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教学方案:

曹刿论战

                  福建省周宁十中  傅翠娟

教学目标

1.了解《左传》及其作者的文学常识。

2.了解关键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3.了解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体会曹刿指挥作战的策略思想。

4.学习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和选择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5.了解判断句、倒装句和省略句的用法;解释“牺牲”、“狱”、“间”等古今异意的词。

6.了解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并联系实际进行思想教育,培养青少年机智沉着的品质。

教学设想

1.学生预习、自学,理解生字、难词。

2.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课文大概内容,然后进行讨论分析。

3.结合课文向学生进行在学习上也要有正确的学习目的(战略)和正确的方法(战术)等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

1.抓住“论”的特点来记叙战争,论作战前取信于民,战争中掌握战机,是本文的重点。

2.难点:古今义不同的实词及“夫”的用法。

          文虽是一篇记叙文,但又以“论”为中心。

课型:新授课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步骤:

方  法 内      容 板  书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了解《左传》及其作者的文学常识;解决字、词读音。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在上课之前我提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中国的革命战争能取得胜利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概述)

引入新课:革命战争能取得胜利的最根本原因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人民是基础,也是强大的后盾,这是战略;另外,也重视了各个战役的战术(具体的例子老师就不举了),得当的战略战术是战争取胜的主要原因。古代的军事家在战略战术方面也很重视。今天我们来读读我国《左传》中记载的《曹刿论战》,看看曹刿是怎样在这两方面论述战争的。(板书课题)

方  法 内      容 板  书

二、作者简介

《左传》,《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古代偏年体史书、儒家经典之一。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终于鲁悼公十四年(公元前454年)。作者相传为孔子同时的鲁国史官左丘明,而近代人们多认为是战国时人根据各国史料编撰而成。

《左传》比较完整地记述了250余年间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情况。它既是历史著作,又是很有成就的散文著作,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优美。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场面、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三、解题

《曹刿论战》记叙了鲁庄公十年春,齐鲁两国在长勺作战。齐强鲁弱,鲁国处于防御地位。曹刿向鲁庄献策,在长勺之战中帮助鲁庄公采取正确的战略终于占用了强齐。成为中国战争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题目是一个什么结构的短语?(主谓短语)点明曹刿谈论战争是本文的中心。题目是后人加的。因为作战的双方是齐鲁,占地在长勺,所以有的选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

四、听录音,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刿  鄙  间  帛  勺  辙  轼  夫  靡

五、读全文:全班齐读(订正读错的音)。

六、总结、归纳:本节课我们主要是是了解了《左传》的常识及课文字、词读音,那么回去以后同学们要在准确音的基础上熟读课文。

七、布置作业

1.熟读全文。

2.试解释下列词语:师   伐   肉食者   间   鄙 

牺牲  加  信  孚  属  败绩  既克  夫  一鼓作气  狱

  八、板书设计 

方  法 内      容 板  书

学生回答后,老师提示:古今异义的词如何确定古义?一是靠比较记忆;二是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分析。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翻译全文,难句,判断句式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提问式)

1.学生试译全句,然后辨析加点词的古今义。

①肉食者鄙  ②又何间焉  ③牺牲玉帛  ④大小之狱

二、研习新课

(一)、全班齐读课文

(二)、翻译课文

1.第一段

(1)指名学生翻译第一段。

(2)老师订正、提示重点词、字。

师:军队       肉食者:指做官的,即当权者

伐:兴兵攻打,“伐”用于诸侯国之间,双方开战必须鸣钟鼓,以表示公开宣战,否则叫“袭”。

何以战:凭什么打战,“以何战”(倒装句)。何,疑问代词,什么,在这里介词“以”的前置宾语。以:依靠、借。

同“遍”,周及,普遍。     从:跟从。

    间:    古义:参与。

            今义:隔开、不连接。

    鄙:    古义:目光短浅、缺少见识。

            今义:轻视、看不起人。

    牺牲:  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今义:指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泛指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狱:    古义:案件、罪案。

