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简介 教师随笔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手机版


 现实主义

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西欧的法国、英国等地出现的文学思潮,以后波及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成为19世纪欧美文学的主流,也造就了近代欧美文学的高峰。由于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高尔基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在思想和艺术上的特征

思想特征:第一,现实主义把文学作为分析与研究社会的手段,为人们提供了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面,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第二,现实主义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深刻地揭露与批判社会的黑暗,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提倡社会改良。第三,现实主义文学普遍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的生存处境问题,表现出作家们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怀。

艺术特征:第一,现实主义文学追求艺术的真是模式,强调客观真是地反映生活。第二,现实主义文学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第三,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内倾性和外倾性两种倾向。

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

法国   梅里美《高龙巴》、《嘉尔曼》

       都德《小东西》、《最后一课》、《柏林之围》

鲍狄埃《国际歌》

英国   “一派出色的小说家”  

 萨克雷《名利场》     勃朗特姐妹

北欧   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看门人的儿子》

       勃兰兑斯(提倡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主张文学应从实际生活中来,并研究现实生活。)

       易卜生(他的“社会问题剧”不仅在欧洲引起巨大反响,而且大大推动了欧洲戏剧的革新和发展。)

美国   乡土小说

       杰克•伦敦《荒野的呼唤》、《马丁•伊登》

巴黎公社文学

它包括公社成员在公社诞生前后约二十年间所写的关于公社革命活动的诗歌、小说、戏剧、杂文、回忆录和历史著作等,它开创了法国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纪元,其中以诗歌数量与成就最多最大。其主要内容是描绘无产阶级第一次夺取政权的英雄气概,反映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斗争生活,表现了无产阶级的革命理想和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它往往采用通俗活泼的形式,以劳动群众自己的语言表现现实的生活材料,显得淳朴生动,富有感染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鲍狄埃是最杰出的代表。

    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革命性、战斗性和民主性

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大大落后于西欧,俄国处在沙皇专制统治下的封建农奴制社会,资本主义还处于萌芽阶段。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始终和蓬勃发展的俄国人民解放运动紧密联系,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锋芒直指封建农奴制及其残余,并表现出推翻封建制度的政治要求,直到后期,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才逐渐加强。因此,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很强的革命性、战斗性和民主倾向。

普希金  政治抒情诗《自由颂》、《致察尔达耶夫》、《乡村》等

另外《高加索的俘虏》、《茨冈》(转折)

《叶普盖尼•奥涅金》(女主人公达吉亚娜是一个有“俄罗斯灵魂”的人,“多余人”形象)。

多余人

多余人是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中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他们有一定教养,自命清高,不愿与上流社会同流合污,想过有意义得生活,但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缺乏生活目的,远离人民,精神空虚,性格忧郁、彷徨,无所作为,在俄国文学史上,被称作“多余人”。“多余人”这个名称出自屠格涅夫《多余人日记》,第一个多余人形象是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奥涅金。后来,俄国作家又塑造出一系列多余人形象,他们是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中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罗亭》中的罗亭和冈察洛夫《奥勃洛摩夫》中的奥勃洛摩夫。

废奴文学

废奴文学指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奴隶解放运动中出现的描写奴隶悲惨生活和反抗斗争的文学作品。废奴文学是十九世纪上半叶美国废奴运动的产物。它从人道主义出发,以废奴为主题,描写黑人奴隶的非人生活,揭露南方奴隶主的残暴行为,批判蓄奴制的野蛮性和反动性,为黑奴解放运动大声疾呼,进而批判北方资产阶级的妥协、虚伪和贩卖行为。黑奴文学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性,形式以诗歌和小说为主,主要作品有希尔德烈斯的《白奴》和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

欧亨利创作的基本主题及其艺术特色

欧亨利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被称为“美国的莫泊桑”。他的小说主要描写下层社会形形色色的小人物,真是地再现美国下层社会的生活,反映了十九世纪末期美国社会矛盾,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歌颂小人物的善良、友爱、真诚、无私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是欧亨利创作的基本主题。《麦琪的礼物》写一对贫困的青年夫妻在圣诞节前夕,各自卖掉“引以为豪”的心爱之物为对方购买礼物,结果两人的礼物都成了无用之物。《最后一片藤叶》描写了一年迈的穷画家为了挽救一个濒临死亡的女画家的生命,在夜里顶风冒雨在墙上画了一片用不掉落的藤叶,而自己却被肺炎夺去了生命。欧亨利是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家。他的小说主要以情节取胜。巧于构思,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幽默风趣、逗人发笑;结尾往往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令人深思。这就是被誉为“欧亨利笔法”所产生的艺术魅力。

