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第二次作文训练•思路结构之二 高考复习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高考范文 手机版 | ||||
王坤 【 从“结构混乱”到“结构严谨”写作技能提升】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生活在常识中,常识与我们同行。有时,常识虽易知而难行;有时,常识又须推陈而出新……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病文展示】 常识与我同行 ①我们生活在常识中,常识与我们同行。有时,常识虽易知而难行;有时,常识又须推陈而出新……(本段用材料开头,虽保险,却无创意。) ②从小我们就接受来自家庭、学校的教育。有时通过各种媒体接受各种信息、技术。我们都有了一定解决生活中一些难题的常识。但我们还是会犯各种常识的错误。(本段句子层次不清,逻辑混乱,导致整个语段中心内容不突出,表达不通畅。) ③常识虽易知而难行。 ④常识告诉我们烧菜时油着火了,要马上盖上锅盖或用湿布扑灭而不应往油里泼水。屋里着火了,我们应用湿布捂着嘴巴,蹲下身来走,而不是乱跑一通……这些常识虽易知而难行。(本段结合生活中的经历诠释抽象的“常识”比较好,但就此得出“虽易知而难行”的结论还太牵强。) ⑤在一次烧菜中,不小心锅里着火了,我这时看到了火,心里一慌,马上拿起水往锅里泼。这时,火烧得更厉害了,我不知所措,不知怎么是好,心里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冷静一下,我想应该是用锅盖盖上,之后火就灭了。 ⑥虽然油烧起来是不应用水泼的,这是一个常识,但遇到困难时,人们的理智往往会受到慌张、害怕情绪所影响。明明懂得应怎样去做,但在那时,却什么都想不起来了,常识虽易知而难行。(本段“困难”改为“危机”更好。应把句中“所”改为“的”。此段对“难行”作了分析,得出了“情绪影响”的结论。此结论只是一个点而已,不具备普遍性和典型意义。此段应该生发开去,重点分析“常识虽易知而难行”的深层原因,并为自然地过渡到下文留下伏笔。) ⑦在新闻中看到了一起公共汽车着火使25人死亡的视频。在视频中,看到公交车火势较猛,这时,车上的人都拥到车门口,导致车门打不开,听到车上的人惊慌的惨叫,却还没有看到有人打破车窗逃生,人们只是一味的堵在车门上,导致车上25人死亡,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本段的落脚点到底在哪里?语言表意重复混乱。) ⑧在我看到视频时,我在想,他们应该打破窗户逃走,而不是在那里惊慌乱叫。但想深一点,他们身处在那危险的地方,往往惊慌的情绪使他们茫然不知所措,虽有常识却没有实行措施,常识虽易知而难行。(本段面对危险抓紧逃命不也是常识吗?当“常识”之间互相打架了,怎么办?) ⑨常识又须推陈而出新。(此处方提出第二个分论点,使全文头重脚轻,结构明显不对称。) ⑩以前认为地震到来,应立刻逃到桌子下,而经这次汶川大地震后,我们都明白,地震到了,应利用有限的时间逃跑,跑不了才藏在桌子下,保护自己,这是实践和实验告诉我们的常识,社会不断变化,常识也要与时俱进。(本段结论生硬、笼统,不会分析。) ⑪虽有常识更需要有遇事冷静的心态。(本段紧承上一段,怎么又得出第一个分论点的结论?况且,又是个病句。) ⑫有时遇到事情,不是因不会或不知道而做不好,常常是因为人们的惊慌、紧张使什么都做不好。所以要保持冷静。 ⑬在生活中遇到事情,我们要用常识加上冷静灵活的思维去应对。(本段结论没有覆盖全文的整体构思。) 考场得分:内容16+表达18+发展6= 40分 【病文点评】 病文最大的问题是结构混乱,表现在以下几点: 1.结构不匀称。原文在“常识虽易知而难行”上用了绝大多数的笔墨,直到结尾才匆匆提及“常识又须推陈而出新”。全文头重脚轻,虎头蛇尾,缺乏结构的对称性。 2.作者整体构思的能力不够。行文中缺少对整体构思的完整把握,文章内在的条理和逻辑欠缺。 3.表达不清。因为语感的欠缺,思维的逻辑性不够,整体的把握、能力不强,致使表达上显得过于零散,语段意识不强。 4.事例有余,分析不足。