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安徽省潜山中学 伍秀来 目的: 1.领会朱自清散文“严谨不苟,虽然着意锤炼文字,但风格平易自然”(朱德熙语)的特点。 2.了解游记散文的又一种写法:特征概括式。 设想: 1.整体把握文章结构易,深入领会“严谨”、“锤炼文字”难。要把理解引向深层,应重视对作者“游人的印象”和“文化人的感受”的把握与体会。 2.用好一幅图,帮助学生形成空间位置感。 程序: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威尼斯》是游记。游记散文的典型写法是游踪型,如《雨中登泰山》。还有特征概括型,如《天山景物记》;叙议结合型,如《内蒙访古》、《游褒禅山记》。本文是特征概括型游记,这类散文要求对客观景物做主体观照,艺术地感受景物的总体特征。点明特征的词语往往是着意锤炼的,概括性强,文章主体即是对此的诠释与印证,顺序上表现为分承关系的居多。 朱自清的散文“严谨不苟”,“着意锤炼文字”。因此,他的这类散文更能让我们认识特征概括式游记的特点。而他的《欧游杂记》因为是为了“写给中学生看”,文字上下了不少功夫,所以风格平易自然。 二、指导自读,了解文章内容和脉络。 学生默读课文,自行编写段落提纲;同时查字典,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别致、团花簇锦、酽、明媚、华妙、节奏、因地制宜、风华 学生甲、乙分别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结构提纲。 三、讨论文章结构,把握文章脉络。 先就学生所编提纲进行讨论,纠偏明误。 教师点拨难点: “别致”是全文之“眼”,非首段之“眼”;“海中之城”是对①②两段的概括,非只②段;“明媚”是①②段之“眼”;“华妙庄严”为后半部分之“眼”。朱自清散文“严谨不苟”的特点体现于斯。 用小黑板挂出课文结构图: 海中之城 (明媚) 别致 总写圣马克方场 艺术之城 圣马克堂、公爷府—— 建筑艺术 (华妙庄严) 夜曲 音乐艺术 分写 圣罗珂堂、佛拉利堂—— 绘画艺术 公园 现代艺术 手工艺品 工艺美术 四、讨论第一部分的表达方式 朱自清的散文,其“好处要细心玩味才能觉察到,粗心的读者往往是发现不了的。” 要求学生细读课文,思考第一部分两个自然段的表达方式有何异同?(生读后议论) 1.着重描述 2.描述和抒情结合 作者在描述中“着意锤炼文字”,但是能平易自然地引起读者共鸣,即使没到过威尼斯的人,也仿佛亲临其境,与作者一起被陶醉。原因何在? 1.比喻:大运河、反S、大街;小河、小胡同。 (记忆闪回)仿佛在江南的水乡 2.口语化:“有的是”。 五、讨论第二部分的“艺术之城”的特色及其表达方式。 点拨:第③段前两句为结构上的关键句。 指导学生通过画圣马克方场主要建筑物示意图,加深对“艺术之城”这一特色的理解。 一学生上黑板画,众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依据第③段评议。 思路点拨: 1.威尼斯很大,为什么着重写一个圣马克方场? 最热闹、最华妙庄严→抓典型、写全城→写文章的概括之道 2.第③段总写,后文分写→纲目清晰,层次分明→严谨不苟 重点鉴赏④⑤两段,思考圣马克教堂和公爷府的艺术精华。 圣马克堂的建筑艺术: 贝多芬创作《英雄交响乐》时,曾从巴黎的建筑群得到启示:“建筑艺术就像音乐一样,如果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那么建筑则可以说是凝固的音乐了。” 学生议论后,重点就作者的感受和评价进行点拨: 风格:直线+尖拱门+阑干 ①庄严华妙,兼而有之;漂亮劲儿。 堂内:(屋顶、墙壁)画像(色) 肃穆 (地)大理石(颜色花样) ②空间阴暗的氛围中觉得伟丽森严。 堂外:楼房、钟楼、白石 不相称、相称。衬出金碧辉煌 小方场、钟楼 ③节奏和谐(词语移用)(视听通感) 影响:绘画(题材)(联想)(间接) 真好 ↑描述有序 ↑感受前后呼应(者三)(1989上海高考阅读题) 公爷府的建筑价值:(找感受句、评价句) 增加颜色:像在画中;像少女一般; 不愧是着色的能力;好像在梦里; 很巧的结构,……,令人有惝恍迷离之感。 略读⑥-⑨段,学生自行品味其它艺术的精华,培养知一反三的能力。 点拨:1.听夜曲,写外国风情,笔端饱含赞美之情,也流露出故国之思。(可联《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2.对艺术的感受蕴含着深情,对艺术的评价用语准确、简洁、精当。 讲读有详有略,详为突出重点、突出主导作用,示以读法;略为突出主体作用,培养自读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六、布置作业,在联系比较中作总结。 比较本文与《荷塘月色》在情感表现方式上有何不同? 《荷》借景抒情,“情”与景物并没直接关系。 《威》审美观照(感受评价)(以记景物为主,极少谈到自己的地方)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