作家:司汤达

重要作品:《红与黑》

司汤达对心理分析的特色

他的心理分析可以称为心理独白。有时人物作连续的思索,有时人物突然下个决心,有时是短暂的激动,有时则是想象联翩。内心独白往往很短暂。司汤达以科学的冷漠态度去分析人物心灵的活动,尤其是着力表现人物的内心斗争和人物与之不断发生冲突的社会所抱有的态度。司汤达的心理分析又经常表现为作者插话。这类插话有时与人物当时的心理紧密相连,有时则是对人物的行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像古希腊戏剧中的歌队或者纪录片中的解说词。

《红与黑》的象征以及它的政治倾向性

红色最有可能是军服的象征,即对第一帝国的向往,而黑色代表教士黑袍,即教会及复辟时期的反动统治。

《红与黑》通过于连这个平民阶层青年个人奋斗史反映了法国复辟时期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揭露了复辟贵族和教会的反动本质。贵族阶级在复辟时期重新得到了他们失去的一切,为了扑灭革命力量,他们策划于密室,教会则充当朝廷的爪牙与密探,与贵族串通一气,残害人民,打击革命力量。

于连在个人奋斗的过程中的两度恋爱史与他的奋斗史紧密相关,爱情是他向上爬的手段与阶梯。他追求市长夫人是为了报复市长的侮辱,他追求侯爵小姐则是为了跻身贵族的行列。因此《红与黑》不是一部爱情小说,而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政治小说。

作家:巴尔扎克

重要作品:《人间喜剧》,其中《欧也妮葛朗台》是在他第一个阶段创作的。

巴尔扎克巨著的三个部分研究

一,《风俗研究》 二,《哲理研究》 三,《分析研究》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社会史”

(1)作品深刻描写了封建贵族的衰亡史。

在《古物陈列室》和《农民》中,作者通过描写资产阶级和贵族间的矛盾,来揭露封建贵族必将灭亡的客观历史规律。名门贵妇鲍赛昂夫人的盛衰史和贵族阶级的盛衰史紧密相连。《好老头》中她情场失意,被资产阶级小姐击败逼迫离开巴黎,是贵族厄运的写照。《弃妇》中男爵卡斯顿经不起金钱的诱惑,抛弃了她。贵妇人再次受到社会的弃绝,就这样资产阶级妇女靠金钱击败了贵族妇女并代替她们活跃于上流社会。

(2)《人间喜剧》也描写了资产阶级的发家史。

作者通过一系列本质相同而形象各异的资产阶级人物真实地再现了资产阶级的发家史。《高利贷者》中的高布塞克是单纯的高利贷者,不懂商品的流通和资本的周转。《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懂得在流通中使资本增值。

(3)《人间喜剧》还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金钱罪恶。

《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不让女儿爱破了产的查理,断送了女儿的青春。最终女儿被查理抛弃,使她即遭到金钱关系的摧残,又受到金钱关系的毒害,是其父亲的牺牲品。

(4)《人间喜剧》也有对共和主义者的赞美和对社会理想的探索。

对共和主义者既不完全理解他们的思想实质,但又看不到他们是高尚品德的人。《幻灭》中的克雷斯蒂安、《农民》中尼雪龙艺术形象虽不够丰满,但描写他们的精神却十分突出。

此外,《人间喜剧》也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经济状况,其价值堪比职业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提供的材料。《人间喜剧》也描写到底层人物,尤其塑造了共和主义的英雄克雷斯蒂安。这是巴尔扎克政治上的死对头,但他看出来这是未来真正的人。在创作中拜托自己的政治观点,无疑是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的胜利。

《人间喜剧》伏脱冷的形象及意义

伏脱冷是一个有特殊意义的独特形象。他是黑社会的重要人物,心狠手辣,奸诈残忍,谋财害命,引诱青年,不择手段地获取金钱,狠毒贪婪是他的性格核心。但他并不是一般的强盗,他目光敏锐、思想深刻,对社会的批判能一针见血。他信奉极端利己主义,不顾一切的为自己谋利,他不像纽沁根那样能在法律的庇护下掠夺小家小户,他的“万字帮”只干千万元以上的大买卖,公开和阔佬作对。他不像泰伊番那样谋财害命又嫁祸于人,而是敢作敢为,甚至为帮派利益去顶受杀人罪名而长期坐牢。他集冷酷、刚毅、深沉、狡猾于一身。他决不低头屈服,却善于审时度势、随机应变,是一个强而有力的人物。

