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三必修五)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技巧及诗歌鉴赏中修辞技巧的命题特点 2.学会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修辞技巧的运用。 3.掌握和规范诗歌鉴赏修辞技巧题目的答题步骤。 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歌曲《虞美人》(邓丽君) 虞美人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我们刚才听的这首歌的歌词就是李煜的名作《虞美人》。其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设问、比喻。(引出课题并板书) 【2012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 柳堤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十里笼睛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10、(7分) ②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变大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下列诗句中“香”子的运用和本诗类似的两项是(4分) A.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唐•郑谷《阙下春日》) B.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宋•杨朴《莎衣》) C. 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错。(宋•刘子翚《海棠花》) D.映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明•邱睿《都城春日》) 一、回顾古典诗词常用的修辞手法 诗词大家们在作品中多运用修辞来表情达意。那么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我们所学过的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比喻、比拟、对比、对偶、借代、设问、反问、排比、双关、夸张……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拟人)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的《燕歌行》)(对比)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对比)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对偶)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设问、比喻)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比喻) 二、考点展示: 大纲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那么,这个考点在命题形式上如何呈现?我们来看近几年考查修辞技巧的的高考题: 1.(2008年广东)(1)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2.(2009年重庆)(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 3.(2010年浙江)(2)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 4.(2011福建)(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3分) 综观历年命题情况,我们不难看出,对修辞手法的考查要求都外化为以下几种形式: 1.本诗(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抒情的?(辨认修辞技巧) 3.赏析分析诗(句)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阐释表达效果) 高考命题形式是这样的,我们具体怎样分析作答呢?请看下面的高考真题。 三、真题体验(引导学生分析) 1.(2008年广东)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木芙蓉(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1)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参考答案】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冒寒开花的自然属性,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目的:学会如何辨认修辞手法。可通过分析意象或描写对象的特征来辨认。) 教师小结:通过这道题,我们掌握了辨认修辞手法的方法:要分析意象的的特征。那么我们怎样去分析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表达效果呢?请看这道题—— 2.(2006年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将:行,流过。 诗人采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2分)将“山溪渡”比作“交情” 、将“水上风波”比作“人生波折”,赋予 “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2分)从而形象地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2分) (目的:1.学会辨认修辞手法。可通过寻找标志来辨认。2.学会将理论知识结合诗歌内容来分析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方法归纳: 1.判断修辞手法的方法(学生归纳): (1)找标志,如比喻的标志“似”。 (2)析意象,如“花心应似心酸”,“花”是物,“心酸”则是人的情态,由此可判断是用拟人手法。 2.如何分析修辞技巧在诗歌中的表达效果? 首先是掌握常见修辞技巧的内涵和作用;其次是结合内容具体分析。最后才是传达的作者的情感。 那么是不是做到这样,我们对诗歌中的修辞手法的分析就完成了呢?我们来看第二次阶段考试前的练习题中的诗歌鉴赏题目。 3.答题思路(学生练习答案比对:投影诗歌,投影学生答题情况,分析答案得失,规范答题意识。)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何效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四、当堂训练 1.试分析这首诗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新晴 刘颁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参考答案】用拟人的手法。作者将“南风”人格化,在雨后初晴的天气里,自己的旧相识南风偷偷的推开门户,顽皮的翻着书,传达了作者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恬适的心情。 2.比较鉴赏。假如你是高考命题人,请根据下面两首诗歌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设计题目,并设计好答案。(目的:熟悉命题形式、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答题。方法:小组讨论、合作完成。) 悯农(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陶者(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参考)问题:两首诗在表达技巧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试分析。 答案:二者都运用了对比手法。前者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四海无闲田”反映农民拼命劳动,全国已没有荒废不耕种的土地了,农民种得广,收得多,这种现象与“农夫犹饿死”的现实对比,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封建剥削制度的不满。 教师小结:同学们做得很不错。说明了大家都充分了解了高考的命题形式,掌握了答题技巧。最后,我们回顾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教师总结: 1.判断修辞手法的方法: 一是找标志 二是分析意象特点 2.如何分析修辞技巧在诗歌中的表达效果? 首先是掌握常见修辞技巧的内涵和作用;其次是结合内容具体分析。最后才是传达的作者的情感。 3.形成答案时要规范。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何效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五、作业 杨舍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