            今义:监狱。

必以分人:把

加:夸大、虚报。       信:诚信、指语言真实。

孚:为人的信服。       福:动词,赐福、保佑。

忠:   古义:尽力做好事,本分的事。

        今义:忠诚、诚实。

情:   古义:实情。

        今义:情感。

方  法 内      容 板  书

可以:可以凭借。  可:动词,可以。

以:介词,其后省略介词宾语“之”代“忠”。

(3)解析:本段写什么内容?(鲁国战前的准备。)

先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

2.第二段

(1)指名学生翻译。

(2)教师订正、提示重点字、词。

与:介词,同、跟。     鼓:名词作动词,击鼓进攻。

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唯一一个无实意的用法)。

复习“之”的用法:

    之:    代词

                   的

助词   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语气助词,无实意

            动词,去、到。

    三鼓:击了三次鼓。“三”表动量数词(文言文中表动量的数词一般直接放在动词前,中间不加量词。)

    败绩:大败、溃不成军。  遂:副词,就。

逐:追赶。    战于长勺:(倒装句)于长勺战。

(3)解析:本段定什么内容?(长勺之战的全过程。)

老师分析:全段只三十二字,以写鲁方战术决策为主。全用对比手法:“将鼓”、“将驰”表现庄公的急躁冒进;“未可”、“可矣”表现曹刿的胸有成竹和从容不迫,而以“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的结局证明曹刿指挥的正确。

3.第三段

(1)指名学生翻译第三段

(2)老师订正,提示重点字、词。

克:战胜,即表示某件事已经完成。

故:缘故、原因。

夫战,勇气也:作战(是靠)勇气的。

夫(fú):发语词,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在意义。

竭:尽。    盈:充沛、饱满。

故逐之:所以。

惧有伏焉:兼词,于此、在那里。

(3)解析:本段写什么?(曹刿论述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胜的原因。)

三、学生巩固,归纳所讲内容后,齐读全文。

四、老师声纳总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翻译了课文,明确了文章所写的内容。

方  法 内      容 板  书

初步了解了曹刿“论战”的过程。那么,今天回去后,同学们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五、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二。

六、板书设计

师:军队       肉食者:指做官的,即当权者

伐:兴兵攻打,“伐”用于诸侯国之间,双方开战必须鸣钟鼓,以表示公开宣战,否则叫“袭”。

何以战:凭什么打战,“以何战”(倒装句)。何,疑问代词,什么,在这里介词“以”的前置宾语。以:依靠、借。

同“遍”,周及,普遍。     从:跟从。

    间:    古义:参与。

            今义:隔开、不连接。

    鄙:    古义:目光短浅、缺少见识。

            今义:轻视、看不起人。

    牺牲:  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今义:指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泛指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狱:    古义:案件、罪案。

            今义:监狱。

必以分人:把

加:夸大、虚报。       信:诚信、指语言真实。

孚:为人的信服。       福:动词,赐福、保佑。

忠:   古义:尽力做好事,本分的事。

        今义:忠诚、诚实。

情:   古义:实情。

        今义:情感。

可以:可以凭借。  可:动词,可以。

以:介词,其后省略介词宾语“之”代“忠”。

与:介词,同、跟。     鼓:名词作动词,击鼓进攻。

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唯一一个无实意的用法)。

复习“之”的用法:

    之:    代词

                   的

助词   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语气助词,无实意

            动词,去、到。

方  法 内      容 板  书

  三鼓:击了三次鼓。“三”表动量数词(文言文中表动量的数词一般直接放在动词前,中间不加量词。)

    败绩:大败、溃不成军。  遂:副词,就。

逐:追赶。    战于长勺:(倒装句)于长勺战。

克:战胜,即表示某件事已经完成。

故:缘故、原因。

夫战,勇气也:作战(是靠)勇气的。

夫(fú):发语词,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在意义。

竭:尽。    盈:充沛、饱满。

故逐之:所以。

惧有伏焉:兼词,于此、在那里。



方  法 内      容 板  书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分析、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学生齐读课文

二、研习新课

1.提问答

(1)写什么?

本文叙述了曹刿向鲁庄公献策,并在长勺之战帮助鲁庄公采取正确的战略,终于战胜了强齐的过程。

(2)怎么写?

