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授课教师】语文组 林攀崚 【授课年级】高一9多媒体5教室 【授课时间】2011年5月26日(星期四)下午第3节 一、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中语文必修4》。章节及课题: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第5课第一课时《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首词是苏轼的代表性词作,也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并且在立意、写法、题材上也极具典型性,是怀古词的代表作。诗词鉴赏切入的方式可以很多,但无论哪一种都是尽可能还原文本本身的情感内涵,触摸到文字背后那颗美好鲜活的灵魂。《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被贬黄州是的作品,作者通过写景、怀古、思情表达了自己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在教学中, 通过诵读、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品味深厚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利用多媒体营造适当的氛围,激发诗词鉴赏的兴致,获得一些鉴赏诗词的基本常识,注重古典诗词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科学地品评课文,真正领悟作品对于当代读者的人生启迪:在珍惜生命、奋发有为的同时,只有摆脱患得患失的羁绊,才能获得一个欢乐的人生。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这首词被放在必修4唐诗宋词单元在婉约词的对照下作为豪放词的代表作进行学习的背景,我想,在之前已学过的《赤壁赋》,使他们对这首词并不陌生,甚至对苏轼的生活背景、人生经历和他的其它词作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那么这一课的教学应该做的就是对已熟悉的文本做进一步的研习,在感受的基础上提升感受,在朗读吟诵的基础上增加理性的知识,甚至是反思自己的感受、理解。 在前人对历史的认识、评价和记录中,发挥联想和想象,泯灭时空界限,与古人对话,指点评说、感悟体认,从而积淀自己的历史记忆、文化记忆,更好地拓展个人的生命宽度。 三、设计思想 (一)课前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营造开阔雄浑之意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借引导回顾必修一学的前《赤壁赋》,自然牵出对作者写作背景的回忆。 (二)利用多媒体超级链接范读全文,纠正文章的字词读音,学生朗读全文。接着分析文章,以(豪迈、怀古、思情)三个方面展开,创设问题情境,分组讨论,来欣赏、讨论、分析整篇文章课文。借助歌曲链接:倾听《向天再借五百年》让学生感受磅礴的意境。 (三)利用人物比较图、多媒体演示、回顾以往知识点来讲解,特别是联系《赤壁赋》来理解此时东坡的精神世界。最后领诵,并播录音演唱《高山流水》,布置不同层次的任务,让学生动手实践,从而更进一步领悟苏轼的人生观和端正自身的人生价值观。 课前准备:学生充分阅读预习,收集有关苏轼的文字材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渗透德育 采用人格感化法,展示文章中人物的人格魅力,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发掘教材中的感情因素,倾注感情,以情动人,联系实际或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在顺境中要心怀天下、积极进取,在逆境中也要旷达洒脱、豁达坚韧、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 五、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豪放宋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的阅读鉴赏能力。 2.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二)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赏析,体会词的不同的妙处和作者蕴含深刻的思想感情。 2.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恢宏开阔的意境。 (三)情感目标: 1.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理解其“人生如梦”的思想感情。 2.感受苏轼的要旷达洒脱、豁达坚韧、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诵读本词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意境。了解苏轼的创作风格。 (二)教学难点:理解其“人生如梦”的思想感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1.课前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营造开阔雄浑之意境。(提问学生,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听后的感受是什么)。 2.引导回顾必修一学的前《赤壁赋》。 1.学生对此非常有兴趣,都踊跃举手要回答问题,学生都能够正确的回答。 2.学生自然牵出对词作写作背景的回忆,点明《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写于同一时期同一地点的词作。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能够让学生更加快的进入文本,了解作者。 文本解读 1.通过多媒体范读文本,指点纠正文章的字词读音, 2.