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包弟》教学简案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教学目标

1、探索文章主旨,了解“文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2、揣摩文章质朴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挚的情感。

3、正确认识人性并感悟作者勇于解剖自己、敢于讲真话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品味文章质朴的语言感悟作者勇于自责的精神。

教学设想

    《小狗包弟》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它讲述了作者家中的一条可爱的小狗在“文革”中的悲惨遭遇,以及它的遭遇留给作者心中难以磨灭的伤痛,表达了作者对小狗深深的忏悔之情。这篇课文的重要价值在于它不仅反映了“文革”所造成的人性扭曲的状况,更在于作者巴金老人对自己那深刻的反省和无情的解剖。而文学是对人性和非人性的完美阐释,热爱、宏扬美好的人性应该是学生永恒的信念,因此,我试图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人性并感悟作者勇于解剖自己、敢于讲真话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屏幕布显示)“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的行走,叩响多秒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为哪位文化名人的颁奖词。(巴金)

在巴金的一生中,有过成功的欢欣,有过屈辱的磨难,有过痛苦的挣扎,更有过深刻的忏悔,他的伟大就在于他对自己深深地忏悔和反省。今天我们就随着这位被称为“20世纪中国的良心”的老人一起关注两只小狗的命运并感受巴金的“伟大”。

二、作家作品

下面请一位同学介绍你所了解的巴金及他的《随想录》。

(其它同学可补充)

巴金是公认的20世纪的文学大师之一,也是“文化大革命”后中国文坛觉醒最早的人。同许多知识分子一样,在“文革”中,巴金遭到了残酷的迫害,同时他也失去了一生的挚爱——萧珊。“文革”是知识分子的一场大的“浩劫”,那是一个遍布谎言、人性殆尽的疯狂时代,人们为了保全自己而出卖家人、朋友,而“文革”结束后,有些人试图辩解,有人希望淡化,只有巴金站了出来,他提醒别人,更鞭策自己。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回忆自己在“文革”中的遭遇和内心感受。《随想录》被称为“一部说真话的大书”,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活在深深自责中的巴金,一个与“罪恶”斗争的巴金,一个用文字来解剖自己的巴金。

十八世纪的欧洲文坛,曾经用充满震惊的目光接纳了卢梭《忏悔录》的问世,并不可逆转地由它开启了一个文学的新时代,从此,法国文学再不敢说假话了,卢梭也因此被称为“18世纪全世界的良心”;二百多年后,中国新时期文学的文坛,巴金的《随想录》则叩动了千千万万中国读者感情的心弦,他是当之不愧地“20世纪中国的良心”。跨越了时间和国界,卢梭和巴金这两颗燃烧着的赤诚之心,让我们们看到他们忠实于自我,忠实于人生,更忠实于时代的伟大灵魂的告白。

《小狗包弟》是选自《随想录》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在这篇文章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忏悔的灵魂,用巴金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还清了心灵上的欠债”。

    三、交流探究

狗是忠诚之兽、情义之兽,因此,它常常出现在作家的笔下,下面请同学们围绕文章题目“小狗包弟”来畅所欲言,共话人与狗。请大家思考:为什么作者给小狗起名“包弟”?

参考答案:文中写到:“小狗来的时候有一个外国名字,它的译音是‘斯包弟’。我们简化了这个名字,就叫它做‘包弟’。”(仅仅如此吗?小狗的名字有何深义?)下面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来鉴赏文章。

1、美与丑

◆文章中狗与人的关系

参考答案:文章写两只狗,一只是一位艺术家的狗,一只是作者本人养的狗,在文革十年动乱中,它们都无一幸免而死去。不同的是,前者的主人因受迫害而落难,在周围的人都避之不及而“掉开头去”的时候,只有这只小狗“不知好歹地” 留在它“朋友”的身边,最好被专政队打断后腿,绝食而死,表现了狗对人的忠诚,是真善美的;后者的主人因红卫兵扫四旧打杀小狗,怕惹麻烦便将它送给了医院供研究实验之用,也表现了人对狗的残忍,与真善美形成了强烈对比。

