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文中实、虚词的用法。

2、弄清各段之间的联系。

能力目标 

1、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及其特点。

2、引导学生结合实际领会文章论点蕴涵的深刻哲理。

情感目标

领会人处于困境才会奋发有为,国无忧患往往遭到灭亡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掌握文中实、虚词的用法。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实际领会文章论点蕴涵的深刻哲理。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句名句的作者是谁?(孟子)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散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年,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最有影响的大师,封建时代被尊为“亚圣”,又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提倡“仁政”、“王道”,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曾以所学游说诸侯,但不为所用。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作《孟子》七篇,计261章。 

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站在儒家立场加以激烈抨击。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孟子》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

三、整体感知

1、齐读课文,版述学生读错的字词并解释:

     畎(quǎn )亩 :田间水沟    傅说(yuè )  

曾(zēng)益:同“增”,增加     胶鬲(gé   ) 

 拂(bì )士:同“弼”,辅佐君主的贤士    拂(fú )乱:违反、阻挠 

2、自由朗读课文,疏通文意,教师出题检查掌握情况:(学生圈点勾画出颖难字词,并且学生之间自由讨论,共同解决)

A、词类活用。 

    劳(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使......劳累)其筋骨        饿(使......饥饿)

    空乏(使....   穷困缺乏)       所以动(使......惊动)心           

    忍(使.......坚韧)性           行拂乱(使......受到阻挠)其所为 

    人恒过(名词活用为动词,犯错误、犯过失) 入则、出则(动词活用为名词,国内、国外)

B、古今异义词。 

举于版筑之间(今义:建筑、修路           古义:捣土用的杵) 

举于士      (今义:士兵                 古义:狱官    )  

C、多义词。 

于:  舜发于畎亩之中(从)            而:而后作(承接连词)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       而死于安乐也(并列连词   )   

          征于色(在)                   生于忧患(由于,在)

是  :于是人也(这样的)        今义,判断动词 

发:发于畎亩(举,被任用)      发于声(表现)  

拂:行拂乱其所为(阻挠,违反)  拂士(同“弼”,辅佐,辅弼)

3、齐读课文。

四、精段阅读

(一)分析课文第一段

1、请一学生示范朗读第一段,并请另外一名学生翻译这一段

2、这段提到古代几个人物?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六个,都出身贫贱,都经历了磨练,最终都大有作为)

3、作者举例想说明什么?(说明了要想成才必先经历磨练;只有经过磨练才能有所作为) 

4、请你举出古今中外同类型的事例。 

(韩信受胯下之辱成将军;爱迪生经历上千次实验发明了电灯;诺贝尔发明炸药,实验中多次被炸伤;贝多芬耳聋后写出《命运交响曲》;居里夫人发现了镭元素;;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领导人开创了新中国的历史;张海迪高位截肢自学了四国外语……)

 (二)分析课文第二段

1、第一段是记叙,那么第二段属于什么? 议论

2、请一学生示范朗读,并请另一同学翻译,老师给予纠正出现的错误。

3、作者在这段中议论的观点是什么?

古往今来受“大任”、成大业的人,起先都要吃大苦,经历种种肉体和精神的折磨,从而锻炼意志,增加才干。

4、背诵第二段(采用抽查一两个学生的形式)

(三)分析课文第三、四段

1、一学生示范朗读,另一学生翻译

2、这段从哪两个方面来论述了什么道理?

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了个人成才与国家存亡的道理,指出一个人老犯错误,就能促使他改正错误,思路阻塞不通, 就能促使他猛然省悟,自己的不足。 一个国家,如果内无坚守法度的世族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无足以与之抗衡的邻国和外患的入侵,这样的国家就会灭亡。

3、最后,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是本文主旨所在。

五、归纳总结

1、本文的论证方法。(特殊论据——一般论据——中心论点。)

    2、本文写作特点。   (正反对比论证,排比手法。)

六、布置作业『新课程教育网』@版权所有@

 

李梅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