淀的精华。但这还不

是中国诗歌宝库的全部。一批锦绣满腹、才华横溢的新一代诗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感受着新时代的清新气息,创作了一大批精彩华章,装点了中国以及世界诗坛的盛装。欣赏现当代诗歌,我们会得到另一种美的熏陶、情的感染。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朦胧诗人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去领略它别样的审美特征。(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多媒体显示:

舒婷及《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码镇。祖籍晋江泉州。以后一直生活在厦门。

    1969年插队落户于闽西太拔,1972年返城。1980年,调福建文联。插队期间,开始试笔,直至十年后1979年,才开始发表诗作。著有诗集《双桅船》(获全国第一届新诗集优秀奖)、《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西德、法国、美国、荷兰、日本、意大利、印度等国家。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即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春天.诗人把压抑中释放出不定期的执情释出来的执情化验室作对祖国新兴的讴歌。  

三、诵读,整体感知诗意

1.学生默读,疏解字词,初步感知诗意

设影:

(1)注音:

干瘪(biě)    驳船(bó)    蜗行(wō)    胚芽(pēi)    迷惘(wāng)

隧洞(suì)    绯红(fēi)    淤滩(yū)    纤绳(qiàn)

(2)释义:  

疲惫:非常疲乏。

簇新:极新(多指服装)。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

绯红:鲜红。

喷薄:形容水或太阳涌起、上升的样子。

    学生听读课文录音,揣摩诗歌内在旋律。

    教师提示:这首诗先抑后扬,体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第一节,长句式,多节拍,每两行表现一个意象,仿佛是一首以低音缓慢升起的乐曲,给人一种沉重感。这种诗句的音韵效果与诗人对贫困祖国的忧患意识十分相似。第二节,诗句简短急促,把忧国的情绪强化为深深的悲怆。第三节,诗句拉长,节拍增多。这种起伏变化,造成全诗节奏反复回旋,抑扬顿挫,为第四节把全诗推向巅峰创造了条件。第四节,节奏更快,而且排比的运用,加强了语言的力度。这就把全诗的感情推向高亢、激昂的高峰。

    3.学生自由诵读,体会诗句节拍、重音。

    教师示例: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4.学生有感情诵读全诗,思考:

(1)经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又是

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的?

    (2)第一诗节中,诗人创造了几个意象?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3)第二诗节中所表现的情感是单一的吗?

    (4)第三诗节的感情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诗人是用哪些意象表达这种感情的?

    (5)第四诗节中,诗人抒发的感情与第三节有何异同?用自己的理解概括本节内容。

    学生思考后精彩回答,教师点拨:

    (1)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感情,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诗中,“我”与祖国一起经受苦难,并在历史的机遇面前承担起为祖国取得“富饶”“荣光”“自由”的重任。

    诗人通过一些具体事物来表现这种情感,如“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象征着祖国饱经风雨而依然具有顽强活力的特点。

    (2)诗人创造了“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等意象。这些意象象征了祖国落后的经济、落后的文化和多年蒙受的苦难,同时也展现了在灾难中艰难挣扎,缓慢前行的祖国的形象。

    (3)第二诗节既写出了人民的痛苦又写出了人民的希望。“飞天”是宗教传说中的能在天空飞舞的神,在民间备受尊崇,寄托着淳朴百姓对生活的祈愿。

    (4)第三诗节中的感情色彩由悲哀愁苦一变而欣喜亢奋。诗人用的意象有“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这显示出祖国摆脱束缚,蒸蒸日上的状态

    (5)第四诗节中抒发的感情紧承上节,但程度有所加强,涛的感情达到了高潮。诗人将抑制不住的强烈感情化作对祖国母亲的壮丽誓言。愿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去取得她的“富饶”“荣光”和“自”,去实现她的伟大理想。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使命感和崇高的献身精神,使诗的思想为之升华。

    5.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各诗节的大意。

    明确:第一节:回溯祖国数百年的贫困、落后的历史。

    第二节:写人民的痛苦和希望。

    第三节:描绘处于历史转折时期的祖国形象。

    第四节:强调“我”与祖国不可分割的关系。

    四、研读,探究品味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合作探究:

    (1)每节诗末的“祖国啊”所抒发的感情是否一样,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感有何变化.为何有这样的变化?

