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肯评价周朴园的形象 教师随笔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手机版 | ||||
摘要:作为一家之主的周朴园,出身于封建家庭,因此这是一个带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人物,具有两面性,在当时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是富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我们除了要看清他的专横和冷酷,还要看到他人性中深深埋藏的怀念旧情的一面,体会他做人的艰难和孤独无助。 关键词:专横、冷酷、感伤、孤独无助 “我念起人类是怎样可怜的动物,带者踌躇满志的心情,仿佛是自己来主宰自己的命运,而时常不是自己主宰着。我用一种悲怜的心情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我诚恳的祈望着看戏的人们也以一种悲怜的眼光来俯视着大地的人们。……来怜悯地俯视着这堆在下面蠕动的生物。他们怎样盲目地争执着,泥鳅似的在情感的火炕里打着昏迷的滚,用尽心力来拯救自己,而不知千万仞的深渊在眼前张着巨大的口。他们正如一匹跌在沼泽里的羸马,愈挣扎,愈深沉的陷落在死亡的泥沼里。”① 这是曹禺在《雷雨》序中发人深省的一段话。这段话对《雷雨》所有人物的一种概括和准确解释。不仅周萍、蘩漪、侍萍、四风、鲁大海、鲁贵、周冲这些人物,就连周朴园,作为一个很有力量的一家之主,在生意场上风雨驰骋的人物,最后一个人茕茕孑立,面对妻离子散的结局。试想周朴园纵然有千错万错,专横冷酷,他难道就不想让家庭和睦、幸福美满?所以说,不能把所有的悲惨结局归于周朴园一个人。曹禺曾经说过,《雷雨》显示的并不是中国封建的传统的思想的因果报应,而是他所觉到的“隐秘的天地间的残忍”, 也就是希腊古典悲剧中命运的东西。性格即命运,就悲剧冲突的特征而言,《雷雨》倾向于奥尼尔的描写情欲的悲剧,情欲和情结充满悲剧人物的整个生命,由此来激发他们奋起与各种命运抗争,他们的欲望使他们走向毁灭。 《雷雨》 是一部优秀 的现实主义的家庭悲剧,有社会与人性的的抗衡,对周朴园来说,他以为他能力挽狂澜,并且一度辉煌,他以为是家庭的中流砥柱;有阶级意识的时代投影,对周朴园来说,出身根深蒂固的封建家庭,崇尚旧道德,但在德国留过学,有资产阶级思想先进的一面。这就塑造了一个性格复杂、性情多变的反映时代的主要人物。 这是一部汇合了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乐章。周朴园便是手拿指挥棒的总指挥。换句话说,对于这样一曲人生、人性、命运的大悲剧,他扮演怎样的角色呢?这就如同连锁反映的“多米诺骨牌”一样,剧情在24小时内展示30年的情节,从表面上来看,确实是与周朴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令他倍感心烦和头疼的是家门不幸,而这一切的不根源来自他对侍萍始乱终弃的罪恶。这一切罪恶并没有在30年前的风雪夜中了结。让我们看一看8个主要人物的关系和归宿,这样就会更深入了解周朴园这个中心人物。周朴园与侍萍始乱终弃,侍萍的大儿子周萍和父亲隔阂,与继母蘩漪乱伦报复父亲;为了维护家庭尊严与蘩漪也要始乱终弃。两个家庭的家长周朴园,蘩漪,侍萍,鲁贵和两个家庭的子女——周萍,周冲,鲁大海,四凤。周萍与四凤在乱伦的羞辱中死去,周冲救四凤触电身亡,鲁大海出走,鲁贵暴饮丧生,蘩漪,侍萍精神失常。周朴园独守空房,内心是何等的痛苦和自则,他的内心痛苦程度可想而知,就连表面上家庭的繁荣都失去了,他连这一点点的安慰也失去了。那么,我们的内心,对他还是强烈的谴责和抨击吗?我们为什么不给他一点同情呢?他毕竟内心是心乱如麻,欲哭无泪,命运的造化弄人,真正使得这样一个事业上曾经辉煌过的男人如此颓废和落魄。 周朴园是作品中塑造最成功的形象。周朴园与其他人物的矛盾关系也许体现他的性格中的专横和残酷。在他逼着蘩漪喝药这一节中,我们可以看出周朴园作为封建家长的一手遮天,这是他事业如日中天的反映。对人们的规范存在多种方式。法律以罪与非罪为准绳,通过国家机器的强制力量,对社会生活和人们的 行为进行干预;宗教通过某种神秘力量,使人们产生或保持某重行为。周朴圆与家人的所作所为属于道德范畴。道德既不用来自某种组织力量的强制惩罚力量,也不用凌驾现实的神秘力量的,而是运用社会成员长期以来形成的道德公式。正是这种无形的力量,使周朴园自高自大。他以自己的意志为最高法则,强烈要求蘩漪为自己的儿女做一个服服帖帖的榜样。