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学生,维护师道 德育论文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德育论文 手机版 | ||||
爱是教育的灵魂,很多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但往往却很忽视“尊重”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我觉得教育过程中尊重是爱前提,缺乏尊重的爱是虚假的。有人会说,责骂是出于关心,讽刺是出于无奈,棒打是出于恨铁不成钢。是啊,任何时候爱都能成为不尊重学生的理由。自古以来,中国人就信奉“棒子底下出孝子”,或是“棒子底下出才子”。现实生活中似乎并不缺乏这样的事例。我的一位邻居,儿子是博士生,他几次三番给我讲他孩子成材的故事:孩子以前爱玩,劝说没有作用,只好动手,打得孩子休克,进了医院,回家后写了一份保证书,每天三餐饭前都要在家人面前念上一遍。一星期后,孩子终于投降,说:“不用再念了,我以后不会了。”之后,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正因为这样,才有今天不错的成绩,他很是庆幸。有一段时间我也很想试试这方法。但后来我却发现那年轻人总是郁郁寡欢,从没看见他笑过。我心里有了疑问:如果一个教育者让被教育者感觉从未有过幸福,那即使是有了别人没有的成就,是否可以说是成功呢?如果先撇开幸不幸福这一点,这样的事例其实也还是少数,因为打骂而成为不良少年的孩子更是比比皆是。我觉得没有受到应有尊重的孩子在思想、情感、人格等方面是会出问题的。 教师,从事的是培养人的工作,培养出人才或未来合格的公民就是终极目标。真正的人才或合格的公民首先应该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积极的进取心和健全的人格,有高度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不卑微,不怯懦,尊重并能够爱护他人,其次才是文化知识。教师教育学生,正如园丁栽培花木,但学生是人,不是花木,他们有思想,有情感,在砍除他们身上歪枝的时候,就不能像园丁修剪花木那样只根据自己的意愿行事。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去教育和引导,平等地对待他们,奉行“以人为本”的思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才会有安全感、愉悦感、尊严感,学生的潜能、智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责任感、上进心才能得到激发,人格才会健全。如果老师不懂得尊重学生,总是随意践踏他们的尊严,忽视他们的思想和情感,教育出现偏失,人才必然就会亡失,公民必然会成为无赖。现实生活中很多有头脑、有个性的学生,只因为在成长的路上没有得到恰到当的引导和尊重,以至产生叛逆,走上岔路。正因为尊重在教育过程中地位突出,苏霍姆林斯基才告诉我们:“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如果教师做不到这点的话,师道就有亏了。 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我不但越来越感觉到尊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重要性,我也越来越认为它也可以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来运用。 学生既是人,他是有情感的。如果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能尊重他们,尊重他们的个性,创设平等的教育氛围,就能够获得学生的尊重,并增强自身的亲和力,学生就愿意和你打交待,愿意和你谈心。他会既把你当作师长,又把你当作朋友,而不是敬而远之,关闭心扉,给教育带来困难。另外,带着尊重的心态对待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学生的一些行为,甚至是错误。在理解中去引导他们,就能够获得学生的理解。他们把你看成是正直的人,是值得他们尊重的人,即使你有时教育方法不对,也不会引起他们的反感,教育自然也就事半功倍。我自己就有这方面的经验:学生犯了错误,如果用训斥的口吻去说,他们就特别不肯承认错误,并容易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会引起冲突。即使最后他们不得不认错,但往往是违心的。教育效果特别不好,但如果首先不是责怪,而是心平气和地告诉他为什么有错,这样做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应该怎么处理,学生特别容易心服口服。 老师对学生的尊重,传递着温暖和力量。苏霍姆林斯基说,对人的热情,对人的尊重,就是爱抚、温存的翅膀赖以飞翔的空气。 我想当我们将爱、尊重和智慧并用的时候,师道就真正在我们身边了。 周升红 相关链接:德育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