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教学内容 繁星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及不同的感受,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训练学生学会表达自己观察后的感受。 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及不同的感受。 突破方法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适当点拨。 教学设计(教师用活动单) 教学流程 个性调整 【课前活动】 1.走近作者。 巴金,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建国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作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联主席,《收获》主编。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篇小说《憩园》,《寒夜》;散文集《保卫和平的人们》,《友谊集》,《随想录》;散文、小说、特写集《新声集》,《赞歌集》,还有不少短篇小说、童话、杂文等。 2.了解写作背景。 1923年,19岁的巴金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笼到了上海,考入东南大学附中补习班。在学习期间,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著名的“五卅”运动对他的影响较大,他的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1927年1月15日,他乘法国轮船“昂热号”离沪赴法。他去法国是为了学习经济学,“向西方找真理”,进一步研究无政府主义理论,考察欧洲的社会活动。法国既是无政府主义的发源地,也是当时欧洲政治流放者的庇护所。2月18日,“昂热号”邮轮抵达马赛。19日巴金抵达巴黎。在邮船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上杂记》38则。《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写于1927年1月。 3.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摇摇欲坠( ) 模( )糊 半明半mèi( ) shà 眼( ) 【活动方案】 一、导入新课 星星是夜晚的精灵,在无边的夜空,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你喜欢天上的繁星吗?每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星,你的心情如何?你产生了怎样的遐想呢? (播放星空影片) 学生思考 2 组织交流、评价 二、研读课文 活动1:自由朗读课文,在文中圈画出作者观看繁星的时间、地点、感受的词句。 (自由朗读,画出相关句子→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画出关键词→组内相互补充,相互订正) 活动2:比较作者三次看繁星的情景与感受的不同之处,并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自主研读,独立批注→组内讨论,尝试合作展示→全班交流) (明确:这个不相同是因为随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 活动3:作者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对繁星进行了观察,产生了不同的感受。这些感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自主研读,独立批注→组内讨论,尝试合作展示→全班交流) 活动4:1、找出文中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精妙之处,并说说其表达作用。 2、领会一些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活动5: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作者有了对星空不同的体验和感受,产生了诸多的联想和想像。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阅历都存在个性差异,那么当你在某个夜晚面对星空的时候,你会看到什么?又会想到了什么呢?请用散文化的语言来描述。 (独立思考或拟写发言提纲→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课堂随笔: 孙丽 |
闁告帗绻€缁旀挳宕ュ鍛憥閻犱焦褰冮悥锟� 闁告帗绻€缁ㄢ晠宕ュ鍛憥閻犱焦褰冮悥锟� 闁告帗绻€缁椾線宕楅妸褜娼犲璺虹С缁★拷 濡ゅ倹眉缁旀挳宕ュ鍛憥閻犱焦褰冮悥锟� 濡ゅ倹眉缁ㄢ晠宕ュ鍛憥閻犱焦褰冮悥锟� 濡ゅ倹枪閳ь剙鍟崣蹇曠矓閹存繂绻侀柛鏍垫嫹
·语文课件下载
| |||
『 ![]() ![]() ![]()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