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好战,请以战喻》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先秦诸子散文》)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导学案 手机版 | ||||
学习目标: 课标考纲 《考试说明》对文言文阅读的基本要求是“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通过学习先秦诸子论著,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行,提高对我国文化传统和思想传统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优良传统的热爱,发展学生阅读古文的基本功。 内容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的用法。 2、理解文中寓言故事所蕴含的意义。 3、理解比喻的修辞手法和本文生动的语言。 4、了解孟子散文托寓言以说理的特点。 重、难点: 理解孟子一段话中的比喻的运用,掌握比喻说理的好处。 学习过程 ※ 预习提示 1.熟读课文,根据注释初步疏通文意。 2.标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句,跟同学讨论,不能解答的留待上课时质疑。 3.初步分析文中出现的各类文言现象。 ※ 探究新知: 一、导语 先秦时代的孟子不仅对社会、人生有独到的洞察,而且善于用生动、诱人的形式,把他的思想有效地传达给读者或听众。坐在孟圣人的面前,聆听他的教诲,如沐春风,我们感受到了其对时事的论述既析之以理,娓娓而谈,又尖锐驳斥,辛辣讽刺,展示出其聪明机智、狂放不羁、豪爽直率、泼辣大胆。在我们面前高高立着的是一位爱民重民、肩担天下、无畏无私的政治家、论辩家的形象。我们更感受到他有着“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孟子•公孙丑下》)的宏愿伟志。现在,让我们以本文为载体,穿越时空,与二千多年前的孟子对话。 二、文学常识 孟轲(约公元前372~约前289)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邹(今山东省邹县)人。他曾受业于子思的门人。孟轲发展了孔子的“礼治”和“德政”思想,提倡“王道”,主张“仁政”,并以此到齐、梁、鲁、邹、宋、滕等国游说诸侯。 他认为实行“仁政”,首先要争取“民心”,统治者应以“仁爱之心”去对待民众。他还提出要重视民众,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但他同时却又十分强调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地位之不可改变,他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坚信人性本善 三、文本学习 《齐人有一妻一妾》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其良人出: (2)必餍酒肉而后反: (3)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4)卒之东郭墦间: (5)与其妾讪其良人: (6)又顾而之他 (7)施施从外来: 2.找出含通假字的语句并解释。 (1) (2) (3) 3.找出文中的特殊文言句式并翻译。 4、翻译文中的重要语句。 A.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 而未尝有显者来。 B.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有余;不足,又顾而之他。 C.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5、说说齐人的形象,分析寓言的寓意。 《邻人攘鸡》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去关市之征 (2)请轻之 (3)是非君子之道 (4)以待来年然后已 2、分析《邻人攘鸡》这则寓言的寓意。 《孟子见梁襄王》 1.正音 卒然( )沛然( )嗜杀( )枯槁( )恶乎定( ) 2.解释下列词语: ①出,语人曰 ②天下恶乎定 ③今夫天下之人牧 ④如有不嗜杀人者 ⑤则天下皆引领而望之矣 ⑥孰能与之 3.翻译全文。 4.说说孟子采用比喻说理的贴切性? ※ 总结: 孟子设喻的特点 A、取材于熟悉的,喜欢的,具体的事物。“禾苗雨露”一喻中,孟子以禾苗比喻老百姓,以雨露比喻君恩,生动地表明君恩对老百姓的重要性,以及实行仁政的好处。“水之就下”一喻更是表明实行仁政,老百姓就自然而然归附。 B、取譬设喻,形象生动。 孟子论辩善于运用比喻。如《齐桓晋文之事》中用“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挟泰山以超北海”、“为长者折枝”来说明“不为”和“不能”的区别。用“缘木求鱼”来指出齐宣王企图以武力称霸天下是多么的可笑。 四、当堂达标 《王好战,请以战喻》达标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数( )罟( ) (2)洿( ) (3)狗彘( ) (4)饿莩( ) (5)庠( )序 (6)浡( )然 2.解释下列词语在句子中的用法。 ①卒 A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B每得降卒必亲引问之 C初,鲁肃闻刘表卒 D卒岁之收,不过亩四石, ②一 A谁能一之 B用心一也 C一鼓作气 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E黄鹤一去不复返 ③就 A由水之就下也 B金就砺则利 C指物作诗立就 D于是荆轲就车而去 3.翻译下列句子。 (1)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孟子见梁襄王 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B. 天下恶乎定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C. 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什一,去关市之征 D. 望之不似人君 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2、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就:接近,走近 B.其如是,孰能御之 其:如果 C.诚如是也,民归之 诚:如果 D.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 油然:自然而然地 3、与例句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又顾而之他 A.君臣相顾,泣下沾襟 B.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4、下列句中对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 一项是( ) ①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 ②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③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阅读理解: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原文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泰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1.说说这段话的意思。 2.指出其中的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 新疆妹妹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