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指导:怎样使高考作文上档次2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作文指导 手机版 | ||||
话说时尚 何为时尚? 华装异服是时尚,头染黄发是时尚,还是体刺文身是时尚?时尚是昳丽,时尚是流行,时尚是动感? 你或许认为时尚是美国理工大学最高学府里American Football赛场上跃动的身影;你或许认为时尚是赢得伊顿公学颁发的最高奖学金;你或许认为时尚是在康河柔波的小船上,低头捡起散落在漪澜上的月光;你或许认为时尚是坐卧在塞纳河畔,一边沉浸在理查德带来的钢琴乐曲《水边的阿依妮娜》之中,一边陶醉于巴黎圣母院外法国女郎风姿绰约的倩影里;你或许认为时尚就是手按在操纵盘上,驾驶奔驰600碾过郊外散满樱花的园径;你或许…… 但是,对我来说时尚不仅仅局限于此,时尚更应该是敢于追求,敢于创新,敢于向传统说NO。 我认为时尚是刘翔在猩红的塑胶跑道上,在短短的12秒91内,一个冲刺就把几十年来压在亚裔同胞身上的欧美堡垒给颠覆;我认为时尚是丁俊晖在台球场上一举击败号称世界第一的对手,站在领奖台上高呼“我能行”的豪迈。 创新是时尚,改变是时尚,与时俱进是时尚。做墨迹旁边深红的亮点,枫叶当中的一只黑雁,让我们共主时尚。“会当击水三千里”,在生活的大海里,一定会有我们晶莹的浪花。 【例文评析】 本文审题准确,入题快捷,开头以设问形式提出“创新是时尚”观点,显示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在论证过程中,作者将有关的时新材料信手拈来,展现了其宽阔的视野和敏锐的眼光。行文中反复出现主旨词,体现了作者驾驭主旨的能力。整篇文章立意较高,过渡自然,衔接紧密,首尾圆合,说理透彻,议论文体特征鲜明,展现了作者良好的思辨能力和扎实的语文功底。 (一)要做到结构严谨 1、结构严谨的具体要求 结构严谨就是要求我们用清晰的思路来组织安排写作的内容。结构严谨是对作文形式的基本要求,其主要表现为开头结尾的起合,过渡照应的转承,段落的合理安排,总之要做到作文思路展开有序,形式上有头、有中、有尾(结构上的完整),前后照应,上下连贯,主次分明;逻辑上线索清晰,层次分明,顺序恰当,段落合理。 2、怎样做到结构严谨 考场作文要做到思维层次清晰,结构匀称合理,材料与中心紧密结合。主要是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突出文章的逻辑性。 首先是突出材料与主题的逻辑关系 。考场作文一定要做到:材料必须为主题服务,材料必须紧扣主题。若做不到这一点,就会出现“材料堆砌,不能达意;材料相抵,自相矛盾;远离中心,偏离题旨”的毛病。 其次突出语言之间的逻辑关系 ,一篇成功的作文的语言应做到逻辑严谨。是按时间顺序说还是按空间顺序说,都应有一个明确的逻辑。决不能东扯一句,西扯一句,没有主次,没有顺序。此外,一些因果、假设、递进、承接等句式的写作也必须严格按照句式的特点去做,不能相互混用。 第二、考场作文一定要采用很规范的结构形式来写(以议论文为例): ①根据高考优秀作文的构思总结出来的一种议论文的结构样式,特点如下: 全文为六个层次,纵横结合,层层深入,概括为六个字:点 正 反 深 联 总 “点”——开门见山,点明中心论点(或论题);略写(简洁,醒目,可用4行两段开头) “正”——正面举例论述; 较详 (排比列举,写法:角度—叙例—勾联) “反”——反面举例论述; 较略 (举例的三种形式:实例、概括、假设) “深”——对中心和事例进行深入分析、开掘; (方法:辨是非、挖原因、引哲理、换论证、提办法等) “联”——紧密联系现实展开议论; 较略 (联系现实生活和自身实际) “总”——总收全文,呼应中心。 略写 (或重申论点,或发出号召……) ②、运用题记或尾记(不宜过长,20字以内) 不少考生在正文前先援引他人或自撰几句蕴含哲理的话,来一段醒目的题记或尾记 或展示主体内容,或提示作品内涵,或阐述写作缘由,让阅卷者从中透视到作品的亮点,触摸到情感的脉动,激起阅卷者的兴趣。 ③运用小标题进行分节叙述或抒情。考场作文,使用简洁醒目的小标题,既有提纲挈领、条分缕析之效,又可以减少过渡性文字的铺排,以便突出重点。既可让文章疏密有致,卷面爽目,又可充分展示考生的人文素养,吸引阅卷者的注意。 第三、考场作文要采用照应的技巧 所谓照应是指作品中出现在首尾、前后不同地方的有关内容之间的照顾与回应。它能使作品结构更加缜密,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 照应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题文照应。 指标题与正文的照应。行文与标题的照应,能使文章的主旨得到有力的表现,清楚明了地表达出文章的主题。 ②首尾照应 。指作品的开头与结尾遥相呼应的方法。首尾呼应,瞻前顾后,使文章前后贯通,圆满而深刻。结尾时回过头来与开头照应一下,既概括了全文,在结构上又给人以整体感。 ③随时照应。