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十首之后五首》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主备人:鞠翠翠             时间:2010-1-18

学习目标:1 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基本读懂。 

2 对古代诗词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3  品味古代诗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重点:1背诵默写五首诗词,积累有关作者资料。

            2感悟诗词情感,培养自己的高雅情操。

  

一 1默写:                   滁州西涧

                                        韦应物

2作者:韦应物,京兆长安人,( 唐 )代诗人。诗风古淡隽永,多写山水田园,清丽闲淡,平和之中时露幽愤之情,是中唐艺术成就较高的诗人。与(  柳宗元  )并称为“韦柳”。

3释词:独怜(独爱);幽草(深草);野渡(野外的渡口);自横(自由自在的浮泊)

4【评析】滁州: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诗人自尚书比部员外郎外放滁州刺史,旋即罢任,闲居西涧作此诗。全诗写西涧春景。从诗人创造的涧边幽草、水急舟横的清幽意境中,传达出一种悠闲恬淡的心情。末二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5探究与练习 1) 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

  情感:喜爱 体现情感的字是:怜

2)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意象:春潮、 雨、 野渡、 横 

意境: 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 

感情: 作者自甘寂寞,恬淡闲适的胸襟

3)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也有人认为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的前两句写自己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却无意于黄莺,表现出诗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无人,水急舟横的景象里,蕴涵着一种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4)作者用哪句诗句表达了坚守节操的志向?

  答: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5)最后一句中哪个动词用得极妙,又妙在哪里?

“横”这个字用的妙,“舟自横”写出了当时船只的随意停泊,也写出了当时作者的心情是进退两难的:当时想要辞官隐退,却又被逼无奈又无法辞官,写出了诗人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地步。

6)《滁州西涧》中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的是: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二 1默写: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2作者:杜甫:字(子美 ),祖籍襄阳,出生于河南巩县,一度居住在长安城南少陵附近,曾自称(少陵野老 ),后世称(杜少陵 )。杜甫是我国最伟大最优秀的诗人之一。现存诗作1440余首。和李白并称(李杜 )。我们知道他的诗作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望岳》);(《春夜喜雨》 )。

3释词:寻常( 经常 );江南( 指今湖南一带 );逢(碰上,遇上)

4【评析】李龟年是开元时期的著名歌唱家。杜甫初逢李龟年,正是在意气风发的少年时期,正值“开元盛世”。杜甫因才华早著而受到歧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的赏识,得以在他们的府邸欣赏李龟年的歌唱。在杜甫的心目中,李龟年正是和鼎盛的开元时代,也和自己充满浪漫情调的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紧紧联结在一起的。几十年后他们又在江南重逢。这时遭受了八年安史之乱的唐朝业已从繁荣昌盛转入衰落,他们二人的晚景也十分凄凉。这种会见,自然很容易触发杜甫胸中本已郁积的无限沧桑之感。

5探究与练习

1、这首诗前二句言过去之 (盛 ) ,为下文作了铺垫;后二句写现在之(衰 ),抒发无穷感慨。

2、景物的描写寄寓了诗人对世道衰落的感慨。 分析“落花时节”的多层含义。

1)“落花时节”表面的意思是指具体的时令——暮春;

2)象征杜甫和李龟年二人漂泊无依、由荣而衰的身世命运;

3)象征着大唐在安史之乱后,由盛而衰的社会现实。

3、《江南逢李龟年》中言过去之盛,为下文作了铺垫的是: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三1默写: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2作者:刘长卿:字(子房 ),河间人。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以五言律诗擅长,玄宗天宝进士。肃宗至德间任监察御史、长洲县尉,贬岭南南巴尉,后返,旅居江浙。代宗时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再贬睦州司马。他生平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如《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疲兵篇》、《新息道中作》等,笔调苍凉沉劲。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 )”。

3释词:苍苍( 深青色 );  杳杳(深远的样子); 荷(背着);

4【评析】 刘长卿,工五律,自称“五言长城”。灵澈上人,是中唐时期一位著名诗僧,与刘长卿是忘年交。竹林寺在润州(今江苏镇江),是灵澈此次游方歇宿的寺院。当天近黄昏,寺院的晚钟声从山中远远的传来,灵澈辞别,戴着斗笠,披带夕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越来越远。

5探究与练习这是一首感情深沉的送别诗,也是一幅构图美妙的景物画。诗未着一送字,而送别情状自出。想想: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这一情状是从怎样的形象描绘中传达出来的?

