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己复礼》教学实录第二课时 (人教版高二选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课堂实录 手机版


教师:丰惠中学刘建松

班级:高二(4)班

师:我们第一课时围绕“礼”字而展开,我们认为有点议论文倾向,先提出论点,什么是礼,然后说需要怎样的礼,最后联系实际,来论述为什么要回归礼。自由背诵前五则。(生自由背诵)

师:古人读书摇头晃脑,自得其乐,刚才同学们已初步具备古人的范儿。通过大家的朗读,我们已经感觉到孔子对周礼的一往情深,就是一种死了也要爱的执着。要实现“礼”可是有条件的,条件是什么呢?我们朗读第六则,找出最有概括的词语,谈谈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

生:实现礼的条件是天下有道,

师:什么是有道?

生:政治清明,国家太平,国家有秩序,

生:每个为政者都有自己的职责,不胡来,不瞎闹。

生:比如要发动战争,不能随便说打就打,要有授权的单位。

师:你说当时应有联合国安理会这样的组织,没有安理会授权,就不能对别的国家动武。这就是礼,也可以理解成规范和秩序。当时的安理会是

生:就是天子,就是皇帝。

师:当时还没有皇帝,皇帝是秦始皇才有的。有道是说时代太平,国家走上正轨,不论文化、政治、军事、有中央政府统一行动,有执行力,有公信力。可见礼就是一种秩序。

师:在第六则中,出现了天子、礼乐、诸侯、大夫、陪臣、庶人这样的名称,这些名称的背后是什么?关于这一点,孔子有话说,朗读七、八两则。(生自由朗读,教学中的衔接是很关键的,可以把七八两节的名的内容引进来)

师:我们谈谈名吧,我们有个成语叫名不符实。比如老师这个名称,韩愈有经典的评介

师:师者

生: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所以,老师的实际内容就是认真教育,平等对待学生,诲人不倦,假如老师不教书,甚至侵犯学生的身心健康,那就是不合格的老师,甚至成了网络上的所谓的禽兽老师,我可不想当这样的老师,大家也不愿遇到这样的老师,我们说说学生这个“名”代表的含义是什么呢?

生:认真学习,尊敬师长,遵守纪律。

生:按时完成作业,争取在学业上有成就。

师:总之,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孔子对名的看法是,由两件事引发的,

生:子路问孔子,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师:大家读《论语》时,一旦出现子路这位老兄了,就有活泼的气氛了,子路具有天生的幽默细胞,其实我们生活是不能缺少这样的人了,如果《论语》缺少了子路,就像春晚缺少的赵本山。好,我们把这两件事说一说,

生:是说孔子可能要当卫国的宰相,子路问孔子第一件事是干什么?

师:注意其中的句式,是疑问句,又是

生:宾语前置句,这一句我们可以感到子路的兴高采烈,机会终于来了,我们的老师终于要发了

师:那我们

生:我们也要跟着发了

师:对,子路很有可能就是这样打如意算盘的,好歹也弄个将军玩玩,我们可以想象当时子路的手舞足蹈,说不定还在唱起了愉快的歌谣。

师:孔子的回答出乎意料,

生:必也正名乎

师:注意用什么语气

生:肯定的、无可辩驳的语气,

师:把子路的冬天里的一把火被浇灭了

生:可以看出孔子对名的重视。

生:子路有个性,甚至敢于跟老师孔子叫板。

生:还批评老师迂,子路认为名是一个空洞抽象的词语,名正不正有何关系?我们要来点实惠的。

师:孔子的回答也很可爱,我估计是他的一句口头禅,反正平时子路是挨批频率最高的。

生:野哉,由也,

师:又是一句倒装句,这就是知之为知之

生:不知为不知。

师:批评子路,在“名”的问题上不要不懂装懂,孔子一气呵成的说了一段话(生读)

师:读得很过瘾吧,这是一种修辞手法

生:顶真

师:可见老先生对名分的十分的看重,这就是一个成语的来历

生:名正言顺。

师:我们看现在的影视剧,尤其是宫廷剧,大都是一堆女人争一个名分而已,什么皇后,皇贵妃,妃,嫔,贵人,秀女等等,这些名分意味着权利,意味可以掌握生杀大权。我们封建王朝中男人们争来争去就是一张龙椅罢了。看来正名分的确很重要。

师:怎样端正名分,孔子提出了著名的八字方针。就是

生: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师:怎么理解?

