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苦无依命,势单力薄人
——《祝福》教学新探 (高二必修三)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总结 手机版 | ||||
蒲茂贤 摘要 : 教学小说拟突破小说的程式化教学,旨在选取独特的视点和视觉,抓住环境、人物、主题的关系,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透彻理解人物形象,准确把握小说表达的主题。 关键词 祝福悲剧 环境 灵魂 主题 教学小说力争突破传统的背景、人物、主题的串讲式,摒弃背离小说本身特点的求异教法,抓住重点,学习小说分析方法:以小说视角为突破口,以小说“人物”和“环境”相互影响、相互统一为教学重点,以启发诱导为主要教学手段。 我教学本文以“我”回鲁镇两次,“无沦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和“便立刻告诉他明天要离开鲁镇”为线索,分三个教学板块:1.悲剧的环境(第一次“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准备祝福的鲁镇环境。2.悲剧的灵魂(第二次“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遇见祥林嫂不能安住。3.悲剧的主题(第三次“便立刻告诉他明天要离开鲁镇”):祝福前夕祥林嫂的死。 1.悲剧的环境。 今天我们学习鲁迅作品集《彷徨》中的一篇悲剧小说《祝福》。小说中的“我”是经过作者典型化的艺术形象,是祥林嫂悲剧命运的见证者和同情者,“我”在祝福前夕回鲁镇仅三天,暂住鲁四老爷家竟几次说到“决计要走”,这是为什么呢? [问题]第一次“决计要走”的原因。 [点拨](1)学生活动:首先阅读第1、2段,然后试着分析“祝福”将到年底景象意蕴,鲁四老爷其人,鲁镇“祝福”风俗,鲁四老爷书房。 (2)教师点拨:①从色、声、味渲染了阴沉、低暗、繁闹的“祝福’,将到的年底景象,揭示推翻封建帝制十多年后,封建迷信仍统治着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②鲁四老爷“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见面即骂的形象,表现了人物顽固、守旧、反动的理学监生性格。③鲁镇的人们除了无法抗拒自然法则而老了些外,没有其他变化,“家中却一律忙,都在准备着祝福…的风俗习惯等,揭示了鲁镇“阶级关系依旧,风俗习惯依旧,人们的思想意识依旧的封建环境。④鲁四老爷书房,朱拓的大“寿”字及各种陈旧的书籍,表现了人物崇尚理学的思想;残缺的对联,表现了人物的虚伪,不仅脱落的一联做不到,就是剩下的一联实际上也做不到。环境表现了人物的性格。 (3)概括提示:格格不入的鲁镇环境,揭示了祥林嫂悲剧命运的根源。正由于有了这种“格格不入”,所以“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 2.悲剧的灵魂。 [问题](1)第二次“决计要走”的原因。(2)祥林嫂精神被彻底摧毁以至“问魂灵有无”的心路历程。 [点拨](1)学生第一次活动:阅读“况且,一想到昨天遇见祥林嫂的事”至“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 ”等段落,试着概括“决计要走”的原因。教师点拨:①路遇祥林嫂的肖像:从头发、神色、眼睛、打扮,表明她在长期的严重打击与折磨下,已陷入极度悲哀,内心痛苦已无法表达,精神已完全麻木并被勒索到了绝望的地步. 肖像表明她的境况和神态的巨大变化,其形象令“我”不安。 ②祥林嫂“问魂灵有无”,“我”含糊其辞的同答,有将人推向绝境的不祥预感,令“我”不安。 (2)学生第二次活动:阅读“半生事迹的片断”,然后归纳出“心路历程”。教师点拨:(每个片断,选择一个突破口来带动理解)。 ①初到鲁家。思维启发:当祥林嫂被抢之后,鲁四老爷有句很特别的话:“可恶!然而……”你是怎样体会的?请具体分析。 诱导提示:第一处“可恶!然而……。 从小说前面部分,我们可以知道,鲁四老爷是一个讲理学的监生,又是一个极力维护封建旧有秩序的反动旧派人物,不给他打招呼就抢走祥林嫂的行为,既损他的利益,又丧他的家规和尊严,当然深恶痛绝,所以说:“可恶!”;“然而……,’的转折,却是对这种行为的原谅。为什么会原谅呢?是由于鲁四老爷的礼教思想。这种礼教思想最典型的就是“三从四德’’(三从:女子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三纲五常”(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鲁四老爷看来,祥林嫂出嫁从夫,抢走是理所当然的。这种礼教思想,还反映在祥林嫂的姓名 上,如姓名无,从夫名“祥林”。第二处“可恶”出于对既损他家的利益,又损他家的尊严的做法的憎恶。