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荆轲” 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导学案 手机版 |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从人物的对话、动作、神态描写入手分析主要人物 。 2、过程与方法:截取主要情节体会人物性格 。 3、情感与态度:如何看待荆轲刺秦王这一事件。 重点难点:1、重点:分析人物形象,从对话、动作、神态的角度入手 。 2、难点:如何看待荆轲刺秦王这一事件 。 教学方法:朗读法、提问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前几节课,我们借助工具书及注释,了解并理清了全文的线索,那现在请一位同学来复述文章的内容。 2.回顾展示文章情节 开端 行刺缘起 发展 行刺准备 ( 求取信物 准备匕首 配备副手 怒叱太子 易水送行) 高潮 ( 廷刺秦王 厚遗蒙嘉 顾笑武阳 图穷匕见 秦廷搏击 倚柱笑骂) 结局 遇难去逝 二.截取主要情节体会人物性格 你认为我们会截取哪几个主要情节? 樊荆会面、易水诀别、秦廷行刺 樊荆会面 1.请同学来扮演一下角色朗读,进行人物对话。 2.荆轲是如何劝说樊的?荆轲私见樊於期,为什么能让他慷慨献身? (三个问句,层层深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荆轲三问樊於期,首先从秦王的刻毒残忍说起,动之以情,进行初步试探;进而从解患报仇方面晓之以义,引而不发,进一步观察反映;在樊於期急于知晓的情况下,他才和盘托出行刺打算,征询意愿。荆轲胆大心细。自知知人,对樊於期有着深刻的了解。荆轲舍身取义的精神,更使樊将军激动得“偏袒扼腕而进”。樊将军自刎献身,既表现了他的义勇刚烈,也表现了他对荆轲的理解与信任。 3.我们可以看出荆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樊呢?(荆轲:讲究策略、推心置腹、以诚感人)(樊:不失为一个英雄,深明大义) 4.在这个画面中,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对话) 易水诀别 1.请同学来朗读第二个画面,其他同学把眼睛闭上,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同学们听完后,脑中闪过什么画面?有什么感觉? 2.这段话的感情基调有什么变化?是随着什么发生变化的?结合课后练习二思考一下。 (由凄凉到悲壮,在这里音乐起了很大作用。) 3.朗读、背诵。 秦廷行刺 1.默读,思考:文章通过什么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 人物形象如何? 2.从以上三个画面中,我们对主人公荆轲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那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找,还有哪个地方涉及到? 荆轲形象 才能 工于心计,善于言辞。事前胸有成竹,周密策划,义激樊於期。临危从容不迫,遮掩搪塞,机智过人。 思想 为国分忧,雪耻报仇,报效太子。他对樊於期说,刺秦王的目的是“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除“燕国见陵之耻”。行刺失败,他仍宣称欲生劫秦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性格 深沉,刚毅,慷慨。准备信物,深谋远虑。 精神 不畏强暴、不避艰险,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明知“一去不复还”,仍然一往无前,“终已不顾”。行刺不就,身受重伤,仍拼死一搏,英雄气概,值得称道。 三.写作练习。 1.对荆轲的历史评价。 2. 写作练习:荆轲,我为你 3.教师作品。 荆轲,我为你喝彩 寒风,轻拂千年,哀悼逝去的英魂;易水,低吟万载,诉说永恒的传奇。 在我的眼中,你并非单纯的“士为知己者死”,你肩上更多的担负着的是国家存亡兴衰的重任。因为胸怀天下,所以你才是真正的英雄。 面对秦王,你没有丝毫畏惧,虽然结果是失败的,但你仍然名垂青史,因为你的壮志豪情一直感染着后世的人们。在你身上,我们更应该看重的是你英勇刺杀秦王的过程。一把匕首,一个勇士,你也许已经忘记了以一人之力难以力挽狂澜的道理,但你用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不畏强暴,不怕牺牲,什么是民族的脊梁! 在如虎狼巢穴般的秦廷上,你将鲜血和生命留在秦朝大殿之上,用勇气和大义凛然将荆轲这一名字铭刻在历史的长卷中。 没有人知道在易水毅然离去的你的背影里有些什么,也许是与家乡永别的悲哀,也许是对太子丹的不信任的痛心,也许有泪水,甚至,也许曾有过动摇,但最后,人们在你的背影里看到你的坚决。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这是陶渊明发自心底的赞美。是啊,你虽然逝去了,但你留给了后人太多的东西,你的勇气,你的坚定,你虽死,可你的生命却提纯了一种精神。这一缕精神,已在千年前就融入了滚滚江水中,浸润了中华儿女的心灵,成为澎湃不息的血液! 你毅然选择了用生命做赌注去挽救国家的命运。只是,你赌输了,但你输的大义凛然。秦国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所以你是输给了历史的必然。 左思说你是“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世间少有你这样的勇士,有了你拼搏的过程,又有谁会再去关注结果呢? 荆轲,我为你喝彩! 杨昌年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