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互动课堂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导学案 手机版 | ||||
课时:1 教师:毛勇 导学 目标 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所用比喻的含义,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感情。 3、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导学 重点 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中所用比喻的含义,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感情。 难点:培养主动探究的精神,享受探究问题的乐趣。 导学 方法 预习导学------课堂学习与研讨——分层巩固训练 创设良好课堂气氛。 导学 过程 设计 一、.预习导学 1要掌握的字音字形。 逼狭(xiá) 险峻(jùn) 崎岖(qí qū) 阻抑(yǐ) 平坦(tǎn) 愈能(yù) 2、解释词语: 逼狭:极其狭窄,给人以威胁。 崎岖:形容山路不平,也比喻处境艰难。 阻抑:阻止,抑制。 雄健:强健有力。 回环曲折:曲折,环绕。 险峻:(山势)高而险,或(形势)危险严峻。 亦复如是:也象是这样。如:象,是:这样。 二.课堂学习与研讨 课堂研讨 课堂笔记 1、导入新课。 这篇课文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在“五四”之后,当中华民族面临崎岖险阻的严峻时刻写下的,全文运用了大量形象贴切的比喻,说明了在艰难的国运下,必须有雄健的精神,才能胜利前进的道理,今天读了,联系我们的思想实际,仍能给我们很大的感染与启迪。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找各段的关键词,概括归纳各段段意。 3)、“雄健的精神”指什么精神? 4)、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 5)、归纳文章主旨。 3、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1)、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2)、联系课后练习二,理解文中比喻的含义和作用: 2、2)、第一段:历史的道路崎岖不平,全靠雄健的精神冲过去。总领全文,点明主旨。第二段:民族生命的进程曲折坎坷的。 第三段:人类的历史生活的美趣。第四段:中华民族的道路崎岖险阻.需要有雄健的精神才能欣赏到壮美的趣味。 第五段:用扬子江、黄河精神概括了中华民族的气概和战斗风貌,需要我们发扬黄河那种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3)、 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是一种民族精神。 4)、这种种趣味,其实都是经历艰难险阻以后的趣味,是人类在经历挫折、艰难、险阻之后获得成功,必然会更加感到一份珍贵的快乐和幸福。 3、1)、气势磅礴,铿铿有力。 2)、 ⑴长江大河──民族生命进程 ⑵扬子江、黄河──中华民族历史进程 ⑶浩浩荡荡──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 ⑷平原无际,一泻万里──中华民族历史顺利发展 ⑸曲折回徊,崎岖险阻──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 ⑹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 ⑺浊流滚滚,一泻万里──中华民族的光明前程 ⑻艰难的国运:“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 ⑼雄健的精神:勇往直前、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 ⑽ 雄健的国民:勇敢、执著、爱国…… 小 结 这堂课我明白了: 板 书 作 业 三、分层巩固训练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逼狭( bī ) 阻抑( yì ) 曲折 ( qū ) 浊流 ( zhuó ) 魄势 ( pò ) 一(xiè)泻万里 (cónɡ)丛山叠岭 绝壁断(yá)崖 奇(jué)绝壮(jué)绝 2.解释加点词 浩浩荡荡: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一泻万里:形容江河水势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 亦复如是:也是这个样子。复:又,再。是:代词,这样。 奇趣横生:形容人的谈吐、诗文等充满了美妙的意趣。横生:层现迭出。 崎岖:山路不平,比喻处境艰难。有时也比喻人生艰难,险阻。 逼狭:狭窄,也指狭窄之处。 3.《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文作于 五四 运动之后,作者 李大钊 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 4.根据课文把下列比喻句的喻体写在横线上。 ①民族生命的进程: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 ②人类历史的生活:旅行 ③中华民族所逢的史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 ④艰难的境界:江河曲折宛转 5.下列选项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C ) A.《童年》是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描写了童年阿廖沙性格的形成过程,再现了当时俄罗斯下层人民悲苦的生活状况。 B.《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作者是法国的法布尔。 C.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文笔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作品之一。我们读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风筝》都是其中的作品。 D.林冲是《水浒》中的人物,绰号“豹子头”。他武艺高强,安分守己,但懦弱隐忍,逆来顺受,因被高俅陷害,被一步步逼上梁山。 6.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B ) A.广汉的仲春时节是耕耘的季节。 B.我们只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面前充满信心。 C.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一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 D.环境治理一定要避免陷入污染-治理-再污染的恶性循环。 教学 后记 毛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