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改革的严重误区——以张洁的《拣麦穗》课堂实录为例谈(粤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网友来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课堂实录 手机版 | ||||
陆波 时 间:2006年10月27日下午14:00 地 点:深圳中学 上课年级:高一 使用教材:粤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 教学指导:深圳市教学研究室语文教研员程少堂副教授 执 教:深圳市翠园中学 钱冰山 忧郁是美丽的 主持人:钱冰山老师是深圳市课堂教学大赛第一名获得者,在2004年至2006年两年间,以教学专家的身份被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和深圳市教育局联合公派到香港支援香港传统爱国学校的中学语文教学,对教学和教改进行研究和指导,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影响很大。他是深圳市语文教育界优秀中青年教师的代表。今天在这里为大家上一堂示范课,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迪。下面就请钱老师上课,大家欢迎。 师:刚才程老师的溢美之词让我非常惭愧。其实我很清楚,在座的各位老师才是我的榜样。 我是在程老师的精心栽培下,才慢慢成长起来的,与优秀教师的差距还非常大,还有一 段很长的路要走。今天我这堂课是为下面深圳中学王老师的精彩课堂拉开序幕,精彩的 课堂在后面。与其说是示范,不如说是抛砖引玉。请大家多批评指教。好,我们现在开始上课。 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中国有一个成语大家非常熟悉——东施效颦,说的是谁呀? 生:东施。 师:东施效颦效的是谁呀? 生:西施。 师:她效颦好不好? 生:不好。 师:那谁好呢? 生:西施。 师:西施好在哪里? 生:靓妹。 师:她靓在哪里,请你们说具体一点。我靓不靓? 生:(笑)靓,(笑)不靓。 师:中国古代有四大美女:杨贵妃、王昭君、貂禅和西施她们都是靓妹,她们每个人都不一样,那么西施主要靓在哪里呢?为什么东施效颦不美?效颦是什么意思? 生:西施靓在忧郁,靓在忧郁这种气质。“颦”是皱眉头的意思。 师:“颦”是皱眉头,是一种忧郁。西施是以忧郁见长的,忧郁是一种气质。你们忧郁吗? 生:不忧郁。 师:真的?啊,你们是阳光少年,所以不忧郁。美人她一忧郁,所以就更美。(出示投影:忧郁是美丽的)那么在文学作品中也有很多忧郁的内容是美丽的。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在初中学过的《诗经 蒹葭》,背得下来吗? 生:背得下来。 师:那好,大家一起背诵一遍。 生: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师:不错不错。诗的后面应该是“溯回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但是,我听你们这样一读,觉得不过瘾,应该要稍微慢一点,深情一点。 老师深情的示范朗读了一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这首诗写的什么内容?男同学说说是写的什么内容 生:(男)爱情。 师:是不是男孩子追女孩子呀? 生:(男)是。 师:追到没有? 生(男):没有。 师:为什么没有追到呢? 生:因为“在水一方”。 师:那么女同学说说是不是写女孩子在追男孩子呢? 生(女):不是。 师:那一定是男孩子在追女孩子。 生(女):对。 师:那也不一定。在古代女子追求爱情还是很开放的。《诗经》里有很多诗都是这样的。