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教 学 目 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和主题。

2、理清作者思路及文章线索,体会鲁迅先生深厚的师生感情和强烈的爱国情感;

3、学习作者运用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理解人物形象及其思想品质。

4、学习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

重点:1、通过对藤野先生外貌、语言、动作的分析理解人物形象及其思想品质;

2、通过对文章语言的品析,体会深厚的师生感情和强烈的爱国情感。

难点:品析语言 ,学习作者运用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 准

学 备 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明线: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没有民族偏见——怀念先生 

        添改讲义    纠正解剖图    关心实习    问中国女人裹脚  

暗线:鲁迅的爱国情感——弃医从文 (改变国民的精神、唤醒民众的斗争觉悟)

参与备课教师:刘晶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二作者简介

三写作背景

四学习目标 

五整体感知

六、问题探究

七、品读赏析

八、拓展延伸

九、课堂小结 

十、作业设计

导语:20世纪初,鲁迅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良方到日本留学,在常遭侮辱中,却遇到了一位无私关怀自己的恩师——藤野先生,让我们走进散文《藤野先生》,更亲近的触摸鲁迅奋然前进的心迹,更深刻的理解鲁迅感念师恩的深情。

板书文题、作者。

1、温故知新:(出示)

鲁迅是大家熟悉的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是笔名,本名周树人,是浙江绍兴人。(横线处内容让学生回答)进入初中以来我们学过了写鲁迅的文章和鲁迅先生写的文章有哪些?

教师归纳、明确。

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朝花夕拾》 

小说:《社戏》   ——《呐喊》 

2、结合有关注释,明确本课选自、文体。

归纳明确重要知识点:

文章的出处,选自《朝花夕拾》。“朝”读zhāo,早晨的意思。早晨的花到晚上拾起来,说明这个集子的文章都是回忆性的。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是这个集子的。

1、指生介绍搜集的相关资料。

2、出示:

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到日本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出示:

1、朗读课文,理清文脉,把握本文的叙述线索。

2、深入了解藤野先生,学习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

体会鲁迅先生深厚的师生感情。

1、大声朗读课文,要求:  

标示段序, 疏解疑难字词。

2、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部分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3、、出示:(自我检测)

读准字音:

 绯(fēi)红   匿名(nì)

瞥(piē)见  不逊(xùn)

解释词义:

油光可鉴    标致    精通时事   抑扬顿挫    掌故   模胡    落第  不逊     匿名   诘责    正人君子   深恶痛疾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1、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记叙的线索是什么?

2、文中变换了几个地点,根据地点变化,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并说说各部分的大意。  

教师巡回辅导。

明确:

1、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 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2、变换了三个地点:①“我”在东京;②“我”在仙台;③“我”离开仙台后。

段落层次的划分以“我”活动地点的变换为标志,可分成三个部分(全文共有38段):

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以及转到仙台求学的原因。这为与藤野先生的相识埋下了伏笔。 

第二部分(第4—35段),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我”在仙台结识藤野先生,受先生教益,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以及“我”弃医学文的原因。

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以及先生的崇精神品德对我的激励与鼓舞。

快速阅读课文“在仙台”部分,思考:(出示) 

1、本文写了作者与藤野先生先生交往的哪四件事,从这四件事中,可以概括出藤野先生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明确:

1) 检查并修改“我”的讲义——认真、负责 

2) 纠正“我”绘制的解剖图——治学严谨、要求严格 

3) 对“我”上解剖实习课的关注——高度的责任感和诚恳热情的态度 

4) 向“我”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治学严谨 

以上几件事,不只是体现了一个教师学者应有的作风和品德,更表现出了他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

2、根据所阅读的内容,用“藤野先生是一个     的人”的句式评价人物。

 (适时引导学生,又要把握学生回答的正确性,不可放任自流。 从肖像角度来考虑: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医学教授。依据第6段。 从生活习惯的角度来考虑:生活俭仆。 依据第9、10段。 从治学的角度考虑:认真负责,治学严谨。依据第16、17、23等段。 从对待学生的角度来考虑:热情诚恳,循循善诱。依据第11—15、21、22等段。) 

3、“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什么感情?请引用课文内容简要回答。

讨论后明确:首先是一种感激和怀念之情,这种感情体现在以下行动上:①装订收藏讲义。②悬挂先生照片。③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的勇气和力量。之所以有这种感情,是因为藤野先生品格高尚,尤其是他毫无民族偏见——他对“我”的热心期望,“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大而言之,是为学术……”。然后是一种愧疚之情,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 

5、自由朗读,体会文章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

夜深人静时,面对挂在东墙上的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与恩师已阔别了二十年了,鲁迅一定有很多的话想对先生说。把握文章主旨,展开合理想象,模仿作者口吻,写一段和藤野先生的对话。 

今天这堂课,我们朗读了课文,了解了藤野先生,也体会了作者的情感,其实,细心的同学肯定会发现,本文的题目是“藤野先生”,但课文中却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这些内容是不是可有可无呢?课后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下节课我们再作分析。

巩固知识题:

熟读课文,抄写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拓展延伸题:

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一、二

倾听

回忆

回答

同学们回忆

回答

指名一学生读有关注释。

生发言

补充

生默读

指一生读

朗读课文,标记出自己把握不准确的字词。

交流解决字词

生回答

订正

默读课文,自主学习。

全班交流

学生默读课文

思考

畅所欲言

讨论、归纳

全班交流

四人小组讨论

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朗读课文

思考

积极发言 启发兴趣,引入课文

让学生熟记重要作家、作品。

引导学生充分结合课下注释,掌握相关资料。

了解背景资料,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助于教学环节的顺利实施。

初步感知文意。 

扫除字词障碍 

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抓住关键语段,在反复品读中分析人物形象。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本文选取典型事例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人物品质的特点,让学生明白写记叙文时对事例要有所选择。

