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墓碑记》教学实录(完整两课时) (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课堂实录 手机版


 教师:刘建松

班级:上虞丰惠中学高一(5)班

总体思路:在倡导“和谐”理念的今天,有这样一篇宣扬正义、似乎不与时俱进的课文存在,是怎样的鸡立鹤群。赞一个。教学的思路标题入手,草民怎样炼成英雄,义士。是某种外在不可抗拒的力量还是发自内心的所谓的绝对命令,我们一直在探寻。五人为何而死?是躲猫猫,还是其他中国式的死亡,怎样旌(表扬)五人行为?这样写的真正目的何在?

 师:文章的标题往往可以透露出一些隐含的信息,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印象深的标题有哪些?(学生自由说,老师相机点评)

师:我们看一看我们今天学的课文《五人墓碑记》,隐含了哪些信息?

生:五人是什么朝代的?是哪五个人?他们做了什么感动当时的事迹?

生:他们既然死了,是为何而死,或者说他们死亡的原因,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件?

师:对,同学们很有眼光,一下就抓住了了核心问题,我们先来了解这五个人。

生:是明朝晚期的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

师:明朝晚期这个限制词,补充的很好,老师也补充一下,这五个人有的是轿夫,有的是小商人,有的是小市民,都是平民百姓,用现在来讲是草根,生活在社会底层。明朝晚期在你的印象中是怎样个状态?

生:是太监当朝,把持朝政,有个大太监叫

生:魏忠贤

师:是伪忠贤,虚伪的伪,是不忠不贤。这名字本身就是幽默。

生:社会动荡不安,资本主义萌芽,江南一带商品经济有发展,尤其是苏州,我们历史课本上学过。

师:历史知识很丰富啊,他们五人是怎样死的?是正常死亡吗?

生:是被太监杀死,为正义而死。

师:你总要有个罪名,哪怕是陷害岳飞这样重量级的人物,也要有莫须有这样有创造性的罪名。有吗?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

生:吴民之乱

师:很精辟。就是吴地的老百姓发生暴乱,已经定性了,就是暴乱,既然是暴乱,那就是

生:造反

师:造反就得杀头,这样的逻辑最合理不过了。我们把当时造反的场面来读一读(生朗读第三自然段)

师:你能把当时暴乱的场景再现一次吗,我们还原剧烈的冲突的现场,用事实说话。(学生在课文中寻找)

生:众不能堪,笞而仆之,

师:还有吗?

生:噪而相逐

师:古文就是简洁,用现在的话来解释

生:官兵鞭打老百姓把老百姓打倒,

师:官兵把老百姓打倒这很正常,司空见惯的,算是造反吗?应该是——(生沉默)

生:老百姓把官兵打倒——

师:文中官兵指的就是

生:缇骑,就是魏忠贤的爪牙。

师:如果按照现在的法律这是妨碍公务罪,把警车都掀了,反了啦,小子。刚才说的噪而相逐,主语是谁?

生:市民

师:噪是

生:发出大声

师:什么是相逐

生:相互追逐

师:是相逐,是谁追谁?

生:是市民追逐官兵

师:能确切点吗?

生:是追打毛一鹭,躲到茅厕为止,

师:毛一鹭是谁?他可不是一只好鸟。

生:魏之私人,就是魏公公的亲信,党羽。当时是担任巡抚。

师:追打父母官,后果很严重。在当时的统治者看来,这就是造反?从人民的眼光看,这是什么?文中怎么说。

生:为之伸义,声张正义。

师:谁为谁声张正义

生:那些品行优秀的读书人为周公求情。

师:周公是何许人也?姓后面加一个公是对人的尊称,加两个公就真不行了。

生:注解中告诉我们,是一位正义的官员。反对魏忠贤,遭到迫害,被抓,苏州百姓要求周公留下,于是引发动乱。

师:我们来关注明史中有关记载(投影周顺昌传有关吴民之乱的片段,相互补充,效果不错)

生:事端是有缇骑引起,锦衣卫则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

师:你能模仿这个动作吗?前是

生:冲上前,这是一个挑衅的动作。

师:除了动作以外,还有他们的语言

生:谁为哀者?

师:用怎样的语气朗读?(生读)实际意思是?

生:你们在为谁悲痛?

