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中考复习(九年级)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中考复习指导 手机版 | ||||
考点一:把握说明对象 题型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判断:(1)看题目。不少事物说明文题目就表示了说明对象。对于事理说明文,题目可以帮助我们确立说明对象,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说明的对象是花呈现红色的原因。(2)抓第一段。有的选文没有题目,我们就看第一段,它往往会揭示说明对象。(3)抓首括句和中心句。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或特征。 题型2: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 (1)直接从文中找表明说明对象特征的句子。这类句子通常是:说明文的题目、说明文段首的总括句和说明文结尾的总结句。(2)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做法是:分析文章的结构,抓段首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再次”等。 题型3:……的原因是什么?或……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解答这种信息筛选与整合题,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1)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捕捉、筛选、提取出所需的信息;(2)合理地概括信息;(3)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在提取信息过程中要注意,有时如果文段中是几层并列的内容,就需要把几个意思联结,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如果文段中有结构类似的词语、短语或句子,那么这些往往是所要找的几个要点。 考点二:理清层次结构 题型1:指出说明文的结构形式。 (1)明确说明文常见的几种结构形式。说明文的结构通常分为三部分:开头引出说明对象,中间详细解说说明对象;结尾总结说明对象。 常见的结构形式有:①总分式。在说明事物或事理时,段落(层次)之间有一个总分关系,《苏州园林》就采用了这种结构形式。②并列式。在说明事物或事理时,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③递进式。后边在前边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各层之间的关系是逐步深入展开的,是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由原因到结果等。 (2)逐段概括要点,然后“同类合并”,分析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弄清文章的基本结构。 题型2:指出说明语段的作用。 (1)从结构方面考虑:①首段:引出说明对象,领起下文。②中间段:承上启下。③尾段:总结全文或前文,呼应开头。 (2)结合说明方法谈。答题模式: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 题型3:概括段意或层意。 答题技巧:(1)找总领句;(2)结合本段(层)说明特征概括,摘要点联合,结合标点,尤其注意分号。答题模式:本段说明了……介绍了…… 第23课时说明文阅读指出说明顺序分析说明结构 考点一:指出说明顺序 题型1:直接指出选文或某段落的说明顺序,并说明其作用。 (1)了解常见的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其中,逻辑顺序又包括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由概括到具体、由特点到用途、由整体到局部等说明顺序。 (2)认清说明对象,根据对象作出判断。一般说来,对实体性的事物,包括建筑物、名胜等的结构或布局的介绍,多以空间为序;事理性的说明文常用逻辑顺序;介绍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工艺流程,事物的历史沿革等,一般都以时间为序。(3)抓标志性的词语。每一种说明顺序,都有其标志性的词语。如以时间或空间顺序说明的语段,常会出现表示时间或表示空间方位的词;以逻辑为序的语段常会出现“首先”“其次”“再次”等表示逻辑顺序的词。(4)概括要点,理清说明顺序。就某一文段而言,先将其分成几个层次,然后概括每层的主要内容,最后把层意衔接起来就很容易弄清说明顺序。(5)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 题型2:相连的几个段落可不可调换?为什么? 答题技巧:(1)看所给段落是否与前文总说部分顺序相一致。(2)找出相连的几个段落所使用的说明顺序。(3)写出不可调换的理由。 答题模式:这几个段落不可以调换,因为它们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合逻辑。 考点二:分析说明方法 题型1:直接回答文章或段落所用的说明方法。 答题技巧:(1)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摹状貌、引用等)的主要特点。(2)抓住语言标志,注意辨析。每一种说明方法都有自己的语言特征,如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以“有的”“例如”“比如”等词作标志;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常常以“好像”“仿佛”等词作标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常用“比……多”“比……少”、“……相当于……”表示比较。 题型2: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简要说明它的作用。 答题技巧:(1)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2)把握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①举例子:使文章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好地说明了事物特征。②下定义:完整、科学、准确地揭示了事物的本质特点,使之与其他事物区别开。③列数字:更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了……的……特点。④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特征。⑤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⑥作比较:使被说明的事物特点突出。(答题要结合内容)……突出了…… (寻找比较点)。⑦列图表:直观形象地写出了…… ⑧引用说明: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逸闻趣事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3)联系该种说明方法说明的内容具体回答。 答题模式:使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形象具体(“条理清楚”“通俗易懂”等)。 第24课时说明文阅读品味说明语言拓展开放创新 考点一:品味说明语言 题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答题技巧: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这一特点答题。 答题模式:加点词在句中表示……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题型2:句中加点词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答题技巧:(1)表明态度(删还是不删)。(2)解释词语的含 义。(3)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4)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显得太绝对),不符合实际。(5)××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题型3:加点词能否换成另外一个,为什么?或某两个或多个加点词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答题技巧:(1)表明态度:不可以;(2)指出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指出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指出换后意思有何改 变,不符合实际,或颠倒后与前文逻辑顺序不相符合。 题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答题技巧:可找表程度的修饰词、代词(“这些条件” “这种现象”“同样道理”)、数字等。 答题模式:该词在句中表示……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题型5:“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答题技巧:一般指的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或几句话,有时可能是某句话的一部分。 考点二:拓展开放创新 题型1:链接一则材料或几则材料,探究结果。 答题技巧:(1)读清题,把握题干中关键词或短语,理解题意;(2)析材料,明确材料和文章的关系,把握材料的个性共性,抓筛选点、提炼点;(3)看原文把握文章内容主旨; (4)精表述,结合原文和材料的内容、中心写出探究结果。语言表述要准确、简洁、明了。 题型2:提出解决被说明问题的办法。 答题技巧:(1)在原文中寻找答案。作者有时会在文中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2)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去提建议。说明文中,一般都会对所说明的对象或事理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去提建议,会更为准确、快捷。(3)根据自己积累的生活常识回答问题时,要注意科学性。 题型3: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性的推断和大胆的想像。 答题技巧:(1)联系选文,结合一定的生活经验,合理表达。(2)推断要合乎科学,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题型4:就人类关注的环境问题,拟写警示标语、广告语等。 答题技巧:(1)把握警示标语、广告语等的特征,注意语言的生动性、简明性和感染力;(2)在内容上,要能把握住说明对象的特征,迎合时代特点。 宋波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