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一)《论语》选读编目缩辑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备课资料 手机版


杨清健 编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作《春秋》。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记录下来,作成《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著作。被定为儒家经典“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之首,计有《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泰伯》《子罕》《乡党》《先进》《颜渊》《子路》《宪问》《卫灵公》《季氏》《阳货》《微子》《子张》《尧曰》。《〈论语〉选读》未选入内容的只有《乡党》《尧曰》。

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1530年明世宗嘉靖九年封)、万世师表(1684年清圣祖康熙二十三年封)。

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这些地区又被称为儒家文化圈。

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氏,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叔梁纥先娶施氏曜英,生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嫡长子排行称伯,庶出长子排行称孟),但有足疾。在当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叔梁纥后来又在外纳颜氏第三女徵在为妻,生孔子,因出生之前曾在尼丘祈祷,故起名为丘,排行第二,故字曰仲尼(以上据《孔子家语•本姓解》载:叔梁纥,虽有九女而无子。其妾生孟皮,孟皮一字伯尼,有足病。于是乃求婚于颜氏。颜氏有三女,其小曰徵在。……私祷尼丘之山以祈焉,生孔子,故名丘字仲尼) 。

孔子3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孔子幼年时极为聪明好学,20岁的时候,学识就已经非常渊博,被当时人称赞为“博学好礼”。同时,鲜为人知的是孔子继承了父亲叔梁纥的英勇,身高九尺六寸,今1.9米以上,具体是196.8cm。臂力过人,远非后世某些人认为的文弱书生的形象。并且,孔子有“八不”饮食经,喜欢吃姜,酒量超凡,据说从来没有喝醉过,但孔子从不以武勇和酒量为豪。《论语•乡党第八》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孔子享年73岁,从现在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来看,孔子不算高龄。然而在医学不发达、人均寿命30来岁的春秋战国时期,“人生七十古来稀”,孔子绝对是“寿星”级人物了。要知道孔子3岁丧父,17岁丧母,67岁丧妻,69岁丧子,得意门生颜回更是31岁就死了,先生为学生送葬,哭得很伤心:“噫!天丧予!天丧予!”

再看孔子的一生,大部分时间不得志,一生颠沛流离,有时候被人追杀,有时候挨饿,吃了上顿没下顿。然而逆境中孔子为什么仍能得享古稀之龄呢?国家级名中医陈意认为,这与孔子懂养生、会养生有很大关系。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翻开《论语》,发现处处闪现着养生智慧的光芒,尽管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雨洗礼,细细品味,还真能发现当中不少健康生活、快乐工作、和谐相处的金科玉律。

由于身处乱世,孔子所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的空间,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使强大的齐国也畏惧孔子的才能,足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鲁定公12年,孔子为削弱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世卿,因为是鲁桓公的三个儿子的后代,故称三桓,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他们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三桓,如家臣阳货控制着季孙氏的权力),采取了隳三都的措施(即拆毁三桓所建城堡)。后来隳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孔子与三桓的矛盾也随之暴露。鲁定公13年,齐国送80名美女到鲁国,季孙氏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非常失望,不久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子,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14年周游列国的旅程,这一年,孔子55岁。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便是著名的七十二贤。七十二人中有很多为各国高官栋梁。又为儒家学派延续了辉煌。孔子中的“子”,与孟子、庄子、老子中的“子”一样,是一种爵位和尊称。按照周朝公、侯、伯、子、男的分封爵位,他们虽然不是诸侯,却享受到了诸侯中的第四中爵位称号。

  孔子是中国古代突破对自然山水宗教式态度的第一人 ,爱大自然,更爱自然山水,《论语•雍也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史记•孔子世家》最后一段说:“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巳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民国著名学者柳诒徵说:“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则说:“苏格拉底、佛佗、孔子和耶稣四大圣人,在历史上具有无可伦比的深远影响。……”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理想人格是仁。孔子张扬中庸之德,反对“过”与“不及”。

(本文1、2、3等是本文顺序的序号,以下注明页码是出自课文的页码,方便同学们查对。课本是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11月第2版为依据本,页码用Px表示)

1、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P9—10)

2、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P11)

3、叔孙武叔毁仲尼。

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4、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

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同见P14)

5、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巳!”(P14—15)

6、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巳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7、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8、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9、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同见P15)

10、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P16)

11、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有斯疾也!斯人也有斯疾也!”

12、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同见P17)

13、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P18)

1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5、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巳矣!”

16、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7、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18、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19、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同见P20)

20、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21、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23、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2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同见P21)

25、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P24—25)

2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P25—26)

27、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P26)

28、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29、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同见P28)

30、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P29)

31、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適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32、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同见P30)

33、子曰:“有教无类。”(P32)

34、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P33)

36、子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巳矣!”(P34)

37、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知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P36)

38、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巳。”(P37)

《论语》名言语录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3、不学礼,无以立。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7、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8、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小不忍则乱大谋。

11、匹夫不可夺志也。

12、道不同,不相为谋。

1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4、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5、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1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7、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8、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19、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0、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1、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5、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6、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27、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28、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9、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0、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3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32、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3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5、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36、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8、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39、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 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40、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41、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42、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3、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44、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5、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46、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4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011-12-1于丰城二中
相关链接:备课资料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