通过这个形象,作者不仅将犀利的笔触伸向黑社会,扩大了社会批判的广度,而且为上流社会提供了一个伏脱冷式的背景,衬托出达官贵人的卑劣猥琐,增强了批判的深度。

《高老头》中的拉斯蒂涅

拉斯蒂涅是《人间喜剧》中的资产阶级野心家的典型。在《高老头》中集中描写了他从一个破落的贵族青年走上资产阶级野心家道路的过程。拉斯蒂涅从良心到野心的过渡是在三次“人生大课”中完成的。逃犯伏脱冷给他上了第一课,教他的血变冷、心变黑。鲍赛昂夫人给他上了第二课,教他极端利己。高老头的死给他上了第三课,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冷酷无情,就此完成了他的社会教育。他决心不择手段打入上流社会,自甘堕落。通过这个形象,巴尔扎克批判了金钱的腐蚀作用,巴黎社会的典型环境培养了这个青年野心家。小说通过拉斯蒂涅的演变,反映了贵族阶级的衰亡和资产阶级的兴起,揭露了金钱的罪恶。

在《人间喜剧》其他作品中他多次出场:他靠纽沁根夫人爬了上去,娶了她的女儿,被封为伯爵,成为贵族院议员、副国务秘书,大搞投机买卖。

高老头父爱悲剧的社会意义

高老头是一个具有浓厚封建宗教观念的行业资产者的典型。

(1)高老头爱女儿是真诚的,但只懂得用金钱培养女儿对父亲的爱,用金钱维系父女之间的感情使她们成为自私自利的拜金主义者,使自己成为拜金主义的牺牲品。

(2)他的悲剧是一个通晓资产阶级生意经,却不通晓资产阶级人生哲学的资产者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是封建宗法制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这一新旧交替时期社会现象的反映。他的父爱反衬出女儿的无情无义,他的人性反衬出社会的残忍。有力控诉了金钱败坏道德,腐蚀社会的罪恶,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化,特别是家庭关系金钱化的可悲景象。

作家:福楼拜《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

作家:狄更斯

五部作品:

《匹克威克外传》,这是他的成名之作;

《大卫•科波菲尔》带有一定的自传性;

《荒凉山庄》主要批判当时英国的法律机器与法律制度;

《艰难时世》反映了劳资矛盾;

《远大前程》是一出幻想破灭的悲剧

狄更斯《双城记》的内容

以法国为背景,以巴黎和伦敦作为故事的发生地。法国贵族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为了霸占一农妇,几乎虐杀这个农妇全家。医生梅尼特写信向朝廷告发此事,却反被侯爵兄弟关进巴士底狱达18年之久。获释后,神智失常的医生被女儿露茜接回伦敦。露茜有两个追求者代尔那和卡尔登,她嫁给了代尔那。代尔那为厄弗里蒙地家族的成员。法国大革命中,代尔那在法国被捕,受到梅尼特过去的仆人得伐石夫妇的控告,被革命法庭判处死刑。露茜带着女儿和父亲一起去巴黎营救,未果。深爱着露茜的卡尔登冒名顶替,救出代尔那。医生一家在希望中返回英国。

作家:哈代

哈代的创作特点

(1)情节的淡化。

首先,不是没有情节,而是以心理世界取代外在事件的情节,是与19世纪传统小说相对而言的,重心理空间。其次,它不是纯技巧的东西,而是作家人生哲学的反映,心灵的体验。 

(2)开放性的结局。

(3)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

A、赋予自然景物以生命意义。 B、时间的循环性,递进的螺旋式发展的重合,让人物的命运在时间的循环中进行对照,显出故事时间的大幅度跳越和人物命运的阶段性。C、空间的重复性。对照人物命运的变化。

威塞克斯小说

指十九世纪后期英国作家哈代一组小说的总称。哈代把在即的小说分为三类:人物和环境小说、罗曼司和幻想小说、机敏和经验小说。哈代最重要的长篇小说属于“人物和环境小说”,而这些小说都以他的故乡多塞特郡,即小说中的威塞克斯农村地区为背景,这一地区古称威塞克斯,所以统称“威塞克斯小说”。其精神特点和情感色彩集中体现为浓厚的宿命论色彩和浓郁的悲观主义气氛。代表作品有《绿荫下》《远离尘嚣》《还乡》《德伯家的苔丝》等。