他这样做其实是大错特错,这样他不仅笼络不了一颗年轻而又躁动的心,两个人年龄上的差别,这就在情节上埋下一个伏笔,为周萍的插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这是剧情发展的必然。周朴园在感情上的处理确实是一个败笔。在他的眼里,妻子根本没有与他平等的机会,他是高高在上的,蘩漪只能是他意志的绝对服从者,这又怎能让一个追求自我解放的女性心服口服呢?既然妻子都这样,何况是儿子呢?但是是不是能如他所愿呢?在周朴园心里,他认为这样的家庭才是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这种观念实际上就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注定家族的最终失败。 再说周朴园与侍萍的关系..。在两人的关系中,体现他的自私与虚伪,又不仅仅是这些,还有一种深深的思念,但作为一个身份特殊的家长来说,他不能象平常人那样尽情吐露内心的感受,表面上还要冷若冰霜,矛盾的心情可想而知。周朴园难道就不曾有过对侍萍的深情厚谊吗?身份,地位,家庭,社会,都是断送两个人幸福的根源。周朴园付出努力却无力反抗,应该得到同情。那是多么痛苦的一段经历。他因为父母之命而抛弃侍萍,那时侍萍已经为他生育了两个子女,周朴园与侍萍的关系,在30年后又掀起波澜。面对现实他把一切埋在心底,他惧怕侍萍打破表面上家族的平静。如果说这是始乱终弃,那么这种非人性的做法在他个人思想和道德上是一种自责,自己把自己推到罪人的位置,痛苦难以自拔。为了表示内心的悔罪,他用了很多的方式来纪念侍萍,为什么呢?一方面是真情的流露,另一方面是他对蘩漪的失望,她追求自我解放,与自己格格不入,还不柔顺,与侍萍形成鲜明的对比,虽然这样做可以使痛苦的深渊得到解脱,从道德上树立一种“娶新人不忘旧人”的正直、富有教养、重视感情的道德形象。他对于侍萍的怀念也许是叶公好龙式的,以他为代表的资本家和以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的冲突和对立才是最尖锐的,暴露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罪恶。但是,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周朴园还是想念着侍萍的。周朴园与侍萍的30年后的见面是偶然的,侍萍认出周朴园,周朴园却没有认出她。在特定的环境下,两人开始谈话。从一些细节来看,周朴园并没有忘记鲁侍萍。比如,“侍萍关上窗户的动作:很自然的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的走向中门。”从侍萍关窗的举动而感到似曾相识,“你——贵姓?姓鲁。你的口音不像本地人。你好象有点无锡口音。”“你在无锡是什么时候”“三十年前你在无锡?”“三十年前,在无锡有一件很出名的事情——”“我问过许多哪个时候到过无锡的人,我也派人到无锡打听过。可是那个时候在无锡的人,到现在不是老了就是死了。活着的多半是不知道的,或者忘了。不过也许你会知道。三十年前在无锡有个姓梅的。”②似乎漫不经心,但有些预感,从细节上表现人物的内心。周朴园在问的过程中不露声色,心里早已作好了准备。虽然是两人对峙,但是这已经关系到家族的利益。究竟怎样去做才最好呢?他不漏声色的掩饰内心的紧张,这才是一个资本家的素质。虽然周朴园最害怕的事情终于不可逆转的来临了,但是,他已经有了最坏的打算。鲁侍萍呢?并不象他所想象的那么出人意料。鲁侍萍在周朴园的不断追问下,情绪悲愤,使周朴园紧张和惊恐起来,他害怕侍萍与他老帐重算,那会给他带来不可想象的后果,对他的声誉会威风扫地,家庭的负面影响。在地位和感情交织的斗争下,他选择了第一种。但是这样并不能否定他的感情上的投入。“苦痛”当年身不由己,爱过侍萍,做了对不起侍萍的事;回想这些,他不禁“汗涔涔地”,“抬起头来”,“喘出一口气,深思地”,这些表情和动作表明周朴园内心矛盾和左右为难,在侍萍的身份得到确认时,周朴园“惊谔”,“徐徐立起”,“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你可以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理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了吧。”“你静一静。把脑子放清醒些。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记么?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了纪念你。”