生:我认为应该翻译成“谁在为周公哭泣悲痛”。(这纯粹是课堂的意外,哪一种翻译最合理呢,这是课堂的生成的机会)

师:你们认为哪种翻译最符合当时的情景?我们把这两句话来朗读一遍,体会语气有何不同?(学生朗读,可以判定语气,后一句翻译更符合当时的态势)

生:前面 “哭声震动天地”,因此缇骑所问“谁为哀者?”理解为“在为谁悲痛?”,明显不行。

生:缇骑是要镇压为周公伸张正义的百姓,他们气焰嚣张,谁在替周公悲痛?语气就有挑衅的味道,谁在替周公悲痛就杀掉谁。

师:言外之意是

生:谁哭谁就是同党,既然是同党,就要抓起来砍头。百姓不能忍受。所以才引发暴动。

师:老师也同意同学们的观点。你们有自己的眼光,很有思想。这明显不是暴乱,是正义的需求,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一段是为义而呼,紧接一段,就是为义而死,这是一段场面描写,(朗读第四段)

复述当时的慷慨就义场面(生复述当时场面,老师指出“颜色、函”的用法)

他们的牺牲感动了天地,也感动了当时有正义感的人民,有贤士大夫拿出50两黄金,保全尸首,这些贤是大夫也是有正义感的人,他们同样是被义所激励。

时间永远在流逝,有些事物在不断的消亡,但总有永恒的感动存在,有这样五个人的名字,躯体腐朽之后,仍然被一代又一代的有正义感的人们念诵: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老师想到了鲁迅先生一段名言(投影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至于五位义士就义后,作者如何评介,下一节继续。(朗读三、四两段)

《五人墓碑记》教学实录第二课时

教师:刘建松

班级:上虞丰惠中学高一(5)班

思路:第一课时主要是围绕为义而呼,为义而死,第二课时围绕为义而旌,为义而记。

课前巩固上一节课的内容,字词训练翻译巩固。

师:我们上节课具体讲了明末在苏州发生的群体性事件,五位普通的草根为之献出了生命,他们的义举激励感动了广大的人民,连体制内的政府官员也被正义所激昂,这些有正义感的官员的名字是——

生:文中最后提到,吴公,文公,姚公。从注解看,是皇帝身边的人。这些人是翰林院中,地位相当高,连他们感动了。

师:他们做了哪些事?我们朗读第一自然段,注意他们这样做的目的何在?他们的具体行动有哪些?

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向当权者请示。

生:请示当权者出面,整理废弃的祠堂来埋葬五人。

师:谁的祠堂?

生:逆阉魏忠贤的祠堂,逆阉是对魏忠贤的轻蔑的称呼。你以为你是谁啊,太监一个

师:中国的传统是建造祠堂祭祀先人。但为活着的人建造祠堂,称为“生祠”,闻所未闻。我们的官员在这方面总是很有创意啊,为宦官建祠堂,更是疯狂荒唐。由于魏当权,为他建生祠、立牌坊蔚然成风,就是形象工程。就是政绩,就是GDP。当时魏忠贤上台时,权倾一时,鉴于身体的实际情况,所以他有许多干儿子,干孙子,这些爪牙到处为他建造祠堂,就是典型的拼爹、拼爷。现在生祠变废祠,在上面来埋葬五人。你怎么理解这一现象?

生: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师:因果报应。

生:就是正义压倒了邪恶,光明战胜了黑暗。

生:生祠的建造说明魏忠贤煊赫一时,而生祠变成废祠又意味着魏忠贤的彻底垮台。特别是把五人之墓修筑在魏阉废祠之址,这是一个绝妙的讽刺。又是对五人的赞扬和歌颂,

师:文中有一个字表示赞扬,

生:旌

师:旌的本意是

生:旗帜

师:现在做动词用,表扬,如何来表扬他们的行为?这是有学问的。我们仔细研读文字,我们会有所发现(学生讨论)

生:和其他的一些人比较,突出人物的性格和品质,爱憎分明。

师:好,对比手法把矛盾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使是非、善恶.美丑互相映衬,明辨是非,分别善恶,褒贬美丑,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张溥在《五人墓碑记》中成功地运用了这种手法,取得了良好的表达效果,具体是怎样操作的,能找出相关的句子吗?

生:他们五人的死亡和富贵之子比较,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疾病而死,“死而湮没”,“无闻”,五人之死,“皦皦”,很鲜明。

师:这是从“生前身后名”对比,突出了五人的死非同寻常。不说五人之死如何光荣,如何伟大,而是从与众人“湮没”、五人“曒曒”的比较中,使人感受到五人的死重于泰山,

师:注意其中特殊的字词,这里的墓是

生:墓就是筑墓,动词

师:还有疾病

生:就是生疾病,

师:这些是词类活用,平时要积累。为何同样是死,人与人的差距就这么大呢?你说是什么原因?文中没有直接回答,而用

生:没有直接回答,用了何也的疑问,这样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师:不错,何也两个简单的字就是故意引而不发。这是对比一,还有吗?