作者不能由表及里、由点到面地展开分析,只能在事例后强加生硬的结论。 5.由于结构混乱,影响了主题的表达。标题似乎在揭示思想,但原文中还有两个分论点:有时,常识虽易知而难行;有时,常识又须推陈而出新。原文的组材主要突出了“常识虽易知而难行”这一论点,这样导致了主题不明确。 【升级处方】 1.调整结构。将一、二两段颠倒位置,从生活常识切入,之后用原文第一段承接,提出论点。这样在条理上更顺理成章。改变原来头重脚轻的毛病,增加“出新更难行”的分量,使文章更充实,结构更匀称。 2.增加资料。在原文事例的基础上适当拓展,使点成面,一方面让论据更充分,一方面强化分析的成分,突出说理的特征。 3.充分利用原文中的材料,使主题更加集中。在“常识与我同行”的涵盖下,将两个分论点融合在一起,确立易知而难行,出新更难行的主题。 【升格佳作】 常识与我同行 从小我们就接受来自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又通过各种媒体接受各种各样的信息。渐渐地我们都有了解决生活难题的常识。可以说,我们生活在常识中,常识与我们同行。 常识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也“蒙骗”了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犯下“常识”性的错误。生活的实际中,知常识容易,行常识难,有所创造,灵活地利用常识尤其难啊! 在一次烧菜中,不小心锅里着火了,我这时心里一慌,马上端起水往锅里泼。结果,火没有浇灭,反倒烧得更加厉害。我不知所措,不知怎么是好,心里如同热锅上的蚂蚁。等我冷静下来,才想起应该是用锅盖盖上,这样火终于被灭掉了。 其实,我有用锅盖灭火的常识,也有用水能灭火的常识。可是,关键的时候,惊慌失措,水能灭火的常识欺骗了我,使我忽略另一个基本常识——用水浇油火,等于火上浇油啊! 同样,过马路看红绿灯,这是常识,可偏偏有人喜欢闯红灯;考试要遵守考试纪律,这是常识,可偏偏有人喜欢作弊;当官的要为民做主,这是常识,可就是有人喜欢把官职当作赚钱的工具。不是人们不知道这些常识,是因为心理的、道德的、思想的东西遮蔽了人们的眼睛。本来是人之常情、常理的东西,在他那里与世俗反倒格格不入。真是常识易知而难行! 遵行常识不易,推陈出新地利用常识更不易。 事情是发展的,认识也应不断变化。常识也可能过时,对常识的利用应该灵活变化。但因为有旧的观念在,旧的习惯在,旧的体制在,旧的势力在,想轻易的改变常识为大胆尝试,那实在太难了! 以前认为地震来了,应立刻逃到桌子底下,这样才安全。而在这次汶川大地震后,我们都明白了,地震来了应利用有限的时间迅速逃生,逃到外面才是最安全的;实在跑不了才能藏在桌子底下,保护自己。四川桑枣中学最牛的校长叶志平用他的实践诠释了防震常识的道理, 保证了2300名师生在1分36秒内全部从教室安全撤离到操场,毫发无损!可惜,懂得这个道理的人太少了,因此,让那么多的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是实践和实验告诉我们的常识,社会不断变化,常识也要与时俱进。 违背常识可能就是违背规律,违背法律;过分地依赖常识也可能让人陷入藩篱而不能自拔。我们与常识同行,我们要做常识的主人。 模拟得分:内容18+表达18+发展17=53分 【升级感言】 升级后结构清晰合理,文章论证逻辑严密,说服性强。从两个层次论证了“常识与我同行”的主题,观点鲜明,主题突出。 原文中不通顺的语言经过适当的润色,表达更加通顺;句群间的衔接、照应关系更加明显。 【阅卷专家解密授招】 作文中的结构严谨,是指用清晰的思路来组织安排作文的内容与层次。具体包括结构要素之间形成有机的整体,彼此呼应,前后照顾,衔接自然,章法合理,中心内容突出,各部分之间相对均衡。但是,考场作文常常出现结构混乱的现象:诸如思路不清,层次不明,顺序颠倒,内容残缺。记叙文,事情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不清晰,人物形象不鲜明;议论文,论点不能统帅部分论据,分论点与中心论点油水分离,论证过程不清楚。 考场作文若想克服结构混乱的毛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集中笔力,紧扣中心。