“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一切都照着你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甚至于你因为生萍儿,受了病,总要关窗户,这些习惯我保留着,为的是不忘你,弥补我的罪过。”③所以这不能全面否定他对侍萍的感情,他以一种特别的方式————保留室内家具的摆放来纪念自己深深眷恋过的女人,这是真的,而不是形式,这样做容易吗?这不是一种真爱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周朴园内心中,侍萍的位置不可以被取代。但是,比感情更残酷的是现实。所以,侍萍的出现,将带来一场风波!这些是利益的权衡和斗争,谁都无法左右,他只能这样痛苦的选择。另一方面,他惊恐万分,他以为侍萍真的要来威胁和毁灭他的家庭了。于是,处世老练的周朴园决定软硬兼施,要把事情的结果消灭在襁褓之中,他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来最大限度的挽回损失。他要用他认为最有力量的————金钱来弥补侍萍,封住她的嘴,目的是苟犹残喘,保证家庭的平静。金钱万能,有钱有德是资产阶级道德最基本的 道德规范。在资本主义国家里,由于一切可以作为等级交换的产品,因此,作为货币————金钱成为主宰社会一切的、高于一切的首选手段。这种思想使人们的思想感情和远大志向都化为金钱的魔影。是非善恶都可以用金钱来弥补。周朴园认为这种观念可以解决他与侍萍的关系。但是不行。身在江湖,左右为难,伤透脑筋,我们不处于当时的历史环境,我们不处于周朴园的位置,不身临其境,又怎能体会周朴园的痛苦呢?周朴园用金钱解决问题并不能说明他忘记了他的侍萍!现在的周朴园,不是当年莽撞的青年,他的所作所为,不都是为了大局吗?虽然他不能左右大局,只是在做无谓的挣扎————困兽犹斗! 至于鲁大海,从侧面反映周朴园对待亲情和工人阶级的态度。周朴园在知道鲁大海是自己的亲骨肉是时,对他的态度是比较温和的,并提醒大海不要继续被蒙蔽,当然更希望他能倒戈相向,“你这么只凭意气是不能交涉事情的”,“你以为你们那些代表们,那些领袖们都可靠么?”“对了,傻小子,没有经验只会胡喊是不行的。”周朴园表现出老练和斗争能力;既然不能说服大海,就是阶级之间的斗争了,即便父子,立场不同,势不两立。但是,周朴园对大海还是做出一些让步的,“不许多说话。(回头向大海)鲁大海,你现在没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④在谈判中,周朴园知道,这是自己的儿子,所以,表面上是文明了一些,但是,又不失资本家的尊严,难道他不心疼吗?这是自己的儿子在和自己的父亲作对,他是多么的痛苦 !多么的悲哀!也许他的冷酷与专横就在处理工人的问题上这里得到了体现,也就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斗争的残酷体现,所以不能把一切罪责都归于周朴园。就在鲁大海说出真相时,这是关系到整个资产阶级的利益时,周萍打了鲁大海,周朴园还(厉声)喊道不要打人!没有亲情的一面,他会这样做吗?但是这是很现实的事情,在阶级立场上永远都是你死我活。周朴园别无选择,他要受亲情和阶级立场的双重折磨。利己主义是资产阶级的道德的核心,也是他的基本原则。资产阶级为了发展自己的经济利益,激烈抨击封建道德和宗教神学道德。周朴园正好处于这两种夹缝中。合理利己主义是资产阶级利己主义的一种,既资产阶级的道德原则。合理利己主义就是在追求在追求个人的利益和幸福的时候,必须兼顾他人的利益和幸福,顾及他人是手段,为了自己才是最终目的。自私自利是资本家的奉行的普遍原则。利益和亲情啊,在周朴园心中反复掂量,这是单项选择,必须有人受伤。周朴园不也是受伤者么?资产阶级在他的身上打下痛苦的烙印,社会和家庭的烙印!他要打掉牙齿往肚里流。做人之艰难,从周朴园身上得到完全的体现,从人性的角度讲,从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讲,痛苦挣扎的周朴园不值得我们的同情吗? 所以说,我们在分析周朴园这个人物的形象时,要全面、具体的分析,设身处地的在他所处的位置为他想一想,不仅要看到他在阶级斗争中的专横和冷酷、惟利是图、自私自利、竞争第一、投机取巧、尔虞我诈,还要看到他人性中怀念旧情的一面,体会他做人的艰难和孤独无助。 注: ①曹禺《〈雷雨〉序》,载《曹禺文集》第1卷,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年版,第213页。 ②③④节选自《曹禺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年版)里的《雷雨》第二幕。 赛华平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