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议论文的思路结构 作文指导(高三)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作文指导 手机版 | ||||
考纲上关于基础等级的第四条要求是“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结构完整”就是要求行文首尾一贯,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而要做到这点,就必须掌握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方式。议论文的结构方式一般有总分式、递进式、对照式、启感式。其中启感式的写法是考场作文的常用结构方式。“启”是指启示类,“感”是指感想类。共同特点是先叙材料,后发感想。感想类可以先叙材料后发感想,也可以边读边感,如文学评论。这种写法一般由“引”、“议”、“联”、“结”四步构成。当然也可以采取“联”、“引”、“议”、“结”或“引”、“联”、“议”、“结”的步骤。 其他几种常用的思路结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摆现象——论危害——挖根源——提方法,起——承——转——合。 下面以“引”、“议”、“联”、“结”四步模式为例,结合具体文章,分析一下该结构在作文中的运用。 高考满分作文 思路结构分析提示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是曹孟德的诗文《短歌行》中的一句。 (2)我们何不以此自问:“何枝可依?”问自己什么是适合自己的,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归附。 (3)老鹰雄猛、健壮,飞翔速度迅猛,从鹫峰俯冲而下,捕获猎物,这是它生存的本领,是它依附的枝头。而乌鸦生性弱小,却一味模仿老鹰,事倍功半,最后落入牧羊人手中,也是可以料想的。诚然,它的精神是可嘉的,然而它却忘记了考虑自己的优点与弱点。 (4)物如此,人亦然。 (5)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适合自己依附的枝头,生命才能达到极致。 (6)一代先师孔子,初时以建立以“仁”治国的完美社会为志。周游列国之后,终于没有成功,然而它却是很好的老师,孔子的弟子遍及天下,他也最终成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由此可见,只有找到自己的枝头,生命的意义才能实现。 (7)一代喜剧大师卓别林,年少时因相貌不佳总是成为别人的笑柄,然而,在他的喜剧生涯中这恰恰成为一种优势,他主演的无声喜剧电影达到了无声胜有声的境界。这不得不说他那“不佳”的容貌促成了他“上佳”的表演。 (8)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本是一名外国著名大学的学生,然而当他感觉到大学所教的内容并不适合自己时,便毅然离开学校,从事自己喜爱的电脑设计工作,最终积累了世界上无人能比的巨额财富。 (9)社会在发展,可是道理却没有变,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适合自己的枝头,生命才能闪光。 (10)乌鸦敢于拼搏,乐于学习的精神固然值得赞赏,然而它不能认清自己的实力,不能量力而行,注定是要失败的。“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绕树三匝,并非枝枝可依! (11)人不只需要勇于拼搏的精神,更应认清自己,只有二者具备,才有可能成功。 (12)拥有自知与拼搏,光明就在眼前,在努力过后你会发现“绕树三匝,此枝可依”! 前两段从引用曹操的诗写起,释题目,引出观点。 第三段紧扣材料“议”,点明老鹰与乌鸦一成一败的原因就在于能否“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归附”。 第四段承上启下。 第五至九段为“联”。联系实际,点时论点——“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归附”——的重要性。其中第五段提出分论点,第六、七、八段举例论证,第九段进行小结。 第十、十一、十二段对全文总结。呼应开头与材料,肯定乌鸦精神,否定其做法,加深对材料的认识,提出人们应采取的正确做法。 在某些时候,这种结构也可灵活变通,对某个不需提及的环节予以删除。例如: 高考满分作文 思路结构分析提示 认知自我 看到这则乌鸦自不量力学老鹰抓山羊的故事,我们每个人都应应该从中学到些什么。从牧羊人对孩子的回答“这是一只记了自己叫什么名字的鸟”中,我深刻地了解到了认知自我的重要性。 