《德伯家的苔丝》苔丝的女性形象

小说的女主人公苔丝•德伯是一个纯洁、善良、美丽、坚强并具有反抗精神的英国农村女性形象。她是在绿草如茵、风景如画的乡野中长大的。纯朴的乡村生活使她具有一颗高尚的心灵。她心地善良,甚至连小虫子都不忍心伤害,连小鸟关在笼子里都让她落泪。她热爱劳动,没有虚荣心,从未感到自己贫苦的出身是什么耻辱,对攀附所谓“本家”感到厌恶。她珍视情感,看重爱情。她爱克莱,是因为他善良开朗,情感高尚。苔丝性格坚强,富于反抗精神。在葛露卑的农场,虽然干着力所不及的牛马劳动,也不求人可怜和施舍。有了私生子后,用巨大的精神力量承受了周围人的白眼和歧视。她痛恨毁了她一声的恶少亚雷,最终不顾一切杀死了他,并坦然接受了“杀人犯”的刑罚。

作家:普希金

重要作品:早期的“政治抒情诗”;《高加索的俘虏》,《茨冈》(浪

漫主义到现实主义的转折点);历史剧;《叶甫盖尼•奥涅金》:多余

人;达吉雅娜是一个拥有“俄罗斯灵魂”的迷人的艺术形象。

作家:勃朗特三姐妹:夏洛蒂、艾米丽、安妮

夏洛蒂《简•爱》

艾米丽《呼啸山庄》

安妮《艾格尼丝•格雷》

《呼啸山庄》艺术特色

    第一,作品体现出女作家丰富的艺术想象力。虽然作家本身并没有什么丰富的经历,但是枯燥乏味的生活并没有使他的才思枯竭,反而使她迸发出独特的艺术想象力,虚构出了一段惊世骇俗的恋情。

第二,作品具有复杂而独创的情节结构。小说采用一些列第一人称的叙述,但并不完全按照直线型的时间顺序进行。

第三,作者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艾米丽笔下的几个人物都有血有肉,生动逼真,使读者感受到他们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感情。

第四,作者用生动的场景和自然环境来渲染营造作品的气氛。

第五,作家具有个性化风格的语言。她善于用丰富多彩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情绪与个性特征,使语言成为小说中塑造人物性格、表现主题的有力手段。

最后,它具有英国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许多特征,又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尤其是作者的某些艺术手法近似于20世纪现代小说的风格。

作家:果戈理

重要作品:《死魂灵》、《钦差大臣》、《狂人日记》、《外套》

自然派

又称自然学派,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俄国早期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代称,创始人是果戈理,别林斯基在理论上阐述了它的基本原则。该派作家能真实地描写现实,批判和否定黑暗、腐朽的俄国农奴制,作品中的主人公多半是社会下层的小人物。在体裁上自然派多以散文为主,在题材的民族化和语言的大众化方面也取得了新的成就,形成了一定的作家群。属于这一派的作家还有屠格涅夫、涅克拉索夫、赫尔岑、冈察洛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奥斯特洛夫斯基等。到50年代后期,因对农奴制改革意见不一而分成彼此对立的革命民主派和贵族自由派。

小人物

指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所塑造的一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物形象。他们在社会中官阶、地位低下,生活困苦,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己、性格懦弱、胆小怕事,因此成为“大人物”统治下被侮辱的牺牲者。普希金以其短篇小说《驿站长》开了俄国文学中描写“小人物”的先河,并对果戈理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以此为主题的创作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果戈理《彼得堡故事集》中的名作《狂人日记》和《外套》,反映了官僚们统治下公务人的悲惨遭遇,神话了普希金开创的描写小人物的主题。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穷人》则使该主题又有了新的发展。

简析果戈理“含泪的笑”的艺术风格

“含泪的笑”是果戈理自己的创作特色和艺术风格之一种。他善于发掘生活中的可笑而又可悲的因素,加以夸张,进行讽刺,无情揭露。一切看似怪诞,令人捧腹大笑,但在“笑”的背后,蕴藏着深切的悲痛,这就是“含泪的笑”。以此来暴露生活中的猥琐、空虚、无聊,往往能收到特殊的艺术效果。

简析《死魂灵》当中五个地主的形象

    (1)玛尼洛夫是一个庸俗无聊,耽于幻想的地主典型,整天想入非非而无实际能力。

(2)柯罗博奇卡是一个愚昧守旧,穷于经营的地主典型,一生追求的是金钱,拼命积聚财产。她虽孤陋寡闻,浅薄愚昧,却贪婪自私,生财有道。

(3)洛兹德廖夫是一个肆意横行,狂赌滥饮的流氓地痞式地主典型,成天吹牛撒谎,惹是生非。

(4)索巴凯维奇是一个冷酷专横,贪婪狡诈的地主典型,痛恨一切人类文明。

(5)普柳什金是一个集没落地主卑劣丑恶之大成的地主典型,嫉妒吝啬和贪婪。他拥有成千农奴,家里财物堆积如山,却衣衫褴褛,吃粗劣饮食,过着穷丐般的生活。他贪财如命,六亲不认。强烈的积聚财产的欲望使他一天到晚为财产的积累而奔波。由于贪婪他变成了财富的奴隶,受物质支配,变成了一个异化了的人。