再请一位学生朗读全文 学生认真品读,用笔在课本中注音。 让学生懂得带着感情朗读的重要性。 分析文章 以三个方面展开,来欣赏、讨论、分析整篇文章(一)品“豪放” 1.对豪放派风格的概括 2.提问:这首词的大气魄体现在哪些地方呢?结合文本中感触最深的词句来说一说。 3.教师归纳明确。 4.利用多媒体倾听:《向天再借五百年》感受磅礴的意境,体会景中之情,总结上片内容。 5.老师概括小结。 1.学生齐读上片。 2.分组讨论,推举每组代表回答。 3.学生倾听歌曲,感受文章,概括上片内容。 学生通过朗读、倾听音乐,感受磅礴的意境,体会景中之情。 (二)读“怀古” 1.知识拓展:怀古诗词 2.采用问题情境和人物比较分析法。 3.回顾以前高一所学的怀古诗词。 4.教师概括小结 1.学生齐读下片。 2.分组讨论,学生主动回答。 1.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赏析,体会词的不同的妙处和作者蕴含深刻的思想感情。 2.回顾以前的知识点,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三)思“幽情” 1、最后以一个问题带出对文本结尾句的解读,实现拓展,以文化的大视野挖掘情感,表达背后的精神世界 2、联系《赤壁赋》来理解此时东坡的精神世界(思想状态) 3、教师概括总结 4、最后领诵,并播录音演唱《高山流水》 学生独立思考,借助以前所学《赤壁赋》来理解此时苏东坡的精神世界。 1.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理解其“人生如梦”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在顺境中要心怀天下、积极进取,在逆境中也要旷达洒脱、豁达坚韧、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 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词。 2、预习《定风波》,试比较两首词在风格上的异同。 学生记录作业要求。 布置不同层次的任务,让学生自主实践,从而更进一步领悟苏轼的人生观和端正自身的人生价值观。 八、自我反思 本案例力图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老师引导到位、师生共同探究的教学理念。我觉得值得肯定的地方有: 1.回顾已有知识,实现课程资源整合。在设计本教案时,我注重拓展课堂教学,把古诗词的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课前师生广泛搜集有关资料,课堂上引用所学怀古诗词《咏怀古迹》《马嵬》进行对比阅读,课后自找诗词进行阅读和鉴赏。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学习语文应注重类似的积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 2.善用现有网络技术,优化辅助教学。本节课我运用网络技术辅助教学,主要是为了模拟实景,创设情境,使学生能较直观的感受古诗词情境和意象,使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同时加强朗读。不仅要“读”,还要读出感情,设身处地的“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发现诗词中的美——语言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 3.相机而教是推动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不要固守自己的预设,而忘记回应学生在课堂中的反应,也千万不要急于呈现自己的一些思考所得,而应该多考虑怎样让学生多思考多表达。时时记住自己只是个引路人,只能根据学生的选择、学生的思考随机应变地进行教学。从这点来说我很开心,因为我的课堂是由学生做主的,我的课所谓的精彩不精彩取决于学生的表现。从这一角度去评价,我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是有效的。 4.将渗透古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 教学中,原本深奥的人生哲理,遥远的古文常识和古人思想,通过研究学习的形式,通过互相间的探讨,通过阅读他人的解读,化为简单的切合学生实际生活的话题,得到了落实,符合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了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九、点评意见 看了林老师《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课的教学设计,又看了他的课堂教学实施情况,我们欣喜地感到,新课程理念已经自然、深入地走进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感到新语文教学的鲜明特色与任课教师在学习新理念,实践新课程过程中迅速成长的脚步。 下面就这一课的教学设计谈几点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1.林教师先设计了“课前音乐,导入读书”的环节,这就给这节诗歌鉴赏课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学生阅读情感上的基础。而后,在学生鉴赏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几个学科特点很突出的教与学的“点”。深入地读,富个性地悟,开放地讨论。老师设置问题情境,学生感悟之后的阅读互动和讨论交流。很多学生的个人感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升华。这节课上有好的体现。 2.林教师积极适当地扩展学生的读书深、广程度。一方面,抓住教学重点难点项目施教,引导学生鉴赏诗歌,从文中内容想开去,适当延伸;另一方面,林教师大胆扩展读书新领域。课前,教师引导学生广泛查阅,了解苏轼这位宋代著名词人的一些情况和创作背景。课后,引导学生再次走近作者,品读他的《定风波》比较两首词在风格上的异同。教学设计中拓展延读这部分想法是很好的。 林攀崚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