追求美好的爱情,但是在水一方。这是忧郁的,也是美丽的,在文学作品中,这些内容非常普遍。那么到底什么是忧郁呢?忧郁是一种气质,与人的灵魂深处情感是息息相关。是美好事物悄然逝去的伤感,是“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是尊严、自由、人性远离却不可逆转的忧伤。是人类一种深情的高级情感。简单的说,忧郁是一种气质,是美好人性与现实的不协调,它最能触动人的心灵,引起感情的共鸣。今天我们就以张洁的《拣麦穗》为例谈“忧郁为什么是美丽的”。 张洁是继冰心之后当代著名的女性作家,作品主要有《爱是不能忘记的》、《沉重的翅膀》、《世界上那个最疼爱我的人去了》。她曾经说过:“文学对我不是一种消愁解闷的爱好,而是对种种尚未实现的理想的追求,愿生活更加象人们所向往的那个样子。关于童年时代的那些回忆,往往充满苦涩,留恋的是那单一而天真的心境。” 下面我们检查一下预习,请同学们翻开书68页,把课文的第一个片段和文章最后两段朗读一遍。 生:学生朗读课文。 师:我想请你们自己评价一下你们的书读得怎么样。 生:还好,一般(学生自由的说)。 师:觉得还好就是不满意,觉得一般就是还过得去。那么到底该怎样读呢?我们等会再来读。下面先请同学们用简短的话来概括文章的内容。哪位同学先说? 生:本文主要写的是一个小姑娘在以前拣麦穗的时候有一个遐想,给一个老头当媳妇,但是等她长大了,这个老头又死了。所以她怀念他,感激他,也有一些伤感。 师:一个小姑娘有一个遐想,给一个老头当媳妇,她长大了,老头死了。她怀念他感激他。这是你的观点,其他同学呢?哪位接着说。 生:文章以姑娘们拣麦穗开头,然后就讲了文中的我小时候想嫁给一个卖灶糖的老汉。她的一个很纯真的原因就是她想吃灶糖。老汉对她也非常好。后来他们之间就互相疼爱。后来等小姑娘长大了,她明白这些情感的事情。但是卖灶糖的老汉还是对她非常好。再后来,卖灶糖的老汉去世了,姑娘也很伤心。 师:这位同学的概括比前面的同学的概括多了一些内容,那就是先讲到了拣麦穗的情况。这很好,但是有一句话,我可以跟你商量一下。这句话是“他们之间就互相疼爱”,小孩跟老人互相疼爱,你觉得准确吗?大家觉得准确吗。 生:不准确。 师:这个我们是商量,不能一扳子把人给打死了呀。既然大家认为不准确,那应该用什么词语呢? 生:关心、关爱。 师:“关心、关爱”看起来比“互相疼爱”要准确些。好,还有那位同学自告奋勇的表述自己的观点? 生:我觉得这篇课文之所以叫做《拣麦穗》,更多的是注重作者在小时侯拣麦穗的时候伴随的那些遐想。我认为除了刚才两位同学说的一个卖灶糖的老汉给作者的怀念之外,更注重的是作者儿时拣麦穗时缝补的一些遐想的遗失,感觉忧郁,感到一些伤感。 师:请坐下,刚才她的补充是说儿时的一些遐想和忧郁。三位同学是三个观点,我想还会有很多不同的观点,由于时间关系,这里就不展开了。其实这篇文章如果要用简短的话来概括内容,就是把最核心的内容抓出来,拣麦穗首先写了一件什么事?是在那个地区有一个拣麦穗的风俗,对不对。是什么风俗呀。 生:拣麦穗。 师:就拣麦穗的风俗?她们拣麦穗是为了做什么呢? 生:备嫁妆。 师:备嫁妆,出嫁,这与什么有关 生:爱情。 师:与爱情有关。 这是第一个内容,写拣麦穗的风情。第二个是我小时侯与一个卖灶糖的老汉之间的爱情故事。是不是这样的。我们如果要用简短的语言来概括内容的话,就尽量的抓住要点。我刚才说的两句话:一是拣麦穗的风情,一是我与卖灶糖的老汉之间的爱情故事。这就是文章的内容。全文实际上是写了两个矛盾。那么是哪两个矛盾呢,我们先不说,我们看课文。 莎士比亚说:“少女可以为失去的爱情而歌唱,守财奴却不能为失去金钱而歌唱。”知道这句话什么意思吗? 生:不明白。 师:一个少女失去爱情是多么忧伤的事情,为什么还可以歌唱呢? 生:忧郁是美丽的(笑)。 师:啊,忧郁是美丽的。爱情是美丽的,那么守财奴为什么不能为他失去的金钱歌唱呢? 生:那是忧愁。 师:有同学说那是忧愁,其实守财奴他们的心灵是丑恶的,不值得歌唱。那么,莎士比亚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我们说忧郁是美丽的,首先要看是什么题材。