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的硬伤——字数不足、卷面不洁、标点不清、段落不明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高考范文 手机版 | ||||
一位多次参加过高考阅卷工作的老师说:“高考作文阅卷让人感到累的还不是一天七八百份的工作量,而是打分会决定学生命运的心理压力;但有些作文打起分来却毫无压力,那就是字数不足、卷面不洁、标点清、段落不明、错别字多、涉嫌抄袭等等的文章。譬如字数不足,连完整成篇都是问题,谈什么高分? 字数不足、卷面不洁、标点不清、段落不明、错别字多、涉嫌抄袭等等,这些都是作文的硬伤。 一.字数不足 照理说,文章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似乎不应有字数的限制。但高考作文,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作文,为了达到一定的考查目的,并考虑到考试时间等因素,一般对字数都作了规定。近几年的高考作文规定不少于800字,这个要求不算高,因为作文题要求明确,限制较少,考生有充分发挥写作才能的余地,写满800字是不困难的。在高考评卷中,我们常常遇到两种情况:一是字数不足。虽然评分标准规定,不足800字,每少50字扣1分,但实际情况是,字数不足往往被认为文章内容单薄,分数很难上档次。二是字数太多。洋洋洒洒千字以上,给人一种臃肿的感觉,阅卷者一看这种文章就反感,这样的作文得分高低就可想而知了。再说,作文写得长,花的时间多,解答前面的题用的时间少,必定会受到影响。 二.卷面不洁 在有些考生的心目中,卷面整洁与否,似乎无关紧要。其实不然,作文的卷面,正如人的容貌一样,给人的印象是重要的,尤其是高考作文,卷面状况直接影响着阅卷教师的心理和情绪:字迹潦草、勾勾画画、涂改得难以辨认的试卷,马上就给阅卷者一个不好的印象,在无形中就会多扣几分;而书写工整,卷面清洁,则让人一看心中先喜三分,你的文章即使内容表达稍微欠缺,也会因阅卷者惜才而给出比实际水平高的分值。这么说,是不是卷子上一个字也不能改呢?也不是。该改的完全可以改,只是要改得清楚、整洁,哪些地方删掉,哪些地方增加,都要使人一目了然。 三.标点不清 高考作文考点中第六点明确规定:高考作文要“标点正确”。标点正确。主要指使用标点符号规范、准确。规范指标点应单独占一格或两格;有些标点不宜在行首使用,如句中、句末的点号;有的标点不能在一行之尾使用,如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半部分;有些标点不能兼跨两行,如省略号、破折号等。准确使用标点是要求按标点符号自身的功能使用。评分标准还规定每错3个字扣1分。实际上,那些错字连篇、字迹难辨、标点错乱的作文,往往得不到原本应该得到的分数,考生不可不注意。 四.段落不清 要掌握基本的行款格式。一字一格,开头空两格提行。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一般不少于四五段,不多于七八段。并且段落不能平均,段落大小安排自如的文章,给人感觉是详略得当、思路活跃。 高考作文中,第一段的字数不宜多,一般不能超过一百字;第一段字数多了,阅卷者就难以迅速抓住作文的中心。其他段落,一般不能超过二百字,超过了就会让阅卷者认为你不能简明扼要明表述。那些全文“大一统”的文章,给阅卷者的第一印象就是层次不清,那肯定得不了高分。 人物对话常提行方式书写。 写书信类记叙文,要注意其行文格式。 要有统一的、有层次的序号。一般说,最高层序号用一、二、三;第二层次序号用(一)、(二)、(三);第三层次序号用1、2、3;第四层次序号用(1)(2)(3)。 标题写在文章第一行居中位置,左右两侧尽量相等。副标题前要加破折号。 五.错别字多 对于高考错别字,近几年的扣分标准一直再变。“不写错别字,每写1个错字或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作文错字扣分不封顶。”这是通行的规定,但是在具阅卷,对错别字的扣分可能没那么严厉。譬如,在2007年山东省阅卷时,阅卷老师经过11日上午的试验性阅卷发现,很多考生作文中的错别字大量存在,若严格按照“每写1个错字或别字扣1分”,很多考生将会因为错别字一项被扣近10分,少的也会被扣掉3-4分,这与往年相比太严厉。