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鬼》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选修)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一、教学目标 (一)掌握“为、致、凡、至、效、顾、妄、自、或、夫、案、用”等词语的含义。 (二)学习本文开头提出论点后逐层论证的方法。 (三)初步理解“唯物论”与“唯心论”自古斗争从来不断的原因。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搜集古今不信鬼、不怕鬼、破除迷信的故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放映批判“迷信活动”的电影片段,激起学生对迷信害人的义愤。 2“鬼”是一个让人心生恐惧的字眼,那么请问这个世界上有“鬼”吗?我们暂且别忙下定论,先来听一下东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3朗读课文(二)作者及其作品《论衡》简介 补充注释①,内容侧重告诉学生中国古代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从一开始就和唯心论者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然后请若干人接力诵读全文,正音后齐诵一遍。 2对照书下注释,口头翻译课文,有疑难先作记号,准备集中讨论。 3解疑:可以学生提问,学生回答。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讲解。 4教师用多媒体打出重要词语。 为——wéi,变成(另,wèi替、给) 凡——凡是(另,平凡、总共) 效——验证妄——荒诞,无把握 或——有时(另,有的人)夫——那,代词 据案——按着;案,现在写作“按”用——因为 5齐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1完成文后“思考与练习二”。 2试背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朗读情况 (二)学生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中心论点即篇首第一句话:“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立论开门见山。 2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如何论证的? 明确:首段,提出论点,2、3句设问引出“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的阐释。从根本上否定了“鬼”的存在,展示了唯物主义对世界的看法。 第二段用伯乐相马无非马、庖丁解牛不见生牛的知名事例来证明“思念存想,自见异物”的道理;又用“二者用精至矣”与“思念存想,自见异物”构成相似点,用类比论证的方法证明世上并没有鬼,而是人生病时“思念存想”所致。 第三段分两层来论述,首先分析病人的心理,指出所谓“鬼”是“病痛恐惧,妄见之也”。然后又分析病的不同程度有不同感受,从而证明了鬼乃“存想虚致,未必有其实”。 第四段从“精念存想”表现于目、耳、口的现象证明“鬼”是人的主观思想,并非实有。 小结:四段文字紧紧围绕中心论点,用多种方法,从多个角度进行论证,有力地否定了有鬼论,否定了“人死为鬼”的唯心主义思想,是古代朴素唯物论者对唯心论者的有力一击。论点鲜明,有理有据,分析透彻,有较强的说服力。 (三)拓展延伸 1本篇课文学习之初,曾问过大家“有鬼吗”,我们已弄明白王充的观点,并学习了他的论证方法,那么下面请大家结合课前准备的资料分组讨论此话题,由一人执笔,谈谈你们的看法,要求是:有理有据。 (教师作明确而简洁的小结) 2唯物论与唯心论自古就是死对头,这篇文章对于现实生活有无指导价值? 明确:本文中王充的观点是科学的,是被现代科学所证实的。人是生命的物质存在,人的精神是附着于人的生命体的,生命不存在了,精神也就随之消失,决不会有什么“灵魂”“魂魄”存在。王充在近两千年之前就否定鬼的存在,这对于现代人中的迷信鬼神者,是一个极大的讽刺。 苏玉华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