东施效颦不好看,西施不用效都好看。这就是她有这个气质。所以忧郁是美丽的,首先要看选材。 下面我们来欣赏第一个片段,我们要用简短的话来把第一个片段的两幅画概括出来。女同学读前面的,我读中间的,男同学读后面的。你们刚才说自己读书读得一般,现在就先改变一下,读慢一点,深情一点,预备,开始。 同学们和老师分别读书。老师读书时特别注意示范作用。 师:刚才我们又读完了一遍,应该说比开始要读得好一些。那么女同学说说,你们比男同学是读得好一些吗? 生(女):是。 师:那男同学你们说说是比女同学读得好一些吗? 生(男):是。 师:那我呢? 生:(笑)我们读得好些 师:(笑)啊!那好,那好,看来我得要好好向你们学习了,尽量把书读得更好。 这个片段我们刚才说到了是写农村拣麦穗的风俗,是关于爱情的风俗。这里面有两幅图画,想想用简单的语言来概括这两幅图画,第一幅图画是什么,第二幅图画是什么。哪位同学想好了?这位女同学,你看起来很机灵,一直想说,但没有机会,好,你现在先说。 生:我觉得第一幅图画是说拣麦穗之前的姑娘们的一些遐想吧。 师:拣麦穗之前? 生:对。 师:还没有拣就遐想了?是拣之前还是拣的过程中? 生:在没有拣之前,先描述了一个场景,然后是一些姑娘的遐想。 师:那这个场景怎么样? 生:朦朦胧胧的吧。 师:朦-朦-胧-胧-的-吧?好象自己不太有信心。那你为什么有这种感觉呢? 生:文中有讲到“等到田野上腾起一层薄雾”这些,整个场景的构造有些朦胧。 师: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你的感觉非常准。要充满自信,好,继续。 生:第二个场景是这些姑娘在出嫁的时候另外的一些想法。 师:什么想法? 生:现在的一切跟当时的想象完全不一样。 师:不一样,用文中的话说就是“变了味”。 生:对,就是感觉很失望。 师:好。谢谢,有没有哪位同学补充的,或者提出不同的想法来。 生:我觉得第一个场景应该是写那些姑娘们拣麦穗时对美好婚姻的向往, 师:对美好婚姻的向往。前面的同学说是拣麦穗前,你说是什么时候呢? 生:拣麦穗的时候。 师:一个是说拣之前,一个是说拣的时候。好,继续。 生:然后是作者对那些农村妇女命运的感伤吧。 师:对那些农村妇女命运的感伤,那她们有什么命运呢?她们不是幻想爱情了吗? 生:嫁出去时幻想与现实不一样。 师:嫁出去时幻想与现实不一样。你们赞同他的观点吗?有没有其他的新观点? 生:(思考) 师:一个是爱情的幻想,一个是幻想与现实的距离。好,谢谢。其实就是这样的两幅图画。第一个是:远处是月残星疏的清晨,姑娘们跨着篮子拣麦穗,一边拣,一边在心中畅想未来的美好爱情。这有点像那个挤牛奶的女孩,听说过这个女孩的故事吗? 生:听说过。 师:挤牛奶的女孩挤了牛奶,然后去卖钱,买布,做漂亮的裙子,然后就可以跳舞,然后就可以嫁给王子。最后竟然跳起来了,结果牛奶就泼了。故事是这样的。第二个是:当姑娘们辛辛苦苦的拣,辛辛苦苦的缝,一边缝进自己的爱情幻想,精心的准备嫁妆,结果嫁出去的时候全都变了味儿。 两幅图画就是这样的。(出示投影)幻想中爱情温馨的美丽图画,现实中爱情失落的忧郁图画。 接下来我们看第二个片段,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课文,同样在这个片段里,写我和老汉之间的爱情故事也有两幅图画。请同学们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出来。 生:快速浏览课文。 师:有没有哪位同学想好了的,同样是两幅图画,它的事情是“我”与老汉之间的爱情故事,看怎么样概括这两幅图画。好,这位同学,我看你的眼神就是还想继续表达。请。 生:我觉得是描述了我和卖灶糖的老汉之间的纯真的情谊。 师:我和卖灶糖的老汉之间的纯真的情谊,那么还有一幅图画呢? 生:作者痴想自己以后出嫁时的一些场景。 师:好,谢谢。还有哪位同学来表达。干脆一个女同学,一个男同学,这样比较好些。好,这位男同学,你来说,你坐在这位女同学的旁边,应该主动些,她刚才回答得那么好,下面看你的了。 