为此,经过阅卷组的紧急磋商,作文的批改细则最终被更改为:作文错字扣3分为上限,错字超出3个的不再额外扣分。其他省份也有相似的情况发生。 但是,考生千万不要以为,错别字就至多影响3分。这就如高考作文对字数的规定一样,规定是“每少50字扣一分”,实则不然——按种标准少500字不才扣10分么?——哪有那么便宜的事?试想,对于一篇错字连篇的文章,阅卷老师会怎么看?明面是扣两三分,实则在作文等级分上打的折扣远不止十分八分。 有两类错别字影响特大,一是题目中出现的错别字,二是一些常用字写错的,如“是”写成“足”。 六.涉嫌抄袭 谈到高考作文中的抄袭现象,大致是指以下几种情况: 1.全文照抄、照搬、照套范文; 2.部分章节照抄范文; 3.部分内容、情节同范文雷同,等等。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规定“抄袭之作,基础等级在四等文给分,发展等级不给分”,出就是说,一旦被判为抄袭,只能得5至10分。所以,对于考生来说,千万别心存侥幸,投机取巧。 对于第2点、第3点,定位抄袭,有些严重,因为它与修辞中一种常用的手法——“引用”,在某些时候不好区分。(对于第一点,则是不容辩驳。)但是,尽管不能认定考生作文是抄袭之作,阅卷者在打分的时候,还是会下狠手的。因此,告诫考生三两种东西不能大段地借鉴:一是名家名段,二是高考满分作文,三是作文题目的文字材料。特别是第三点,很易被考生忽略。作文材料到处有,何必照抄试卷上的材料,让阅卷者认为你“理屈词穷”?如果真要用的话,请用自己的话简明扼要地概述。 同步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紫藤萝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篱笆和枯树,本无美景可言,却凭借牵牛花和紫藤萝,成就了一道到风景。 请以“借”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所写文章必须符合文体要求。 附:优秀作文选 借人精华,以铸辉煌 没有礁石,大海便没有了激昂澎湃的浪花;没有沙粒,河蚌便没有了光亮美丽的珍珠;没有绿叶,红花便没有了婀娜多姿的娇艳……万物之美丽,都要借助于他物的支持或衬托;万物之精华,无不是自己与他物精美绝伦的结合。因此,我要说:借人精华,以铸辉煌。 上帝是公平的,他在造物的时候会给予每个人同等的东西,但不一样。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借鉴,借人之精华,融己之智慧与美丽,以铸造人生的成功与辉煌。 千古江山,百代风流,大江淘尽后浮在水面上的名姓与容颜,依旧生动,依旧璨若群星。坐在车上踽踽而行的是孔老夫子,他高唱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马鞭一指便向世人道出了行路者的智慧所在;韩愈不与世同流合污,一篇《师说》便让学习借鉴的美德流传千古;一道紫光摔开万道光芒,江面上露出的是大唐“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唐太宗在高吟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见兴替。”正是这学习接纳,勇于借鉴的精神才得以让大唐闻名中外古今……正当世人用赞誉和敬仰的光环将他们环绕时,依然光亮的是古人们善于借鉴和学习的品质,在熠熠闪光。 凭栏回首,清政府闭关锁国,愚昧无知,拒人之精华于千里之外,终而落得“山河破碎风飘絮”,泱泱大清国在外国的“精华”中风雨飘摇。倚栏回溯,孙中山怀抱一腔救国之情,学习西方民主借鉴西方精华,虽最终失败,却使中国即将倒下的屋梁注入了不屈与刚强。面临孙中山的救国之路,谁能否认这借鉴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和响亮?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五千年的美丽,终于在二十年前的春天绽放。走出国门,引进外族的先进技术与文化,一首开放之诗,朗诵着民族振兴的渴望;一曲借鉴之歌,奏响了中华民族新的篇章!听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欢呼与喜悦;看吧,北京伸开双臂迎接奥运的光芒与欢乐;想吧,中法文化年让中华文化融入了新的精神与精华……中华之巨龙正腾空而起,这便是借鉴与自强结合的力量铸就的辉煌。 