带斜阳,是傍晚时候;独归晚,渐行渐远。灵澈戴着斗笠,披带夕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越来越远。 “独归远”显出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结出别意。只写行者,未写送者,而诗人久久伫立,目送友人远去的形象仍显得非常生动。

 四1默写:       约客

                           赵师秀

———————————————————————————————————————

2作者:赵师秀:赵师秀(1170~1219) 南宋 )诗人。字紫芝,号灵秀,又号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光宗绍熙元年(1190)进士,与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翁卷(字灵舒)并称“永嘉四灵”,开创了“江湖派”一代诗风。宁宗庆元元年(1195)任上元主簿,后为筠州推官。晚年宦游,逝于临安。 

3释词:黄梅时节(夏初江南梅子黄熟的时节  );灯花(点油灯时灯芯结出的疙瘩);落(震落)

4【评析】 黄梅时节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诗人约一位朋友来做客,可等到夜半也没有来。他只好一个人伴着油灯,无聊地敲着棋子。语近情遥,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的寂寞心情。诗用对句写景,富有时令与地方特色。 屋外绵绵不绝的雨声、蛙声和屋内断断续续的敲棋声互相应和,映衬着主人的心情。  5探究与练习

1)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五1默写:                   论   诗                                         赵 翼 ———————————————————————————————————————

2作者:赵翼(1727~1814)( 清  )代诗人、史学家。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阳湖(今江苏常州)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任镇安、广州知府,官至贵西兵备道。乾隆三十八年辞官家居,曾一度主讲扬州安定书院。赵翼诗与袁枚、蒋士铨齐名,合称"(乾隆时期三大诗人 )"。

3释词:李杜(指李白和杜甫 );万口传(极言李杜诗歌传播之久远 ); 不新鲜(与社会现状不能扣合,缺少时代气息 );江山( 指代国家 );领(主导);风骚(《诗经》中“国风”和屈原“离骚”的并称。因其对后世文学影响很大,故用来泛指文学);

4探究与练习  ①诗中的“李杜”具体指:李白和杜甫

②“风骚”在诗中的意思是 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是我国诗人史中两座最早的丰碑。后来 把关于诗人写作的事叫“风骚”,这里指在文学上的地方和深远影响。

③就诗的主题看,此诗表现了作者什么主张? 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如果一味抱残守缺,厚古薄今,那么永远只能是裹足不前。

④前两句的作用是什么?

诗的前两句以李白、杜甫的诗为例来说理:以为即使是李、杜这样的大诗人,他们的诗作因流传千年,播于众口,已经不再给人以新鲜感了。

 理解默写综合练习

《滁州西涧》

1.借描绘优美景物表现诗人恬淡胸襟的诗句:

2.诗中表现诗人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伤情怀的诗句:

3.与李商隐《晚晴》中“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抒发同样的恬淡之情的诗句:

4.以横卧舟中的撑船人的悠闲,反衬有才人得不到重用的无奈而忧伤情怀的诗句:

5.诗中运用对比手法,表现诗人虽有志改革却无回天之力,思归又不能的两难境地的诗句:

 

《江南逢李龟年》

1.诗中点明初逢地及听歌频繁,表明杜甫和李龟年早有交情的诗句:

2.诗中描绘二人晚年重逢,彼此飘零异地、感慨万千的诗句:

3.含蓄地将个人的悲欢离合与国家的兴衰融合起来的诗句:

4.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出了国破家亡之际的深切感慨。该诗中与此相类似的诗句:

 