生:我觉得第一个画面也是写她与那个老汉之间的纯真的情谊。然后第二个画面是当她说她要做老汉的媳妇时的那句话传到老汉的耳朵里时的场景。 师:那么她跟老汉之间的爱情故事有没有发展下去呢? 生:(沉思一会)有。 师:一直继续下去了?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生:结局是老汉最后去世了。 师:老汉最后去世了,他们这个爱情故事也划上了句号。好,再请一位女同学老说说,不要紧张,没有关系。 生:我也觉得最开始是天和老汉互相体贴,爱护,然后就是老汉去世了,他们的爱情就结束了。 师:结束了,结束之后她还有没有想法呀? 生:她可能会对老汉有一些淡淡的思念。 师:淡淡的思念。是淡淡的思念还是浓浓的思念呢?大家说说看。 生:浓浓的。 师:这个故事的第一个画面是她与老汉之间的童话般的爱情故事。一个老,一个少,童话般的,童话般就是纯洁的意思。第二个画面就是老汉去了,她常常怀念他,常常想起那个承载着她的童年爱情梦想的那个猪肚一样的烟荷包。怀念烟荷包就是怀念老汉,怀念那份纯真的感情。(出示投影)“我”享受拥有的童话爱情的美丽图画;“我”怀念逝去的童话爱情的忧郁图画 师:我们在进入课文分析之前说过,文章讲的一个风情,讲的一个故事,实际上揭示的两个矛盾。讲了姑娘们和我两类人。姑娘们幻想爱情,有没有得到爱情呢 生:没有。 师:(激动状)谁说没有呀,她们嫁出去了,还没有得到爱情拉。有没有得到她们幻想中的爱情呀? 生:没有。 师:那“我”幻想的童话般的爱情有没有享受到呀 生:没有。 师:(忧郁状)没有哇,那灶糖谁吃了呀?“我”的童话般的爱情是不是就想吃灶糖呀。 生:是。 师:有没有吃到灶糖 生:有。 师:有没有享受到爱情的幸福呢? 生:有。 师:但是“我”的这种童话般的爱情随着老汉的去世后划上了一个句号。文章就揭示了这样两种矛盾。我们借用一句流行的话,意思大概是:不求天长地久…… 生:只求曾经拥有。 师:我把这句话一拆分,稍为加工,变成两句话,成为本文揭示的两种矛盾。(出示投影)关于真爱的两个矛盾:曾经痴想,但不曾拥有(矛盾一)曾经拥有,不能永久(矛盾二)。这是文章的内容。我们从关于真爱的两个矛盾来看,忧郁是美丽的。忧郁是美好的人性与现实的不协调。有了好的内容,如果说没有好的表达形式,那么它的感染力也会大大的打折扣。 张洁的散文从内容上讲是一种淡淡的忧郁,从语言形式上讲同样有它独有的特点。我们学冰心的散文,感觉到它非常素雅,非常空灵;学朱自清的散文感觉到非常温馨、朴素。而张洁的散文有学者是这样评价的。 著名学者黄秋耘在评论张洁的文章时这样说:“仿佛看到了一幅幅优雅而娟秀的淡墨山水画,诗情画意被笼罩在一层由温柔的伤感所构成的朦胧薄雾之中。”“朦胧薄雾”这个词,刚才同学们提到过,但这样笼统说比较抽象,下面我们一起来看文章的语言形式。作家汪曾祺说:优美的抒情文章,不在于怎么炼词,而在炼句。张洁的散文在语言形式上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她非常讲究断句。说到断句,我先补充一点。 鲁迅先生是文学大师,他在《伤逝》里面是这样一句话:“如果我想写,我将写下我的后悔和悲伤,为子君,为自己。”这句话原本应该是这样的:“如果我想写,我将为子君和我自己写下我的后悔和悲伤。”鲁迅先生把状语往后面一放,而且还断开成“为子君,为自己”,那么这种情绪的表达就更加充分了。我们再看鲁迅的散文《秋夜》开头有这样一句话:“我家的后园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这句话原本就可以更简单的说:“我家的后园有两棵枣树。”如果是你们这样写,那你老师会说“罗嗦”,而鲁迅写就会说“妙”。那鲁迅为什么这样写呢? 生:强调。 师:强调什么? 生:强调枣树。 师:强调枣树?为什么强调枣树?其实这种单调的重复是反映内心的压抑和郁闷。这是断句在鲁迅先生作品中的表现。在文学史上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那是关于唐代杜牧的诗歌《清明》的故事。我们一起来背诵一遍,“清明时节……”预备齐。 