于是,打开未来的首页,我写下:借人精华,以铸辉煌! 【简评】 这是一篇优秀的临场作文。拟题精当,紧扣材料主旨。开头采用铺排的方式,文辞美丽,结尾呼应前文,点题有力。行文思路贯通,语言流畅,文笔大气。能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角度展开论述,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视野开阔,充满了时代特色。这是本文的一大亮点。其次,在精当概括地联系使用材料和对比论证方面,又使文章具有了思辨性。 巧借他物,补己之短 蒲公英没有飞翔的动力,却凭借风的吹拂,将种子撒向了山川大地;紫藤萝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的攀依,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三峡本是封闭的群山,却凭借水流的冲击,造就了今天的奇伟瑰丽;月亮本无耀眼的光芒,却凭借太阳的反射,赢得了世人的无限赞誉……平凡的事物因为借了他物的长处才有了不平凡的成功,要想补己之短,只有巧借他物。 是什么,使曹冲破解了满朝文武都难以解开的称象难题? 是什么,使匡衡在家徒四壁,连油灯都舍不得点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夜读诗书? 是什么,使诸葛亮人手不够、材料不够、时间不够却可以按时得到十万支箭? 无他,巧借它物耳。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谁能保证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做好每一件事?谁敢说仅凭一己之力便能走向成功?没有人敢下这样的保证,因为人生中难免会遇上我们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个时候我们就应想想它物,以它物来补己之短。 蒲松龄,在书斋中苦思良久而难下笔,遂去路口向他人搜寻奇人异事之文章,终于写就著名的鬼怪小说《聊斋志异》。 沃森和克里克,两次构建DNA模型却均遭失败,后来借用了科学家麦尔金斯的研究成果才最终成功。 一个人若想成功,巧借它物是必然的,同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强盛,也应当学习借鉴别人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中国,一条原本昂首于世界之巅的国家,却因为闭关锁国成了列强口中的肥肉,于是在西方舰炮的轰击下,腐朽的清政府也有人喊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新中国成立之后,明智的中国人更加明白了“巧借它物,补己之短”的重要性,于是改革开放、吸引外资成了中国发展的催化剂,中国,凭借自己古老的文明,凭借中国人的不懈奋斗,凭借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必将再一次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雄狮! 如果你是一条没有桨的船,没关系,扬起帆,让风送你一程。 如果你遇上了难题,没关系,去巧借它物,补己之短。 【简评】 本文思路清晰,文笔流畅。先从自然之景入手,揭示其蕴含的道理,然后由物而人,由个人而国家,行文中论据使用概括得当,语言精练,多用整句铺排。这样由点而面,由浅入深地构思文章,乃是本文的成功之处。结尾进一步铺排,巧用比喻,呼应开头,收束全文,使结构完整。 本文在主题深入挖掘上,还有点力度不够,使用的论据材料在相互间的联系上,还有些生硬。这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借万流而归一宗 一片白帆,没有驰骋的力量,却凭借风的野蛮,带着那船在海洋中遨游; 一块木棒,没有燃烧的热量,却凭借一点引星的光亮,把光明散向人间; 一条紫藤萝,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的伟岸,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自己的美丽。 凭借,是引发我们自身潜能的导火索,一旦点燃,将给世人以惊羡。 