不能撇开中心,横生枝节。不能围绕一个中心写着写着,中途岔出别的话题。这样在内容上,多数表现为离题;结构上看,则线索分散,笔力游离。 二是通盘考虑,整体运作。不能恣意妄为,逻辑混乱。写前要有通盘考虑,不可想一段写一段,写到哪算哪,不尊重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使思路缺乏条理性。 三是层次清晰,分段适当。不能层次之间内容杂糅交错,在某一段里硬将几层意思塞进来,破坏了段意的单一性、内容的完整性和容量的适度感。 四是过渡得当,重视照应。内容转换过程中会用适当的过渡性语句,前面提到的问题在后面要有着落,后面出现的内容在前面要有铺垫。注意首尾照应,注意点题。 【材料作文写作例析】 作文题:阅读下面这句黄永玉给自己的画作《螃蟹》所写的解说,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螃蟹:可也怪!人怎么是直着走的? 第一步:认真阅读材料,提取重要信息。如何提取重要信息? 1、抓对象 2、分主次 3、抓关键 4、辨是非 5、查原因 1、抓对象。 材料往往是一事多人,而且每个人都在故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那么,我们可以从材料中的人物对象入手,有几人就有几个角度。如大家熟悉的滥竽充数故事,文中涉及到三个人,南郭先生、齐宣王、齐愍王,我们抓住材料,从他们中任何一人的角度追问立意都可以。文字十分简单,对象只有两个,螃蟹、人。 2、分主次 有的材料尽管一事多人,但有的人物只是议论的对象,在文中不起什么作用,审题时,我们就要全面理解材料,分清整体与局部,主要与次要的关系,尽量从重要人物的角度入手思考。 本则作文材料中,两个对象螃蟹和人是不是同样重要呢?通过分析,画作的标题是螃蟹,画作的解说也只有螃蟹的语言,人在这里只是螃蟹议论的对象,由此可见,材料的重点应该是螃蟹,我们应着重从审视螃蟹的角度来审题立意,那样才更切合材料思想,如果单从人直立行走的角度来写,就不够贴切了。2006年高考全国一卷中的材料作文也有类似审题问题:乌鸦学鹰刁羊,材料中一共有五个人物,老鹰、乌鸦、羊、牧羊人和小孩,其中,材料是围绕着乌鸦的行为展开的,牧羊人和小孩都对乌鸦的行为有评论,都是重要人物,而其中的老鹰和羊,无行动无语言,不是值得议论的对象,如果从老鹰或羊的角度确定论点,就可能不切题了。 3、抓关键 材料中往往有不同人物对事件评论的句子,如上例乌鸦刁羊中有“牧羊人说”,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等等,我们要重点关注。另外,一些如“某某认为”,“某某想”之类的议论句,一些暗示作者观点态度的词语等,都很重要,抓住关键句立论将事半功倍。本试题只有一句话,“螃蟹:可也怪!人怎么是直着走的?”这就字字关键,要反复揣摩每个字,揣摩句子的语气,揣摩螃蟹说这话 4、辨是非 一则材料,总会或显或隐的包含作者或出题者的观点态度,有肯定的,有否定的,或是中性的,揣摸作者或出题者的观点态度,关系到审题的正误和立意的方向。本则材料中,我们要思考,螃蟹的发问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抑或是无善无恶,随意的?材料是肯定螃蟹的发问,歌颂螃蟹,还是否定讽刺螃蟹?或者无所谓肯定否定,只是陈述一种现象?联系螃蟹横行的特性,联系平时人们对螃蟹横行霸道的批评,揣摩画家选择螃蟹作为画作题材的隐喻意义,我们可以认为材料是讽刺螃蟹,批评具有螃蟹恶习的一种人的,据此立意最切合题意。当然,你也可以坚持说材料没有褒贬意义,或者说就是歌颂螃蟹的天真和敢于发问的,从这一角度立意,只要言之有理也是可以的。如果是螃蟹觉得人直走的行为可笑,嘲弄人,这就是价值观的问题。本来螃蟹有螃蟹的活法,人有人的活法,而螃蟹却笑话人类,这是缺乏理解与宽容精神;进一步说,螃蟹脚多而无用,不得不横行,费力费功,这在生物中本来就是后进和另类,现在却反而笑直立行走的灵长动物——人类,那更是恬不知耻。现实生活中,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戴着有色眼睛看世界,对自己的可悲视而不见,对眼前的一切横加指责,黑白混淆,美丑颠倒,荣辱不分,以不正常笑正常的现象还少吗。