生:清明时节雨纷纷…… 师:有好事者对这首诗进行了新的断句,结果就变成了另外的样子。那他是怎么断的呢?由于时间关系,这里我直接告诉你们,是这样断句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怎么样?有没有味道? 生:有。 师:他是在原有的字句的基础上,重新断句,就变成了另外一种形式,而且表情达意更有一番味道。你们回去后还可以想想,通过断句把它变成一个独幕剧。接下来我们看本文在断句上有什么特点。首先我举例:68面有一句话,“月亮,像是偷偷睡过一觉重又悄悄回到天边。”看到这个句子里有一个逗号,这个逗号可不可以去掉? 生:不可以。 师:谁说的?可不可去掉呀? 生:可以。 师:去掉后完全没有关系呀。为什么要加一个逗号呢?我们先不急于回答这个问题,去文中去找相类似的句子。 生:阅读课文,找相类似的句子。 师:找到没有? 生:找到了。 师:好,那位女同学先说。 生:“我站在土坎上,看着他的背影,渐渐地消失在山坳坳里。” 师:好,请坐下,那位同学继续说。 生:“我的话,很快就传进了他的耳朵。” 师:好,请坐下,其他同学继续。 生:“这以后,每逢经过我们这个村,他总是带些小礼物给我。” 师:都是女同学回答的,男同学呢? 生:“他那残留在半个葫芦后头的白发,也随着笑声一齐抖动着。” 师:好,请坐下,男同学来。 生:“我让我娘给收了起来,我说了,等我出嫁的时候,我要送给我男人。”(大家笑) 师:还有没有? 生:“年复一年。我看得出来,我的背更弯了,步履也更加蹒跚了。” 生:“我常常想起他……可是,它早已不知被我扔到哪里去了。” 师:刚才同学们找了这么多,这些句子中的逗号都是可以去掉的。对不对?为什么要加这个标点?我们可以仔细的读一读,来体会一下有什么变化。“月亮像是偷偷睡过一觉”,“月亮,像是偷偷睡过一觉”。同学们把自己找的句子仔细读一读,揣摩一下。哪位同学来表达自己的理解。好,请这位同学你先来。 生:这种变化在朗读的时候非常有韵律的美。 师:有韵律的美。那这种韵律主要体现在哪里? 生:首先这篇文章带有一种淡淡的忧郁,句子中加一个逗号,使读者在朗读的时候会把节奏放慢一点。非常适合作者想要给读者营造的那种气氛。 师:停顿一下,舒缓一下,就像在音乐里面的休止符一样。文中的这个“多余”的标点,尽管不是句号,只是一个逗号,实际上是增加一种顿挫,适合表达这种忧郁的感情。如果你们急忙跑到办公室里说:“老师我很忧郁”(急促且激动的语气),你这是忧郁吗?或者“老师我很忧郁”(激动但语调很悠长),你这是忧郁吗?或者说:“老师,我,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语气平静,语速稍缓)(学生笑)这是不是忧郁呀?或者说:“老师呀——我好——忧郁呀——”,这是忧郁吗?(学生笑)。恰当的停顿增加一种顿挫。多一个标点,把语气打断,不让你一口气把话说完,适合表达这种忧郁的情感。就像前面提到的鲁迅的《伤逝》一样。这是断句在张洁散文里的特点。 我们再看段落有什么特点,如果你不能一下子发现,我们可以往后面翻看《我与地坛》,随便浏览一下,就可以发现不同之处。 生:《我与地坛》段落很长 师:很准确。同样都是表现一种淡淡的忧郁,但在段落的安排上迥然不同。本文的段落有什么特点呀? 生:短、小。 师:不仅仅短、小。我们看第一、二个段落。你仔细研究一下,有什么发现? 生:实际上就是一句话。 师:很准确的抓住了这个特点。一般人在读书时很少这样去关注和研究。原文的“在农村长大的姑娘谁还不知道拣麦穗这回事。我要说的,却是几十年前的那段往事。”原本就是一句话,或者两句话,作者却安排成两个段落。 在朗读的时候,这个气流是不是有了停顿呀。 生:是。 师:我们再看结尾部分。它很多段落其实就是一个句群,或者是一个段落。还有中间部分,也是这样的。这样多而短的段落在语气上有什么变化呀。如果我们在朗读时,什么样的停顿最长,什么样的停顿最短? 生:段的停顿最长,其次是整句,再次分句。 师:还有逻辑的停顿等。作者通过段落短而多这种形式,把那种淡淡的忧郁的情感慢慢慢慢的表露出来,一点都不着急。