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品赏读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作品赏析 手机版


     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

请以“回到原点”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个字(含标点符号)。

佳作之一:回到原点

学过数学的人都知道,想要建立一个函数或方程的图像,首要工作就是确立原点。然后,才能建立坐标并作图。图像上每一个点的坐标,都是相对于原点来确定位置,原点就是整个图像的根本。

同样,对于国家这个宏大的函数图景,尽管它有着各种复杂的自变量、因变量和对应关系,但它只有一个原点,一个根本,那就是人民。从先哲们“民贵君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的观点,到唐太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舟之辩,再到中山先生“耕者有其田”的三民主义大同理想,以及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无不点明了原点所指、根本所在一一一以民为本。

但是,当今之社会,当今之国家,本末倒置、不识原点者,可谓不少。例如部分官员心中已无公仆之心,反以封建时期“牧人者”自居。思想的偏差,根本的缺失,原点的无视,造就了一件件啼笑皆非的事件。怒喝上访者“我服务的是人民,不是你一个人”的有之,勒令开发商把建设好的商品房拆除,置公众利益不顾,只为政府“风水”者有之,为GDP增长,暴力强拆都有之。

我们的公民,也有众多身为主人而不自知,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是国家的原点。很多人只关注自己房价涨未?股票升否?但对自己要承担的公民责任躲之避之,不愿投身于基层民主,不愿行使自己应有之责,对社会不公平现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这些忽视根本,无视原点的现象是有根源的,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取得的成绩是毋庸置疑的。但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却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社会公平,公平权利,人民幸福感,于是有了GDP世界排名第二,幸福指数排名却100多名的现象。

所幸,近年来,国家终于认识到原点的重要性。从温总理两会上“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光辉”、“执政为民”论断的提出,到今年来关于“幸福”的全民大讨论,无不揭示了政府向“民本”这一原点的回归。

我们的社会,公民意识也在逐渐觉醒。君不见广州地铁的“举牌哥”,君不见各地纷纷出现的“维权斗士”,他们都是回到原点的先行者。

想起孟德斯鸠的名言:“每个人就是整个国家”。是的,难道不是每个人的尊严构成了国之尊严,每个人的权利构成了国之权利,每个人的幸福组成了国之幸福。

你我即原点,让我们关注社会,承担责任,回到原点。每个人的觉醒也是国家回到民众发展这一原点的前提,从而,才能让我们的国家展现出更美好的函数图景。

      

佳作之二:回到原点 

盛夏的夜晚蝉声聒噪,仿佛永无休止地宣泄着对热气的不满。风拢起了清凉的裙摆,明晃晃的白炽灯照着蒸笼般的教室。我随手翻开一本杂志,上面矫情的文字朝着我挤眉弄眼,空洞泛滥的描写令我的胃一阵翻江倒海。

忽然,教室后方骚动起来,同学们不怕炎热,挤作一团,各不相让。我好奇地挤过去一看,啊,竟然是两只萤火虫!有多久没见过萤火虫了呢?在童年记忆中,每逢夏夜,我都会在老家的田边抓萤火虫。在潮湿的泥土中,在浓密的苇草中,在清澈的小溪旁,小半夜就能抓到大半袋。有时恶作剧地拨拉一下草丛,那瞬间飞舞起来的流萤就像繁星,带着萤绿色的柔光一直向上飞、向上飞,直至投入漆黑的苍穹,成为浩瀚星河中的一份子……

我从回忆中回过神来,大家都散了,只剩下我还盯着萤火虫。然而它们的情况都不甚乐观:一只卧在盒子底纹丝不动,溅出的萤火已经很暗了;另一只虽说拼命地想逃出这个囚笼,但始终是有心无力。我的心一阵抽搐:怎么办?难道它们会死吗?我真不希望予我以美好回忆的流萤化作尘埃。我鼓起勇气对抓萤火虫的同学说:“你能把这两只萤火虫送给我吗?”“怎么?你喜欢?你这种埋头用功的人也喜欢玩虫子?随便你拿去,又不是什么贵重东西。”

我如获至宝似的抱着盒子往楼下冲去。告别了刺眼的灯光,当我踏入花圃时,植物独有的生命气息刹那间把我包围,我的心开始平静下来。我小心翼翼地把两只萤火虫放在一片宽阔的绿叶上。当它们呼吸到自然的气息时,燃起了那熟悉的萤绿色光芒,那么纯粹,又那么充满着生命力。它们缓缓地前进,伴随着雨声清脆的坠落声,两朵萤火没入到黑暗的草丛中去了,但我仿佛还能看见那如脉搏般跳动的一明一灭,一明一灭……

