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骑兵》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把握故事情节。分析文中的几个悬念及表达效果。准确认读文中字词。

2、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先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入手,让学生讲述历史上以多胜少的战例,然后让学生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文眼,理清文章脉络,最后针对杨朔散文的特征分析本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并学习八路军不畏艰苦、灵活应战的作风。

教学重点、难点:

1、文中的悬念及表达效果。  口语化的语言特色。   

2、学生可能会觉得文中所写的几个骑兵打乱敌人作战部署的偶然性较大,在教学时要加以分析。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课件。2、准备教具。      

学生准备:1.搜集有关资料,了解中外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克强的战例。

          2.预习课文。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思路,导入课文      

 教师、学生双边活动

1.大家平时爱看战争影片,听战争故事吗?

2.很好。战争的双方如果人数悬殊,胜负便不言而喻,特别是在过去军事科技不是很发达的时代,双方对阵,人数便是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你们认为是这样吗? 

3.历史上发生过以少胜多,以弱克强的战例吗?

4.看来大家课外都搜集了不少资料,这点很好。本文也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战例。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的一个骑兵班,竟打乱了敌人的作战部署,这件事情是怎样发生的呢?好,下面我们就来进入课文学习。(板书课题)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学生双边活动

1.介绍文章背景及作者简介

杨朔:现代作家,原名杨毓瑨,山东蓬莱人。抗日战争时期,写过不少通讯和中,短篇小说。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新华社特派 记者。抗美援朝时期,写出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1956年以后,杨朔主要致力于散文的创作,重要作品有《雪浪花》《樱花雨》《荔枝蜜》《海市》《茶花赋》《泰山极顶》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收在《杨朔散文选》里.

    背景:1938年底,日本妄图"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后,转而把主要兵力用于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 日根据地.1940年8月,为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出动100多个团,约20万兵力,在绵延5 000里长的战线上,对华北日伪军展开以破坏铁路,奇袭据点为主的大规模反击战.这就是威震中外的"百团大战".作者以"百团大战"为背景,编写了这篇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本文原载于1943年6月20日的《解放日报》上.有改动. 

    重点字词:

轨道(guǐ)  陨落(yǔn luò)   矮汉子(ǎi)   左腮(sāi)  

脸颊(jiá)   骚乱(sāo)      掷弹筒(zhì)   

捣毁(huǐ)    巢(cháo)     宿营(sù)

2.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发生、经过和结果。

起因:掉队--打游击

经过:夜渡河水--水深未能过去--第二日才知是黄河发现敌城一朝城中放了一排马轮--第二日才知此城是包头

结果:打乱敌人军事部署,并找到了大队

3.抽学生复述课文。

(1)听教师讲解,作好相应记录。  

(2)阅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3)讲述课文内容,注意情节的完整性。

    记述了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

八路军的一个骑兵班在失去与大部队联系的情况下,凭借着坚定的必胜信念和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与敌人展开游击战,打乱了日寇的军事部署,迫使敌人停止了"扫荡",而自己则平平安安转回了根据地.

(4)课文在叙述故事时,主要围绕什么 

    《铁骑兵》以离开大队的骑兵的行踪为线索.

三、作业:

1、背诵课文注释

2、课后思考与练习第1题

个人批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2、分析本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领略本文的结构美和语言美

3、解题,指导完成练习           

教学步骤:

一、找出文眼。理清脉络

 教师、学生双边活动

1.形散而神聚,是散文结构美的集中表现,本文的文眼是什么?

2.组织学生讨论:这句话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3.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并将其板书。

学生讨论回答,在教师指导下明确答案:

1、本文的文眼是:"星星脱离轨道,就会陨落,八路军掉队了,却能主动打游击"。

2、对比。

3.理清文章结构。

二、分析本文的结构美和语言美

  教师、学生双边活动    

1、散文在布局上设置悬念,峰回路转,跌宕起伏,请简要分析。 

2、散文在语言上以活泼明快的口语为底色,配衬以古典句式的色彩,形成一种俏丽、典雅的风格。本文有哪些描写表明了这一特点。 

3.当骑兵们得知昨晚想骑马渡过的河流是黄河时,为什么"一齐惊得..'啊'了一声,随后不觉大笑起来"? 

学生思考回答,在教师指导下明确答案。

1、本文开篇就写在大部队行进的途中,有一班骑兵掉队了,这就留下了一个悬念:这班掉队的骑兵命运如何?接着写骑兵偶然来到了一条河边,准备渡河却发现水很深,于是放弃了,这又有了一个悬念:这到底是条什么河?后来骑兵发现了一座城,便灵机二动朝城中放了-排马 枪,引起了骚乱,这到底是座什么城呢,他们放枪会造什么后果?设置悬念的作用是使情节曲折动人,为情节的发展作铺垫。表现了八路军战士的革命精神。

2."龟儿子,咱们闯到什么地方了!"   

他带着这一帮人怪巧妙地甩开了追击的敌人。   

一时从城里响起来,乱放一气。   

"是黄河,水才急呢,一•根鹅毛掉下去,也会旋到水底下去。"

3、"惊"是因为不知那是黄河,还以为是条不知名的小河流,"笑"是为昨晚的冒失,竟想骑着马淌过水流湍急的黄河,另还含有庆幸的成分:幸亏没有强渡, 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这几处悬念让读者欲罢不能,充分显示了杨朔的写作功夫。

三、解题,完成课堂练习

  教师、学生双边活动  

1、本文的标题为什么是“铁骑兵”呢?相信大家通过本课的学习,应该有自己的理解了吧。    

抽学生回答,归纳总结。"铁"字表明了我军的顽强和难以战胜。  生:"铁"说明我军有铁打的身躯和意志,不管环境多么艰苦,都不会屈服。

2、完成随堂练习。

 四、本课小结。

一个骑兵班为什么能打乱敌人的军事部署 

从我方看:

1、战士有坚定的必胜信念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2、战士勇敢机智,果断用游击战术袭扰敌人.

3、离不开人民的支持.(农民的热情)

从敌方看:

日寇貌似强大但本质虚弱,被骑兵的马枪吓破了胆,不得不停止扫荡.

五、板书设计

                 铁骑兵    

杨  朔

设悬念: 能否生存  能否回队

何河何城  为何此举    引人入胜

释悬念: 先惊后笑  一举两得

作业:

教学反思:

 

刘少亥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