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金森工厂 (粤教版高二选修人物传记教学设计)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粤教版选修 传记选读 第一单元教案 单元目标: 1、掌握自传的文体特征,感受传主独特的人格魅力,领略传主丰富的心灵世界。 2、学习作者如何真实生动地体现传主生活,如何表达细微丰饶的内心情感,并通过细节去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 3、学会写自传。 1、在哈金森工厂 教学目标: 1、掌握传记文学常识。2、了解邓小平的一些历史事迹,掌握人物性格。 3、学习人物的不畏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1、掌握传记文学常识。2、学习人物的不畏艰难的精神。 教学难点:传记中引用各种资料的作用。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师生共同回顾邓小平的事迹,引出邓小平在法国哈金森工厂的打工生活,进入课题。 邓小平本名邓希贤,参加革命后才取名邓小平。他1904年8月22日(农历是七月十二日)出生在中国 西南最大的省——四川省的农村。邓小平本人年轻时一直使用这个出生日期。 邓文明(小平的父亲)的祖先从华南移居四川。他们本是客家人。 邓小平的父亲是一个小地主,母亲淡氏,是邓文明的第二个妻子。当邓文明确定第一个妻子张氏不能生育时娶了淡氏。淡氏为邓文明生了四个孩子,邓小平排行第二,也是三个儿子中最大的一个。 邓小平的父亲以后又结过两次婚,他的第三个妻子萧氏为他生了第四个儿子。第四个妻子(夏伯根以前结过婚,她是带着一个女儿嫁到邓文明家来的)为他生了两个女儿。因此,邓小平总共有一个姐姐、两个弟弟、一个同父异母弟弟、两个同父异母妹妹、还有一个异父异母妹妹。因为他十六岁就离开了家,而且再也没有回去过,所以他直到四十多岁,才见到了这几位异父或异母的兄弟姐妹。但他却永远也见不到他那位同父异母小妹妹了。 在邓小平的童年时代,主要的政治事件是1911-1912年的辛亥革命。这次革命推翻了陈旧的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和自1644年以来一直占据皇位的清王朝。1920年9月,邓和他的叔叔以及其他近一百名同学,乘轮船从重庆启程,踏上了旅法的第一段旅程,同时也就开始步入了他的革命生涯。 1923年6月,邓被选入旅欧共产主义青年团执行委员会,这使他有政治工作可做。从此他不再是一个勤工俭学的学生,而是转为信仰马克思主义,并成为一名职业革命家,做工也是为了支持革命工作。 …… 二、推进新课——传记文学常识 1、什么是传记文学?——传记文学是历史与文学结合的产物,是艺术地再现真实个体人物生平事迹和性格的一类文学样式。 2、传记的特点:真实性和文学性。 3、按照作传的对象分:自传、他传。 4、传记文学的性质及功能: 1)性质:①、历史性、真实性、科学性; ②、文学性、艺术性。 2)功能:①、社会功能;②、教育认识;③、审美作用。 5、传记的形式:文学性传记 评论性传记 考据性传记 回忆录 日记 6、当代传记文学的分类: 1)现当代政治人物传; 2)作家、艺术家和著名学者传;3)各种名星传; 4)历史人物传;5)海外人物传; 6)现当代企业家传; 7)普通人物传。 三、整体感知:通过阅读课文,制作邓小平同志1921—1923年的年谱 时间 事件 1921年4月23日 来到巴黎 1921年10月22日 进入香布朗工厂 1922年2月14日 进入哈金森工厂 1922年6月 成立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 1922年10月17日 离开哈金森工厂 1923年2月2日 重新回到哈金森工厂 1923年3月7日 又离开哈金森工厂 四、深入探究:写人物传记需要搜集传主的大量相关资料。查阅档案文献是获取资料的一种重要渠道。找出本文当中使用的档案资料,说说使用这些资料有什么好处。 提示:传记中引用的资料有:相关历史资料、相关人物的回忆、后人重游故地的见闻。 明确:1)文中使用的档案资料:P2,第三段;P3,倒数第四段;P4,第二、三段;P5,倒数第四段 2)、传记中引用资料的作用:引用相关历史资料作为佐证,可以增强传记的真实性;相关人物的回忆往往都是故事或细节,这可以使人物形象更真实、更生动、更丰厚;重游故地的见闻可以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可读性。 3)、在传记中,引用资料的标准:客观事实 (五)作业:通读课文,像邓小平同志那样乐观坚忍并最终走向成功的人物(或者名人名言)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研读课文,通过对邓小平同志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的分析,讨论以下问题: 邓小平同志在留法期间经历了哪些困难,从中可以看出邓小平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认为人应该面队生活的中的磨难? 提示:邓小平是一个坚强不屈的意志、坚忍不拔的毅力 (执著)、勤奋好学的品质、活拨开朗(乐观)的个性并且心灵手巧 三、课外拓展。我们还能够列举出哪些像邓小平同志那样乐观坚忍并最终走向成功的人物(或者名人名言),并向同学们简单地介绍他们的事迹。(毛泽东、史铁生、霍金) 四、主题归纳:本文是一篇领袖传记。作者毛毛用亲人的眼光,讲述了邓小平1921年来到巴黎一直到1923年离开哈金森工厂的打工经历,表现了邓小平坚强不屈的意志、坚忍不拔的毅力、勤奋好学的品质和开朗乐观的个性,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另外,本文是从一个特殊的角度为专注立传的。毛毛作为邓小平的女儿,由其叙述父亲的经历,显得亲切、感人。较诸其他的叙述视角,从女儿的角度进行叙述,宜于将一代伟人有血有肉的性格充分感人地展现出来。 五、课外作业 1.分组讨论“思考 探究 练习”等三题。 2.建议学生阅读有关邓小平的资料文献,更深入地了解邓小平其人其事。 何晔军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