据此,我们可以从批判极端利已主义者入手,提炼出论题和论点,如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宣传和确立正确的是非标准,要有正确的荣辱观等。 5、查原因 追查原因是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拓展思路的重要手段。一则材料,无论新闻事实或者寓言故事,总会有结果,有原因,有时一个原因可能会有多种结果,有时一个结果可能缘于多个原因,我们可以多角度分析这些原因和结果。一般说,有几个原因就有几个写作的角度。 以螃蟹的材料为例,材料主要写了螃蟹的奇怪和发问,我们可以围绕这个发问追查原因,进行多角度思考。螃蟹为什么会问“可也怪!人怎么是直着走的?”这个问题呢?原因可能有哪些呢?无知愚蠢?天真好奇?有疑问精神?看问题的角度单一?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直走可笑?排斥异已?等等,我们可以开展头脑风暴,从能力、习惯,方法、道德价值观等多方面,列出可能的各种原因,然后从中筛选出最大原因,确定写作的最佳切入点。 第二步:选定最佳角度 上面的写作角度和话题观点都是从材料中提炼出来的,但有没有最佳角度呢?当然有。所谓最佳角度,一是紧扣材料,紧扣作者或出题者思想倾向的角度,一是便于自己写作的角度,即自己有较多的积累和感悟、有好的观点和事例、容易出彩的角度。上例中,如果从批评螃蟹的角度写,再联系到当今现实中的各种现象,那写出来的文章将更加深刻。 第三步:联系历史和现实,拟定写作提纲 角度选好了,观点提炼了,剩下是如何行文的问题。 “引、议、提、联、深、结”是写好供料议论文的六字诀。 引:就是引用材料。高考中供材料作文,尤其是写议论文,切忌开头不引述材料,即使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脱开材料。开头不引述材料而在论证过程中使用,就把话题引子当成了论据,使读者(评卷人)不明白你的中心是根据什么提出来的;如果整篇文章不见所给材料,你的作文与试题提供的材料就难以直接联系起来,会使人产生一种另起炉灶的感觉。因此,材料作文一定要正确使用材料,议论文一开头即要引述材料,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 特别要注意的是,材料的引用不是照抄,而是对原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概述,或摘要,取其精要。材料的引用不可过长,三五句话,50字即可。也不可在文章一开头即用“读了这则材料”、“看了这幅漫画”之类的话代替对材料的引述,离开试卷即不知“这”为何云。这种为答题而作文的作法是比较普遍的毛病,为材料作文之一大忌。 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如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提出观点作铺垫。这部分也不能长,100字左右即可,不能举例。 提:就是在前面议论的基础上简明扼要地提出论点。注意,论点一定要明确,要怎么样,不要怎么样,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旗帜要鲜明,最好用判断句,或祈使句。文字要简练,一两句话即可。 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应从材料说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也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文章水平的高低关键看联的功夫。有的同学思维打不开,只知道就事论事,围绕材料讲了许多废话,结果得不到高分。这里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三四百字,或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地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 深:深即深入分析,这是使论证深刻有力的最好手段。