当我们自身有着某些不足与缺陷,为什么不试着去凭借些什么,给自己一个展现完美的机会? 站在历史的泽畔,回溯那一道道的沟渠,不禁感叹,有多少帝王将相靠着凭借成其盖世伟业。先秦有始皇,巧借六国之乱世,乱六国之乱心,远攻近交,纵横捭阖,最终横扫六国,一统天下;三国神相诸葛亮,一借新野奠定三国鼎立之势,再借迷雾送箭十万气周瑜,三是借东风火烧赤壁,败退曹孟德;今有红军巧借长征之途,避蒋军,传革命火种,借人民力量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邓小平挥斥方遒,开南海借改革开放之风振兴中华。正是凭借着种种局势,伟人们尽情挥洒着自己心中的壮志蓝图。 又有多少迁客骚人靠着凭借留其千古文章。晋有陶潜,挂绶归田,靠饮酒采菊,悠然南山,开创了新一代田园诗派;唐有李白,凭借满腹才华从长安突围,一路寄情名山大川,将满腹豪情,“三分啸成剑气,七分著成文章”,留在盛唐中央,引领一代风骚;北宋苏东坡,一桩“乌台诗案”,令其仕途由盛转衰,贬走黄山,正是凭借黄山,他夜游赤壁,放歌慨叹,吟咏出千古绝唱前后赤壁,终从黄山突围,走向文学颠峰;南宋辛弃疾,以武起事,立志报国,却受冷遇,只能凭借诗词歌赋,把吴钩看了,把栏杆拍遍。正是凭借,凭借着万种豪情,文人们尽情倾诉自己心中的酸甜苦辣。 当然,凭借也有另类。古有方仲永,凭借“聪明”炫耀于乡里,而终“泯然众人矣”;今有成克杰凭借职权,利己谋私,身陷囹圄。 盈盈月光,我借一杯最清的;落落余辉,我借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借一片最热的;凄凄芳草,我借一束最灿的,来编织我的七彩人生。 微笑着,唱好生活的歌谣,巧借万流归一宗。 【简评】 这篇文章语言优美,开头一组排比句,既紧扣题意,又震撼读者。知识面宽,古今典故,信手拈来,凭借过硬的文字功夫,将观点阐述得鲜明突出。 借我一双慧眼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所以应借一双慧眼去“吾将上下而求索。” 一双弟子因画卖得不好而问艺术大师们采尔:“为什么我用一天画的画,卖掉它却需要一年呢?”门采尔回答:“为什么不尝试着用一年的时间画一幅画,卖掉它说不定用不了一分钟呢!后来这位弟子取得了成功。他正是借用门采尔的慧眼开启了成功的金钥匙。 历史铭记着杜甫,岁月铭记着杜甫,要不是借助“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杜甫,谁又能知繁华的唐朝背后,竟隐藏着风波不小的”安史之乱“呢。 借助“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我们进入了一份恬然自得的心境;借助”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轼,我们感受到了壮志凌云的豪迈;借助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我们体验的了别离时的难舍难分的情意。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借助外物的力量,虽不能游泳,也能过江涉水,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许多人不就是借助《泰坦尼克号》中杰克的精彩表述“生命是天赐的,我们不能改变什么。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享受生活,快乐每一天”而顿悟的吗?确实,有时候,只要借助一句话,一部电影,一本书,就能改变人的一生。 借我一双慧眼吧,当一枚硬币遮住了的心灵,拿掉它,心中又是澄澈一片。这双智慧之眼就是善良。 借助一双慧眼吧,当一片乌云遮住了太阳,不要悲观,雨后总会有晴空,尽管泥泞的路在雨中。这双智慧之眼就是乐观。 借我一双慧眼吧,当生活中放了盐时,学会加点糖调剂,生活就变得甜了。这双智慧之眼就是心情。 就像卞之林的《断章》所说的,也许你在无意中做了一件事,给别人带来的幸福是无限的。同时,你自己也受益匪浅。重要是,借助别人的能力你有没有。 长短相济,皆为长 牵牛花能以昂然之姿示人,是靠枯树和篱笆支撑了自己的躯干;篱笆和枯树能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是凭借牵牛花的美丽装饰,亦遂增胜。 