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综合学习与探究》教学设计 (苏教版九年级必修三)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文言文学会断句,读懂句意,掌握基础的实词和常用虚词。 2、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意思。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3、能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的方式进行探究式学习和研究。 4、学习古文,了解古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A、第一题 1、导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国古代的仁人志士,总是有远大的抱负,宽阔的胸襟。 2、分组: 3、活动:各组讨论研究,教师巡回指导。 4、交流:各组发言人交流本组研讨的成果。 5、总结: 怎样才能把自己造就成对国家有用的人才,这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大问题,谈论这个问题,既要结合本单元课文所写的一些历史人物的思想言行来谈,又要结合《孟子二章》做人的主张来谈。只有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兴亡联系在一起,才能成就大的事业,才能青史留名。我们后人是有警示作用的。我们要想把自己培养成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不但要有知识、有才干,还要在前进的道路上约束自己的行为,千万不能做有损于国家、有损于人民利益的事或违背公共道德的事。 B、第二题 1、读题 2、分组:全班同学分为四个大组(每组一道小题),各大组仔再根据座位成立若干小组,组员4-6人不等,确定组长,记录员。 3、活动:各组讨论研究,教师巡回指导。 4、整合:大组长将本组的各个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整合,取长补短。 5、交流:由各大组长交流本组研讨的成果。 6、总结: a.这条题注,除交代了课文出处、介绍作者外,还说明了“表”是怎样一种文体以及诸葛亮写这篇奏章的缘由。读这样的注,可以增加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理解课文的内容。 b.从这条注可以看到古今词义的不同。 c.从这条注可以看到词类的活用。 d.解释通假字。 e.“战乱”又指出是“安史之乱”这就交代了本文写作的时代背景。 f..疏通句意之后,着重解说“夫”,还要掌握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g..原句太简,译句时适当补充一些文字,使句意明晰。 h..这条注特别指出原句主谓倒装的句式特点及其作用。译句时可以做到既切合原句,又符合现代语言习惯。 B、第三题 1、读题 2、分组:全班同学分为四个大组(每组一道小题),各大组仔再根据座位成立若干小组,组员4-6人不等,确定组长,记录员。 3、活动:各组讨论研究,教师巡回指导。 4、整合:大组长将本组的各个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整合,取长补短。 5、交流:由各大组长交流本组研讨的成果。 结合课文注释进行解释。 C、第四题 1、读题 2、学生思考 3、指名回答 4、教师总结: a.省略句:【曹刿】对曰:“【此】忠之属也。可以【之】一战,战则请从。”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邹忌】与【之】坐谈。 b.倒装句:何以战?【以何战?】 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 c..判断句: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熊掌,亦我所欲也。 d.“如……何”,是“把……怎么样”意思。 “所以”译为……的原因。 “孰与”用于二者之间的比较。 “是以”“是故”,都是“因此”。 D、第五题 一、解题: 二、学生就在课本上做题。 三. 教师总结: .1.鲁史 2.鲁庄公十年3.《列子•汤问》4.孔明,丞相5.刘备,刘禅,洛阳6刘向7.战国8.夷吾,春秋,齐桓公9.饭,食物,量器10,《杜少陵集》 E、第六题 1 : 以“责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 :以“遥远的声音”为题一篇作文。 个性化调整意见: 教学反思: 郧西县香口中学 杨润清 杨润清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