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姓 名 李梅 单 位 新疆新源县第六中学 新疆新源县教育局 单位地址 新疆伊犁州新源县第六中学 邮政编码 835800 联系电话 15299028088 E-mail地址 1214593478@qq.com 题 目 《蒹葭》 授课时间 2011年6月 所属学科 语文 适用年级 九年级 教学目标分析(结合课程标准说明本节课学习完成后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1.了解 《 诗经 》 的文学常识 。了解重章迭句的音韵特点,结合课文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 2.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从而把握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3.带领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学习者特征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心理特征、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描述): 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初步能够对古诗文进行一定的赏析。授课班级是九年级(6)班,该班学习语文风气浓厚,学习习惯良好,求知探索能力强,利用多媒体手段,带领学生在诗情画意中感悟诗歌的美,从而陶冶情操,提高对诗歌的品读能力。 教学过程(按照教学步骤和相应的活动序列进行描述,要注意说明各教学活动中所需的具体资源及环境): 一、引入课题 播放歌曲《在水一方》,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改编自《诗经》中的佳作《蒹葭》。今天我们要一起欣赏这首诗,发现品味它的美。(课件播放歌曲、展示课题《蒹葭》。 二,初读课文,感受音韵美 1. 全班齐读诗歌,要求学生结合《诗经》重章叠句的艺术特点,体会《蒹葭》的音韵美。 2.学生听读后,教师正音,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请学生自由发言,说说作品的音韵美是如何表现的? 三、研读课文,探寻画面美、情感美: (一)、品味画面美 1.都说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蒹葭》同样也充满了浓浓的诗情画意,而且留给我们无限遐想的空间。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发挥想象,描绘诗篇中构建的美丽画面。并且给这幅画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学生交流发言。 展示学生作品《秋水伊人》图 2.根据这幅图分析画中的氛围意境。(朦胧、凄清) (二)、品味情感美 1、诗歌因丰富的情感而精妙华丽。那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大家根据文中诗句,体会到怎样的情感?读一读,说一说。 (1)思念向往。 (2)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失望。 (3)执著、坚贞不渝。 “一切景语皆情语”,文中的景物描写对诗人情感的抒发起到媒介作用。 诗人写景只用了8个字、两句话,却给与了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美丽的景、动人的情全都浓缩在这短短的三章之中。可谓情景交融。 多媒体提供音乐画面,男女生分部分朗读全诗,再度感受诗歌的韵味情感。 四.拓展延伸 1.诗人苦苦追寻的“伊人”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呢?大家是如何感受到这种形象的?诗中并没有描写伊人的面貌,甚至连她的大致轮廓都没有,你们为什么觉得她就是美丽高洁的? (这种美尽管没有直接描写,却留给我们丰富的想象空间。这种距离美再次体现了《蒹葭》的含蓄朦胧的特点。) 2. 分析“伊人”的多层内涵:文中伊人仅仅就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吗,在你心目中还可以指什么呢? “伊人”是一个具体而缥缈的目标,他(她)或许是诗人思念追寻的爱人,或许是千载难逢的知音,或者是明君寻觅的贤臣,或者是一种崇高的理想、渺远的人生境界…… 五、情景迁移: 1.根据蒹葭中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分析李煜的《相见欢》 2.学生再自由例举其他情景交融的诗句。 五、总结: 今天这堂课,我们通过《蒹葭》“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吟唱, 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辉煌”,感受到了《诗经》跨越千年的美丽。希望大家今后对我们的祖先遗留下来的这一文化瑰宝能多一份关注,多一份热爱。 七、布置作业 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写一篇鉴赏文章;或者写一篇歌咏芳的短文。 教学资源(说明在教学中资源应用的思路、制作或搜集方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提供的辅助手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诗情画意中听诗,读诗,品诗,陶冶情操之时,又接受了新的知识。于是利用网络下载相关的图片、音乐,参考相关的教案设计整合出自己的教学思路。 评价方法或工具(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将用到哪些评价工具,如何评价以及目的是什么): 在课堂上多采用口头评价表扬,及时鼓励指导。鼓励语言多样,大多针对学生的观点予以引导。对课上汇集的信息学生在课下以书面形式出现。提高书面表达能,让学生学有所用,将知识拓展到课外。 李梅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