我直起身来,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清凉的空气,顿时暑热全消。我忽然觉得我们就像是萤火虫,飞进了水泥森林,从此告别了宁静的自然,耳边充斥着迷离的电子音乐,放眼过去多是无病呻吟的文字,我们渐行渐远,似乎离自然这个原点越来越远……

但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回到了原点,在浮华中回归自然的状态,在喧嚣中回归宁静的心境,更好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各种环保活动、社区文体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风起了,鼓动着我的衬衣与思绪,我下定了决心暑假要回到告别了七年的老家。我祈望着夜风能把一朵萤火吹入梦中,让我回到自然的这个原点。

是夜,流萤入梦,我回到了原点。

  

雕 刻 时 光

 ■浙江省磐安中学高二(2)班   陾婼桑

枯叶色的冬天慢慢过去,站到最后的人发现枝桠上静静绽放的花蕊,勾起诸多回忆,追逐的片段,遗失的美好,全都流向远方。渐渐回暖,下一站就是春天,流淌的时光不会停歇,追不回的过去就放掉吧……

——题记

窗外还吹着略带寒意的春风。小雨绵绵地下着。

身上穿着哥的灰色semir外套,因为冷,意识都变得有些模糊不清。

回忆起冬天的那段时光,阳光会从窗外透射进来,温暖的阳光覆盖在我的身上。和同桌一起在课桌上描摹下自己影子的轮廓。阳光中不停浮动的微小粉尘,随着时间,渐行渐远。

上个冬天冷得让我有些绝望,我唯一的希望就是我可以长大,冬天过去了,我就长大了。

可每个孩子的成长都如此漫长,漫长得仿佛永远也长不大似的,然后终究还是有一天发觉自己长大了。这种变化如此不可思议,但也许这就是生命的本意?

透过窗户,可以看见不远处偌大的操场,恍惚间就看到了远隔在时空尽头的童年,挥动彩球为自己加油。可回忆就像秋天早晨的雾,稍不留神就会打湿人的眼眶。

那个季节,遗憾的是永远有飘零的落叶覆盖了身后的路,看不见自己成长的脚步。

 大概是已经春天了的缘故,时常会感到困倦。但往往会因连绵的凉雨和微寒的冷风而消除了睡意。

淡淡的花香在湿冷的空气中翩翩涌动着,小部分和着氧气迟缓的步调滑进鼻腔,但却在迅速的传递间copy走了样。

终端收到的澎湃的心情,大概是一种夜下涛声才有的辽远。

苏醒了的,是长久安眠的。他们称之为记忆,弥足珍贵了绵绵的岁月,一旦被风吹去,就只剩下过往的骨灰。曾经不懂得那些烈火炼成的尘埃,竟是物化了的决别。

子曾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那是圣人的言辞,告诉我们时光如水流,一去不复返的道理。但高屋建瓴的圣人却忘了告诉我们这些凡人,当我们站在呼啸而过的时间中应该怎样过活。

再怎么希望定格也仍旧一往无前的岁月,再怎么拒绝也会降临在皮肤和眼睛上的成长,再怎么拼命伸手也抓不住的回忆。男孩子第一次打架,女孩子第一次流血,这些因时间经过时无可避免留下的擦伤,我们又要带着怎样的神情和心态来包扎。

“放一个沙漏在手心,掂出的就是时间的重量。”看着那种悉悉索索的流逝,才是最形象的成长之痛。

过去,现在,未来,总是有那么多人拿沙漏来比喻人生。

安妮说:“一切已经过去的事都无可避免地打了封印,在背景里暗下去,生命里始终有逼近的东西,并不可跨越。但伴随着年岁增长,开始相信,在人的一生中,最大的财富是回忆。

时光把它包裹住的礼物赠予。我们不带遗撼地前往。

选择在一个春天的午后,空气中弥漫的是令人窒息的慵懒,穿一件大大的外套将自己包裹着,闭上眼睛,雕刻时光……

鲜花祭亡灵,公民精神昂然挺立

□王石川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但是,生活美好的前提,必须是安全。如果没有安全,谈何美好?