如果你很着急的话,那不是忧郁,那是悲愤,或者是痛苦,或者是激动。忧郁的情感,表达时的节奏是比较舒缓的。这是在段落安排上的特点。 我们再看语言。张洁的文章在语言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铺陈。知道什么是铺陈吗? 生:不知道。 师:简单的说就是不搞那些排比句。像朱自清的文章就很很多的排比句,如《春》《荷塘月色》等,而张洁的文章是看不到这些排比句的。下面我们来看例句,当姑娘们怀着美丽的爱情幻想,嫁给一个与幻想变味的男人时,有一个句子是这样的:“但她们还是依依顺顺地嫁了出去。”我们一起来想想,作者为什么用的是“依依顺顺”,而不是“高高兴兴”,或者像祥林嫂那样反抗着,撞着墙,挣扎着。祥林嫂反抗再婚是典型的情节,而文中的姑娘们却是“依依顺顺”呢? 生:(学生在思考) 师:她们出嫁是不是人生一件很美丽的事情呀 生:是很美丽。 师:但是她们在出嫁时发现自己的爱情幻想是不是有点变味呀,内心是不是有点忧伤呀。 生:是。 师:那应该说她们忧伤的失望的嫁了出去呀?为什么说“依依顺顺”呢?这位男同学先说。 生:如果直接说忧伤地嫁出去,它的意境有点肤浅,用“依依顺顺”可以表达一种忧伤,意境比较含蓄,可以感觉到。 师:你的意思是说把忧伤藏在里面。但我还是觉得不过瘾,哪位同学再来,深中的同学应该是全市最好的学生呀。不要怪我没有水平,你们应该把你们的观点尽情的表达出来呀。 生:我觉得应该是认命吧。 师:认命应该是失落的嫁出去或者是平静的嫁出去呀。祥林搜当初不是拼命反抗自己的再婚吗?最后反抗无效,就只好认命了,也过了几年平静而快乐的日子。《祝福》看过吗? 生:没有。 师:那我简单的说下情节。在封建社会妇女再婚是很不容易的事,祥林搜被婆家逼着再婚时,她拼命的反抗,最后一头撞向香炉,额头上留下了一个永远的疤痕。最后反抗无效,就只好认命了,但也过了几年平静而快乐的日子。但毕竟是反抗了呀。或者依你所说的“认命”,那就干脆高兴地或者平静地嫁出去啊。 生:但是她已经认为她丢失了一个美丽的梦呀。 师:我打个比方。你是不是深中超长班的学生呀 生:不是。 师:你想不想去超长班? 生:想。 师:但是你现在没有在超长班,你可以痛苦,你也可以高兴。我看你在现在这个非超长班,也是满高兴的呀(学生笑),你是不是也认命了呀。(学生笑)那些姑娘们为什么不是高兴的出嫁,而是“依依顺顺”呢?哪位同学再来说。 生:我觉得用“依依顺顺”这个词主要是表现农村妇女婚姻的悲哀 师:回答得比较好,但我感觉还是不到位。看来这个问题比较难,没有关系。我们来设想一下,如果她们强烈的反抗着,好象又感觉强烈了些,太痛苦了。如果说高兴的嫁出去,好象也高兴不起来。她们少女时代怀着美好的梦想,拣了那么多麦穗,准备了那么多嫁妆,但一嫁出去时,发现全变味了。面对这种现实,她们是很无奈的,那无奈怎么办,只有平静的接受,在无奈之中平静的接受这个事实,所以依依顺顺。一种淡淡的忧郁在里面。其实我们可以把这句话铺陈一下:“但她们还是依依顺顺地嫁了出去。为了她们曾经美好的梦幻,为了她们失落的爱情幻想,为了……”简单说就是在句子后面用一组排比句来形容下。这也没有什么大的妨碍呀。但是张洁的散文在语言上就是不事铺陈,语言很平实。 我们再看小姑娘拣麦穗时,有一句话是这样的:“我看不见地里的麦穗,却总是看见蚂蚱和蝴蝶。”这在小姑娘眼里是非常美好的事物,作者为什么也不铺陈一下,描写一下呢? 生:(学生思考,但不得要领) 师:我是这样想的:我看不见地里的麦穗,却总是看见蚂蚱和蝴蝶。蝴蝶在我眼前飞呀飞,我追逐蝴蝶的身影,仿佛追逐我心中的美梦;蚂蚱在我眼前舞蹈,我踏着蚂蚱的足迹,仿佛走在快乐的天堂。 生:(大笑) 师:这也没有错呀。小姑娘不就是喜欢好玩吗,这不正是好玩吗。这是一种喜悦。忧郁我们可以不铺陈,难道喜悦我们也不铺陈吗?我们再回想朱自清的《春》:盼望着,盼望着……像这样的语言,在张洁的散文里是看不到的,她的文章是淡淡的,很普通的语句。一个词,一句话带过,不展开,不铺陈,很平实,但是我们可以感觉到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忧郁。