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

重要作品:《欧也妮•葛朗台》、《被欺凌与被侮辱的》、《死屋手记》、《罪与罚》、《白痴》等

《罪与罚》的含义和两类人

“罪”与“罚”的含义: 

“罪”指谋杀犯罪。 

“罚”有二义:一指犯罪后良心折磨,是心罚,体现人内心深处永存的道德律;二指受到法律的制裁,是体罚,体现社会法则的严酷公正。

拉斯科尔尼科夫把人分成两类,即“不平凡的人”和“平凡的人”

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重要作品:《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

比较列夫托尔斯泰与司汤达在人物刻画方面的异同

托尔斯泰对现实主义的一大贡献是他大大发展了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他始终注意通过变化反映人的性格思想的变化,他最感兴趣的是心理过程的本身,是这种过程的形态和规律。车尔尼雪夫斯基称之为“心灵的辩证法”。他注重一些感情和思想是如何从另外一些感情和思想演变而来,注意心理活动形态的多样性和内在的有机性,他善于捕捉心灵中转瞬即逝的感情和意念,善于发掘内心深处难以捉摸的、微妙的心理流动。为表现人物的“心灵的活动”,他调动了多种多样的艺术手法,他注意描写人物心里错综复杂的矛盾,发掘促使人物心里矛盾发展的各种因素。他喜欢描写自我反省、心灵的彻悟和激情状态等独特的心灵活动形态,喜欢通过人物的各种表情、动作、音调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

司汤达自称“人类心灵的观察家”,他特别善于把握分析人物的心理,在《红与黑》中,几乎所有的人物都被他分析过,把人物各种情境下的各种精神活动和情感变化的特征细腻地表现出来。尤其是写人物在不同环境中的感受、关键时刻的内心斗争等心理活动都十分真实具体,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人物心灵深处最隐秘的思想和最微妙的意识变化,并能与当时的客观情景天衣无缝的结合在一起,对突出人物的复杂性格起了重要作用。

托尔斯泰和司汤达都善于把握挖掘人物心灵深处最隐秘的思想和最微妙的意识,善于揭示人物内心的冲突和感情的瞬间的变化,通过心理变化反映人的性格和思想变化,但又各具特色。托尔斯泰注重心理过程本身,注重表现人物“心灵的活动”。司汤达则善于分析人物在各种情景下的心理活动,喜欢从不同角度揭示心灵的隐秘。

安娜的形象

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主人公安娜是十七世纪70年代追求个性解放的俄国贵族妇女的典型,她不仅有动人的外貌、优雅的风度,更有着丰富的精神世界。她是一个追求个性解放的贵妇形象,一个被虚伪道德所束缚和扼杀的悲剧人物。

第一, 安娜的感情强烈而真挚,有深刻丰富内心世界。当她是

少女时,就由姑母做主,嫁给比她大20岁的省长卡列宁。卡列宁枯燥乏味,感情贫乏。牢狱般的生活窒息了她生命中隐伏的爱情。和渥伦斯基的相遇,唤起了她长期受压抑的处于沉睡状态的爱的激情。她对爱情自由的执著追求,体现看贵族妇女个性解放的要求,具有反封建性质。

第二, 她对渥伦斯基的爱认真执著到疯狂和神经质的地步。当

渥伦斯基明显表现出对安娜的冷淡时,失去了一切的安娜绝望地想找回渥伦斯基最初的激情,找回那种不顾一切的爱情, 而渥伦斯基对安娜的“反常”越来越反感,安娜的感情收到极为惨重的打击,这使她对渥伦斯基的爱更加炽热真诚,发狂到了极点。她的独特的个性是把爱情当作生命,她想以死唤回爱的生,这是她的性格所决定的。

作家:契科夫

重要作品:《樱桃园》(戏剧)、《一个文官的死》、《胖子和瘦子》、《变色龙》

作家:马克•吐温

重要作品:《镀金时代》、《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分历险记》(代表作)

作家:易卜生

重要作品:《玩偶之家》(家庭剧)

 

宇小芋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