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思考你我他 德育论文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德育论文 手机版 | ||||
贵州省大方县 大方一中 谢亚明 “白天和黑夜只交替没交换,无法想象对方的世界,我们仍坚持各自等在原地,把彼此站成两个世界……” 耳边常常想起那英的这首《白天不懂夜的黑》的老歌,觉得有些时候,这几句歌词最能够形容学生与老师之间,孩子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也许,在平时,我们可以和学生相处的很好,但是一旦有什么事情发生时,有时候也许仅仅只是一句话,学生就会对你恨之入骨了,那时候你在平时所作的诸多努力就都一下子付诸东流了。孩子与家长之间也是如此。我痛心于孩子与家长、学生与老师之间的那种所谓的“代沟”,因为“代沟”的存在,学生与老师家长站在了“河的两岸”,彼此站成了两个世界。 我曾经经历过一件事——一件让我想起来就觉得很惭愧的事——在很多年以前,我参加高考时,数学很不幸的只考了9分。为什么只考了9分?事情还得从小学时说起。读小学四年级时,一天的数学课堂上,老师正站在讲台上讲课,我边听课边把手伸进桌箱里,想拿一支笔,可不小心把桌箱里的一本连环画给带了出来,掉到地上(当时我正好是坐在第一排的位置上),书被数学老师看见了,她走过来,二话不说,就把书捡起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几下就把书撕了个粉碎,当时我只是低着头,沉默着……但是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有学习数学了。数学成为了我读书生涯中的永远的痛,一直到高考,而我也为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后来,我也站到了讲台上,成为了一名教师,教语文。有一天,在课堂上,我让学生们朗读课文,我在过道上踱来踱去,观察大家朗读的情景。突然我看见一个学生的课桌上放着一本书,书名是《诛仙》,一看见这样的书,我的心里直冒火,我一把把书抓了过来,准备动手就撕,可就在这时,我突然发现这一幕与当年的情景多么相似呀,那一瞬间,我理解了当年数学老师内心的愤怒——一个学生不好好学习,去看这种乱七八糟的书——那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愤怒,因为这也是我这时的心情。同时我也想起了当时我的那种委屈和怨恨,因为数学老师粗暴的行为,我恨了她很长的一段时间。现在,我也遇到了这种情形,难道我也要让一个孩子变得像当年的我一样的偏激吗?我把书慢慢的放回了原处。 这件事以后,我常常在想,其实一个老师只要站在了讲台上,他的心里面就会有这样的责任感:一定要让自己的学生认真刻苦的学习:学知识,学技能,学做人的道理。而作为学生,谁又不希望自己有好的成绩,好的表现,受到老师的关注与喜欢呢?可是因为老师与学生之间缺少沟通和理解,因为表达出来的方式的不同,于是一条无形的河流,让老师与学生站在了河的两岸,只能隔河相望,却不能靠近。 老师与学生之间是这样,家长与子女之间又何尝不是呢?小时候,我经常被父亲强迫着学习,看书,练习写毛笔字,心里十分不愿,可又不敢不做,因为旁边有棍子伺候。而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也不例外,常常在放学后玩到天黑了才回家,因此经常被父亲打骂。所以那时候想得最多的事情竟然是要离家出走。再长大一些后就常常和父亲争吵,吵了以后就摔门而去,但最后还是得回到家里。 很多年以后,我有了自己的孩子。儿子不听话的时候,我常常动手打他,可每一次打了他以后,我都会觉得心里很痛,很后悔,这时我才了解了父亲当时的那种心情——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一个父母打自己的孩子时不心痛?哪一个父母愿意自己的孩子吃苦?哪一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学好?我每次带着孩子出门时,总是很担心,怕他突然跑丢了再也找不到,所以我总是紧紧的拉着他的手。在外面时,只要突然间看不见儿子的身影,我就会急出一身冷汗,也是在这时候我才彻底的明白过来:为什么以前回家晚了要被父亲打骂。现在在我的头脑里都还会出现当时父母在路边伸长脖子焦急等待的情形。可为什么以前我就不能理解父亲呢? 有很多的事,往往要在经历过以后才能体会到,但是当我们体会到的时候,有一些失去的东西,却已经找不回来了,因为成长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可是有时候,我们却可以尽量的改变一些东西,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少走一些弯路,少付出一些代价,所以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家长与老师的理解与帮助显得非常重要。 我的孩子上一年级了,每天回家都要做很多的作业,玩耍和看电视对他来说成为了非常奢侈的事情,他常常在回到家以后可怜巴巴的对我说:“妈妈,我看一分钟电视就做作业。”我也想让他看会儿电视,可是他的作业太多了,很多时候都要做到9点钟,然后就得赶紧洗脸洗脚睡觉,因为第二天必须早起,所以看“一分钟的电视”很多时候成为了一种愿望,刚读一年级,我就发现孩子已经没有童年了。而且孩子的父亲还说周六和周日要送孩子去学绘画、跆拳道,这提案在我的坚决反对下终于没有付诸行动。 那么高中的学生们又是怎样的呢?每天从第一节课开始,绝大部分的学生在下课后的选择都是趴在桌子上,我曾经问过他们,下课了不出去呼吸点新鲜空气,趴在桌子上干什么?他们异口同声的说“要养精蓄锐”。他们每天上课时间是这样安排的:早上7:30开始第一节课,中午12:10放学;下午2:10分上课,4:35放学;晚上7:00上课,9:40放学。可我记得我们读高中的时候,精力是多么充沛,每天下课了就在操场上疯跑……与现在的孩子相比,我们的读书生涯虽然物质生活是贫乏的,但是我们的负担也轻得多,而他们得更多的得承受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压力,所以他们的逆反心理也就更加的严重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又怎么能够奢求孩子有更好的表现?他们的激情已经在繁重的负担下慢慢的消磨掉了,我们面对的只是一群没有生气的读书机器了。 在这时候,如果我们能够换一个角度,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想一想,那么老师与学生之间,家长与子女之间的误会就会少得多,很多矛盾也就避免了。所以,我觉得无论是老师也好还是家长也好,都应该站在子女或学生的角度上想一想,因为我们也曾经年少轻狂过;而作为子女或学生的你们、他们,也应该多站在家长或老师的位置上想一想,因为你们也要长大,也要为人父母,或许也会站在这个讲台上。因此,我希望学生与家长、老师之间,大家应该将心比心,多进行换位思考,共同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生活的环境。 谢亚明 相关链接:德育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