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猴王》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14 美猴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小说中塑造艺术形象的表现手法,体会本文语言通俗,简洁,生动的特点。 能力目标: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模仿、表演等多种能力。 情感目标:了解作者塑造美猴王这一艺术形象的特征,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作者如何通过动作、语言描写成功塑造一个集“猴”、“神”、“人”特点于一身的艺术形象的:能找出课文中描写石猴动作、语言的语句,能具体分析哪些语句表现了猴的特点、哪些语句表现了人的特点。 难点:美猴王到底“美”在什么地方? 教学设想 1、教法设计 ①设置情境、采用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教学模式 ②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2、学法指导 ⑴、课前准备 ①阅读《西游记》,搜寻与课文相关资料;通过预习扫清字词障碍,了解《美猴王》的故事梗概,准备复述。 ②让学生分组用二百字左右描写本班的一位同学,抓住动作、语言、神态和外貌来描写,突出这位同学的性格特点。让学生在课前对其他组保持神秘感,交上来让其他组同学猜一猜,看谁写得最传神。 ⑵结合上课内容,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准备讲故事、速背、模仿配音、表情朗读。 3、教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正确读出以下词语: 镌 迸裂 麋鹿 瞑目 石碣 天造地设 滔滔不绝 力疲神竭 喜不自胜 2、文学常识简介 (1)小组派代表介绍作者吴承恩及《西游记》,各组相互补充。 (2)教师小结与拓展: 吴承恩(约1500~约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人。我国明代著名小说家,他所创作的《西游记》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美猴王》这篇文章是从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节选出来的。《西游记》共 100 回,小说主要写美猴王——孙悟空战胜妖魔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石猴从出世到称王的全过程。以后的故事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 《西游记》——我国古代小说史上最杰出的一部长篇神话小说 《西游记》内容梗概:全书情节可分为四部分:第一,从第1回至第7回,叙述孙悟空出生、求仙及得道,大闹“三界”;第二,从第8回至第12回,描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僧出世的故事,交代取经缘起;第三,从第13回到第99回,描写孙悟空被迫皈依佛教,玄奘西行,路遇八十一难,但在佛力的支持下,由八戒、沙僧协助孙悟空保护唐僧,一路斩妖除怪,化险为夷,平安到达西天;第四,第100回为全书的结尾,描写师徒四人取经回到东土,都修成正果。 二、激情导入: 请一生演唱《西游记》的片头曲,让学生一边听一边小声跟着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音乐的余声中给学生介绍《西游记》的背景材料 导语设计: 大家听着这优美动人的旋律,在了解了《西游记》的背景材料后,我相信“猴哥”手舞金箍棒,大闹天宫、除魔降妖的身影一定又在你们的脑海中腾挪跳跃。那么,大家想不想进一步了解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是怎么塑造出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西游记》的第一回——《美猴王》。(板书:《美猴王》) 三、整体感悟: 1、让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概述课文。看谁说得简洁,说得生动。学生讲完后教师适当点评 2、让学生用一句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内容,再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章每段内容。 石猴出世—— 山间生活——自荐探泉——发现洞天、被拥为王 3、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后,分组讨论怎样按故事情节发展的脉络划分层次。 开端(第1自然段)石猴出世。 发展(第2、3自然段)石猴的山间生活和发现水帘洞。 高潮、结局(第 4 自然段),石猴发现水帘洞,带领众猴进洞居住,被拥戴为王。 教师稍加点拨,鼓励不同意见,只要言之有理。 四、说故事 1、小组合作探究用自己的话讲述“石猴出世”的故事 2、讲故事比赛(可适当加入动作、表情、语言) 第二课时 一、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共同欣赏了大家的精彩表演,大家应该对猴王的出世已经有了深入了解了,请大家找出与石猴出生有关的词语,再想一想通过这些词语可以看出石猴出生时有什么特别之处?“东胜神州”、“仙石”、“仙胎”、“石卵”、“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等词语,从这些词语可以看出石猴是天地生成。 二、分析人物形象: 1、“山间生活”:速背。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记住这一段内容,然后分组派代表进行速背比赛,看那一组背得好、背得快 提问:这一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石猴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后明确:这些动作描写都表现了美猴王作为“猴”这种动物的特点。 2、“自荐探泉”:模仿配音。教师和学生一起模仿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石猴自荐探泉这一情节中李扬给孙悟空的配音,看谁是这节课的模仿秀 教师引导学生从石猴的“跳”的动作和“我进去!我进去!”的语言中,讨论总结石猴“人”的特点:胆大超群,不同一般。 3、“发现洞天、被拥为王”用第四种方式:模仿配音,表情朗读。要求把群猴的顽劣、石猴的自信,勇于当王的果敢表现出来。 师:请大家和我一起找出描写石猴的动作和语言的词语,然后分析总结出这一部分石猴的特点。 师生互动分析如下: 在发现水帘洞时,作者通过对石猴“瞑”“蹲”“纵”“跳”四个动作的描写以及跳出水外后“大造化!大造化!”“没水!没水!”“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的语言描写,表现了石猴的勇敢灵巧、本领高强、胆大心细、善于观察、聪明过人,集“猴”、“神”、“人”的特点于一身。 4、组内小结人物形象,探明主旨 石猴:勇敢灵巧、本领高强、胆大心细、善于观察、聪明过人,集“猴”、“神”、“人”的特点于一身。 三、问题探究:美猴王到底“美”在什么地方? 师问:美猴王到底“美”在什么地方?请大家从身世、言行、性格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让学生分组讨论后,教师明确。 身世美—— 受天真地秀,日月精华,有灵通之意 行为美—— 瞑目蹲身,将身一跃.入瀑布泉中. 性格美 —— 胆大心细、聪明过人、见识超群。 四、拓展迁移: 1、让学生用二百字左右描写本班一位同学,抓住动作、语言等表达方式来描写,突出人物性格特点。让学生不署名,交上来让教师和其他同学猜一猜,看谁写得最传神。 让学生分组派代表出示自己的作品,读一读,再让其他同学猜一猜。 2、教师在适当点评之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要想通过语言描写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就必须注意语言的得体。语言的得体,就是说话要注意说话的对象和场合。 ①课堂上,一位学生跳起来对老师说:“你连这个答案都不知道?你真笨!” ②住在农村的八十岁的老外婆一见到我就说:“Oh, my god! 宝贝,好久没和你比跳绳了!Let’s go!” 以上两个例子就是没有注意在运用语言描写时,不仅要考虑说话的场合,还要考虑说话者的身份。如果大家学会了正确运用语言、动作等描写人的方法,你们也可以像作者一样构造你们心目中的“猴王”! 五、拓展与作业布置 1、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培根在《论读书》中说过,“读书使人充实”、“读史使人睿智”、“读诗使人灵秀”。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还是写美猴王少儿时期的生活,如果大家还想知道石猴称王以后像大闹天宫、西天取经的故事,就请回去继续阅读《西游记》。 2、请以“假如我得了孙悟空的神通”为题,大胆发挥想象写一篇想象作文。 3、“你的故事千家说”,给学生十分钟时间讲《西游记》故事。如:《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火焰山》、《流沙河》、《高老庄》等等。 李海燕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