11月21日是上海“11•15”火灾发生的第七天,大批市民自发从各地赶到事故现场悼念遇难者。民众按照民警划定的警戒线进入现场,献上自己带来的花束。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和上海市长韩正等也来到火灾事故现场,与参与吊唁的群众一起,鞠躬默哀,献上鲜花。(11月21日新华网)

行礼如仪。一场邪恶的烈焰,吞噬了一条条生命,改变了一个个家庭,但无法遏制公民内心的勇气和正义。簇拥的鲜花,有序的市民,让我们看到了公民精神的葳蕤生长。

公民精神体现在哪里?她隐藏在一束束骄傲而怒放的鲜花中,蕴含在一双双沉默而坚毅的目光中,逶迤在长如游龙的有序人流中。据说,献花的人群蜿蜒了数千米,胶州路、余姚路、昌平路、常德路、延平路……这流淌的是悲伤,也是爱、坚定与渴望。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说,这是一座城市的成人礼。也许在平时,每个人都在匆匆地讨生活,但此刻,公民意识喷发了出来,公民精神昂然挺立了起来。是的,我们不说话,不代表我们不想;我们缄默,不代表我们内心没有岩浆。当一个城市遭遇了烈焰的侵袭,灼痛的不只是那数十条生命,灼痛的是每一个人。

鲜花如海。这不是五月的鲜花,这是初冬的花海,在这个已经有了寒意的季节,心与心的握手,灵魂与灵魂的靠拢,使这个城市多了不少暖意。鲜花是祭奠,祭奠消失的亡灵,祭奠内心的悲伤,何尝不是诅咒不义与邪恶?当一个个市民自发走上街头,用鲜花表示哀思,用目光传递温情,用脚印表达勇气,我们说,公民精神再一次被激活。可以说,所有这一切,都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

公民精神的发育与生长,令人欣慰。与此同时,相关部门亦应同步成长,应该同样尊重生命,尊重每一个个体。尊重生命,就会把生命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上海“11•15”带给人们的不只是沉痛,还有反思。比如,上海消防部门曾引进了40多辆德国产的一七式压缩空气泡沫主战消防车,其供水平均高度达200米,最大供水高度可达375米。在演习时,曾能扑灭400米高层火灾,但为何在实战中,面对不足100米高的公寓就束手无策?经济发达、财力雄厚,在消防设备的配备上向来不惮于大投入,现在看来,豪掷公帑配备的先进设备,如果缺乏先进的制度素养,同样难以信赖。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但是,生活美好的前提,必须是安全。如果没有安全,谈何美好?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就能让城市消防打回原形,让美丽动人的口号变得轻佻,这实在是黑色幽默。很显然,只有尊重人,尊重每个公民,城市才能变得美好。

这些年,软实力这个概念备受关注,为了提升软实力,不少城市苦思冥想、多措并举。媒体人梁文道说:“大家近一两年来夸谈‘软实力’,认为输出文化工业产品和做做广告公关等表面功夫就是了,其实真正的核心还是一个国家有没有一套自己相信又足以服人的价值理念。”国家亦然,城市亦然!诚哉斯言!上海大火,让我们看到了公民的力量,还看到了制度素养的缺乏,如何建立一套适应公民精神的价值理念,刻不容缓。

哭在前头才能笑在后头

本报首席评论 徐迅雷

“痛定思痛”,这是一句老话。11月21日是上海11•15特大火灾发生的第七天。对遇难者而言,即是中国传统殡葬习俗的“头七”。大批上海市民手捧鲜花,源源不断地赶到火灾事故现场,默默寄托哀思。上海市四套班子领导也前来致哀。这是官民同哀,更是天地共泣。

谁的眼泪在飞?思痛者的眼泪在飞。一张新闻照片给我深刻印象:一个遇难者的三位家属,满怀悲切,捧着遗像,手持白花,前往现场,路过的背景恰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宣传画。是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没错,因为它是从总体意义上讲的;城市化、城镇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陷于城市高楼特大火灾中的人们,没有美好可言,只有恐怖与悲痛。所以,只有安全的城市才能使生活更美好。

我赞同这样的看法:与其逃避城市去寻找一个梦中的花园,不如行动起来,建设一个宜居的城市花园。但怎么建,是个问题。城市建设的政绩最容易看得见,于是有些急功近利的官员,就急不可耐地大拆大建,大搞各种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而这些政府工程,背后往往有层层转包、层层剥皮的问题。脚手架背后的腐败,并非新鲜话题;大多安全事故若是深查下去,往往都有腐败、亚腐败的情形存焉。

《周易》有云: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大意是要人们多了解前人的言论和行为,以积累为人处世之道。这也是说,要认真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使自己今后变得聪明智慧。如果不是这样呢,那么就是“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在智利矿难获得成功救援之后,他们的总统皮涅拉说过一句名言:“我们的教训之一是,在涉及安全、生命和健康的问题上,我们必须更加小心谨慎,全力以赴。”总统都这么上心,这就是诚心吸取教训。而我们往往把安全警告当耳边风,把沉痛教训当小点心轻松吃掉。过不久,类似的事故又会轻易复发。就在11月21日这天,四川内江威远县一煤矿发生了一起透水事故,28人被困井下……事故频仍,大抵有着轻视安全的权力自傲。

