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潮》和《竹林深处人家》比较阅读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学校:岭南中学

学科名称:语文 

授课教师:李章征

教学对象:高一信

注:香港教材将此两篇文章编为高一教材

教学设想:  

《花潮》和《竹林深处人家》这两篇写景抒情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色,学生通过学习,已基本掌握,但尚停留在单篇的基础上,如何将两文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一定的角度进行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阅读和欣赏写景抒情描写文的能力,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拟就两文的从文眼、文章线索、感情表达、写作手法等方面指导学生作一比较,“相机诱导,适时点拨”,“点要害,抓重点”,“拨疑难,排障碍”。  

教学目标: 

    掌握写景抒情描写文的“四步阅读法”:

    第一步,紧扣“文眼”中心明。

    第二步,找准线索结构清。

    第三步,融情于景见立意。

    第四步,语言美妙动我心。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初步的比较阅读的能力。  

教学难点:

    分析得出两篇写景抒情描写文的异同点。 

教学手段:

    比较阅读(教科书)、多媒体、板书、提问、讲解、小组讨论、布置作业

教学计划内容说明: 

学校:岭南中学

学科名称:语文 

授课教师:李章征

教学对象:高一信

学生人数:28 

教学时间:40 分钟(一节)  

单元名称:花竹寄兴

教材:教科书 

教具:教科书、多媒体、粉笔、练习工作纸

教学内容和步骤(包括板书、多媒体、提问、讲解、小组讨论、小结、作业布置、后记)

  

一、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的熟悉《花潮》和《竹林深处人家》 课文内容。

二、导入新课。  

在《秋水》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拘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其意思是:井里的青蛙,受到空间的限制,不可能跟它谈论大海;夏天的虫子,受到时间的限制,不可能跟它谈论冰雪;乡曲之士,受到后天教育的限制,不可能跟他谈论大道。所以我们要拓展知识面,在阅读时,通过不同的观察角度、不同的表现手法等方面的比较,从而提高阅读和欣赏优美文章的能力。 

    我们今天这节课上,试着把《花潮》和《竹林深处人家》这两篇课文(板书)进行比较阅读,我们一起试着从感情表达、写作手法等方面鉴赏这两篇文章,并在比较阅读的过程中,寻找到比较阅读的方法,而且能够在其它文章的比较阅读中运用这种方法。

板书:教学目标——第一步,紧扣“文眼”中心明;第二步,找准线索结构清;第三步,融情于景见立意;第四,语言美妙动我心(语言欣赏)。

 

三、讲授新课:  

1、提问:《花潮》和《竹林深处人家》两篇课文描写对象和描写时间分别是什么? 

  通过点拨,使学生明确:《花潮》:海棠花,开花季节,三四月间。《竹林深处人家》:竹子;采竹笋的日子,明前三天雨后七日。 

板书:《花潮》:海棠花;春天,三四月间

《竹林深处人家》:竹子;春末

2、提问:这两篇课文的体裁相同吗?

答:相同,都是写景抒情描写文(板书)。

3、介绍阅读方法:写景抒情描写文阅读的第一步是紧扣“文眼”中心明。在写景抒情文中总有集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反映作品主旨的词句,是为“文眼” ,倘若读者在通读全文 的基础上,抓住这“点睛”之笔,就能透视文章的“心灵” ,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迅速而准确地把握文章,提高阅读效率。例如:《荷塘月色》 ,只要扣住“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就能知道作者在重点描写了“荷塘月色”之后,为什么还要联想到江南采莲的风俗,忆起《西洲曲》里 的句子; 《灯》 ,只要抓住“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 ,再联系作者的处境和写作背景,就能弄清为什么除了写眼前的“灯”之外,还要写回忆中的“灯”和联想 (传说)中的“灯”。 

4、分组讨论、探究:现在请大家把《花潮》和《竹林深处人家》的“文眼”找出来?它们分别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讨论、巡视并点拨:

(1)两篇文章抒发感情最明显或强烈的一段在哪里?

(2)《竹林深处人家》最后一段两个比喻,是用来形容对竹乡的回忆怎样?

明确并且板书:《花潮》:春光似海,盛世如花。歌颂社会的繁荣。 《竹林深处人家》:对竹乡美好的回忆。怀念美丽的竹乡。

5、 提问:以上这两篇课文的“文眼”都是在最后一段,这叫“卒章显志”(板书)

那么,景物描写与思想感情的表达有什么关系? 

讨论并点拨:写景为了表达思想感情,还是表达思想感情为了写景。

明确并板书:借景抒情

 

6、教师介绍阅读方法:写景抒情文章阅读的第二步是找准线索结构清。

7、追问:既然我们明确这两篇课文的写景观察方法,那就《花潮》和《竹林深处人家》的文章线索是什么?

讨论并点拨:两篇文章共同点是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板书:游踪)

8、小组讨论:文章的写景观察方法,并且找出课文相关的语句加以印证(请各组推荐一名同学回答)。

讨论并点拨:移步换景(板书),学生口头读出相关语句(略)。

9、教师介绍阅读方法:写景抒情文章阅读的第三步是融情于景见立意。 

 “一切景语即情语。 ”大凡写景散文都要采用借景抒情、寄情于物、托物言志或象征等手法来含蓄、形象而具体地表情达意。现在我们紧扣文章“文眼”,一起认真赏析作者对景物细腻逼真的描写。

10、提问:那么,《花潮》和《竹林深处人家》表现了景物的哪几个方面特色,并且找出课文相关的语句(请各组推荐一名同学回答)?