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运用规范的语言评价人物,说话有依据。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快速搜集信息的能力。

在朗读中进一步体会。

创设情景,进一步体会体会鲁迅先生深厚的师生感情。

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 

第二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个 性 化 设 计

一、

情境导入

二、学习目标 

三、问题探究

四、品读赏析

五、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六、拓展延伸  

七、课堂小结 

八 、作业设计 上节课,我们感知了课文内容,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感悟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本节课,我们就随着作者的叙述,继续研读课文,体会本文除了表达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外,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出示:

1、研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体会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情感;

 2、品味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出示:

1、本文的题目是“藤野先生”,但课文中却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完成:

①、想一想,这些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的语段都写了什么内容?

②、这些内容与写藤野先生的有没有联系?有什么联系?

学生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①、课文除了写作者在跟藤野先生的四件事外,还写了在东京的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第一部分),日本“爱国青年”的挑衅,课堂上看电影,鲁迅弃医从文等事(第二部分)

②、这些事从表面上,与写藤野先生没有直接联系,但实际上处处是写藤野先生:

清国留学生   交代了作者离开东京去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

日本“爱国青年”   反衬日本藤野先生正直无私,没有民族偏见的品质;

弃医从文     写鲁迅与藤野先生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

2、鲁迅在日本留学有哪些经历?

明确:先在东京留学,后到仙台学医,最后离开仙台,弃医从文。

3、鲁迅为什么要离开东京?鲁迅为什么要学医?又是什么原因使鲁迅决心弃医从文?

明确:作者对东京“清国留学生”不是去逛上野公园,就是在会馆里学跳舞这种空虚、无聊的生活的感到憎恶、失望和不满。带到这儿不是探求救国救民之道的作者的栖身之所,因此决心离开这个乌烟瘴气的环境,而“到别的地方去看看”。这也就是作者要离开东京去仙台的原因。 

“匿名信”和“看电影”这两件事深深地刺激了鲁迅。匿名信事件使作者深感弱国弱民倍受岐视的悲哀,激发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为拯救民族、富国强民的愿望。“看电影事件”使作者深感医学只能解救病人肉体上的苦痛,要真正解救自己的民族首先要医治中国民众的愚昧、麻木人的精神,唤醒民众的觉悟。

4、这些经历表现了鲁迅什么样的精神?

明确:鲁迅的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精神,这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充分体现。

5、自由选择最能体现作者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

1、朗读课文前三段,通过具体的语句来分析作者是怎样抓住主要特征来描写清国留学生的形象?语言上有何特点?

 讨论后明确:用两个贴切的比喻,“形成一座富士山”和“宛如小姑娘的发髻”,加上“油光可鉴”,生动形象地描绘与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奇特打扮。文章用比喻和反语夸张,使文章语言幽默,风趣而又不失力度,将讽刺之情巧妙地流露在字里行间。

2、齐读体会。

3、快速诵读课文的第6段,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藤野先生的外貌的? 

 ——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他的外貌特征。

4、默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最后一句话中的“良心发现”“正人君子”分别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良心发现”: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了触动;

“正人君子”:那些为军阀政客等统治阶级服务而又自命为“正人君子”的反动御用文人;

全句意思:决心以笔作武器,与反动御用文人所代表的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自由、民主、光明的中国继续奋斗

5、齐读最后一段。

1、结合具体语句,小组合作探究本文的写作特点。 

讨论明确:

①、围绕中心意思选择和组织材料。 

②、明线和暗线同进的叙述方法。 

③、抓住特征和选取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来描绘人物,表现人物的思想品格。 

④、语言朴素含蓄,精练深刻,幽默而又犀利。 

2、鲁迅弃医从文的人生选择对你有什么启示?联系自身思考人生的意义。

教师引导,鼓励。

1、同样是写老师的回忆录,试比较本文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两文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提示:本文表现了作者对先生的真诚的感激和深切怀念,而对三味书屋的先生是“很恭敬”。

2、生活中,哪位老师曾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说给大家听。

走进散文《藤野先生》,使我们更亲近地触摸了鲁迅奋然前行的心迹,更深透理解了鲁迅感念师恩德丰富内涵。藤野先生,令鲁迅感念,更镌刻在读者的心中。鲁迅文章语言精练,幽默而又犀利,抓住了人物的特征,生动而又传神,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好好借鉴,用我们的笔记住我们最怀念的人。 

巩固知识题: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老师的感念。

完成课后

拓展延伸题:

学习本文抓住主要特征和事迹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刻画对你帮助最大的一位老师

回顾

指生读

默读全文,四人小组讨论。

举手发言

明确

认真倾听

回答

带问题速读课文,思考。

讨论交流

标记

讨论、明确

自由朗读

大声朗读前三段

小组讨论

交流

齐读

生可找其他段落的具有这种语言特点的句子,朗读体会。

带问题速读课文

交流

默读,思考

讨论

标记

齐读

小组合作探究

读相关语句并作简要分析

标记

学生积极发言

讨论交流

简单回顾上节课内容,抛砖引玉,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明确本课学习的目的,有助于教学环节的顺利实施,提高课堂效率。

引导学生理解文中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的内容与写藤野先生的内存联系。

让学生深入接触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通过梳理鲁迅日本留学的经历,探究其原因,体会他的爱国情感。 

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突出了对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揣摩品读重点语段,悉心体会富含浓郁感情的语言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把握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在朗读中进一步体会语言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归纳本文写法,提高学生的概括力。

训练学生对比阅读的能力。

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进一步体会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和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方民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