◆这里涉及两种动物两种生命──人和狗。两种动物是有区别的,人说自己是高等动物,狗当然不如人。但在某种精神世界里却不是这样,人看到认识的人落难,避免连累,绕开走,在那时是常事,不曾有什么责难。但狗不一样,它不谙世事、不懂“人情世故”,它只有一颗纯洁赤诚的心,于是才会“奋不顾身”地直奔到朋友身边……同艺术家的小狗一样,包弟也是美的,请同学们阅读文章,看看包弟的“美”表现在哪里?

参考答案:“有时我们在客厅里接待客人或者同老朋友聊天,它会进来作几个揖,讨糖果吃,引起客人发笑。”“它看见我们回来,特别是看到萧珊,不住地摇头摆尾,那种高兴、亲热的样子,现在想起来我还很感动”。这些都表现了包弟的活泼、可爱、伶俐、通人性、讨主人欢欣的特点。(教师可追问: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包弟越是可爱,作者一家人越离不开它,这也为后文写包弟的悲剧和作者深深的自责作了铺垫。

与包弟相比,人的丑恶被凸显出来。“这是我六十多年来第一次看见抄家,人们拿着东西进进出出,一些人在大声叱骂,有人摔破坛坛罐罐。这情景实在可怕。”作者用了“可怕”一词来形容自己面对人类的疯狂举动时的心理感受。狗尚且给人带来快乐,而人呢,为什么要彼此欺瞒、相互争斗呢?

◆文革是一个“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的年代,一个视人命如草芥的年代,一个是非颠倒、善恶不分的年代,在这样一个时代里,人性被践踏,人沦为狗;狗非人,却通人性,人非狗,却竟有不如狗者。在善与恶、美与丑之间,人的价值尺度却逊色于狗,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深刻的思考。

2、真与伪

◆作者在文章的末尾说道:“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何况在今天,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对于巴金的这种忏悔之情,你是怎样理解的?

参考答案:作者用简洁质朴的文字道出了自己的真情,毫无保留,毫无掩饰。这体现了他勇于解剖自己,敢于讲真话的精神。

◆在这里作者说十年“文革”是“说谎成风”的时期,它不仅是作者的一段不堪回首的记忆更是许多国人一生难以磨灭的惨痛回忆,下面请同学们用只言片语谈谈你所了解的“文革”。

(学生可畅所欲言,谈文革对知识分子的迫害,谈自己对文革的理解)

◆在文革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开始反思造成无数悲剧的原因,“伤痕文学”随之诞生,但所有的人对文革的思考只停留在政治层面上,而巴金是第一个把眼光放到文化层面上来总结历史教训的人。《随想录》的出现结束了一个迷乱的时代,开启了一个“真话文学”的崭新时代,这种开一代文风的作用正是《随想录》不朽的价值所在,也是巴金的伟大所在。在学过本文后,我们感触最深的是巴金的忏悔之情,下面请同学们谈谈你对“忏悔”的理解。

参考答案:“忏悔”源自西方基督的精神理念,在中国文化中,只有孔子的“耻”的概念与之相接近。在外国文学史上,托尔斯泰也是一个严于暴露自己的作家,他酗酒过,找过妓女,晚年还离家出走,但人们并没有因为他暴露的这些人性弱点而不喜欢他,他仍然是读者心目中的大作家、思想家。

十八世纪法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哲学家卢梭在他的作品《忏悔录》中对自己丑恶的灵魂进行了无情的鞭挞,他对自己曾经有过的恶行的真诚忏悔,深深地感动和震撼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