一座巍峨的高山,在真正的认知了自己后,不再追求轻灵,而是意志坚强,发扬自己沉稳的优良传统,所以有了壁立千仞的雄奇。 一条小溪,在真正认知了自我后,放弃了追求沉稳的梦想,而是发誓做一名轻盈的仙子,所以才有了“一水护田将绿绕”的美丽。 高山、小溪都做到了对自己充分的认知,所以才有了碧水青山、水绕山流的佳景。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纵观其中,蓦然发现,凡是名垂千古之士,都能做到认知自我。 陶渊明,在充分认知了自我后,发现“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于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留下了一段“不为五斗米腰”的佳话。 李白,一代诗仙,这位当年名誉京城的御用文人,在充分认知的了自我后,发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感慨,做出了“且入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的豪放行为,书写了一段“四海皆我家”的美谈。 古代文人骚客栋的认知自我,值得我们称颂;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懂得认知自我的人,更令我们钦佩。 照亮苗乡的月亮——李春燕,充分认知了自我,知道自己能够让苗乡的人民更健康的生活,于是在田垄里提着竹篮,用双手捧回了“生命的意义”,因此感动了全中国。 不单单是李春燕,其他那些能够感动中国的杰出楷模,同样都是具有认知自我的能力,他们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他们都是值得我们敬慕的,认知自我是成功的关键。 认知自我,以自我为土,认知为肥,在自我这片土地上,开出绚烂的花朵,结出累累的果实。 认知自我,以自我为船,认知为帆,在广袤的生命海洋里行得更远,走得更稳。 认知自我,切莫做那些不自量力的乌鸦,给后人留下一则笑料。 认知自我,让理想之花开得更灿烂。 开头联系材料,引出作者观点。“我深刻地了解到了认知自我的重要性。” 以下的段落中,作者没有对材料进行详细地议论,而是直接跳到了“联”。 作者采用了层进的结构,从“物”认知自我重要,到古人能认知自我显示了重要意义,再到今人认知自我同样重要。三部分内容飞流直下,势不可当。 文章的最后一部分,采用排比段落,比喻手法,形象而酣畅地点明了认知自我的重要。 全文脉落贯通,一气呵成,前呼后应,娓娓动听,让人拍案叫好。 同步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毛竹这种植物在它一生中的最初五年里,你几乎观察不到它的生长,即使生存环境十分理想也是同样如此。但是只要五年一过,它就会像被施了魔法一样,以每天两英尺的速度急速生长,并在六个星期之内长到九十英尺的高度。 当然,这个世界上是没有魔法的,毛竹的快速生长所依赖的是它那长达几英里的根系。其实,早先看上去默默无闻的它一直都在悄悄地壮大自己的根系,它用五年的时间武装了自己,最终创造了自己的神话。 读了这则文字,你有什么感想?请以 “默默无闻与惊人神话”为话题,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学生作文一 于无声处听惊雷 默默无闻的,我用了五年的时间壮大自己的根系,用坚固的根基武装自己,终于创造了属于我自己神话。 ——毛竹 默默无闻者,总会给人惊人的结果。 有一个“躬耕于南阳”的农工,有一个“不求闻达于诸候”的贤士。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凭靠自己的勤奋养活家人。他不是一个普通的农夫,每日都饱揽群书,充实自己的灵魂。直到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依旧辛勤劳作,虚心求教,正是因为如此,才掀开“三顾茅庐”的千古绝篇。诸葛亮是智慧的代名词。他精于战术,“空城计”不是也让敌人进退徘徊,最终退兵吗?他年轻时,父母早世,寄居于姑母家,后姑母病故,就凭一双手养活这么一大家。我不得不感叹,一介农夫的智慧。诸葛亮花了整整三十年的时间积蓄力量,最终名显诸侯。 圣人尚且如此,我们又何惧呢? 达尔文,奔走了热带雨林,撒哈拉沙漠……只要有生命的地方,就永远留下了他探寻的脚印。他不畏艰险,长途跋涉,建筑着物种起源。最终一部《物种起源》让他名振全球。从此人类开始了描述性生物学阶段。真正地了解自己祖先。达尔文,是个默默地探寻者。他在地球上穿梭。为了揭开物种之谜,他用了半生的时间来搜集材料。他不怕时光的飞逝,因为他清楚的知道,会有鲜花烂漫的一天,正如奔走山野江河的李时珍,不惜耗用十年的时间编著《本草纲目》。他们都默默无闻者。