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课堂实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课堂实录 手机版 | ||||
激情导入,目标引领 师:同学们刚刚学过《桃花源记》,能背诵吗? 生:能(齐答)。 师:好,那大家就来背背吧,我来起头:“桃花源记起!” 生:(齐声背诵) 师:同学们真厉害,背得这么流利,这样好。可以前我的学生们说过他们有“三怕”:(稍微停顿)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虽说今天教室里来了很多陌生的听课老师,我发现你们有些紧张,你们是怕老师呢还是怕我们即将学习的文言文《大道之行》呢? 生:(学生环顾听课的老师,会心的微笑,)不怕。 师:啊!好的!那就让我们来解决这“三怕”中的第二怕---文言文吧。(板书课题:大道之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古人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现在我们也来一次:书读十遍,其意也见,再写一遍,我也熟练,你们相不相信?” 生:(看着老师,一部分学生表情有些茫然,一部分小声的说)相信。 (师在教室里边走边看学生的准备情况边背了起来,学生都用羡慕的目光看着老师) 师:那在学习课文之前,大家先预习2分钟,之后请一位同学来读一遍。 生:(约2分钟,一男生主动站起来)老师,我试一下。 师:非常好,你就来打头阵吧! 生:(生读,但把“‘男有分,女有归’中的‘分fn’读成‘ fēn ’”)。 师:这位同学,你读后有何感想,感到紧张吗? 生:有一点。 三、精读课文,深入解读 师:啊,才有一点呀!那有什么方法使我们读时才不会感到紧张呢?大家先默读1-2遍课文,怎样? 生:(静静的默读) 师:(过了一会)读完了吗? 生:读完了。 师:(看着那一双双自信的眼睛)读完了?二遍?三遍?超过三遍的起手。 生:(全班54个学生,有三人起手,其中有两位女生) 师:好呀,这位女同学你来读第四遍,行吧? 生:(点头,接着有感情的朗读,读音语速节奏停顿均较前一位男生把握得好。) 师:(声音洪亮)嗯,这位同学读得不错吧,请同学们用声音告诉我! 生:(鼓掌) 生:(但刚读课文的女生却小声的说)还有许多问题啊! 师:(虽说声音很小,但老师还是听到了)她说还有许多问题,其实她读得这样好,音准字正,却还这么谦虚! 生:(又一次鼓掌) 师:全班齐读一遍,好不好? 生:(师领头,生齐读) 师:大家感受到什么了吗?满意吗?这遍是第几遍? 生:第五遍。 师:读课文时同学们还得注意下停顿。我告诉大家一下停顿的小技巧,那就是在句子的主语、谓语之间停顿,一个词不能分开读。来,大家自己认真的去体会文中的停顿。 生:(生自由阅读课文,师面带微笑的来回巡视,且边走边查询阅读情况。) 师:(2-3分钟)差不多了吧?大家参照课文注释,但不要看参考书,来直译课文,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前后桌同学讨论互译,如还有不理解的,我参与你们。 师:能译吗?有问题吗? 生:没问题。 师:都没有问题?这太不可思议了吧,这让我不敢相信,得找个同学来证实一下才行,(点一男生)你来告诉我这是真实的吗? 生:(先读一遍课文,再直译,但不十分熟练,把“货”译成“货物”) 师:其他同学说说,他译得好不好,有没有什么地方需要补充的? 生:(大声说)有! 生1:“货”字,他译成“货物” 生2:“ 货 ”应译成“财货 ” 师:那你们认为正确的译法应该是什么呢? 生3:是财货弃于地上。 生4:应该是“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 生5:我认为整句应译为“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师:“你这样一译,就更全面了,还有没有其他不同的译法?(无人举手,也无人说话)那么说大家都没其他异意了?都能理解课文意思了!能不能背一遍课文了呢?” 生:(沉默) 师:都不相信自己呀,没人敢说话?那就来写写吧! 生:(小声嘘唏,快速的在桌箱里找笔和本子来写。) 这时老师也轻轻的走到黑板前,拿起一支粉笔在黑板上默写起来,写完回顾全班,有的睁大惊奇的眼睛看着老师,有的则还埋头在本子上速写。看到眼前情景,老师眼里满是笑意。 师:(过了一会,当多数学生都写完了,抬头看老师与黑板时)好了,现在能背课文了没有? 生:(一小部分)背不得。 师:不会吧,这篇文章有几句话呀?难不难? 生6:四句,有些难。 生7:不难。 师:这又不是绝句,有四句呀! (生笑) 师:“大道”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 生:(争先恐后的抢着回答) 师:(抑扬顿挫)“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生跟读,读到“睦”时停了下来,生却还在读。) 师:“停,‘大道’是什么回事,现在明白了没有?” 生:(恍然大悟)知道了! 师:(读)“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女有归。”(生跟读) 师:这句又是什么意思呢?能翻译吗? (生译略) 师: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有那么一句“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与《礼记》中的“大道”有没有共同点? 生:“有,就是‘男有分,女有归。’” 师:“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是何意?用一句话或一个成语来概括,能吗? 生8:“夜不闭户” 生9:“路不拾遗” 师:啊!你们的联想真丰富,这两成语被你们一下子就找出来了,能不能生动、准确、高度概括“大同”社会的生活环境呢? 生:能呀!(学生概括略) 师:现在看看,我们能否背诵这篇课文了呢? 生:(背完) 师:你看嘛,不就都能背诵了吗?而且背的这样好,其实,这篇文言文也不是很难,我们一节课大家就能背诵,今后学习文言文,你们怕还是不怕呀? 生:(大声)不怕! 师:嗯,好的!从这节课的学习中,大家是不是明白一点:学习文言文,可以先熟读,读5遍6遍,再写一两遍,想不记住都难吧! 生:(看着老师,脸上流露喜悦、会心的微笑。) 师:好了,同学们,今天的学习就到此吧,如还有不十分理解的,课后同学交流交流,也可以来和我交流交流,行吧! 2012年2月17日 罗大章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