    (2)这首诗是以第一人称写的。诗中的“我”仅指作者一个人吗?“我”与祖国是一种什么关系?

    (3)舒婷的诗往往在曲折委婉的抒情中表达真挚的心声。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特点?

    四人学习小组合作研讨、交流,教师点拨:

(1)四句“祖国啊”所抒发的情感并不一样。第一句抒发了诗人难以言状的悲哀之情;第二句蕴含着诗人的几多痛苦和几多希望;第三句是诗人对祖国母亲的壮丽誓言;第四句是诗人对未来美好祖国感到无比自豪时抑制不住的深情呼唤。可见,诗人的感情由低沉叹息逐渐转向亢奋热烈。这种变化是历史发展在诗人心灵中折射的必然。“文革”浩劫之苦造就了舒婷这一代人富有时代特征的迷惘、困惑、怀疑、失落的情绪,也使他们通过心灵的折光抒发严峻的思考、深刻的反省和顽强的追求。舒婷的诗把个人的悲喜同民族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把对现实的感知同理想的追求结合起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2)《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以第一人称写成,以“我”向“你”(祖国)的倾诉,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诗中,“我是你……”或“我是……”句式反复出现,强调“我”和祖国一同走过艰难困苦、一同经历风雨沧桑,“我”和祖国生死相依、血肉相连。这个“我”代表着与共和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这一代人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他们将承担起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我”的形象,是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里的。

    (3)诗的第一节和第二节,写祖国的过去。诗人写的虽是贫穷和苦难,情感中却始终流动着对祖国的挚爱、依恋和赞颂。

    例如:“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老水车”这个形象,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虽然“疲惫”,却仍保持着顽强的生存力。同样,下文的“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都是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的形象。“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这几行,写的是中国人民屡受挫折却从不泯灭希望。以上种种,都是对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的赞扬。

    2.学生集体深情诵读全诗,自由续诗。

    请学生发挥想象,仿照课文,在下面这些诗句后添加一句诗,使它们尽可能与原诗和谐一致。

    (1)我是于瘪的稻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是失修的路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示例:

    (1)我是干瘪的稻穗,滋养你被劳作压身躯。

    (2)我是失修的路基,承载你坎坷蜿蜒地前行。

    3.学生熟读,背诵全诗。

    五、课堂练习

    赏析舒婷的《思念》,完成题目。

思  念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一颗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也许藏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在灵魂的深处。

    1.诗的第一节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四个意象,分别抒写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情思。

    2.第二节中,诗人运用比喻含蓄曲折地写出了“思念”的缠绵、真切,请分析下面比喻句各比喻什么。

    ①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②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

    3.鉴赏第三节在全诗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1.挂图  代数  琴  桨橹  茫然  苦恼  惆怅  焦灼

    2.①时间缓慢  ②距离遥远

    3.第三节是全诗的诗眼,点出所有的痛苦、惆怅、焦灼和期待全部发自内心.是源自心灵深处的“思念”。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从十年浩劫中生活过来。有着太多坎坷经历的诗人舒婷更能体会出祖国命运与个人命运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面对凝聚着灾难和获得新生的祖国,自然地产生出一种为个人不幸而悲伤、为祖国不幸而忧虑,同时又有对个人与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的忧患意识与历史责任感。《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就是表达诗人这种理念与心声的动人乐章。热爱祖国、歌颂祖国,不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更是民族振兴的精彩传唱。我们有理由、有信心唱得更响、更亮。

    七、布置作业    

    《水乡》是一首好诗,请写一段文字,说说它好在哪里?可以评析全诗,也可以评一个方面;字数不少于200字。

  屋是小岛/浪中摇;

人是小岛/河上漂。

篙挨篙/桥接桥;

       鱼网给桥栏/穿上黑纱袍。

          夜半起大潮,站在门口捞一瓢;

    一半是星星,一半是鱼苗。

板书设计

 

沈美兰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