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说》 说课稿(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说课稿 手机版 | ||||
■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 《雨说》选自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本单元在七年级上、下册新诗教学的基础上,相对集中学习新诗,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雨说》是诗人郑愁予借春雨的拟人化形象,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充满“爱心”的倾诉,是诗人心灵唱出的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在诗人笔下,“雨”被赋予了生命的灵性,成为了一位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这首诗清新明丽、节奏欢快。 2、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诗词教学要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使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教学目标定为: ①注重朗读,感受诗歌语言美 ②理解诗情,体悟诗歌情感美 ③合作鉴赏,品味诗歌意境美 对于这样一首优美的诗歌,组织教学时,我把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摆在首位,作为本课教学重点。我希望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挖掘出诗歌中各种美的因素,体会诗歌魅力。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品味诗歌意境美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分析 1、诵读法 美文需要美读,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教学中我将“读”贯彻到课堂始终,要求学生以切合的语气和语调,很好地表现“雨”的形象,在诵读中感悟体味诗歌之美。我希望通过“练读”、“悟读”、“品读”三个环节,由浅入深地训练学生的阅读和审美能力。“练读”即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对朗读进行有效练习,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感受诗歌语言美;“悟读”即边读边领悟,体会诗歌的主旨和诗人的感情,体悟诗歌情感美;“品读”即品味和鉴赏诗歌意境美。 2、合作探究法 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互相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精神。 3、创设情境法 运用相关图片创设适合本课的情境。 此外,我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课前确立预习步骤,要求学生熟读诗歌并搜集描绘春雨的古诗佳句。 ■教学过程分析 整体思路: 情境导入,创设审美情境 品读诗歌,强化审美体验 拓展延伸,提高审美情趣 一、情境导入 (多媒体出示一幅优美的春雨图,学生欣赏并想象自己就是图中的某一景物,想象雨姑娘在对你说些什么?)在现代诗人郑愁予的笔下,雨更获得了一种生动活泼的灵气,幻化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淅淅沥沥、绵绵密密的雨点是她探访大地的殷勤的脚步。今天,就让我们和着喜悦、轻快的节拍,去聆听“雨说”,感受诗人的清美诗风。 设计思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刘国显在《开讲艺术》中说:“它起着从旧知到新知的诱导作用,起着诱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乃至激情的作用。”因此,我设计的导入环节,希望通过相关图片,创设特定审美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进入到一种积极的审美状态中来。由学生说引出郑愁予笔下温柔而富有灵性的春雨。导入时,教师使用富有诗意的语言,将学生带入诗一般的情境。 二、品读诗歌 (一)配乐朗读,感受诗歌语言美 1、反复朗读,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分小组交流朗读效果 (2)推选优胜者在全班交流、朗读比拼(可自选配乐),师生共同点评 (3)多媒体播放课文配乐朗读,学生听读、跟读 设计思想:这里留足时间让学生朗读,朗读采用多种形式。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喜悦轻松的节奏和韵律,感知清新、明朗、欢快的诗歌语言,把握读本诗的语气和语调。对学生朗读的评价也采用多种方式,师评、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完成这个环节,学生整体感知了诗歌内容,也初步感受了诗歌优美的语言。 2、问题思考: (1)诗中的“雨”留给你的是一个什么形象? (2)通过反复朗读,你认为诗歌的语言美吗?美在哪里? 设计思想:这两个问题只要求学生谈自己在朗读后形成的初步印象。如第二个问题学生通过朗读可能感受到语言美在活泼欢快、亲切感人、充满情趣等方面,谈得不全面的可在后面环节的学习中补充。 (二)合作探究,体悟诗歌情感美 学生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诗歌题为《雨说》,雨到底说了哪些话?找出其中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诗句,反复吟咏,仔细体悟其中蕴含了诗人一种怎样的情感? 2、诗人为什么会通过“雨”来倾诉自己的情感呢? 设计思想:这个环节主要设计两个问题让学生体悟诗歌的情感美。要求学生在朗读诗歌的基础上,仔细体会,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解决问题,通过第一个环节学生已感受了“雨”温柔、亲切的爱的形象,所以能很容易地找出诗歌中体现诗人情感的句子。让学生反复吟咏这些诗句,领悟诗歌所蕴含的美好情感:对中国儿童的真诚祝福,对中国未来的美好祝愿。第二个问题的探讨让学生掌握拟人化的艺术手法,更好地认识诗歌的语言美。若学生通过问题探究未能很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则可运用资料助读法,在此介绍诗歌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 (三)合作鉴赏,品味诗歌意境美 1、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诗节,与同学一起交流为什么喜欢它? 2、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配乐齐声读诗歌,进一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和意境美。 设计思想:品味诗歌意境有一定难度,因此我设计一个学生容易把握的问题引导学生品味。学生在谈喜欢的原因时可能会谈到诗节所表达的情感很美好、描绘的画面很优美、诗节中某个句子用得很好,甚至某个词语用得很贴切等等,学生畅所欲言后,教师顺势引导:同学们刚刚从诗歌描绘的画面、表达的情感和作者的谴词造句等方面来谈,其实诗人正是用典雅的词语、活泼的口语、优美的画面来表达自己美好的情感,营造诗歌优美的意境。这样水到渠成,学生在谈自己感受的过程中已经很好地品味了诗歌的意境,与诗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同时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与诗歌意境相切合的具体可感的雨中图景,让学生如临其境。 三、拓展延伸 1、多媒体展示几幅意境优美的画面,学生欣赏,挖掘画面中美的因素,任选一幅用优美的语言把画面中的美表现出来。(课内完成) 设计思想:对于课文的鉴赏,强化了学生的审美体验,但教材只是个范例,我们必须从中走出来,设计拓展延伸环节,旨在推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念,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积累审美经验。完成这个环节时,教师可给予提示,在每个人心里对美都有不同的看法,让学生抛开所提供的画面,放开视野,谈自己心中最美的一道风景。 2、学生选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歌赏析。(课外完成) 设计思想:叶老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在练读、悟读、品读的过程中感受了这首诗歌的音美、情美、意美,同时也教会学生学习诗歌的重要方法,课后布置学生赏析诗歌,让学生能在学有所得后将所学知识迁移与深化。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师也可向学生推荐几首自己认为很美的诗歌。 ■评价分析: 本节课我对评价的出发点有两个:激励的角度、发展的角度。 1、注重过程性评价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是否与同学进行交流合作,是否具有学习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诗歌的情趣。在整节课中,对学生每个活动,都注意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2、注意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老师善于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肯定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时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同学之间的互评相结合,使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中获益。 总之,整节课以审美教育为中心线索,以“读”贯穿全局,希望我们的语文教学能成为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第一步! 夏彦云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