造物主在创造这个多彩的世界时,或是有心,或是无意的,每个事物都有自己致命的缺陷,但他总不忘记给每个事物一个“拐杖”,让它能够弥补这一缺陷,甚至使缺陷变成优点。这样,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共同构成了这个多彩的世界。也许只有这样,才叫“完整”,也许造物主认为这样才是公平的。 水有了沉稳的大山作背景,更显出了它的灵动,山有了灵动的水的缠绕,更表现出了自己的沉稳。山的沉稳与水的灵动相结合,才能构成一幅完整,迷人的山水图。如果只有水,没有山,或有山没有水,就是一种缺憾。既然这样,为何不“借”。 苏州园林是世界闻名的人工园林,他便巧妙运用了“借景”这一手法,赢得了游客的赞叹。简简单单,没有劳师动众,就把一幅幅美景创造了出来。或是借远山作背景,或是借青苔乱石作屏障,把原来似乎刹风景的东西充分利用起来,取长补短,把两者内在的优点呈现了出来。 现在,人们早已明白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道理。世界贸易发展就是一个铁证。越来越多的国家认清了这一事实:即使自己的国家自然资源丰富,但总有不足之处。何不用自己的优势去和其他国家的优势进行交换,来补足自己的不足呢?只是如今国际贸易日益发展的根本原因。也是因为这个,国家才相互借鉴,相互团结。 因此,不要吝啬,慷慨的,大胆的去“借”,只有这样,自己短处才能补上,两者都能得到满足,共同进步,此等好事,为何不为呢? 夜幕下,星星在黑色的背景下熠熠发光,显的美丽。月由阴晴圆缺,有人说它是一个贼,说他偷了太阳的光,但我要说,月亮是聪明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何乐而不为呢? 才女之泉,泉之才女 新雨过后的漱玉泉。 我默默地伫立在泉边,凝视一汪清泉。冥冥之中,似乎一位婉约清丽的女子正在款款走来。她轻吟着“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轻吟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佳句,从历史的烟霭中向我们走来…… 李清照,一个不平凡年岁中的不平凡女子,我们常常为她“人比黄花瘦”的多舛命运而扼腕叹息,我们也曾为她“却把青梅嗅”的天真灵动而欣喜。或许只有在这儿,用心聆听漱玉泉轻轻的水波荡漾,才可领会李清照年少时的天真烂漫。 是否可以说,李清照正是借这泉的甘洌清纯,才有了水一般的情思;漱玉泉正是借词人的温婉柔情,才有了诗一般的灵动清澈? 词人的少女时代便是在这潭清泉边度过的。时至今日,我们似乎还能从如镜的水面上看见那个端庄娴雅的女子对泉梳妆的幻影,似乎还能从绿意初上的柳条间感受到那个才气横溢的女子的气息。有了这泉的滋润,李清照才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她不就是那个曾经“轻解罗裳,独上兰舟”的无忧女子吗?她不就是那个曾经“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俏皮女子吗?她的确是被这水这泉陶醉了,醺染了,又有谁能说她不是这水中的仙子呢? 我凝望眼前的这一汪泉,也能感受到来自它的凝望——这一潭经历了数百年的古泉,也正因为它的主人而改变了命运。泉从数百年前借来了那份才女的情怀,用它的灵动一一展示给我们。的确,漱玉泉是因为词人而闻名,而它所呈现的,却也是词人的才情与风范。它淙淙的喷涌声,它垂下的千万条柳绦,它缥缈若仙境的氤氲,都在诠释着一个古代女子的才气与空灵,都在演绎着她的青春与烂漫。既然如此,又有谁能说它的美是假借功名呢? 我低下头,却躲不过漱玉泉闪亮的眼波,一如我们躲不过词人温婉的佳句。我试图分开现实中的泉水和历史中的佳人,然而,她们却早已融为一体,水即是伊,伊即是水,水借她的温婉,她借水的灵动,共同融入了几百年后我们的遐思。 一阵清风拂过,水面那缥缈的氤氲中,似乎又传来了词人轻轻的吟诵…… 【简评】 构思巧妙、语言优美使得本文与众不同,堪称美文。初读本文,便有一股淡雅的清风袭来;古人古诗古词古意,让人渐入佳境。谁能想,由一“借”字竟引得作者想起漱玉泉和泉边那位才女?谁能想,漱玉泉原是和那泉边的女词人相怜想惜的?谁能想,正是借这泉的甘洌清纯,才有了她水一般的情思;正是借词人的温婉柔情,才有了它诗一般的灵动清澈?一阵清风拂过,似乎又传来词人轻轻的吟诵…… 乐天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