在现有的制度环境下,工程与权力都紧紧地相依相偎。很多新建、改建、拟建、在建的工程项目,背后都有权力舞动的身影——因为权力掌握着钞票、掌握着项目审批权。权力太大,监管尤其是安全监管就会被缩小。权力太大,发展下去甚至会变成“权力沙文主义”。“沙文主义”源于拿破仑手下的一名士兵尼古拉•沙文,他由于获得军功章,就对拿破仑感恩戴德,盲目崇拜其军事强权,而鄙视其他国族……今天我们说的“沙文主义”,即为狂热自大、极端本位主义;而“权力沙文主义”,就是权力自大、权力本位。我们尤其要当心工程建设背后的“权力沙文主义”。

哭在前头,才能笑在后头。痛定思痛,关键在“思”,而且要“行”。我们不能知其可为而不为之。

乡间小路带我回家 

  苏 童

青春无罪,这句话的侧面意思是青春无辜。我想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生机勃勃而杂乱无序的青春期,而人们在青春期喜欢迷恋上的事物往往也是不改容颜。它在你的心中永远保持着某种明丽如杏黄的色彩。 

    大约在十几年前,一首名叫《乡间小路带我回家》的英文歌曲风靡大学校园,那些稍具有英文基础而又喜欢唱歌的校园青年不约而同地学会了这支歌,几乎所有的校园晚会都会有个男孩怀抱吉他站在台上,或者老练或者拘谨地弹唱这支歌,而我作为一个极其忠实的听众,张大了嘴伸长了耳朵站在人群中。在乡村歌谣特有的清新忧伤的旋律中,我想象着一座高高的山,一条湍急的河流,一个在旅途上怀念家乡亲人的漂泊者。歌中的山是西弗吉尼亚的山(我错误地把它想象成著名的落基山),河流是一条叫香纳多的河,漂泊者不知为何人,我便自然地把他想象成自己,因此我被这支歌深深地感动了。我才不管它唱的是哪国的山哪国的河呢,每次唱到“乡间小路带我回家”那一句时,我总是被唱得浑身一颤。 

    我至今不知约翰?丹佛为什么如此轻易地感动过中国的一代青年,就是因为乡村歌曲的柔情与感伤的魅力吗?抑或是异种语言歌唱的别国他乡易于俘获那迷惘的一代?我对其答案一直不求甚解,我想被歌声所感动是每个人的权利,而这份权利是无需用理性去层层探讨的。一个人因为被一支歌所感动,不管它是一支什么歌,那一定是一件单纯而又美好的事情。 

    时光机器当然是在不停地洗涤我们身上青春的痕迹,你年轻时喜欢的歌在劳碌或发福的中年期生活中会一去不返。有一次我偶尔翻出多年前熟听的约翰?丹佛的磁带,所谓的怀旧心情使我把磁带放进了收录机的卡座,但我听见的是一阵刺耳的失真的人声噪音,那盒磁带也被时光机器销毁了,一种怅然心情油然而生。我觉得自己的青春时代也像那支歌一样无法拾回了,乡村小路,它似乎不能带我回家了。 

    我没想到我后来是在真实的落基山上拾回了那支歌,更没想到在落基山上想起那支歌想起的仅仅是一种虚幻的遥远的旋律。落基山没有那条香纳多河,落基山上的路是一条标准的盘山公路,山顶覆盖着积雪,山坡上到处可见赭红色的岩石和清澈的溪流,还有人工种植的杉树、松树林和受到保护的鹿和野兔,落基山的景色之美超出了我的想象,却不是我的想象。我对驾车陪我上山的友人说,歌中的落基山与事实不符。友人愕然,他不懂我在说什么,其实我知道自己词不达意,但有时候人是无法把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的,尤其是这种心情与一首什么歌有关的时候。 

    我在落基山上也没有发现乡间小路,我知道乡间小路已不能带我回家,带我回家的是汽车、火车或飞机。 

三棵树 苏童

很多年以前我喜欢在京沪铁路的路基下游荡,一列列火车准时在我的视线里出现。午后一点钟左右,从上海开往三棵树的列车来了,我看着车窗下方的那块白色的旅程标志牌:上海——三棵树,开始想象三棵树的景色:是北方的一个小火车站,还是就是树了,三棵树,是挺立在原野上的三棵树,很高很挺拔。我想象过树的绿色冠盖和褐色树干,却没有确定树的名字,所以我不知道三棵树是什么树。 