在文章中,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文章的脉络和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行文中多次呼应。目的是强调主题思想,突出中心线索。 第四、考场作文要讲究开头和结尾的精彩 ①开头要吸引人。 有的考生把大段的原材料全部照搬,然后,慢慢道来,而真正应该说的内容却“千呼万唤始出来”。开篇占去了大量的篇幅,后面的议论无法尽述。而正确地做法是,尽早分析说理,扣住材料主旨,干脆利落。要知道,不理想的开头,易使阅卷者产生先入为主的印象,即使你后面的论证“到位”,也难作出公正、客观的评判。 我们常用的几种开头方法: A、开门见山法:开头不加任何修饰,直接进入正题。如朱自清的《背影》开头。 B、反向切题法:开头可以先“反向”肯定某些观点,再回头提出自己的见解。如:“人 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其中道理不言而喻,但我还要说‘近墨者未必黑’,这主要取决于近墨者的自身素质。” C、引言切入法:开头可以引用一段或一句切合题意的名言、警句、俗语、哲言等,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扣题定位。 D、倒叙设悬法:开头以特写镜头或倒叙之法写出事件某个最富有吸引力的片段或事情的结果,以设置悬念。 E、骈整句式法:开头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采用骈句、整句的形式,来议论点题,抒发感情,总领全文,以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F、题记入题法:开头采用议论或散文化的语言作题记,不仅示意阅卷老师作者已领会了出题人的意图和内容,而且为全文的写作内容规定了范围。 ②结尾要有力量。古人写文章讲究“凤头”“猪肚”“豹尾”,是有一定道理的。即使你雕出了“凤头”,壮大了“猪肚”,也会因为没有“豹尾”而不成其好文章,得不到高分。 第五、一定要对首段进行精雕细刻。 人们看人看事,总有个先入为主的心理定势和思维习惯.第一印象好将对评卷老师判分产生很大的良性影响。元人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里提出:“为文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果响亮。做到让人“一见钟情,扣人心弦”。怎样开头才能达到此效果呢?那就是七个字,即“扣题”“定位”“引下文”。“扣题”,就是把题目中重点的字或词,写进开头;“定位”,一方面主要指确定写作范围,另一方面也指完成情感定位,即对所写人或事,是喜是恶、是褒是贬表明自己的观点;“引下文”,即为什么这样说,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在读者心中设疑,引起下文。 请看【例文四】《往事依依》的首段: “年华似流水。几十年过去了,不少事情已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例文评析 】 扣题: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定位:开头有感而发,“已经模糊”“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与“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形成强烈反差,给读者造成强烈的悬念。 引下文:为何作者会对往事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引出了对几件往事的回忆。 总之,历史的经验告证法诉我们,好的首段,绝对是成功的开始,胜利的前兆。 (三)、要做到语言流畅 1、语言通畅的具体要求 语言要流畅。这是对作文语言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求语言运用规范、准确、连贯、得体,读起来文从字顺,通畅流利。其次,语言要有文采。这是在“语言通顺”的基础上提出的高一层次的语言标准。或是词语生动,或是句式灵活,或是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或是文句有意蕴,这些都是有文采的表现。 2、怎样做到语言通畅 第一、语言规范。 在写作中,要符合语言规范的要求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用词要体会词义的轻重、词语适用范围的大小、词语的感情色彩,不能随自己心意生造词语;二是句子不能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和误用关联词语等毛病;三是除了在记叙性文章中为了描写风土人情的需要可以适当使用方言、俚语外,一般不使用方言俚语。 第二、语言准确。 要符合语言准确的要求就要注意有些问题有些看法要表达得十分准确才行。