生:第一个“君”,名词,君主;第二个“君”,动词,守君道,有君道

生:君按君主的要求去做。按臣子的要求去做。按父亲的要求去做。按子女的要求去做。

生:领导要有领导的立场,道德,

师:其实,这段话不过是说,只要人人安分守己,本色当行,做自己应做的事,尽自己应尽的一份职责、义务,社会也就相安无事,正常发展了。不然的话,上司不像个上司,下级不像个下级,父亲不像个 父亲,儿子不像个儿子。教师去卖布,文盲来教书,屠夫来治病, 医生去杀猪;或者,“党政工青妇,一起来炒股”,工农商学兵,都去做生意。那岂不会乱套了吗?名和礼的要义就是要各守本分,规范和秩序。

师: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在孔子提出“怎样正名”的八字方针中,已经不自觉的把家庭和政治连接一起,我们的传统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师:家庭中秩序应如何维护?家庭中的礼是什么?朗读第九、十、第十一两则,注意下面词语的解释    (色:侍奉父母时应该保持的敬爱和悦的神色     弟子:即子弟。为人弟、为人子的年轻人 先生:年长者   馔:吃喝     曾:竟 曾是以为孝乎:宾语前置,曾以是为孝乎,竟把这也当作孝么? 期:期年,周年    衣:动词,穿   旨:美味的食物,名词      甘:动词,觉得甜蜜)

生:孝和弟

师:何谓弟?

生:顺从敬爱兄长。

师:我们观察悌,指的是兄弟之间要有爱心,要和睦,家和万事兴嘛。孝悌是做人的要本,要想从政为官,首先要孝顺父母、友爱史弟,也就是先做好人,才能把官做好。一个不重亲情、友情的官员要么人情味差,要么是大奸大恶之徒。一个人只有明白了人伦之道、处理好了家庭关系,他才可能成为一个好的领导,即有爱人之心,方可行爱人之道。

师:俗话说。百善孝为先。怎样做到孝,这两则文字,孔子提出了为孝的两个有名的主张:

生:色难和守丧三年。

师:看来孝就是色,色即是孝。

师:这里的色不是我们平常的色,而是

生:父母面前始终保持敬爱和悦的神色

师:夫子认为怎样的才是孝

生:有事时子女为父母效劳,有酒食时让父母吃食,这并不是真正的孝,

师:真正的孝是

生:要发自内心,不仅仅是表面的。

师:孔子注重的精神赡养,让老人有精神寄托,是常回家看看,是平时的简单的一句问候,是冬夜的一个温暖的电话。这里的孔子很有现代意识,当然,如果既有物质赡养,也有精神赡养,那可能更好。

师:第二个观点就有争论的,对于守丧三年,孔子和宰我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辩,结合这则文字,你认为宰我是怎样一个人?对于守丧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看的?当然,宰我的名字很奇怪,是一个自己独特的见解的学生。下场是比较惨的,被腰斩了,名字不祥。(谁支持,谁反对。守丧三年:不赞成。因为真正的怀念应该永载人的内心,有时候流于形式的东西常常表示人将要遗忘;再说尽孝道更应该在人活着的时候。 

   赞成。父母抚养子女辛勤付出何止三年,从怀胎十月,到哺育周年,再到上学求知,父母的付出可谓多矣,我们守丧三年完全应该;虽然人死无魂,但是我们只求安心。)

师:最后孔子来了个总结陈词,朗读第十二、十三节。(生读)

师:最后提出了仁什么是“礼”,什么是“乐”?礼非“玉帛”,礼非“钟鼓”,“仁”是“礼”和“乐”的内核。这节课重点阐述了“礼”,归纳起来有两个方面从国家大局看,要有道、正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从个人来看要孝悌,色,守丧三年。

在孔子看来,人的道德修养是确立人之为人的标准。也就是说作为一个人,他最本质的特征就是要过一种有道德的生活。对人而言,这种道德究竟指什么?那便是仁者之爱,一种发乎情、止乎礼的爱。如父子间的孝,夫妻间的敬、兄弟间的悌,朋友间的信,君臣间的忠。人生在世通常都逃不出这五种关系。人活着必定是以人而不是动物的方式活着,这种根本的差别就是人类的道德情感。

 

小刘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