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王斌

教学目的: 

1、认识李白,了解李白诗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2、熟悉诗人当时的写作心境,体悟诗歌所表现出的复杂的思想情绪。     

3、在朗诵中体会诗歌丰富的想象和天马行空的行文气势。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鉴赏“梦游”的意境,初步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

                         第一节

一、导入:

       我们在小学的时候曾学过李白的一首留别诗《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与汪伦的深厚情谊。而今天,我们要学习他的另一首立意迥然不同的留别诗。

二、诗人及写作背景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著名诗人。李白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动,大体上是在唐玄宗开元、天宝这四十多年中。历史上称这个时期为“开元盛世”。

李白少时就有“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天宝二年,因朋友吴筠推荐,李白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做了翰林供奉(皇帝的文学侍从官)。已四十二岁的李白,满以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的机会来了。李白的确曾有过短暂的得意,然而不久他就发现李隆基仅只把自己当作消遣的御用诗人人;同时李白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酒命玄宗的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了权贵,招到他们的排挤。甚至连玄宗也开始对他不满,因而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逐出京城。在这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李白亲眼目睹了统治集团内部的昏庸腐败,宫廷生活的残酷斗争。第二年,李白借离开东鲁,南游吴越之际, 写下了这首“留别”诗 ,诚挚地向亲友们表明了自己蔑视权贵,傲岸不屈,与 宫廷生活彻底绝裂的态度。 

三、解题:

       “吟”本指吟咏,即作诗。后来成为乐府诗的一种体裁.

“留别”,是临行前向朋友话别的意思;

所以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本诗另名《别东

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四、诵读诗歌,疏通生字词:

1、指定学生朗读该诗,疏通生字词:

天姥()      瀛()洲      天台()      剡()溪      

宿()处      渌()水      谢公屐()    忽已暝()

殷()岩泉    水澹澹()    石扉()      訇()然      

霓()        魂悸()      鼓瑟()      鸾()回车    

恍()

2、听读课文,体会诗歌情感:

五、讲解第一段词句:

六、分析第一段:

1、既然诗歌题目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却谈“瀛洲”仙岛? 

“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山同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诗人用瀛洲衬托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2、结合第一段来看,天姥山有什么特点?词句中寄予了诗人对怎样的情感?

      神秘、高峻。

      景仰向往。

3、通过第一句的分析我们知道,诗人用了衬托手法来表现天姥山的神秘,其高高峻这一特点又是如何表现?运用该手法的作用是什么?

      夸张:“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对比、衬托:首先拿天姥山与其他山名山对比,它既超过以高峻出名的五岳,又盖过在它附近的赤城。接着用“一万八千丈”的天台山来衬托天姥山的高大。

通过夸张、对比手法,突出了天姥山的高峻,进一步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强烈愿望。

小结:入梦之由——神秘、高峻。 

七、背诵该段:

                           第二节

一、讲解二、三段词句:

二、分析二、三段:

1、天姥山如此神秘、高峻,诗人对天姥山神往已久。于是便有了“我欲因之梦吴越。”的想法,显然该句的作用是什么?

过渡句,由现实转入梦境。 

2、下面我们分析梦境的诗句。学生齐读第二段并思考:诗人梦游天姥山,如果以时间、地点为序,梦境中给我们描绘了几幅图景,并归纳每一幅图景的特点。  

          月夜:飞渡镜湖——清幽、雅致 

3、诗人一夜飞渡,湖月照送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情,从哪些词上体现出来? 

体现了诗人一路上急切兴奋和轻松愉快的心情。 

“飞”“送”两字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 诗人梦游路

上那种急切、兴奋、轻快、神往的心情。

              白昼:著屐登山——壮观、雄奇 

梦游历程:

傍晚:山中奇景——恐怖、神奇

夜晚:洞中仙境——和睦、富丽

4、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五彩缤纷的梦境,在这梦境中诗人的心情如何?从哪

里看出这一心情 

诗人在梦境中,身心完全解放,无忧无虑,幸福无比。 

5、从哪里看出这一心情? 

       诗人一整天畅游在千岩万转、奇花异石的天姥山上,目不暇接,流连忘

返。一个“忽”字,表明诗人纵情山水,留恋奇花,浑然不知“暝”之已至

的游兴;还有洞中的仙境富丽堂皇,光明一片,济济一堂,和和睦睦,再次

表明了诗人的心情。

6、不管怎样的梦都有醒的时候,哪些诗句写由梦境转入现实?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7、诗人梦醒时分心情怎样?

       一觉醒来,梦景消失,面对着现实时诗人无限留恋和惋惜。

8、哪些词语反映出诗人梦醒后无限留恋和惋惜的心情?

      “长嗟”“惟”“失”等。

9、梦境突然地消失了,面对现实,诗人不禁长嗟短叹,大家齐读第三段并思考:诗人在长吁短叹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流露出人生如梦的虚无感伤情绪

              逃避现实的及时行乐的思想

       人生感叹

              流露出的是不满现实,不趋炎附势,蔑视权贵,傲岸不屈的精神。

10、上述三种情感,哪种情感揭示了诗歌的主题?

不趋炎附势,蔑视权贵,傲岸不屈。虽然诗歌中有人生如梦的感伤情绪,有逃避现实的及时行乐思想,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而过多地苛责李白。在污浊的封建官场,该有多少人被同化得没有了自我,没有了人格,诗人不可能改变当时的社会环境,能够如同这般傲岸不屈、洁身自好已经非常难能可贵。

三、探讨下列问题:

1、李白的这个梦是美梦还是恶梦?即诗人的梦境的象征义?

美梦:

梦中仙境象征诗人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诗人想借这样一个充满幻想、五彩缤纷的仙界来表达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诗歌的前半部分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出来,而后半部分诗人则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境就是现实的官场:

从“一夜飞度镜湖月”中我们仿佛看到李白由一介布衣一跃而为万众仰慕的卿相欣喜;而当他进入宫廷,却发现他曾经热切向往的官场原来并不美好,从“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等森然恐怖、风雨欲来的描写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宫廷生活的明争暗斗、冷酷无情和李白处境的孤危;虽然仙人们聚合的场面其乐融融,然而放浪不羁、桀骜不驯的李白却无法与他们合拍,只能作为上流社会的旁观者。他的梦醒即表明了与这种生活的彻底绝裂。 可见,梦中的仙界其实就是现实的官场,梦境中的奇特景象正象征着官场的险恶和变幻莫测。 

2、李白是浪漫主义风格的集大成者。那么,浪漫主义在本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构思上最突出的特点是想象奇特,为了借别离之情来表现自己不事权贵的思想,作者不是直接描写现实生活中景物,而是以丰富的想象借助梦游的形式来展示一个个奇景,塑造出一个个梦幻中的生动形象使本文具有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并大量的运用了衬托(如用瀛洲、天台来衬天姥山)、比喻(如“身登青云梯”)、夸张(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比(如将仙境与人事比、理想与现实比)等手法,使幻想中的景物活灵活现,也更好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在感情。

 

王斌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