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一.教学目的  

1.认识《故乡》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主题。  

2.学习本文运用对比的手法进行肖像描写的技巧。  

3.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深情。  

4.体会作者在小说末尾寄予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认识造成农村经济衰败和人与人之间隔膜的根源。

四、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主要作品集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今天我们要学的《故乡》就选自《呐喊》。《故乡》这篇小说自发表以来,一直被选进各种各样的语文课本里,成为语文课里的一篇重要的文章。从小学生到中学生,到大学生,从中国到外国,人们都把它当成一部经典来阅读。尤其是日本,对这篇小说的更是十分重视。原因是什么,是它深刻的思想和和高超的写作手法。这些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今天我们要来学习此文。

二、简介小说创作背景 说说作者及《故乡》创作情况。

  鲁迅1898年第一次离开老家绍兴,1919年12月又最后一次回故乡,接母亲来北京居住。《故乡》便是根据这一段生活经历创作出来的。小说中写的人和事是有事实依据的,但又经过了艺术加工,有虚构的成分。作品中的“我”身上有作者的影子,而“我”又不等于就是作者本人。  小说写的是1919年的事,它所反映的却是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社会的情况。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满清王朝,但中国人民仍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社会中,当时,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进行军事、经济、文化侵略,加上国内军阀混战不休、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使得广大农民陷入困境。作者回乡期间,耳闻目睹了故乡的衰败景象和农民的贫困生活,加之在这个风雨如磐的社会求索了30余年的生活经验,于是写出了悲凉沉郁的《故乡》。

三、整体感知:小说写的是什么故事?  

故乡二十多年以来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故事。  

四、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二十多年前的故事:  

1. 二十多年前“我”的故乡。  

2. 二十多年前“我”的朋友闰土的故事。  

3. 二十多年前豆腐西施杨二嫂的故事。  

二十多年后的故事:  

4. 二十多年后“我”的故乡。  

5. 二十多年后“我”的朋友闰土的故事。  

6. 二十多年后豆腐西施杨二嫂的故事。  

学生活动:同学围绕这六个故事,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描写,归纳人物形象。

1.二十多年前“我”的故乡。  

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  

这时候,…………我这儿时的记忆,忽而全都闪电似的苏生过来,似乎看到了我的美丽的故乡了( 记忆中的故乡是一幅“神奇的图画”)

2. 二十多年前“我”的朋友闰土的故事。  

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  (捕鸟、月夜管瓜地,刺猹,告诉我夏天捡贝壳,告诉我潮汛看跳鱼——天真活泼、聪明勇敢、见多识广,和我是好朋友,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

3. 二十多年前豆腐西施杨二嫂的故事。  

哦,我记得了。…………  (年轻,姿色美丽,安分守己,招徕生意)

小结:所有这些都是二十多年前的故事。从这些故事里我们都能读出什么信息来? 原来至少那时的社会还是比较令人过得去的。故乡美,故乡的人也不赖。  

我们来看二十多年后的故事:  

4. 二十多年后“我”的故乡。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 (现实的故乡一片荒凉、沉寂、令人窒息) 

5. 二十多年后“我”的朋友闰土的故事。  

我应声说:  

“这好极!他,——怎样?……”  

“他?……他景况也很不如意……”  

(叫“我”老爷,缺吃少穿,拣香炉和烛台——苍老贫困、迟钝、麻木、愚昧和我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 将希望寄托于神灵。 )

6. 二十多年后豆腐西施杨二嫂的故事。  

“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起来。  

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我愕然了。  

“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  

我愈加愕然了。  

…………(一开口就讨东西,讨东西不成便开始造谣,偷手套,中伤闰土偷碗碟——尖酸刻薄、虚伪,明讨暗偷、顺手牵羊,她已经从20多年前招揽顾客的“豆腐西施”变成了潦倒无聊的可鄙女人。)

小结:前后对比,也反映社会现实,说明辛亥革命后农村经济的衰败已经波及到各个方面的下层人民。

五、通过以上分析,小说的技巧何在?

      对比方法的运用。

六、研读最后几段

1、文章最后写到:当我离开故乡时,心情怎样?悲哀。为什么?是因为故乡死气沉沉,没有一丝活气,曾经美好如一幅神奇图画的故乡却变成了萧索破败的荒村。更使我失望的是曾经称兄道弟的好友却成了隔着厚障壁的主仆,曾经勇敢机智的小英雄却变成了迟钝衰老的木偶人;曾经文静端庄的豆腐西施却变成了尖酸自私的圆规。所有美好的值得“我”留恋的记忆都被残酷地现实给毁灭掉了,“我”又怎能不感到悲哀?

除了悲哀之外,“我”在离别故乡时还想到了什么?

——希望

关于“希望”,在文末作者有一段很精辟的话,你找到了吗?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阐明了一个非常浅显易懂的道理” ——

引导学生回答:路是人走出来的。

1. 如果不去走,就肯定没有路。

2. 只有走了,才会有路。

3. 引申到其他事情——凡事只有做了,才有希望,才会有未来。如果不去做,那只会一事无成,那样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社会极大的愤懑,表现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 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心。)

2、为什么"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

明确:闰土崇拜神鬼的偶像,态度 虔诚,他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够好起来,这种愿望是"切近"的;而"我"对未来充满希望,"我"的希望是让后辈过幸福的生活,我的愿望是"茫远"的,实现自己的这一希望又是非常艰巨的。因此,"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   

3、最后一段又再现了记忆中的故乡的美丽画面,这又说明了什么?

这是“我”的美好希望的象征,也是对新生活的想象、 憧憬。

七、组织对小说主题进行探究学习

     小说着重刻画了一个受尽旧社会摧残剥削的劳苦农民闰土的形象,通过闰土悲惨遭遇的描述,生动地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旧中国农村日益破败的面貌,深刻地揭露了旧社会对农民从肉体到精神的严 重残害,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

八、总结反思

    在写作上这篇小说有很多借鉴的地方:采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如闰土,通过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塑造了一个旧中国麻木、迟钝、愚昧、而又善良的农民形象。同样对杨二嫂,也运用了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刻画了一个尖酸、刻薄、市侩的小市民典型。这是需要同学们在写作上借鉴和学习的。

板书设计

                      二十年前    对 比    二十年后           

                           

   景          美丽  神奇           荒凉   萧条        

                                                           

     天真活泼             苍老贫困     改造旧社会,

                                                                                                                      

故乡 闰土  聪明勇敢             迟钝麻木         

 见多识广             愚    昧     创造新社会。

          人

         杨二嫂  年轻美丽             尖酸刻薄

 

火玫瑰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