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教学设计方案(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大理地区漾濞一中初中部 马金彪 课题名称 《木兰诗》 语文版七年级第六单元 教学时间 二课时(90分钟) 学习者分析 1.小学时学生接触过一些古代诗词,有一定的阅读基础。本诗篇幅太长,学生可能产生畏难情绪。2.古诗意义的翻译因篇幅的长度而增加,背诵难度加大。3.花木兰的故事因媒体的推广家喻户晓,学生会乐学,从中激发他们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对写作方法的妙处探究,学生会粗心。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多读和多说,激发学生对木兰可亲可近的情感,学习木兰勤劳,机智,勇敢,爱国,爱家的精神。 2.引导学生树立男女平等的意识 。 二、过程与方法 1. 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弄清课文主要内容。 2. 组织学生讨论课文的写作特点,指导背诵方法,看有关图片,视频,讲故事,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三、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有关乐府诗知识,背诵古诗词。能够翻译课文,归纳中心思想。 2. 学习排比,对偶等修辞方法。把握详略得当的写法,训练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背诵和翻译。 2.详略得当的方法。想象力的训练。 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 1.导入新课 男女生背诗比赛:参赛成员为全班男女生,一人背一首,正确的一分,错误记零分。 教学活动2 朗读课文,疏通大意。 1听录音范读,给自己不会读或读错的字注音。 2同桌学生互读互听读,指正读错字因音。 3指名读,齐读。 .对照注释和工具书,翻译中是遇到不会译的字词句请画圈,及时拨打 老师的求救热线。2口述:难译字词句,师生互动共同解决。3.请几位学生翻译。4.复述故事,根据结构层次来说。 教学活动 3 1.口述:花木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姑娘? 2.口述:战斗英雄是如何英勇杀敌的?3.找到诗中描写木兰英勇战斗的句子。4.想一想:为什么不把惨烈的战斗过程描写得详细?小组讨论,师生归纳。5.本文语言运用中哪种修辞手法最典型?找相关句子,谈一谈这些句子的优点。 教学活动4 1.看视频,谈想象。2.课堂小结。7.板书设计:木兰诗 纺织 征战 从军 还乡 勤劳 勇敢 机智 爱国 爱家 详略得当 排比--活泼明快,强烈感情 基本信息 课题 《木兰诗》 语文版七年级第六单元 作者及工作单位 大理地区漾濞一中初中部 学员姓名马金彪 教材分析 1.本单元要求学生能够朗读古诗,利用工具书疏通诗的大意,对诗歌的思想和艺术特色有自己的感悟。木兰的形象是对学生有积极导向的,写作特色非常鲜明,是一首文质兼美的好诗。 2.熟读成诵,训练语感。认识木兰的美好形象。 学情分析 1.小学时学生接触过一些古代诗词,有一定的阅读基础。本诗篇幅太长,学生可能产生畏难情绪。2.古诗意义的翻译因篇幅的长度而增加,背诵难度加大。3.花木兰的故事因媒体的推广家喻户晓,学生会乐学,从中激发他们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对写作方法的妙处探究,学生会粗心。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多读和多说,激发学生对木兰可亲可近的情感,学习木兰勤劳,机智,勇敢,爱国,爱家的精神。 2.引导学生树立男女平等的意识 。 二、过程与方法 1. 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弄清课文主要内容。 2. 组织学生讨论课文的写作特点,指导背诵方法,看有关图片,视频,讲故事,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三、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有关乐府诗知识,背诵古诗词。能够翻译课文,归纳中心思想。 2. 学习排比,对偶等修辞方法。把握详略得当的写法,训练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背诵和翻译。 2.详略得当的方法。想象力的训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朗读诗歌,疏通大意 钻研课文,想象训练 ,熟读诗歌 组织背古诗比赛 引导点拨范读 提出思考题,组织学生讨论,归纳。引导学生谈木兰故事。 男生女生积极背诵 听范读,互读,试译,质疑,互答,复述故事。 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质疑。 讲故事 熟读诗歌 激发学习兴趣,复习古诗。 教朗读方法,引导学生疏通诗意,进行口语训练共同进步。 深入探讨课文思想内容,大胆发表自己对课文人物,写法等方面的理解。 板书设计 木兰诗 《乐府民歌》 详略得当 木兰纺织 勤劳 木兰从军 聪明 木兰征战 勇敢 木兰还乡 不慕荣华富贵 排比,对偶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1,背古诗一首的一分。 2,读准字音,读对停顿。 是否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是否解决同学提出的问题。 3,能否复述故事。 4,能否对人物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反思 朗读问题不大,但是背诵较难,教学中对背诵指导不够,没有将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分析细致。备课时见更加换位思考,在被学生上下大功夫。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