他们却都又名垂千古。 为什么昙花的一瞬,如此美丽动人?为什么小草的翠绿能装点整个春天?孰不知一春的酝酿才造就了一瞬的永恒,孰不知一冬的积累而吐露春夏的绿意。哪一个站在高峰的攀登者没有经历艰苦的,漫长岁月的跋涉。哪一个文学巨匠,没有长期积累、体验生活的经历。要不然,怎会有站在珠穆朗玛的勇士;要不然,怎会有“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红楼梦》。 默默地奉献者,默默地耕耘者;他们十年如一日辛勤桃李遍天下,飘飞的粉笔沫是开在冬天的鲜花。等他们桃李遍天下,有谁会不知曾有这样一个奉献者? 默默奉献的人,我们将永远记住他,续写他未完的神话。付出辛勤与汗水,最终名显于世的人,我们会永远崇拜他,因为他让我们知道:只有有了足够的力量,才能迸发出辉煌。 简评: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中规中矩的议论文,这些年来,大多数考生舍弃此类文体,往往过分地追求标新立异,殊不知,此时再回归旧体也就成了一种新鲜、一种独特。本文的思路非常清晰:先紧扣话题提出自己的论点——“默默无闻者,总会给人惊人的结果。”,然后分别从国内、国外的例子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最后呼应首段,使全文浑然一体,这样一步步写来,犹如行云流水,丝毫没有滞涩之感,而且文章的语言精练,意蕴丰富的哲人诗句作点缀,颇具说服力。可见作者笔头功夫不浅。本文选用的材料很典型,很有说服力,体现了考生广博的知识和敏锐的观察力。 学生作文二 基础和准备造就成功的辉煌 清风吹过心灵,吹去心头的尘埃,睁开求知的眼睛,审视这个多变的世界,我们看到许多默默无闻的人创造出了惊人的神话,把长期的默默无闻和短期的惊人神话上升到哲学的角度时,我们看到了长时间的准备和成功之间的关系。 从理性的角度看,默默的准备和基础是成功的先决条件;从感性的角度看,默默的准备和成功需要坚定的信念。 开默默准备之花,乃有日后成功之果。 巍巍泰山,突兀自有道,以其雄奇状丽赢来了世界各地游客的赞美。孰不知,从洪荒时代开始,泰山就不断的增加自己的高度,秀出自己的美丽,笑看它山业已名我自嵬然不动,终于有“登泰山而小天下”后的一鸣惊人。 著名学者钱钟书,从少年时期就开始背诵我国古代的书籍,在清华时就有读遍清华图书馆的决心,再加上后来的出国留学,使其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而以《围城》创造出文学界的名扬海内外。他的惊人“围城”是默默耕耘之果。 泰山的雄伟我们赞赏,钟书的作品我们欣赏,我们在惊赞他们成就的同时是否看到了那成功之后的默默无闻的准备和基础呢?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知道我们现在的无闻是为后来我们的成功做铺垫的,因默默的准备而成功的人成物也能飘荡于历史中,成为一棵耀眼的星。 长期默默的准备和成功需要有坚定信念的滋润。 百度公司在一夜之间创造了IT史上的一个神话。细想百度建立之初,当他们把主攻目标定为搜索引擎时,不少的人都嘲笑他们,但他们没有改变计划,依然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直至成功。 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百度现在只不过是一个经营网站的小公司,默默的准备加上坚定的信念使百度成功。 当现代社会的发展把默默无闻和成功的关系凝缩成一首诗时,我们就可以因我们的准备而成功。 有些默默无闻/确实可以创造出神话/比如默守地下千年的煤 有些默默无闻/确实可以创造出成功/比如拱开石块坚强的芽 如此无闻/就是成功的孕育/加上坚强的信念/我们必能成功。 【简评】该篇作文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作者开头提出问题后,以一段总说领起全文,然后,以两个小分论点分层论述,结构严谨,即总-分-总的论证结构。本文的一大亮点是材料的运用有层次感,由物及人,且作者在运用材料时能扣住话题分析材料,中肯切题。 学生作文三 流星划过的刹那 百花经过一冬的默默积累,创造了万紫千红的烂漫;蝴蝶经过一番默默无闻的挣扎,创造了破茧成蝶的美丽;苍鹰经过一番默默无闻的磨砺,创造了冲天的雄姿。 默默无闻需要在沉默中保持一份镇定,以积极地心态,创造出惊人神话。 越国被吴国打败,身受亡国之辱,越王勾践并没有为此意志消沉,并没有甘心做亡国君。相反,在困境中他卧薪尝胆,亲自做吴王的车夫。但同时,默默积蓄力量,不断采取各种措施扩展兵力,最终创造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神话。 司马迁身受宫刑,遭此奇耻大辱。司马迁并未因此一了百了。