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训练一 作文指导 我们别光做谴责者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手机版


                      钟雪花

一、新闻回顾

18名路人见死不救 拾荒阿姨救起遭碾压女童

10月13日下午5时30分,广东佛山南海黄岐镇广佛五金城,天空渐暗,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

两岁的小悦悦(化名)刚从幼儿园回来,妈妈收衣服去了。像往日一样,小悦悦一个人在家门口的巷子里玩耍着,厄运突然降临,一辆迎面驶来的面包车猛然加速,将悦悦撞倒卷到车底,右侧车轮从悦悦胯部碾过。司机停了一下车,又加油门开走了,后轮再次从悦悦身上碾过。

痛苦的悦悦已无力大声呼唤妈妈,更无力挣扎。一个目击者从她身边走过,看都没看她一眼。又有两名路人从悦悦身边经过,同样漠然不理。这时,一辆小型货柜车开了过来,司机好像没有看到地上的悦悦,再次从她身上碾过。此时的悦悦已经一动不动。接下来的5分钟更像一场噩梦,有十多位路人从悦悦身边走过,每个人只是看了看,没有人伸出援手,哪怕是打个电话求助。路边的店铺里似乎也忙得不可开交,没有人出来看一眼。就这样,先后18人从悦悦的身边走过。

生死关头,一位身材矮小的捡垃圾阿姨发现了悦悦,她立刻放下手上的麻袋,试图扶起悦悦,但悦悦已经瘫软。阿姨只好把悦悦从路中间挪到路边上,然后向四周呼救。仍然没有人出来,阿姨向巷子里跑去,几秒钟后,悦悦的妈妈跑过来,惊慌失措,她抱起血泊中的悦悦,疯一般地冲向了医院。

目前,悦悦毫无意识地躺在广州军区陆军总医院重症监护室,她的眼珠没有任何活动迹象,面部肿胀,瞳孔散大,处于深度昏迷状态。

ICU的彭医生说,小悦悦为特重度颅脑损伤,接近脑死亡,预后很不好,最乐观的估计是植物人状态,目前仅凭机器和药物维持呼吸和心跳,“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据彭医生介绍,最致命的是第一次被车猛烈撞倒后头部着地造成大脑减速伤。

昨天,佛山警方通报称,事发当晚9时,民警抓获了第二辆肇事逃逸司机蒋某。昨天下午,第一辆肇事车的司机胡某投案自首。目前,两人已被刑事拘留。 

■不怕被冤枉 救人最重要

对话拾荒阿姨

小女孩惨遭碾轧的地方广佛五金城位于黄岐,运输车辆不时穿插其中,使商铺间本不宽敞的道路更显拥挤。就在这条店铺林立的小街上,没有人出手帮助在血泊中痛苦挣扎的小悦悦,直到那位捡垃圾阿姨出现。这位阿姨叫陈贤妹,今年58岁,身高仅一米四多,体重不到40公斤。

记者:请讲一下你个人的情况?

陈贤妹:我是广东清远阳山人,跟着孩子在佛山生活。白天,我给一家小公司做饭,下午就出去捡垃圾卖点钱。

记者:能讲一下你救小悦悦时的情况吗?

陈贤妹:那天下午,我正在五金城里捡垃圾,远远看到一个小孩儿躺在路上,就赶忙走过去。我走到女仔旁边,听到她“啊啊”的叫声。我把孩子抱起来,看到她一只眼睁着,一只眼闭着,流着眼泪,嘴里和鼻子都在流血,后脑勺也在流血。我想把她抱起来,但孩子软绵绵的,马上就瘫了下去。我不敢用力,便把孩子拖到路边,喊路过的人帮忙,没有人理我。

记者:视频里看你一直在喊,你在喊什么?

陈贤妹:我问旁边的几家店铺,这是不是你们的小孩?他们说“不知道”。后来,我看到了悦悦妈妈。

记者:救小悦悦时你是怎么想的?想没想到可能会被冤枉?

陈贤妹:我不怕,平时见到老人摔倒我也会扶,总要有人去帮助。救人最重要,毕竟还是个小孩。当时虽然天很暗,但不可能看不到小孩,她就躺在路上,我远远地就看到她了。

昨天,拾荒阿姨在佛山广为传播,大批记者赶来采访陈贤妹,这让种了一辈子田的她“吓了一跳”。“有些风言风语,我们听了心里很不好受。”陈贤妹的儿媳说,她听到有人说婆婆是“想出名、炒作”,听到这些话,她心里很难过,“难道做好人就这么难?” 