我们再看开头部分,描写拣麦穗时的环境是“月残星疏”,后面描写一个小火柿时是“红得透亮”。这个“红”我们可以用很多语言来形容,但作者只用了一个“透亮”来形容。“月残星疏”可不可以说“月明星疏”或者“月淡星疏”呢?“残”美不美? 生:美。 师:但更多的是给人一种忧伤、忧郁。“淡”呢? 生:朦胧的美。 师:文章整个色调也是很淡雅。那么红的颜色,只用一个“透亮”,也显得很淡了。而“月残星疏”更是非常淡雅,几乎不带颜色。在张洁的文章中,色调非常淡雅。 正是有了这种舒缓的语气,淡雅的色调,平实的语言,就构成了一幅朦朦胧胧的画面,表达了忧郁是美丽的情感。这就是我们这堂课所学的内容。 接下来我们看一个故事,进一步体会张洁的这种语言特点。 (出示投影)语言练习:根据张洁文章的语言特点,根据故事,续写一句话。 张洁有一次去外地出差,在旅馆里只有她一个人,刚好她病了,到了中午,她想如果不下去吃饭也没有人管她,所以还是去了,去得比较晚。食堂里没有人,但一个大师傅在等她。桌子上一个笼子,倒扣着,她打开一看,一碗非常满的面条。她看大师傅的表情,好象非常殷切的希望她吃得满意。可是她刚吃了一口,就发觉这面条非常糟糕,非常咸,不能下口,她回头看大师傅脸上的表情,只好装做很谗的样子,把面条狼吞虎咽的吃了。第二天她想,昨天去晚了,大师傅准备了难吃的面条,今天早点去,可以自由选择,准能避开那难吃的面条。但她去了以后,又是那笑容满面的大师傅,大师傅受到她昨天的鼓舞,更大的一碗面条等着她,她只好硬着头皮又吃掉了。如是再三。在她离开旅馆的时候, 她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这个故事看,张洁内心忧郁吧,大师傅善良吧,面对善良的大师傅,内心淡淡忧郁的在张洁会说什么呢?会怎么说呢? 生:(学生思考) 师:面对这种事情到底该用什么样的语言说。哪位同学先来“抛玉引砖”呢(学生笑) 生:唯一值得我回味的是那碗面条。 师:是那碗面条还是那件事呢? 生:说不大准。 师:哪位同学继续?请那个带眼睛的看起来很有学问的同学来说说。(同学笑) 生:我觉得她说的是:你的笑容是这碗面最好的调味品。 师:你为什么有这个想法? 生:因为她就是看到他的笑容才吃下去的。 师:张洁此时的内心感觉是喜悦还是淡淡的忧郁? 生:淡淡的忧郁。 师:根据张洁的语言特点来讲,她会这样说吗? 生:不会。 师:这个有点难度呀。没有关系,我们一起来看张洁是怎么说的:(出示投影)“我还会再来,我知道,那个时候,会有一碗同样的面条在等着我。” 生:(笑) 师:能体会到其中的一种淡淡的忧郁吗?对善良的人性,她是不可抗拒的,但是她的忧郁,从这种语言,从这种断句,从这种丝毫没有形容词的句子中可以看出。就这样很真实的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了。 诗人顾城有一首很有名的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生:(一起跟着说)“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师:一起再朗读一遍。 生:“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师:这是一种人性的力量,也是一种忧郁的美丽。那么张洁用她那双黑色的眼睛在寻找什么呢? 生:(学生在议论) 师:我不给你们答案,留给你们回去继续思考。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2006年10月27日下午于深圳中学 孔夫子的农山心境 ——陆波 夫子放下经典,信步出行,来到私塾旁边的农山脚下,然后迤逦而上,登至山顶,俯视之下,弥望的是田田的农夫,层层的蓑衣,笨笨的农具,荒荒的土地,不禁悲从中来,痛从中来,竟然痛哭流涕,悲伤之极,掩面嚎啕,浑不自胜——后人把这种如云的悲心悲心如云悲悯天下苍生的慈悲情怀称之为“农山心境”。 话说夫子后来周游各地到了罗浮山下,只见南粤大地红嫣紫姹,风景绝佳。料想北学南移,教化不差。 