《送灵澈上人》

1.描绘竹林寺景致的诗句或描绘竹林寺幽静环境的诗句:

2.描绘灵澈上人披着夕阳的余晖,独自走向远方的诗句:

 

《约客》

1.诗中让人感受的雨夜诗意般的情致或介绍季节和环境的诗句:

2.诗人一直伴着孤灯,焦急地等待所约的客人,营造出孤灯、夜雨、独坐的清寂氛围的诗句:

3.这首诗中细微的动作、形神兼神,达到与唐代诗人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敲”字相同效果的诗句:

《论诗》

1.诗中表现诗人有独特见解,认为在文学上不同朝代都会有不同的人来领导并产生巨大的影响的诗句:

2.诗中与杜甫《戏为六绝》中“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含义相反的诗句:

3.表现诗人敢于创新的精神且具有现实意义,并实现其主张的诗句:

4.毛泽东《沁园春•雪》中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情,该中与此意境相似的诗句:

【附录】初中古典诗词名句复习

1、我们做事遇到很大困难,感到无法可施时,事情突然有了转机,此时的情况,可用陆游《游山西村》中的两句诗: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来暗示社会发展,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诗句是: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杜牧在《泊秦淮》一诗中情景交融的表现晚唐时代气氛,借对历史思考表现对现实的深刻忧虑的诗句是: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我们要做到心境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正如朱熹在《观书有感》中所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5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正如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所说: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6、学无常师,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孔子关于这方面的名言是: 

三人行,必有我师

7、辛弃疾的《西江月》中表现词人为农家感到由衷喜悦,陶醉于丰收在望的欢乐之中的语句是: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8、晏殊《浣溪沙》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生活哲理的两个对偶句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9、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0、在中国文学几千年发展史上,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文学经典,均有独领风骚的一代宗师,这正如赵翼《论诗》所云: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1、文学史上,“酒”与“诗”一直一路同行。请你从积累的古诗词中,写了一个带有“酒”字的完整的诗句: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2、我们就要毕业了,现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可引用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诗句是: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3、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诗句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14 中秋佳节,远在北京读书的小王不能回长沙和家人团聚,只能通过贺卡祝家人身体健康,生活平安,请你替小王在他的贺卡上写一句诗,来表达他对家人的美好祝愿。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5暑假期间,李明到南岳旅游,当他爬上衡山祝融峰顶时,面对眼前美景,一句诗从他的口中脱口而出,你猜会是哪一句?

会当临绝顶  一览众山小

16某日,小A奋战题海,却被一道难题所困惑,试用了很多数学公式,却不得其解。忽然,小A灵光一动,想起老师似不经意提过的一个解题思路,茅塞顿开。小A边解题边说:“--”

你知道他说的是哪句诗句吗?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7 诗人余光中参加一次文艺颁奖仪式,获奖者大都是黑发晚辈,只有余光中是白发老者。余光中风趣睿智的致词赢得了满堂彩。

请你代主持人用一句诗句高度地评价了他。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8、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当“生”与“义”不能两全时,我们应当像孟子所说的那样: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9、劝勉别人不要嫌弃行业不好,任何工作都能创造出超人的业绩是哪那句谚语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20、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中,触景生情,表达自己爱国的激情的诗句是: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1忧国忧民的杜甫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表达自己听到捷报后喜极而歌,开情畅饮和急于返乡的情态是: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22《爱莲说》中比喻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3南北朝诗人王籍运用反衬手法写出了山林的幽静的诗句是: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24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中,触景生情,表达自己爱国的激情的诗句是: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5自古以来,多愁善感的文人就与酒结下不解之缘.曹操曾有名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但诗仙李白却在另一首诗中提出了与此背道而驰的观点,请问,这个观点是在哪首诗中哪一句提出来的?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学习钥匙

诗歌名句是精华,大家一定要记它。

理解形象是方法,读写结合也不差。

整分联法真可行,限时背诵亦显灵。

尝试回忆若不行,打开书来看一轮!

 

鞠翠翠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