据本报记者 张淑玲             《羊城晚报》等媒体报道

■ 姚建龙教授:路人再混蛋 小悦悦父母也难咎其责

姚建龙:华东政法大学教授,上海市法学会未成年人法研究会会长

2011年10月13日傍晚,佛山一五金城里,年仅2岁零4个月的小悦悦先后两次遭车碾压,全国媒体声讨“见死不救”的18名路人,小悦悦的父母,俨然只是悲剧事件中广获同情的受害人。

但一个简单不过的道理:路人再冷漠、再混蛋,也只是路人。能真正照看好小悦悦的,首先是父母甚至只能是父母,而不是路人。

中国的父母总会有无数“理所当然”甚至“不得已”的理由,将未成年子女独自放任在危险的地方。事发时,小悦悦父亲忙着店铺生意,母亲上楼晾衣服,监控视频显示,小女孩已离家百米外,事发路段车水马龙,从第一次遭碾压到被拾荒阿婆救起,已6分钟,半分钟后,母亲终于出现。

不少人会想起以美国为代表的不近人情的法律与判例。美国法律规定,不得让不满12岁的儿童脱离监护独处,否则“后果很严重”。这些天我在瑞典考察儿童福利与少年司法制度,瑞典同行讲了这样一个案例:一对瑞典夫妇带着孩子去美国旅行,可能觉得咖啡馆里的空气不好,于是将婴儿车留在橱窗外,结果被逮捕并面临剥夺监护权诉讼,还闹出外交风波来。其实瑞典法律已够严格,一个意大利父亲在瑞典当街将孩子按倒在地上,结果被判监禁六个月。美国更有很多动不动就要把孩子从亲生父母身边带走的案例,让移民美国的中国人胆战心惊、不敢懈怠。

发达国家这些严苛的儿童法,贯彻的是所谓“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并以“国家亲权”理论为基础。“儿童最大利益原则”不简单,它是世界上签字国最多的国际公约——《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要求关于儿童的一切行动都以儿童最大利益为“首要考虑”。而“国家亲权”理论的基本主张是,国家才是儿童的最终监护人,如果父母不能监护好孩子,国家有责任也有权力接管父母的监护权。

中国也是《儿童权利公约》的签字国,有些法律看上去也很美。比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让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好像比美国12岁的标准还高。未成年人保护法也有剥夺父母监护权的规定。但这些法律从来就没动过真格的,仔细琢磨这类条文还会发现,它们基本没法用。比如,究竟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启动剥夺监护权程序,谁来启动,如何举证,法律没说明白,司法实践更搞不清楚。更要命的是,由于缺乏完善的儿童福利体系做支撑,一旦剥夺了父母监护权,往往无法保证孩子获得更好的监护条件。

在中国,养狗须依法领证,但养孩子不需要。怎么养“自己的”孩子是家事,也基本没什么风险。父母都把小悦悦养成那个样了,法律不可能拿他们怎么样。还有更吓人的,不久前湖南有个1岁8个月大的小女孩(又是女孩)被人发现时,已伴随去世的奶奶尸体7天,身上爬满蛆虫。同样,她的父母除了收获世人同情,没见法律能把他们怎么样。

做父母太安全了,孩子们就难免遭殃。如果我们的法律和司法没办法将小悦悦父母这样的监护人送上法庭,就不可能避免悲剧的重演,而我们也只能去谴责路人。这需要的不仅仅是理念的变革,法律的完善,更需要儿童福利体系的健全。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这时还去责难小悦悦父母,甚至极力主张把他们送上法庭,无疑是一种在伤口上撒盐的“不道德”行为。但撒盐是必要的消毒措施,否则伤口容易发炎、扩散——烂得更厉害。

■看日本如何报道评论小悦悦被碾事件  

就对小悦悦被碾十多人无视的事件,日本人这样说道:“中国现在是一位金钱富翁,但是毫无疑问,同时也是世界上精神最贫穷的国家”。

    从昨天到今日上午,日本许多的电视台都在播“中国小悦悦事件”。朝日电视台在今日上午的时政节目中,用了2分钟的时间,还制作了不少图板,来解释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涉及到的中国社会的道德问题,看了令人深思。

以下是一部分节目画面(画面略,见文字解释),从中可看出日本人看待“小悦悦事件”的态度和视角。

新闻节目的题目是“中国人无视被碾女孩”