树令我怅惘。我一生都在重复这种令人怅惘的生活方式:与树擦肩而过。我没有树。我从小到大在一条狭窄局促的街道上走来走去,从来没有爬树掏鸟蛋的经历。 

我种过树。我曾经移栽了一棵苦楝的树苗,是从附近的工厂里挖来的,我把它种在一只花盆里——不是我的错误,我知道树与花草不同,花入土,树入地,可我无法把树苗栽到地上——是我家地面的错误。天井、居室、后门石埠,不是水溪就是石板,它们欢迎我的鞋子、我的箱子、我的椅子,却拒绝接受一棵如此幼小的苦楝树苗。我只能把小树种在花盆里。我把它安置在临河的石埠上。从春天到夏天,它没有动窝,但却长出了一片片新的叶子。我知道它有多少叶子。后来冬天来了,河边风大,它在风中颤动,就像一个哭泣的孩子,我以为它在向我请求着阳光和温暖,我把花盆移到了窗台上,那是我家在冬天惟一的阳光灿烂的地方。就像一次误杀亲子的戏剧性安排,紧接着我和我的树苗遭遇了一夜狂风。狂风大作的时候我在温暖的室内,却不会想到风是如何污辱我和我的树苗的——它把我的树从窗台上抱起来,砸在河边石埠上,然后又把树苗从花盆里拖出来,推向河水里,将一只破碎的花盆和一抔泥土留在岸上,留给我。 

这是我对树的记忆之一。一个冬天的早晨,我站在河边向河水深处张望,依稀看见我的树在水中挣扎,挣扎了一会儿,我的树开始下沉,我依稀看见它在河底寻找泥土,摇曳着,颤动着,最后它安静了。我悲伤地意识到我的树到家了,我的树没有了。我的树一直找不到土地,风就冷酷地把我的树带到了水中,或许是我的树与众不同,它只能在河中生长。 

我没有树。没有树是我的隐痛和缺憾。我的树在哪里?树不肯告诉我,我只能等待岁月来告诉我。 

一九八八年对于我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那年秋天我得到了自己的居所,是一栋年久失修的楼房的阁楼部分,我拿着钥匙去看房子的时候一眼就看见了楼前的两棵树,你猜是什么树?两棵果树,一棵是石榴,一棵是枇杷!秋天午后的阳光照耀着两棵树,照耀着我一生得到的最重要的礼物,伴随我多年的不安和惆怅烟消云散,这个秋天的午后,一切都有了答案,我也有了树,我一下子有了两棵树,奇妙的是,那是两棵果树! 

我是个幸运的人。两棵树弥合了我的整个世界的裂痕。尤其是那棵石榴,春夏之季的早晨,我打开窗子,石榴的树叶和火红的花朵扑面而来。树把鸟也带来了,鸟在我的窗台上留下了灰白色的粪便。树上的果子把过路的孩子引来了,孩子们爬到树上摘果子,树叶便沙沙地响起来。 

整整七年,我在一座旧楼的阁楼上与树同眠,我与两棵树的相互注视渐渐变成单方面的凝视,是两棵树对我凝视。我有了树,便悄悄地忽略了树。树的胸怀永远是宽容和悲悯的。树不做任何背叛的决定,在长达七年的凝视下两棵树摸清了我的所有底细,包括我的隐私,但树不说,别人便不知道。树只是凝视着我。七年的时光做一次补偿是足够的了。窗外的两棵树后来有点疲惫了,我没有看出来,一场春雨轻易地把满树石榴花打落在地,我出门回家踩在石榴的花瓣上,对石榴的离情别意毫无察觉。我不知道,我的两棵树将结束它们的这次使命,七年过后,两棵树仍将离我而去。 

城市建设的蓝图埋葬了许多人过去的居所,也埋葬了许多人的树。一九九五年的夏天,推土机将一个名叫上乘阉的地方夷为平地,我的阁楼,我的石榴树和我的枇杷树消失在残垣瓦砾之中,七年一梦,那棵石榴,那棵枇杷,它们原来并不是我的树。 

现在我的窗前没有树。我仍然没有树:树让我迷惑,我的树到底在哪里?我有过一棵石榴,一棵枇杷,我一直觉得我应该有三棵树,就像多年以前我心目中最遥远的火车站的名字,是三棵树,那还有一棵在哪里呢?我问我自己,然后我听见了回应,回应来自童年旧居旁的河水,我听见多年以前被狂风带走的苦楝树苗向我挥手示意说,我在这里,我在水里! 

我的树,在那里。

匆匆

朱自清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与妻书

林觉民-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 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我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 汝而死乎?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吾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吾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辛未三月廿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

 

张开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