“我认为”“大家都这样看”“从全局看是好的”“我愿意这样”等等,是全称还是特称,一定要搞清楚,千万不要以偏概全。有些说法还需要婉转。如:“发牢骚,是人们将内心积压的意见、见解、看法说出来,虽然有时态度或形式有些不太合适,但终究是一些真实的意见,当然里面不免有些偏激的成分,但是我们干部一定要认真地对待啊!”这段文字,考生掌握的分寸就比较好,“有些不太合适”,“里面不免有些偏激的成分”,两个“有些”马上界定了牢骚的特点,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了“牢骚”的弊端。这正是语言“准确”的集中体现。 第三、 语言连贯。 要做到这点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章中的每一段文字,都要统一于一个话题,围绕着一个中心;二是一段话要按照各句与中心的关系以及各句之间的关系合理地组织起来,可以根据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根据句子的意思和思路的展开依次排列,也可以凭借语法手段(关联词、方位词、数词、代词等)或修辞手段(排比、对偶、层递等)来组合各个句子;三是句子之间要有语言和语气上的联系,如用主语承前省略、利用代词呼应、使用关联词语、适当重复上下文的内容或语言等方法来确保语言呼应;四是增添必要的过渡性语言,避免由于思维的速度大大高于表达的速度而带来的中间环节被省略或淡化了的“跳跃”现象。 第四、语言得体。要达到语言得体的要求一要注意表达对象,“心中要有读者”是写作的重要原则,只要试题中规定了写作对象,语言的运用就要考虑到这一条件。二要注意区分不同的文体:记叙性文体要以情动人,以叙述、描写为主,语言形象生动;议论性文体要以理服人,以阐述、议论为主,语言严密概括. 【例文五】 从吵架开始 观我中华俗文化,吵架堪为一大亮色。当然,并非夷人生来不吵架,本人曾有幸在欧罗巴短暂旅行,眼见多起夷人纠纷,但我中华之吵无论是频率还是方式均有国粹之特色。 谁都知道,咱中国人凡事爱争个理。当然这理得向着自己,至于死理活理,正理歪理,一边先站着。于是坐出租要吵架,二楼拔了一楼一颗大蒜头也要吵,孩子在幼儿园打了一架,还要吵。吵就吵吧,还得带上两个帮腔的,于是一个电话,好,二姥爷受委屈了,我们晚辈能闲着吗?同去,同去。所以我们常看见一种群吵,一个人惹事,全家老小,三姑六婆一齐上阵,一起闹啊!结果,本来就背理,不分清红皂白一闹,更没话说,怎么办?丢人。 我曾问过一位帮架的大妈,“您为什么帮您侄子吵架?”大妈很气愤:“我侄子我能不帮吗?他骂我祖宗,我能装没听见吗?”“那您知不知道本来就是您侄子的错,要是外人您还帮吗?”大妈不语。嗬!其实人说吵架一团气,全凭意气,不假。如此不分正误,是全凭意气。难道我们大伙真的就好坏不明吗?不可能。您又不傻,可为什么一时心急,上了贼船?为什么?因为那个吵架一方是你的至亲好友,感情深你对他有一种信任感和亲近感,而这正是一个陷阱,埋藏了是非正误,削弱了你对事物的认识程度。你想想,如果上文那个不是大妈的侄子,大妈恐怕就要想了,这到底是谁错谁对,自然不会去乱吵。 光吵架这样吗?不。生活也一样,每一个人在做事时,都容易让主观左右自己,用自己的感情喜好迷了自己的眼睛,昏头昏脑犯了大错。关心时政的人都知道,萨达姆就是典型。当然,人是感情动物,做事意气很正常,遇上熟人乃至亲朋,印象分就上去了。但是,别忘了印象的背后还有基础分、客观分。一个社会,需要感情做它的润滑剂。但社会的存在有它的人间正道,有它的黑白天理。个人的感情在规律的面前,在正误的认识面前,过于主动过于激化,只会与正确背道而驰,只会蒙住你的双眼,因为感情代替不了认识,我们是理性的。 从吵架开始,让感情不再拦住你正确的认识,给世界多一点公平。 【例文评析】本文在语言上很有特色。一是简洁生动。如说到吵架的原委,作者这样描述:“谁都知道,咱中国人凡事爱争个理。当然,这理得向着自己,至于死理活理,正理歪理,一边先站着。”如描述“群吵”,作者这样形容:“一个人惹事,全家老小,三姑六婆一齐上阵,一起闹啊!结果,本来就背理,不分青红皂白一闹,更没话说,怎么办?丢人。”这些鲜活的群众口语读来真有一种清新之感。二是诙谐风趣。如点评中国人的吵架,作者用一句“但我中华之吵无论是频率还是方式均有国粹之特色”来加以概括。如说到瞎帮腔时,作者这样说:“难道我们大伙真的就好坏不明吗?不可能,您又不傻。可为什么?一时性急,上了贼船。”说到滥用感情,作者这样说:“遇上熟人乃至亲朋,印象分就上去了,但是,别忘了印象的背后还有基础分、客观分。”这些幽默诙谐之语,妙趣横生,也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第五、语言生动。 语言生动是指在恰当的基础上增强词语的表现力,就是要求我们选用恰当精妙的、新鲜传神的、具有形象性的、极具表现力的词语,使所描述的对象给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的感觉,以增强感染力;把所阐发的事理表达得清楚明白,深刻透彻,以增强说服力。 有以下方法可用. ①精心锤炼动词。动词是文章活的灵魂,动词运用得妙,就能增强文章的精确性、鲜明性、生动性,使文章富有文采,令人耳目一新;动词运用得有灵气,还能增强文章的气韵,使文章活起来,给人以美的享受。 ②.精心锤炼叠音词。运用叠音词,增强语言的音乐美,同时使词语描述更形象,表情更细腻浓烈,增强语言的意境美。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描写月光:“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如果说,仅仅把月光比作流水不算稀奇,那么一个“泻”字配上“静静地”这一叠音词,就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又无声响,引起读者无限的遐思。 ③.精心锤炼色彩词。色彩词能增强语言的意境美、绘画美。如朱自清的《春》描绘春景:“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作者抓住色彩的连锁关系,写景物色彩层次清晰、意趣盎然,洋溢着春之生命舞动的美感,烘托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之世界,如诗如画,意境优美。 ④.精心锤炼成语及其他四字短语。成语及其他四字短语能形成一种整体和谐美。成语的主要特点是可以达到言简意赅的效果,成语的连用有时还可以有增强情势的效果。 ⑤.精心锤炼词的活用。 A可以巧借词语。一个词,由于词义不同,色彩不同,就有了约定俗成的种种规矩。但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临时打破这些俗规,改变词的适用对象、场合、范围,改变词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这样就可以使语言富有风趣,充满生气,收到特殊的表达效果。比如,说房屋的结构可以用“简捷”形容.也可以说歌喉很酽. B、活用词性。活用词性,就是临时把某一类词转化为别的一类词使用。其中最常用的情形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形容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等。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表情达意的需要,恰当地活用词性,同样是增强语言生动性的有效方法。 第六、 灵活运用整句与散句。 运用整句即运用排比、对偶、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采用骈句、整句的形式,来议论点题、抒发感情、总领全文,以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整句适用于抒情和议论为主的文章。如2001年高考作文《家》的开头:“远去的飞鸟,永恒的牵挂是故乡;漂泊的船儿,始终的惦记是港湾;奔波的旅人,无论是匆匆夜归还是离家远去,心中千丝万缕、时时惦念的地方,还是家。”用三个结构相近的句子组成排比句,用“飞鸟”、“船儿”、“旅人”类比来点题,形象生动而极富吸引力。有时文章老是用整句,也会显得呆板而毫无生气,这时就得运用整散结合句,形成一种整齐错落有致之美。 第七、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修辞,就是修饰词句的意思。对于语言表达来说,语法是解决通不通的问题,逻辑是解决对不对的问题,修辞是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广义的修辞包括炼词、炼句等许多问题;狭义的修辞是指运用修辞格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考试说明》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常见的修辞格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①.修辞手段使表达富有文采。运用多种修辞手段,使语言骈散结合,形象鲜明,气韵流畅。音调铿锵有力,这就是有文采;有文采往往可以使文章产生一种思辨的魅力。给读者以艺术的享受,或者使文章具有内在的气势,引起读者强烈共鸣。 ②.力求铺排取势。表达能力强的考生在写作中,最好侧重排比,兼容对偶、比喻、拟人、引用等其他修辞,从而获得充沛畅达的气势。排比可以各式各样,有短语的排比,也有单句、复句的排比,还有段落的排比,交错使用能各得其宜,各尽其妙。“铺排”要讲究对事物、事理的“立体透视”,进行多层面、多角度地认知和剖析,避免单调重复。 ③.注意修辞新颖。作文中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能使文章语言形象鲜明,气势贯通,音韵和谐,显得文采飞扬。