节目主持人惊讶的表情,加上“冷血”两个字,说明了一般日本人对于这一事件的感觉和看法。

 这位女影星说了一句话:“这样的事情在日本是无法想象的”。

节目主持人说,最后还是有一位善良女性来救了这一位孩子,也许在中国社会的最底层,这份善良还没有磨灭。

这位善良的女性对前来感谢的女孩的妈妈说,只希望女孩早一点好起来,早一点回来。

“犯人居然打电话找女孩的父亲谈判,这种事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这说明,中国的司法社会还不成熟,有些人还以为有钱可以摆平一切,中国离法制社会还很遥远”。一位嘉宾发表如此评论。

 这位结婚不久的女主持人,看了小悦悦两度被碾的视频,差一点要掉眼泪。

电视节目连线了熟悉中国情况的评论家,这位评论家说:这样的事情其实在中国时有发生。

为什么中国人不愿意救助他人?节目用图板的形式介绍了发生在南京的一个事件,救助老太太的男性反遭老太太起诉,还被法院判处赔偿4.5万元。主持人说:“因为有这样的前例,所以许多中国人都不愿意去救助别人”

“南京的这一问题,是否意味着中国社会的道德沦丧?或者金钱至上?”主持人问。

数位嘉宾认为,中国社会过于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忽视了社会道德的建设,才导致“小悦悦悲剧”的发生。中国要想成为世界强国,光有金钱是不行的,更需要成为一个让世界各国人民尊敬的国家。

二、评论:女童被碾压路人漠然,良心底线谁守候

本报特约评论员 陈家兴

在杭州,最美妈妈吴菊萍面对女童坠楼危急时刻而伸手一接;在沈阳,七旬夫妇面对街头井盖被汽车轧碎而竖起警示牌;在佛山,拾荒阿姨作为第19位路人抱起女童;他们接的、竖的、抱的,首先都是自己的良心。

在佛山,一名两岁女童被一辆面包车撞倒碾轧后逃逸,已是令人心痛如割不忍目睹。然而,其后18名路人竟无一人伸出援手,其间又有一辆车碾过而逃,最后还是一位拾荒者伸出援手,这怆然一幕更令人感到凄冷异常。

对于制造惨剧而逃逸的肇事者,等待他们的终将是法律的严惩。然而,这18名路人,即使不用登上道德的法庭接受审判,即使面对舆论的谴责仍然可以充耳不闻,但是,在夜深人静之际而扪心,良心能安否?

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即告诫“无善恶之心,非人也”。今天,我们依然不得不面对这样严峻的道德课题。尽管时代的文明进步、道德的行为尺度今非昔比,但为什么人们道德感的进化如此缓慢?

自古至今,都有道德圣人在、道德楷模在。尽管他们都具有别样的感召力,都能带动更多的人向善,但从整个社会来说,光靠这些圣人楷模是远远不够的。一个社会里,最需要的是平凡的良心,正是无数的平凡良心共同筑起了社会道德的堤坝,共同营造起一个属于文明社会的高贵的人的温暖世界。而人的社会所以高贵,所以温暖,就在于无数的平凡人都有其道德,都有其良心。这个道德,正是人世间最高贵的底线。这个良心,则是评价人性最基本的尺度。

因而,我们的社会里,最需要的就是平凡良心的建树,就是平凡人对良心的守候。而这良心、这道德感的生长,或有遗传的因子在,但更多的则是靠社会的培育,靠从零开始的长成。良心生长得有多大,道德感生长得有多高,就看这培育力有多强。

在这共同生存的社会里,每个人都应当守候自己的良心。这种守候的关键就在于,不把是非、善恶、得失、成败作为前置条件,只问自己行了多少善,能够做多少善。有人说,乞丐的背后都有人攫利,你给他钱就是助恶。还有人说,老人倒地可能是碰瓷,你扶他可能会被反诬。当道德被纳入这样的考量,良心的守候往往就会变得不再坚定,变得有些怯懦。

在杭州,最美妈妈吴菊萍面对女童坠楼危急时刻而伸手一接;在沈阳,七旬夫妇面对街头井盖被汽车轧碎而竖起警示牌;在佛山,拾荒阿姨作为第19位路人抱起女童;在匆匆街头,依然有人会给乞讨者钱物,依然有人会扶起摔倒老人……他们接的、竖的、抱的、给的、扶的,首先都是自己的良心,然后才是行为选择的对象。

面对道德的需要,每个人都伸出道德援手,这也是我们呼唤平凡良心的原因所在。这一伸,不仅守候了自己的良心,也守住了社会的道德。

三、我也评一评

围绕以上的新闻、时评,也可查看更多的材料,说说你对这件事的看法,不少于150字。



 

钟雪花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