◆西方有两部《忏悔录》,一是公元初奥古斯丁的著作,一是卢梭的作品,正像卢梭说的那样,他“要让灵魂在读者眼里透明”,两部《忏悔录》为基督教写上了冒号和句号,从此,西方文化从封建脱胎向民主。巴金深受西方文化熏陶,他在自己的封笔之作中引入基督教的忏悔精神,将自己赤裸裸地暴露在世人面前,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他伟大的灵魂,也使文学回归到了那崇高的殿堂,这就是文学和文学家应有的责任,巴金是当之无愧的“中国人的良心”。

3、兽性与人性

文革,是所有中国人的浩劫,“人性、人道、人权、人的尊严、人的价值,所有含有人的最高贵的成分,都是它公开践踏的内容。”(冯骥才)巴金借助描写自己与小狗包弟共同经受过的岁月来对人性做深层发掘,让我们感受到了作家灵魂的战栗和对人性扭曲的深刻批判。

◆文章冠名“小狗包弟”深义。

参考答案:作者将小狗名字冠以“包弟”,说明已经把它看作是家庭的一员,另外,从开头艺术之狗的表现上来看,狗性胜过当时某些人的人性,狗是所有动物中最能和主人同生死共患难的。

◆周国平说:“人身上有三种东西,就是人性、兽性和神性。”人本身就是一种动物,即使通过进化, 身上仍然存有兽性的无素,但当人的兽性大于人性的时候,这个世界就是变得荒诞和疯狂。人们常说,最能伤害自己的不是敌人的箭而是朋友的刀枪,而这种来自朋友的伤害是永远无法弥补的,结合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看法的理解。

参考答案:“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狗虽然渺小,但它同样有着生存的权利,而为了保全自己将小狗送上了解剖台的做法使作者无法释怀,他为自己的自私和残忍而深深地悔恨。

这样的话,如一条条鞭子毫不留情的抽打着作者的心灵,更震撼着读者的心灵。在文革的动荡时期,艺术家的小狗能不顾一切地飞奔到“朋友”身边,而自己为了自保将一个给自己带来过快乐的“朋友”送上了断头台,在这里,狗性大于人性,作者在大喊出“人不如狗”的声音后也呼唤着人性的回归。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对动物也是一样,凡有血有肉的善良生命都应有生存的权利,都应该免受侵害。十年动乱使人性沦丧,“瞒与骗”的“阴谋文学”肆虐文坛,文学界首先呼唤的是人性的回归。文革结束后率先登上文坛的“伤痕文学”地表现着这种精神。刘心武《班主任》可以说是新时期较早对人性、问题进行反思的作家之一。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伤痕文学的作品?

参考答案:卢新华的《伤痕》、张弦的《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张贤亮的《灵与肉》及王安忆的《本次列车终点》等。(学生跟据课外知识进行回答,不足的地方教师补充)

◆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而悲剧化的东西应该在表现灾难的基础上展现崇高,但大多伤痕文学的代表作都只停留在表现灾难博取同情的层面上,而《随想录》不仅让人们从政治、社会等角度反思文革,还给人了以永恒的震撼和心灵的升华,在这里,巴金完成了他自己的人生跨越,也让我们感受到,文学即人学,在历史的长河中,唯有人性是久远的,唯有反应人性的作品才能成为经典。

 

四、结课

人要靠超越来建筑自己的高度,而在所有的超越中,做了错事之后让自己的灵魂“示众”是最困难的一种,也最让人肃然起敬。《小狗包弟》是有着丰富营养的精神食粮,阅读它,我们完成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一次灵魂上的荡涤,一次人格上的净化。

 

教学反思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总是过于重视语文的工具性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性的培养。我们应该看到“文学是人学”,文学作品可以唤醒人的心灵,回归文本,关注人生,倡导人性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教授《小狗包弟》一文时我的教学重点便是突出它的人文性,让学生在阅读品味文章时深切地感悟到作者那勇于解剖自己灵魂的伟大之处。巴金的这种崇高的自责精神对当代社会某些人所表现出的金钱至上、道德匮乏等人文缺失形成鲜明对比,它强烈地震撼着学生们的心灵,对于促进他们健康人格和道德情操的形成,影响他们的终身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霞光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