微风过处,飘来朗朗书声,仿佛来自远处荒凉浇薄的深圳,有学校正在举行全市青年教师语文教学优质课比武,难怪热气腾腾。 夫子听风知味,陶然欲醉。脚步如飞,赶到时正巧碰上男教师女教师男女教师真有味,个个竞讲《拣麦穗》。 夫子悄悄踅进教室,抬望眼,一看板书《拣麦穗》,顿感大奇:咦?张洁小妮子,那个时候的麦穗哪有这么好“拣”滴? 听完录音,悠然会心。夫子觉得小妮子文意虽隐,文笔还行,知一种非,进一层境。庾信文章老始成,天下文章都重性。 直面人性的缺失,都在真善美的追求中演绎发挥,夫子频频点头,挥手轻拍颜回背,认为都还没有错解张小妮子的《捡麦穗》。 接着,一女教师口若悬而决堤的黄河,既征引,复延伸,大讲特讲张文中淡淡的忧伤不是伤悲而是一种美,夫子愕然以对颜回。 最后,有位男教师上课干脆直书“忧伤是一种美丽”,从“在水一方”扯起,牵引同学们回想郭敬明的45度的忧伤好不明媚美丽,胡说什么“东施效颦”之所以没有效果,就是因为东施没有忧伤的经历,听得夫子泫然欲泣,几欲逃离。 比赛结果,男教师技压群狮以新颖有创意夺得第一,得第二名的就是那位口若悬河的女教师。 夫子赧然:回也,真要命! 颜回释然:老师,这就是没人性! 北归路上。 夫子:赛课有赏是一种给力,怎么能说忧伤是一种美丽呢? 颜回:老师,我还知道更恐怖的——痛哭是极致的欢乐。苦难是化了妆的幸福。 夫子:这样的谎言到底用来骗谁呢? 颜回:骗了百姓,高高在上的人就可以尽情享乐啊!就可以漠视百姓苦痛啊! 夫子:视若不见,见而不怜,人性中竟有这么多丑陋和残缺? 颜回:您不知道吗,老师?譬如学生我,同学们都嘲笑我的贫穷,远离我的孤僻,在这个世上,就只有老师您关心我器重我了。 夫子:那么,是谁造成你的贫穷? 颜回:不知道。我只知道我经常饿得没力气,我经常活得很忧伤。忧伤一点不美丽,忧伤只是很没力。 夫子:贤哉,回也! 颜回:老师,我迟早会饿死的。 夫子:统治者真的从来就不管百姓的死活,我想帮你,可是我没办法。这个世界为什么是这样的?想管事的没能力,有能力的不管事。 颜回:这就很不错啦,老师!难得您的慈悲心肠。就像俄国屠格涅夫写的《乞丐》:这也是一种施舍啊,兄弟。 夫子:在贫瘠的土地上,心灵更渴望秀丽的风景。每望一眼秋水微澜,就禁不住泪水盈盈。 颜回:《捡麦穗》其实捡的就是一颗破碎的心,捡的就是一段憧憬的情。 夫子:时光超前2500年,地球上会发生两次世界大战,全球伤亡总人数2800万。再过30年,神州大地将发生一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吾中国一年饿死的总人数逾3500万。 颜回:哀民生之多艰! 夫子:吾貌虽瘦,必肥天下。那个年代会出现一位人民的好总理,名叫周恩来。他去革命老区延河公社视察,结果全公社的社员都跑到深山老林中去了。公社书记汇报说,乡亲们没裤子穿,不好意思来见总理。整个公社就只我身上穿的这条裤子还勉强能见人。总理一听当时就跪在了延河边上。革命成功都30年了,看看我们百姓过的什么日子!我们这些高高在上的所谓大人物又在干什么? 颜回:都在犯罪。 夫子:为什么我的眼中总是饱含泪水?因为我们的百姓活得太苦太累。 颜回:不经历这些年岁,又怎么可能教好《捡麦穗》? 夫子:我们为什么不在肯德基里面啃鸡腿,却要在黄土地里捡麦穗? 颜回:因为我们历代的统治者通通都在犯罪。 夫子:小妮子为什么痴想嫁给一个卖灶糖的老头? 颜回:因为除了妈妈、老头和老师您,世人真的没人性! 夫子:后来一位勇于解剖别人更敢解剖自己的斗士鲁迅写了一篇小说《祝福》,他回鲁镇一看到祥林嫂来了就说讨钱的来了,这就是没人性。 颜回:人家屠格涅夫碰到一个乞丐,纵使没钱,还要把所有的口袋翻过来给乞丐看:对不起,兄弟,我也没钱。 夫子:就是沙皇们使得屠格涅夫们也没有钱的啊!悲不可淹兮痛不可没,我到了农山之上啊才知道百姓们的日子根本就不像生活! 颜回:还好,在中国,有您这种农山心境的人好像越来越多。听听另一位好总理怎么说:我们就是要让我们的人民生活幸福,活得有尊严。 夫子:惜哉,回也!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