怎样深入?析原因,说危害,找症结。这是整篇议论文写作的亮点,也是最难点,关键还不在写作技巧上,而是在同学们认识事物的思想高度上,所以平时要多加强学习和训练。如果暂时还做不到这点,这部分也可以省去,在联的部分多写一点。 结:收尾,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或拓展,或重申论点,照应开头,或提出解决办法,或发出号召。强调精练有力,反对尾大不掉,不要故作惊人之语。 当然,运用这种结构时,引、议、提、联、深的顺序也可以适当调整。 【例文1】 校准自己的秤 “可也怪,人怎么是直着走的?”这是黄永玉画作中一只螃蟹的台词。(引) 螃蟹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呢?或许因为它蟹眼近视,见少识短?或者因为蟹心太小,只装得下自己,容不得别人?我想多半是后者。螃蟹的自我感觉太好了,以为自已横行,别人也得霸道。拿自己的好恶去强求别人,却不知道在指摘别人的时候,可笑的正是它自己。(议) 由是我想,高贵的人啊,可不要像螃蟹一样自以为是呀!请你在称量别人的时候,最好校准自己手中的秤,先称一称自己。(提) 记得有一个老套的故事:从前,某国有一眼泉水,名叫“狂泉”。国人喝了这泉水,没有不发狂的。只有国王食用井水,不患狂病。结果国人反而认为正常的国王是狂人,大家要合力治疗他的“狂病”。他们对国君又烧火艾,又扎银针,又灌汤药,直到国王也发狂,大家才欢心乐意。(联1,古代寓言)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闹剧呢?是因为国人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是因为它们的是非标准发生了颠倒。 这种以不正常笑正常,把正常当不正常的现象历史上不乏前例。汉代苏武囚于匈奴,同是汉人的卫律劝苏武说,你看我“负汉归降匈奴”,“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宝贵如此”, 你怎么这么不识时务呢?卫律恬不知耻,当然遭到了苏武的痛斥,落得千古骂名。(联2,古代人物) 当今现实生活中,像螃蟹这样自以为是,黑白不分的家伙似乎越来越多:有头发染得半红半黄的男女指着别人的满头黑发说,“老土,你怎么不去染一下呀?”靠歪门邪道混得职称的前辈“关心”后辈说,“不就少了论文吗,真傻,怎么不去抄几篇呀?”新官上任,亲朋故旧会说:“怎么不趁机捞一把啊?”这些人就如自以为是的螃蟹和喝了狂泉的疯子一样,本来自己横行已是“另类”,结果却笑话别人傻气。(联3,现实生活) 现实中不是有很多类似的怪现象吗,危害祖国成了“斗士”,背离人民成了“本事”,愚昧无知成了“时尚”,好逸恶劳成了“潇洒”,损人利己成了“能耐”,见利忘义成了“聪明”,违法乱纪成了“勇敢”,骄奢淫逸成了“荣耀”,如此等等。长此以往,是非混淆,荣耻颠倒,以耻为荣,以荣为耻,社会怎么能健康发展呢?(深,说危害) 所以,我们要加强学习,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张扬个性,追求百花齐放的时候,更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美丑观,这样,才不至于“蟹”眼看人低,才不至于脱离社会准则,突破道德底线,做出些见笑大方甚至祸害百姓的事来。(结,解决办法) 【例文2】 警惕螃蟹及其他 燕雀不会理解鸿鹄,蜩、学鸠不会理解鲲鹏,子兰不会认同屈原,秦桧不会认同岳飞,自然界、人类社会中这类形同冰炭、判如霄壤的物与人太多太多,不足为怪。(议) 现在,我奇怪于一只螃蟹。奇怪于黄永玉的画作《螃蟹》及其解说:“螃蟹:可也怪!人怎么是直着走的?”明确的说,是奇怪于螃蟹的奇怪,奇怪于螃蟹对人类的不理解不认同,同时,对这只螃蟹以及类似的人与事多了一些警惕。(引用材料,提出观点) 我警惕于横行霸道者的好心情。荀子批评过螃蟹的浮躁,说它虽六跪而二螯,却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身者。更多的人鄙夷它的是横行霸道。