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漠中心》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一、导入

  烟笼大地,声震蓝天。星陨大地,魂归长天,他有22年飞行生涯,可命运只给他16秒!他是一名军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倾斜。飞机无法转弯,他只能让自己的生命改变航向。    

这是2007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英雄试飞员李剑英的颁奖词,他在完成训练任务驾机返航途中,遭遇鸽群撞击,为了保护地面人民群众生命和国家财产,他先后三次放弃了跳伞逃生的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迫降。迫降过程中,飞机爆炸解体,李剑英同志壮烈牺牲。在16秒时间里,让我们永远的记住了英雄的名字。今天,我们还要记住一个英雄的名字----圣埃克絮佩里。  

二、展示目标

  1、 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 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 在熏陶感染中体味生命的意义,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三.整体感知

指导:快速阅读要根据要求,抓住内容要点,抓住关键字词句段,默读课文,不重读不回读。  

1.用一句话概括文意。(文章写“我”和战友在利比亚的撒哈拉沙漠的一场遇险。)  

2.请同学们谈谈读了这篇文章有什么感受?  

感受到作者遇险后碰到了一系列困难,很惊险。  

感受到了沙漠的可怕。  

遇险后,作者展开了一系列自救活动。  

感受到作者的内心有过一系列的斗争。  

感受到遇险后,作者有了一系列心理活动,并贯穿全文。  

感受到“我”强烈的求生欲望,以及“我”对责任、事业、生命的思索。  

 师:在那个飞机性能差、机场设备简陋、气象情报不全、救援工作还比较落后的年代里,一个人在全世界最大的沙漠里,那种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四.自学思考

1.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沙漠环境的恶劣呢?

(学生共同品味赏析环境描写的句子)

2.师:面对求生机会微乎其微的处境,“我”的心情又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呢?

找出表达作者心情的句子,揣摩作者的情绪。

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痛苦——绝望——平静——自豪、无悔、乐观——勇气重燃

作者能从绝望、痛苦中转而变的平静、乐观的原因:

①作者认为他的死亡是人的忍耐力所致,决不是他的错。②如果能够回去,他会卷土重来。③他的冒险是去寻找自己的真理,这就是对人类的责任感。④他认为为人类的命运而死是死得其所,所以他不抱怨。⑤20、21节,文中“我”盼望着清晨的露水,以给自己带来生的希望,强调了身处沙漠的我们对水的渴盼。总之表明了“我”信心坚定,继续寻找生路,对生存下去充满了信心。  

课前积累:与沙漠相关的诗句;与探险相关的格言;探险家的故事

3.作者用大量的篇幅来表达自己面对死亡威胁时的感受,读着这篇内心独白式的文章,联系作者的生平,你认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热爱生命、珍视生活,却又勇于为事业而牺牲;  

满怀激情、执着追求,诗意地生活;  

热爱人类,富有责任感。

4.作者是怎样理解探险的意义的?

不是寻求刺激,不是显示个人超凡的勇气,是出于对社会的贡献,出于责任感.。

五.合作探究

在这种严酷的职业锻炼下,经历多次生与死的搏斗,圣埃克絮佩里向我们展示的人生意义,行动价值,心灵底蕴究竟是什么呢?老师在他身上看到,人生的意义在于对生活、对他人的一种责任。我们还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内容:①应该有战胜困难的信心。②身处逆境应该看到生活的希望。③困境中应该有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④生命的价值在于发现。⑤人生的意义在于对生活、对他人的一种责任。  

写法:心理描写  

六.牛刀小试

仿照课文心理描写的方法,写一段心理活动。  

要求:符合身份、表现性格、结合环境、扣住主题。

指导:可分为两大类: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直接描写包括内心独白、神态描写、梦境和幻觉描写等,  

间接描写包括环境烘托、动作语言描写。  

佳作赏析

要求:1、以心理描写方法的运用及语言的表达效果为主要标准进行评价。  

   2、推荐组内最优秀的一篇佳作在全班交流。

结语:人生的道路不会一马平川,也不是一帆风顺,请同学们带上从这课书得到的感悟,勇敢面对生活。要记住,面对生活,豁达而不旁观,清爽而不冷漠,希望大家做一个心怀责任、直面困难的强者。

 

李毅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