相反,他不断地到处奔波收集史实史料,,终成《史记》,创造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神话”。 美国激励大师约翰•库缇司生下了便身体畸形,但他在面对各种压力、歧视和疾病地折磨下,始终坚定的相信自己,创造了自己的神话。 回望历史,一页页翻过,多少有志之人用自己的默默无闻,在艰难困苦中创造了惊人的神话。是他们用自己的默默无闻为史册描上了浓重的一笔,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默默无闻,需要你在艰难困苦中相信自己,这样才有可能爆发出巨大的力量,创造出惊人的神话。 神舟五号、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创造了令全世界人民震惊的神话,鼓舞了亿万中华儿女,让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但“神五”、“神六”的成功发射包含了多少科技工作者默默无闻的努力,面对外国的技术压力和技术封锁,他们始终相信自己,默默地研究着,攻克道道技术难关,最终使飞天变成了现实。 相信只要你不拒绝雪山的寒冷,默默攀援,圣洁的雪莲就不会拒绝你美好的心愿。 只要你不拒绝远方不可测的情境,地平线就不会拒绝你痴迷的追求。 默默积蓄,坚定的相信自己,靠着坚强的毅立,你同样能够创造出惊人的神话,犹如那流星划过,创造出刹那的美丽。 【简评】本文开头采用了一组排比句,富有文采,也较有气势。文章中间用两个小分论点统辖材料。作者开篇紧扣话题,运用了勾践、司马迁及库缇司三个事例,夹叙夹议,最后运用“神六”这一材料,使文章的内涵更为丰富。末尾点题作结,照应开头,结构严谨。 学生作文四 厚积薄发,一鸣惊人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悠悠我中华文明五千载,有多少仁人志士,英雄豪杰,谱写了几多轰轰烈烈的传奇,留下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江流千古,如泣如诉,先贤虽逝,音容宛在,壮志之士用生命留给后人的启示永载史册:欲惊人者,必先厚积!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所败,不惜躬身为夫差马前之卒,包羞忍耻,亲口为之尝粪,可谓用心良苦,为什么?为的是卷土重来,东山再起。勾践归国后卧薪尝胆,与百姓同甘共苦,励精图治,经过十年的厚积,经过十年的充实与武装,勾践看到时机已成熟,便毅然竖起了雪耻复仇的大旗,披坚执锐,帅三千越甲,直捣吴都,势如破竹,摧枯拉朽,三战告捷。十年之厚积,薄发于寥寥数日,十年之默默,致令夫差之心日见松弛,以为勾践者,不足为虑,然而一鸣之惊人,却使它兵败如山倒,回天乏术,难挽败局。 呜呼,从此“卧薪尝胆”便家喻户晓,永垂不朽,诚然“厚积者薄发”,可一鸣惊人也! 《出师表》中有云: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乃一代奇才,他感恩于刘备三顾之恩,托孤之重,立志要辅佐刘禅恢复中原,可他却深知——益州疲敝,内忧外患,使他不敢轻举妄动,他明白——想要惊人,必先厚积。于是他不计前嫌,重与东吴修好,尔后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七擒七纵,终使蛮王臣服,从而为北伐解除了后顾之忧,再后鞠躬尽瘁,励精图治,使得蜀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他的北伐奠定雄厚基础。经过长达数年的厚积,才有“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恢复汉室,还于旧都。”若不是因为宦官谗言;若不是因为小人误事;若不是因为天降大雨……祈山之六出,早已将魏朝颠覆,只可惜天公不作美,汉朝气数已尽,也是独木难支大厦,一人难挽狂澜!即便如此,也以使魏室朝野震惊,魏帝提心吊胆,魏将失魂落魄。 历史悠悠,古往今来,薄发者必厚积,方能一鸣惊人,有所成就。俱往昔,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我辈年富力强,血气方刚,正乃厚积之大好时机,惟愿人人皆能惜时如今,拼搏努力,为将来的一鸣惊人厚积下足够的力量。 简评 本文开篇以英雄起笔,以英雄给后人的启示点题,出手不凡;篇中以越王勾践十年厚积卧薪尝胆之事为例,又以诸葛辅佐刘禅北定中原为证,摆事实,讲道理,令人信服;篇末进而明旨,古为今用,发出号召,回应开端。尤其令人称道的语言:文言与白话相融,简明而又厚重;整句与散句结合,灵活富有气势;或引用或阐述,或排比或对偶,行云流水,洋洋洒洒。总之本文大气,有特色,实属佳作。 乐天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