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考试目标 优化复习方法——中考作文复习策略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中考范文 手机版




安徽省潜山中学 伍秀来

作文是语文试卷中大众关注的焦点,作文复习理所当然地成为语文复习的一个重点。要有效地进行作文复习,就必须明确考试目标,优化复习方法。

一、明确考试目标,突出复习重点

学习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和中考作文评分标准,有助于我们明确考试目标,避免复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加强复习的针对性,突出复习的重点,提高复习的效率。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写作教学的要求是: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和一般应用文,做到思想感情真实、健康,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条理清楚,文字通顺,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书写规范、工整。初步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

各省、市中考试题作文的评分标准大都如下表所示:

思想内容 语言表达 结构层次 卷面





卷 思想感情

真挚健康,

内容具体,

中心明确。 语言简明、连贯、得体,表达方式运用恰当,无病句。 结构合理,

条理清楚,

详略得当。 书写规范、工整,

格式正确,无错别字,标点正确,卷面整洁、美观。





卷 思想感情健康,内容具体,

中心明确。 语句通顺,表达方式运用恰当,基本无病句。 结构合理,

条理清楚。 书写规范、工整,

格式正确,基本无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卷面整洁。





卷 思想感情健康,

内容比较具体,

中心比较明确。 语句大致通顺,表达方式基本恰当,有个别病句。 结构完整,

条理基本清楚。 书写比较规范,

格式基本正确,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少,卷面比较整洁。





卷 思想感情健康,

内容不够具体,

中心不够明确。 语句欠通顺,表达方式不够恰当,有少量病句。 结构基本完整,

条理不清楚。 字体潦草,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多,格式不正确卷面不整洁。





卷 思想感情不够

健康,认识有错误,内容偏离题意中心不明确。 语句不通顺,表达方式不恰当,病句多。 结构不完整,

条理不清楚。 字体特别潦草,难以辨认,卷面涂抹较严重。

从上述要求中可以看出,就文体而言,比较容易的是一般应用文和简单说明文,重点、难点是记叙文和议论文。复习时宜先解决简单的问题,最后再集中解决重点和难点。

一般应用文指以下几种样式:条据,包括请假条、借条等;启事,包括招领启事、寻物启事、征稿启事等;专用书信,包括申请书、建议书、倡议书、说明书、祝贺信、慰问信、感谢信;此外,还有通知、广告等。应用文重在格式,这是大家所知道的,问题是如何掌握这些格式。一种方式是机械记忆,一种方式是灵活记忆。机械记忆是对照应用文格式要求和范文反复操练,熟了自然能记住。灵活记忆就是对应用文格式要求再作提炼,用我们熟知的思路、话语加以概括,这样利于记忆,且省时高效。以“通知”为例,除了开头的“标题”(“通知”或“关于×××的通知”)和结尾的署名和时间外,中间的正文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即讲清何种原因发通知,“是什么”无非是讲清向谁发通知,通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常常关系到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怎么样”即提出要求或希望。对“启事”也可仿照此法,除开头标题(“启事”或“×××启事”)和结尾署名和时间外,中间正文部分主要也是由三个部分组成:“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讲清事由,“是什么”讲清具体什么事情,也常常涉及时地人物,“怎么样”讲清联系方式,有时也涉及时地人物。“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是大家熟知的思路概括语言,容易记住,由这些纲要性的语言,马上可以带出具体要点,纲举目张,答题全面不会遗漏,其它应用文同样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任何事物都是有规律的,只要把握规律,按规律办事,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评分标准看,语言表达要求简明、连贯、得体、无病句,卷面要求书写规范、工整,标点正确,卷面整洁、美观,这是对语文综合能力的考察,涉及语言基本功和语文习惯,不是作文复习的专门要求和重点。作文复习的重点是提升作文内容层次,包括思想感情真实、健康,内容具体,中心明确;优化表达形式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运用恰当,结构合理,条理清楚,详略得当。

以上是从共性上说到了作文复习的重点。其实,就每一个考生而言,各自的作文实际水平和具体困难又各不一样。复习时,每个考生还应对自己平时的作文作一番细心的清理分析:自己的作文经常出毛病在哪儿,弱点在何处;是审题不准,还是不明、不新;是材料贫乏,还是陈旧;是结构不善,还是条理不清;是表达方式运用不当;还是语言基本功差。这些应该梳理一下,同时深究下去,进一步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怎样解决这些问题。这样才能在复习中真正做到对症下药,避免无的放矢或平均用力。这个问题也可换个角度看,就是要寻找自己平时作文的长处和优势。这样做,有利于自己在作文复习中不断增强信心,适时调整复习重点,不断扩大自己的优势。

二、优化复习方法,突破复习难点

1.强化文体意识,确保文章形式“入格”