曹雪芹说它:“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元好问说它:“横行公子本无肠,惯耐江湖十月霜。”螃蟹不自知其丑恶、丑陋,反而自以为是,不可一世,这就值得人们玩味与警惕了。可以进一步想一想,社会上,坏人洋洋自得,好人郁郁寡欢的情况难道还少吗,能不警惕吗?能不反思吗?(议、联1) 我警惕于以不正常为正常的是非标准。自己横行霸道,就奇怪于责怪于别人的正道直行,甚至于将横行霸道定格于行道规范,我可以断定,你一介匍匐扁行的螃蟹,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是可笑而不自量的。因为正道直行的人怎么瞧得起你,怎么听从于你?然而,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社会,类似的以不正常为正常的事还少吗?甚至,把不正常作为正常的价值取向、是非标准的情况还少吗?前几年,你没有“三证”,就有可能被当作“三无人员”关押起来,有可能像孙志刚一样死于非命;现在,你如果没有本地户口又想在本地就读,就可能要交一笔数量不菲的择校费;你如果不是公职人员,生病住院,医药费就可能全部自个儿掏腰包。不一而足。人们已经习发为常,麻木不仁了。但我以为这正是我们应该心有警惕,力图改变的。关键的一条,是不能让“螃蟹”有太多的发言权,不能以“螃蟹”的是非标准作为人类的是非标准。(办法)不然,我们有人性、人道、人心的人类可就遭罪了。(联2) 我警惕于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逆向选择。“看你横行霸道到几时”?是一句俗语。意思是天理昭彰,你横行霸道,为非作歹,你就是秋后的蚂蚱,蹦不了几天,你就狐狸尾巴长不了。从整个历史进程看,这也是对的,人间正道是沧桑嘛。但从历史的某个阶段,某个局部看,奸诈者为民立范,飞黄腾达;正直者做牛做马,呜乎哀哉的情况却也太多。自然生态的优胜劣汰,到了政治生态、社会生态里,往往却是劣胜优汰。屈原就不是子兰的对手。他激愤,他哀叹:“接舆髡首兮,桑扈裸行。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余将董道(正道之意)而不豫(犹豫之意)兮,固将重昏而终身。”他的悲剧,逆向选择的悲剧仍然悲剧般地一代代地上演。北岛的诗仍然是真理。我警惕,我痛心。(联3) 由黄老的画,我想起了鲁迅的话:人们常怪异于横行霸道的坏人何以要活在世上。但不明白,这世上有时候不是我们让不让坏人活命的问题,而是坏人让不让我们活命的问题。我想到了伏契克的《绞刑架下的报告》的最后一句话:“人们啊,我是爱你们的,你们可要警惕啊!”(结) 【当堂训练】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①(蚂蟥)多次吸你的血,它都用热烈的亲吻。 ②(香烟) 时时刻刻的亲热,从你口中吻去多少健康。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 一个偏僻的山谷里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它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够证明我是百合的办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来。”我们赞美这株百合,因为她要以开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但在现实生活中,并非人人都能开出艳丽的生命之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人人都能开出艳丽的生命之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那么人们该如何对待自己的人生旅程呢?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题 目 : 王坤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