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自刎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1、巩固文言文基本语法现象,疏通课文内容,理清文本。(重点)——读

2、感受悲情英雄的性格特点,分析其失败原因。(难点)——品

3、学习司马迁客观评价人物的写法。(难点)——写

导入:(3分钟)

武功盖世,风云际会,一举成名,威服天下,主宰苍生,英雄莫敢俯视。但大起过后即大落,大喜过后即大悲。从笑傲天下,睥睨诸侯,短短四年,被迫自刎乌江。从《鸿门宴》中,我们对项羽也由了一定的了解,那么我们先来回顾一下,项羽一生中,有哪些家喻户晓的事情呢?

1、“彼可取而代也”

2、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3、巨鹿之战,破釜沉舟 以一当十  

   

  4、鸿门宴    

5、沐猴而冠                            6、四面楚歌  乌江自刎

  

教学过程:

1、现在,我们就跟随司马迁的步伐,走进《乌江自刎》,看看这个悲剧英雄的末路选择。

首先请大家大声朗读文章,读的过程中,把自己不能理解的字词及段落给画出来,组长负责统计,我们待会一起讨论。(20分钟左右)

2、在讨论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在《鸿门宴》中,我们了解了项羽的哪些性格特点呢?(3分钟)

优柔寡断(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耿直磊落、胸无城府、暴躁鲁莽、刚愎自用、骄纵轻敌

项羽不会用人和轻信人言(陈平施反间计,离间项羽和钟离昧、范增的关系,“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项王果大疑亚父”。)

如当时代的刘邦如是说: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史记•高祖本纪》 

(匹夫之勇、妇人之仁、目光短浅,自满自得,足勇少智,缺乏宽宏大量的国君气质

残忍有余,仁善不足,缺乏从谏如流、宽宏大量的国君气质。)

3、乌江自刎中,我们又可以看到的项羽的哪些性格特点呢?

A、项羽终于陷入了四面楚歌的绝望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宝马和美人,而不是如何突破重围,这说明他有情有义,有血有肉。

B、兵败东城时,项王自度不得脱,他紧张地思索着,不得不正视自己的败局。然而他认为:“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曾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这里就反映出他迷信武力,残酷暴烈,至死不悟的性格特征。同时也说明他确实是个战场上的英雄。

C、及至乌江自刎,司马迁将项羽的心理活动描写得更加细腻,传神: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分析:项羽笑曰的“笑”,不是强自矜持,不是凄然苦笑,而是壮士蔑视死亡、镇定安祥的笑,显示了他临大难而不苟免的圣人之勇——“知耻近乎勇”。自惭无面目见江东父老,正是由于知耻,这一心理活动展示出他的纯朴,真挚、重义深情。

4、这样的一位历史人物,司马迁是如何评价他的呢?

英雄: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自矜功伐:欲以力征经营天下、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总结:司马迁客观公正地评价项羽,既写了他“气吞山河、功盖天下”的一面,如文章中的……也写下了“凶狠残暴、自矜功伐”的一面,如我们前面提到的坑杀秦军二十万、焚烧阿房宫、沐猴而冠等。

那么由此你能从司马迁身上学到什么呢?我们该如何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呢?

 评价人物要站在历史的角度来客观评价,而不能以个人的喜恶来评价。

5、综合以上所有的了解,我想我们对项羽应该有一个相对全面的了解,那么下面大家来欣赏两首诗并思考,你更赞成那个诗人的说法,为什么呢?(自圆其说即可)

这里有两首诗:(自圆其说)

杜牧《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不常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王安石《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为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的诗,十分辛辣冷峻,但却抓住了人心向背是胜败的关键这个根本,可以说是一针见血。

6、最后请大家根据自己的选择,为项羽写一段文字,可以写成颁奖词形式的。   

    

青木惠子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