生:五人生于编伍、不闻诗书之训和缙绅对比,平民百姓,没受过什么教育,是地位卑贱者,在封建社会,特别从晋绅,士大夫的观点,他们属于“小人”,乡吧佬。

师:那谁是君子?

生:就是晋绅,士大夫们。

师:那这是怎样的士大夫们。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生: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师:翻译这句话,注意其中的句式。

生:定语后置句,不能改变自己志向的官员,这么大的天下,有多少人呢?软骨头,没有正义心。

师:这样的人是多还是少?(停顿)为何这样?

生:少。那些饱读诗书的缙绅之流,按理是懂得是非好坏的,而现在是成为魏的帮凶。走狗。是伪君子。

师:关于君子,我们的孔夫子在《论语》中感叹,君子喻于义

生:小人喻于利

师:在真正的考验面前,这些所谓的社会精英打出了原形,大多数都投靠魏忠贤。他们认魏忠贤做义父干爷,呼魏忠贤为“九千岁”、“九千九百岁”,相当为人不齿。而五人

生:激昂大义,蹈死不顾,和那些饱读诗书的缙绅之流相比,充分显示五义士的高风亮节,师:这从出身、教育程度对比,这是对比二。不过作者在此又引而不发,而是以一个“亦曷故哉”的反问,留下悬念,让读者思考。

师:以“五人”为首的市民暴动确实打击阉党的嚣张气焰、使之终归覆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啊。朗读相关句子,注意应用怎样的语气朗读,自由读,争取背诵。讨论。(生读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徧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对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师:同学们读的语气非常痛快,这本身就是一种正义的力量在我们心中涌动,而缙绅们心中敬爱的圣明的伟大的魏公公终于死了,死的那样的女性化,怎么死的?

生:上吊自杀。

师:这也是非正常死亡,只不过这可能是他从未想到的结局。可见,最小的力量也是一种支持,刚才提到了官场中缙绅官员的的丑态,文中还有更精彩的描绘,我们找一找,读一读,议一议。

生:“高爵显位”们,“一旦抵罪”之后的丑态:“脱身以逃”,“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辱人贱行,行为相当低下。

生:有的拼命逃命,如丧家之犬,有的装疯卖傻。有的剃光头,当和尚。

师:别忘了,这些曾是主席台上踌躇满志,颐指气使的高官啊,你们也有今天啊。这样写的意图是——

生: 这些高爵显位们不择手段苟全性命的卑劣行径,与五义士的从容就义的潇洒和镇定形成鲜明的对比。

生:五人临死的表现是意气扬扬,“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突出为义而死,重于泰山,死的和有价值和有尊严。

师:这是从哪个角度对比?

生:从生命的价值来对比。

师:有人说,所有历史就是当代史,历史总是有惊人的相似。现在生活中有类似这样的情况吗(学生自由讨论,从社会的不公,正义的缺失,邪恶的横行毁灭,类似情况有重庆打黑风暴、足坛打黑高官落马者,出示相关对比鲜明的图片,引发学生的思考讨论),其他还有对比吗 ?

生:把假如“五人保其首领老于户牖之下”,“人皆得以隶使之”和五人“激于义而死”,“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比较。

师:其中有些词要强调,比如首领、隶的用法和意思。

生:把魏忠贤生祠被废、“投缳道路”的可耻下场和五人“得以加其土封”、“立石于其墓之门”、“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的光荣结局比较。

师:对比无处不在,处处彰显正义的力量。鞭挞黑暗的丑恶。这样的对比论证,寓意深刻,含蓄隽永,使人感到五人激于义而死,重如泰山,灿若星辰。用对比的手法,是对五位平民大力的表彰,就是为义而旌。最后点明了写作的目的,朗读相关内容(学生朗读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师:这就是为义而记,文章围绕义,层层对比,步步蓄势,道理水到渠成。张赙通过五位义士仗义抗暴、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以及斗争的重大意义,阐明了“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大道理。我们现在对义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彼此分享交流(学生交流心得体会)

师:在世俗眼中的五位草民并没有因为地位的卑贱而被遗忘风干,相反,由于义显示出他们高大伟岸的一面。尽管他们不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的风雅,但他们有自己的鲜血阐释了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壮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人就是中国古代乃至当代的脊梁,是真正大写的人,真正有担当的人。

 

小刘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