复习阶段的写作训练,首先要整理有关写作的知识,明确各类文章的写作要求。中考作文题一般都有明确的文体限制。如,1999年北京中考题要求:以“合作”为题,写一篇记叙文;1999重庆中考题要求:以“人间自有真情在”为题,写一篇议论短文;1999武汉中考题要求:以“写作的益处”为题,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近来年,时兴“淡化文体”的提法,但“淡化文体”的真正含义是指作文命题放宽对文体的限制,让学生自主地选择文体,而不是作文不要文体。如1999年山东中考题要求:以“初中毕业时想到的”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和戏剧外文体不限;1999年河南中考题要求:以“生活”为题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这类题目文体要求比较宽松,但当你构思为文时,还必须有文体意识,至于写成记叙文还是议论文,这就要看题目本身的内容要求和作者的文体特长来选择。确定了某种文体,就必须遵循该文体的特点和写作要求,确保文章形式“入格”,不能非驴非马。

为了强化文体意识,下面谈谈三类文体的写作要求。

记叙文是一种写人记事的文章,它通过描写、记叙人物、事件来反映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及其发展变化。写记叙文要掌握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六要素,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头绪清楚,线索分明。根据题目要求,弄清人、事、物、景的关系,对事情发生、发展、变化、结局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人、事都应有明确的交代。二要顺序合理。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通盘考虑。顺叙、倒叙、插叙安排得当,中间过渡自然。三要繁简适宜。要根据题意、中心对材料进行取舍、剪裁、没有详略,文章中心就难突出,甚至没有中心。四要适当议论、抒情。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有时甚至是点睛之笔。但议论、抒情应精要、扣题,冗长的、不切题的议论抒情,都是“蛇足”。

议论文是议论说理的文章,写议论文的基点,应放在怎样说清道理这一点上。内容上要落实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的各项要求:作为“统帅”的论点必须正确鲜明,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充当论据的材料必须典型、新鲜、充分;论证过程必须正确地巧妙地揭示论点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结构上要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

说明文是一种解说、介绍某种事物事理的文体。说明文的写作目的是“清楚明白”地说明对象。写说明文要充分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其特征。还要言之有序,物体有其结构形式,事物发展有先后次序,事物的功用有主次之分,认清说明对象的固有条理,相应的采取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常见的说明方法,如下定义、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等要灵活运用。

2.积累作文材料,确保“有米可炊”

学生作文,最头痛的是没有什么材料可写。要解决“无米可炊”的问题,复习中应有意识地积累整理来自课本、课外阅读和自身生活、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写作材料。下面只就课本材料的分类整理进行说明。

初中六册课文给我们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议论文材料,有典型事例,有理论论据,更有精辟独到的识见,我们可分类整理。如:立志方面的有《理想的阶梯》、《谈骨气》、《事业篇》等,学习方面的有《治学的秘诀》、《说“勤“》、《怀疑与学问》等,成败方面的有《失败是个未知数》、《起点之美》、《成功的秘诀》等。

课文中有关生活方面的感性材料也极为丰富具体。写学校生活的材料,如《最后一课》、《藤野先生》、《我的老师》从学生的视角写师生关系,展示教师的品格;写家庭生活的材料,如《背影》、《回忆我的母亲》、《散步》写父爱、母爱、家庭责任,充分展示了人性之美;写社会生活的材料,如《鞋》、《醉人的春夜》、《驿路梨花》写新风尚、新的人际关系,寄予了美好的人生追求和社会理想。

3.加强单项训练,确保突破难点

对作文中的一些难点,如审题、立意、表达技巧运用,有必要集中力量进行单项训练,逐个解决,努力为写出高质量的作文做准备。例如审题训练,可从了解审题要求、辨明审题误区、熟练掌握一般的审题思路等方面进行练习。审题的目的是为了准确全面地理解题意,保证文章切题。它要求写作者对作文试题(包括作文材料、写作要求和标准)进行审视和思考,从中获取信息,探究命题者的检测意图,搞清试题对写作对象、选材范围、文章体裁、写作重点等方面的要求与限制,以便于提炼主题、明确中心、选定角度、组织材料、进行语言表达。进行审题训练,可从题型入手,如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题型多变,但审题要求一样,异中求同,有利于我们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再如记叙文的立意训练,我们在确定了写作材料之后,可采用“追问”的方式使文章立意更深刻,中心更突出。如写同学之间的友谊,文章的中心不能只停留在告诉读者两人的友谊深厚,而要追问为什么友谊会深厚,或是互相信赖,或是互相帮助,揭示出来的原因往往是事物的本质,中心自然突出,立意自然深刻。

以上只从复习策略上说明了作文复习的要求,复习中各项重点将另文分专题说明。

相关链接:中考范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