讨论、点拨:可以从人的感官感觉方面去考虑——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运动觉等。

回答并明确:数量、颜色、动态、声音以及气味等方面表现景物的特色。(板书)

PPT展示。

11、教师介绍阅读方法:最后,写景抒情文章阅读的第四步是语言美妙动我心。每个作家都用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品读文章优美语段,能够使读者受到美的熏陶,达到“与我心有戚戚焉”的审美境界。

12、接下来,我们一起欣赏这两篇文章景物描写的精彩语句。现在就下列精彩句子,分别说出它们语言修辞方面的共同点以及布局谋篇与表现手段等方面的不同点。

(请各组推荐一名同学回答)

讨论并回答:(PPT逐条展示)

《花潮》

《竹林深处人家》 共同点

(修辞法)

(1)只见一条花巷,一条花街,上天下地都是花,可谓花天花地。

(运用夸张手法,写出远望海棠花的数量之多。)(1)看到的只是竹子:举目四顾,除了竹子,还是竹子。

(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竹林的茂盛。)夸张

(2)那一望无际的海棠花,有风无风

都像潮水一般地动,在阳光照射下,每一个花瓣都有它自己的阴影,彷佛多少波浪在大海上翻腾……(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写出海棠花的动态)(2)当风吹过时,竹子被风吹动,起伏不定,像海上涌着暗浪,一浪推着一浪,一直涌到很远。

(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竹林的茂盛与动态美。)

比喻

(3)不管山茶也罢,报春也罢,梅花也罢,杜鹃也罢,都没有这样幸运,有这么多人,这样热闹地来访它,来赏它,这样兴致勃勃地来赶这个开花的季节。(运用衬托手法,用其它事物来衬托海棠花的魅力)(3)那里除了竹子,其它便甚么植物都不存在了,实不是没有而是看不到。

(运用衬托手法,用其它事物衬托竹子数量之多。)衬托

(4)花潮下的人语声、蜜蜂嗡嗡声、黄莺的歌声、看花人的琴声、歌声、笑声,这一切交织在一起,再加上风声,天籁人籁,就如同海上午夜的潮声。(运用排比修辞手法,写出海棠花的热闹景象)(4)越山涧,过竹桥,爬石路,比想象的要远得多。

(运用排比的手法,写出拜访竹林深处人家之偏远幽静。)排比

句子 不同点(布局谋篇、表现手段):

《花潮》

(1)“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办公室里,餐厅里,晚会上,道路上,经常听到有人问答:“你去看海棠没有?…… 引用、营造气氛(描写海棠花之前,先写人人都在谈论去看花的事)

(2)天何言哉,四时兴焉,万物生焉,天何言哉。桃李无言,下自成蹊。你们看,海棠并没有说话.可是大家都被吸引来了。 引用、抒发议论(通过文学教师的议论,表达作者的观感)

……

《竹林深处人家》 (1)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每当我回忆起竹林深处的情景,好像立刻就闻到了竹子散发出来的清香,仿佛周围都是一片柔和、宁静的青绿。 首尾呼应

(2)山泉水沏上一杯碧螺春,茶里面有一股清香的新竹的气息——事实上这里连空气也充满了竹的清香。 感官感觉的具体描写:A.味觉 B.嗅觉

……

如果课堂有剩余时间,让学生在书上画出自己最喜欢的两三个句子,并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四、总结 (大家一起回顾写景抒情文章的“四步阅读法”)

    通过对两篇描写文的比较阅读,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是比较阅读,掌握写景抒情文的“四步阅读法”:第一步,紧扣“文眼”中心明; 第二步,找准线索结构清;第三步,融情于景见立意;第四步,语言美妙动我心。希望同学们能在今后的学习中学以致用。 

五、能力迁移、布置作业

利用图书馆查找写景抒情文章,运用“四步阅读法”欣赏文章的思想内容以及语言特色等,完成阅读报告600到1000字。 

六、板书设计 

                《花潮》                 《竹林深处人家》 

            (海棠花;春天,三四月间)(竹子;春末 ) 

                            描写文  

(1)紧扣文眼:春光似海,盛世如花。     对竹乡美好的回忆。 (卒章显志) 

                                                          (借景抒情) 

(2)找准线索:                  游踪                     (移步换景)

(3)融情于景:数量、颜色、动态、声音以及气味等(PPT展示)

(4)语言欣赏:(PPT展示)

课后反思: 

课后我回顾上课的情况并听取了观课老师的意见,总体评价是这堂课较为流畅,目标清晰,内容适当、完整、新鲜。课堂反映良好,师生之间有互动交流,但学生参与探讨方面尚存不足。 

    我个人有以下几点感想: 

1、课堂语言,注意到学生的特点,及时鼓励其参与其中,还应该再细细锤炼; 

2、教案、板书以及课件内在思维逻辑做到环环相扣,体现思路的清晰,帮助上课时,师生之间互动交流,进行得有条不紊,但有些细节还应再仔细推敲;

3、应让学生明确老师要求小组讨论的内容,尽量用文字的方式(如工作纸、课件等),把信息清楚准确地传递给学生;

4、时间把握上还应注意灵活调配;

5、老师掌握更多的教学理论,并将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这对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李章征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