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渗透活而有趣──加强高效作文教学和训练的探索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作文指导 手机版 | ||||
卢秀香 高效作文训练是通过大容量、快节奏、全方位的作文训练,让学生获得高效率。要达到这个目的,在作文教学中既要遵循作文规律,讲究科学性、知识性,又要注重训练技巧,讲究艺术性,使作文课堂充满一种艺术的魅力。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致力于追求这两者的统一,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具体如下: 1、以例示之──外力效应 人的大脑受到一定的外力,大脑神经细胞便会处于极度兴奋,思维集中,方向性好,工作效率高,创造能力强。而一切创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写作模仿不是生搬硬套,而是一种智能型的模仿,“始于学步,终于其创新”。一篇精当的例文,引导学生品其精妙,得其决窍,模其形仿其神,新的创作便会由此而生。所以在作文训练教学中,选好例用好例,是避免空洞说教、提高作文教学效益的关键一环。 首先示例要有针对性,典型精当,目标性强。每次作文训练,总有一个或几个明确的训练点,示例要针对训练点去选择最具典型性的最能击中要害的例文。例如,我的一次作文课题定为“供料议论文的全程训练”。“全程”即从审题立意到谋篇的全过程。要选择一篇能显现“全程”方法技巧的例文,的确不易。于是我在确定以1992年高考作文题为例后,就自己“下水”写了一篇《生活,呼唤雷锋》的例文。这例可谓一石数鸟,可以精析标题技巧、切入技巧,并由此追溯审题立意,再看瞄准现实展开议论与结尾的技巧。 其次,有些难度大的关键训练点,要从各个角度去选择正反例文找出突破口。如供料议论文的立意切入,是一大难点,我以1992年高考作文题为例,从三个角度选了三篇例文讲解立意如何做到准、深、稳、新,讲如何“紧扣材料,靠船下篱”,如何“为我剪辑,定向入题”,如何“明确亮相,一语中的”等方法和技巧,使这一难点有所突破。 2、以法授之──全息效应 作文教学本身是全息性的,包含着各方面的内容,“世事通晓皆学问”,所以在传授知识方法时要提供大量的信息,让学生接收、加工、储存、运用。作文有法,有一定之法,也无定之法。初学者必先学一定之法,知其常然后通其变。学一定之法就要掌握常见的写作模式,先写好规矩文。比如临场谋篇确立框架就有一定之法,一定要训练学生临场审题的步骤方法,做到思而有路,循路谋篇,能迅速按照题意要求确立框架。当然,作文方法的讲授要精要实在,具有操作性,又要守法知变不拘陈法,灵活运用,并让学生用它来表现“小课堂,大社会”。学生的思维拓展了,就能大面积地获得更多的知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既要教会学生“守法”,又要教会学生“变法”。例如,展开联系方面,要抓住根本方法,无论你怎样展开,都要紧扣中心,瞄准社会现象,体现“文章合为时而著”,但方法又是灵活多样的,横向、纵向,也可以正反对比等,只要“切时”、“顺理”就行。通过这样训练,学生就会比较全面地掌握要领。 3、以情动之──共振效应 课堂中师生有共同方向,话题集中,相处融洽而投机,能感应到彼此的思想脉搏,并能在求知和运思中互为启迪,不断激发出灵感、智慧、新知。教学是一种调动的艺术,作文教学更要讲究调动艺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情感,激发他们的思考,创设一种群情踊跃、活灵活脱的课堂氛围。作文教学训练中的这种调动艺术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以时代之活水叩动学生的心弦。生活中,诸如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热门话题、文化风景线、艺术大观园,广东电视台的社会纵横等,都可以作鲜活的作文材料。诵读一篇散文《背影》,激发孝心亲情,写一篇《可怜天下父母心》;看一部电影《英雄无悔》,激发崇敬之情,写一篇《豪杰英雄──时代的栋梁》;唱一曲《父老乡亲》,激发故土乡情,写一篇《根》等等。只要能调动时代的活水,听说读写总关情。二是教师当作“有情人”,要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激“情”。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怕的就是童心的泯灭,灵性的失落,情感的钝化,表情的麻木。相反,他应该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强烈的“情感场”,把学生吸住,引起共鸣,进而把他们的思维辐射能力充分调动起来。如有一次作文训练是评艾青的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母爱”,讲到情深处,发现教室后门外走廊上正有一位驼背白发母亲提着一袋塑料衣服站着等下课,我很快就联想到了彭丽嫒演唱的《白发亲娘》:“啊,我的白发亲娘,你是不是又在村口张望。”我感觉到我的声音在颤抖,同学们顺着我手指的方向,回过头向后门望去,这时教室里很静,特别是那位白发亲娘在外面等的男孩,他的眼里已充满了泪水,其他同学的眼里也荡漾着一股激情。 4、以趣练之──引力效应 长期以来,学生对作文兴趣不高,症结在于:课堂没有引力。创设引力场,关键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化。作文教学的高效是在大容量、快节奏、全方位的训练中“练”出来的,而要练出高效又必须变“苦练”为乐趣,注重一个“趣”字。训练内容要有情趣,有理趣,必须吸引学生,训练方式、方法要有乐趣,给学生享受感。例如,评一评广告词“时代在前进,男人做家务”,会使男女同学各品其趣,各赏其“味”。看完电影《重庆谈判》,评一评它那意味深长的结尾,定会激起学生写不完的情趣,道不尽的理趣。当然训练方式、方法切忌呆板单一,一定要灵活多变,充满乐趣,能把学生的心抓住。首先是要以多种方式激励参与意识,贵在参与,重在参与。例如组织各种竞赛,如拟题竞赛、立意竞赛、切入竞赛、展开竞赛等等都是短、平、快的有趣训练。如看完电影《巍巍昆仑》,我组织文艺评论拟题竞赛,要求针对片名寓意嵌入片名词语。同学们既觉得有趣,又感到新鲜,全班初选出20个文题,大家当评委,评出三个最佳文题:①巍巍昆仑,深深军民情;②巍巍昆仑蔚蔚情;③昆仑巍巍战旗红。又如师生打擂台,老师为擂主,学生自然推选高手攻擂,师生平等竞争,那种民主和谐炽热活泼的气氛,真是其乐无穷。此外还可以组织课堂辩论会等活动。这些方式用时短,反馈快,并且在学生的动眼、动脑、动口、动手中产生高效率,真可谓短、平、快的高效训练法。其次是调控节奏,谱写“和弦”。俗话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教者要精心构思,优化课堂结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课堂节奏,使教学训练张弛有致、劳逸结合、动静得宜,组织一个小小的高潮,一浪赶一浪地前进。课堂应该是主旋律鲜明的“和弦演奏”:时而抢答,时而点答,时而动脑,时而动手,必要时七嘴八舌一起上,课堂潮起潮落,气象万千,紧紧地把学生吸引住。这样久而久这,学生觉得开心,练得应手,教师也教得顺心。 著名教育家卢梭说“教学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您所教的东西。”吕叔湘先生说“关键在于一个‘活’字,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把课堂教‘活’了。”作文教学训练的高效也在于一个“活”字。课堂只要活起来,训练才有趣味,学生的情便由之动,意便由之立,理也由之出,辞也由之发。这样人人参与,个个成功。学生学有所获,练有所得,教学效率的提高便会水到渠成。 卢秀香 相关链接:作文指导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