文章结构

战前准备:求信于臣,民弗从也

                              不可以战

          求信于神,神弗福也              战略思想

                                            (详)

          求信于民,忠之属民——可以一战

战斗经过:  齐人三鼓,鲁军一鼓,齐师败绩

                                          战场指挥

                                             (略)

            下视其辙,登轼望之,遂逐齐师

战后总结:  彼竭我盈,故克之

                                   战术思想

                                    (详)

            辙乱旗靡在,故逐之

(3)为什么写?

文章的写作目的如何?

明确文章通过曹刿论战,目的为了从这些言论中表现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2.质疑(略)

3.评析

(1)文章主题归纳。

①文章记叙了什么?(以弱胜强的长勺之战史实。)

②说明了什么?

要讲究正确的战略战术,战争才能取得胜利。

③表现了什么?

曹刿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2)写作特点

①文章围绕“论战”来进行选材与组织材料,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②文章运用对话来交代情节和刻画人物,语言十分精彩。

4.古汉语常识

(1)通假字:同“遍”周及普遍。

(2)古今异义诩

牺牲: 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今义: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狱:    古义:诉讼事件、案件。

       今义:监禁罪犯的地方。

间:   古义:参与。

       今义:中间、空间或时间。

鄙:    古义:目光短浅。

       今义:轻视、看不起人。

忠:    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忠诚、诚实。

再:   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

情:   古义:实情。

       今义:感情。

(3)一词多义

①   故逐之:所以。

           公问其故:原因、缘故。

②   何以战:凭、凭借。

     必以分人:把。



方  法 内      容 板  书

  ③  又何问焉:语气助词,呢。

      惧有伏焉:兼词,于此、在那里。

④  忠之属也:助词,的。

    公与之乘:代词,他指曹刿。

    公将鼓之:语气助词,不译。

    登轼而望之:代词,它指齐军。

(4)古汉语句式

A、判断句

B、倒装句

5.总结

学习了《曹刿论战》这往文章我们知道曹刿是个机智沉着的人,也了解了在战争中取胜必须要有正确的战略战术。但是同学们要知道我们的学习上也要有正确的战略——学习目的和正确的战术——学习方法。此外,在生活中我们还要学会遇事不慌乱、沉着机智。对于一些事情自己处理。

6.布置作业

熟读并背诵课文,预习下一课。

7.板书设计

《曹刿论战》

《左传》

    1.文章结构

    

战前准备:求信于臣,民弗从也

                              不可以战

          求信于神,神弗福也              战略思想

                                            (详)

          求信于民,忠之属民——可以一战

战斗经过:  齐人三鼓,鲁军一鼓,齐师败绩

                                          战场指挥

                                             (略)

            下视其辙,登轼望之,遂逐齐师

战后总结:  彼竭我盈,故克之

                                   战术思想

                                    (详)

            辙乱旗靡在,故逐之

方  法 内      容 板  书

2.文章主题归纳。(略)

3.写作特点

①文章围绕“论战”来进行选材与组织材料,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②文章运用对话来交代情节和刻画人物,语言十分精彩。

4.古汉语常识

(1):通假字:同“遍”周及普遍。

(2):古今异义词

牺牲: 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今义: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狱:    古义:诉讼事件、案件。

       今义:监禁罪犯的地方。

间:   古义:参与。

       今义:中间、空间或时间。

鄙:    古义:目光短浅。

       今义:轻视、看不起人。

忠:    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忠诚、诚实。

再:   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

情:   古义:实情。

       今义:感情。

(3)一词多义

①   故逐之:所以。

           公问其故:原因、缘故。

②   何以战:凭、凭借。

     必以分人:把。

     

      ③  又何问焉:语气助词,呢。

          惧有伏焉:兼词,于此、在那里。

④  忠之属也:助词,的。

    公与之乘:代词,他指曹刿。

    公将鼓之:语气助词,不译。

    登轼而望之:代词,它指齐军。

(4)古汉语句式

C、判断句

D、倒装句

教学反思:这是初中阶段一篇比较优秀,典型的文言作品。文章中的文言知识点多且较有代表性。教师在设计本课的课堂教学时以抓住“论”的特点来记叙战争,论作战前取信于民,战争中掌握战机为重点,以文言知识点的掌握为难点。将文言常识与课文内容相结合,点面结合来进行。让学生在掌握文言知识点的的基础上完成对课文内容的学习。

 

傅翠娟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