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写荷花:“微风过处,送来屡屡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本句连用了通感等修辞手法,新颖灵活,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描绘了荷花的情态,读之令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 ④.注重情理美感。修辞,要合乎事物的情理、民族的习惯,要有审美情趣。汉族说“姑娘像花”,藏族说“姑娘像初升的太阳”,蒙古族说“姑娘像小羊羔”,都蕴含着各民族的愿望,都富有美感。如果我们说“美丽的姑娘像狗尾巴草”,那会有恶心的感觉. 第八、做到文句有意蕴 “文句有意蕴”主要是指在叙事、抒情一类的文章中,语言不直白,不浅露,言简意赅,内涵丰富,含不尽之意于言外,让读者有咀嚼、回味的余地。文句富有意蕴,启迪人思考,给人以教益。 ①.形象表达。运用象征、比喻、拟人、双关、婉曲等等手法,形象化地抒发情感、发表见解。比如,不说“我很悲伤”,而说“我心灵的天空一直下着雨”;不说“女人和男人应有平等的社会地位”,而说“女人应是一株木棉,和橡树并立在一起”;不说“没有钱”,而说“与孔方兄无缘”,都颇有意蕴。 类比也是一种形象化方法,它通过此类与彼类的对比说明抽象的道理。如:“国画中有 ‘计白当黑’之法,其空白处,或天空,或烟霭,或流水,或远方,使得画面境界空灵,意趣无穷。……作为文学大师,鲁迅先生也喜爱‘空白’这一独特的艺术语言。” ②.注重引用。恰当地引用一些精辟的名言警句,能收到言简意丰、增添文采的效果。如:“面对玫瑰的艳丽,‘离离原上草’的我不会叹息;面对高山的峻拔,‘低矮黄沙土丘堆’的我不会自卑;面对别人的荣耀,‘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我不会忧伤……” 但是,禁止以引用代替自己的议论。“引用”仅仅是表达个人观念的手段,不是目的。但是有考生以“引”代“议”,一“引”便万事大吉,造成了缺乏个性、潦草肤浅的弊病。不仅不能为文章增色,反而,暴露出自己思想的贫乏和学识上的无知. ③.移花接木。优秀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形象以及寓言故事、成语典故、历史传说等,这些材料表现了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概括和总结,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或哲理,具有永久的魅力。在写作时,恰当地借用,或者作为论据来形象说理,或者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对此予以加工、演绎、包装,即进行再创作……都能增强作文的意蕴。2002年高考有考生虚构了昭君在出塞前心灵抉择的故事,添加了幼蛾赴火等情节,极富意蕴。 ④.留有余地。质朴的语言让读者易于理解,平易近人,但质朴绝不等于浅陋。如果能在质朴的语言中感受到作者深刻的思想,让读者深入思考,这样质朴就和深邃结合在一起了。含蓄的语言能使读者体会朦胧美,使文句之中有言外之意。这种暗示的方法也会取得好的效果。别忘了给读者留下想像的空间。作品的真正魅力在于是否留下了读者再创作的空间。当作者的创作结束时,正是读者再创作的开始,这样的作品才会有生命力。如果不能通过你的创作引发读者联想和想像,或是进行再创作的话,那么,这样的作品不是成功的。 总之,优秀的文章不管是议论文还是记叙文,不管是明白如话还是委婉含蓄,总有一些文句言简意赅,辞约旨丰。或蕴含生活哲理,人生真谛,给人以理智的启发,使人深刻地思索;或饱含深厚的情感,独特的体验,使人感悟到人生的况味,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这样的文章,篇中有余意,句中有余味,使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这类文章是最受阅卷者青睐的。 (四)、做到字体工整 1、字体工整的具体要求。 字体工整的具体要求是书写规范,标点正确。卷面质量是考生给评卷老师的第一印象.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情绪,进而影响到判分.现在实行网上评卷,高考的答题卡纸质很好,考生的文章是扫描后存入电脑的,而作文格的线很细,颜色也浅,扫描后看到的主要是字,文格就不清晰了.因此,要求考生文面必须很整洁,书写很规范,笔画很清晰.不写错字、别字和生造字。 2、怎么做到字体工整 第一、考生用的笔不能太粗也不能太细,0.5的笔尖效果就可以了. 第二、考生一定要使用考试笔,墨水颜色适中, 扫描后看得清楚。 第三、整篇文章只能用一种字体,每个字都得写清晰,占格不要太满,字体不能太小,否则就看不清.还有,沿着方格底线写字,就没有那么容易扁歪. 第四、做到“三清”:卷面清浩、字迹清楚、笔画清晰。做到“三准”:用字准、标点准、格式准。做到三适:大小适中、轻重适度、颜色适宜。 如果我们的考生能够在考场上严格按以上要求去表达,应该可以确保等级分的理想分数。 冯力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