重复的“然而……”主要是对卫老婆子“这回我一定荐一个好的来折罪……”的否定:祥林嫂是一个安分耐劳的好劳力,工钱低,每月工钱五百文,两个月才相当于一盘一元的清炖鱼翅,雇佣很划算。 此片断,主要写祥林嫂与鲁四老爷的矛盾。 ②被卖改嫁。思维启发:这个片断,是间接描写,是借卫老婆子转述祥林嫂的情况,特别写了祥林嫂的“出格”反抗,你是怎样认识这种反抗的? 诱导提示:这种“出格”反抗“与众不同”,“大家都说大约因为在念书人家做过事”,说明这种“出格”反抗既受社会的也受鲁四老爷家的礼教思想影响——“从一而终”。虽然有自发的摆脱夫家压迫、追求自由的思想,但主要还是“从一而终”的礼教思想毒害,反抗得越激烈,说明受害越深。 ③再到鲁家。思维启发:祥林嫂再到鲁家,鲁四老爷是怎样看的?祭祖时刻,四婶两次禁止祥林嫂沾手的语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这种不同?这种禁止对祥林嫂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诱导提示:a.祥林嫂再到鲁家,鲁四老爷认为是“败坏风俗的人,(有克夫之罪,且克死了两个丈夫,又有克子罪,按“三从四德”是犯了“十恶不赦”的大罪),祭祀时,可用不着她沾手。b.祭祖时刻,四婶第一次禁止:“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先称呼,后禁止,再用“我来摆”作说明,命令里有客气。第二次禁止:“你放着罢!祥林嫂!”先禁止后称呼,已没有了说明,命令里已没有了客气。c。两次禁止,说明祥林嫂非但不能赎“克夫克子”之罪,反而越来越成为不守规矩、辱没祖宗、神灵的人。d.前一次禁止,祥林嫂并不知道真正的原因所在,只是“疑惑”地走开,而第二次是在祥林嫂通过柳妈知道克死两个男人所犯的罪名及捐了门槛、自认为减轻罪过之后,这次禁止是彻底地把祥林嫂推到了绝境。影响之大非同寻常:“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变作灰黑”、“失神地站着”,“第二天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也总惴惴的,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不半年头发花白起来”。 ④心路历程:初到鲁家,既受礼教影响,又深受其害;被迫改嫁,受礼教愚弄而不自知;再到鲁家,受礼教摧残和致命打击走向绝境;“问魂灵有无”是精神濒临绝境的最后挣扎。 (3)第三次学生活动:讨论“问魂灵有无”的原因和实质。教师点拨:①原因:是“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希望其有”,想死后能见到她唯一的、心爱的儿子;“又希望其无”,是怕死后身体被锯成两半,分给两个死鬼男人。 ②实质:按照鲁镇封建迷信的说法,魂灵存在肯定尤疑,样林嫂的“问”既表现其精神备受折磨,求生不能,求死不得,又表现祥林嫂对命运的抗争,“天尊不可问”,祥林嫂却要“问”。祥林嫂自发的抗争意识是很强烈的:逃到鲁家,反抗迫嫁,捐门槛,直至问魂灵有无。这样让人们看到,如此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是怎样被封建礼教吞噬的。这确实是一个悲剧的灵魂。 3.悲剧的主题。 第三次明确告诉鲁四老爷“明天 要离开鲁镇”的原因。 [点拨](1)学生活动:阅读“我因为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至“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的开头一部分文字和结尾文字。 (2)教师点拨:(分两方面点拨,一是“我”的情绪表达,在小说主题揭示方面的作用,二是祥林嫂的“死”在小说主题表现方面的作用)①“我”的“离开鲁镇”的情绪。回到鲁镇“我”与鲁四老爷“话不投机”,与鲁镇环境“格格不入”,对祥林嫂的死“深深不安”,迫使“我…‘无论如何要离开鲁镇”。这一“离开”表现了“我”对封建礼教的清醒认识和强烈憎恶以及对“礼教吃掉祥林嫂”的现实的无奈与逃避。“我”的这些情绪,正好揭示并深化了主题:封建礼教在旧中国的农村怎样根深蒂固,对旧中国妇女的精神摧残怎样触目惊心。(通过开头部分的议论体会) ②祥林嫂的“死”。首先是“死”得“不合时宜”,按照鲁四老爷的话来说是“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样把祥林嫂与封建礼教代表人物鲁四老爷和整个封建旧秩序的尖锐对立突出出来 了。(通过打听祥林嫂“死讯”体会) 其次是“死”得寂然。祥林嫂在鲁镇“祝福”前夕的繁闹中,像草芥一样丢弃在“尘芥堆中”,这就表现了被封建礼教毒害的鲁镇人们的凉薄和整个封建世态风俗的残酷。(通过开头和结尾两个景物描写衔接段来体会) 这样,小说把祥林嫂的“死”置于“祝福”之中,既揭示了人物遭遇的根源,又表现了主题:礼教吃人。 倒叙又起了很好的突出主题的作用。 蒲茂贤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