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说课稿 手机版 | ||||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特点:《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生态自然”中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五篇文章均是从不同侧面思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是每个人的责任,21世纪的接班人更要具有这种意识,因而,本单元的思想教育、情感教育比知识教育更为重要。 本文属于科学文艺作品,在内容上要求学生把握两点:一是在对比罗布泊过去和现在的过程中总结罗布泊消逝的原因;二是感受作者痛惜罗布泊消逝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言献策。 2、说目标 : 了解科学文艺作品的文体特征,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联系现实,思考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说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原因。2、探究生态环境遭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人类应吸取的教训。 (二)难点:真正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二 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对环境保护应有一定的了解,但不是很全面,学生对课文中提到了相关事物如沙漠,胡杨等应有一些了解,但如果用图片展示,效果就会更直观了,由于我们处于农村,学生平时对环境的知识和案例了解不是很多,因此要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资料,而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关电脑操作技能。 三、说教法:面对同样的一篇文章,人们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或感受,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而且现代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的过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己看书;自己讨论解决疑难问题;自己内化为真实的情感。尊重和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从文本中走出,以人为本。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课文,我为学生搜集了大量的图片,有仙境美景,也有荒漠惨像,利用这些图片唤起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初步感知,再组织讨论,让学生合作学习。教师点拨,穿插思想教育。 四、说学法:经过两年的学习,他们已经基本适应了初中的学习节奏和特点,基本学会了一点学习初中语文的方法。部分学生已经能够查找和收集资料。学生也已基本习惯了自我探究、小组讨论、合作探讨的学习方式,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应该可以通过小组互助合作的形式顺利完成。本文浅显易懂,饱含感情,适合学生自读。新课程提倡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的课堂无非是为学生提供一片可以自由发挥、畅所欲言的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是教师、学生、文本间的对话、交流,要让学生自己阅读,在阅读中,学生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鼓励学生从以下方面去学习探讨:1、 查阅相关材料,了解罗布泊的历史与现状。查阅彭加木、余纯顺、斯文•赫定的有关资料。2、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整体感知课文。3、互帮互学,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4、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补充完善。 (一)、导入课文,揭示课题 1、用歌曲《天堂》导入。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进入一个环境优美的世界之中,然后强调“罗布泊”这一美丽的仙湖不复存在了,让学生初步领悟到“仙湖消逝”给人们带来的痛惜之情。 2、解题。根据学生的预习,让学生按自己的理解来解释一下标题的含义,(检查预习情况看看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情况) (二)、初步了解课文 请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自由地朗读课文。(1)罗布泊曾是怎样的?现在是怎么样的状况?( 3)为什么会消逝?(4)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愿望? (三)、再读课文,找出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四)、体会语言特点:既有新闻的特点,真实性,也有文学的特点,形象性和抒情性。揭示文体:报告文体。 (五)拓展延伸:以平潭为例,让学生谈谈在开发中对生态造成的隐患,思考人与环境的关系。 (六)、布置作业 每四人小组办一份环保小报,共同合作组织报刊,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的恶化,保护我们的环境。 五.课后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以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声,警醒世人,呼吁人类要树立环保意识,做好生态保护。文章主旨鲜明,脉络很清晰,学生很容易把握。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通过让学生观看罗布泊的命运的图片,让学生从感性上得到触动并通过抒情语句的感染,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动;同时,通过设置情境,训练学生的写作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并在学生的诵读中,明确对比、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最后,通过讨论交流,拓展延伸,达成共识,让我们一起关心、保护我们的家园。不足之处:学生缺乏理性的认知,合作性探究氛围欠佳 严云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