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语文期中复习教学案:古诗文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主备人:孔凡勇 一、诗词复习要点 1.王湾《次北固山下》 (1)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一句。 参考:用大小映衬的手法。小景(顺风而来的白帆)与大景(开阔平静的江面)互相映衬,精妙传神。 (2)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 参考:这两句中用“生”“入”二字用拟人化手法。将“海日”“江春”人格化,而寓有生机。生动地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 (3)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参考: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2.杜牧《赤壁》 (1)这首诗是怀古咏史之作,它题咏的是哪一件历史事件? 赤壁之战。 (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别出心裁。 3.苏轼《浣溪沙》 (1)这首词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2)上阕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幽静、充满自然生机、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象。 (3)赏析下阕。 下阕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劝阻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体现了诗人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性格。 4.王建《十五夜望月》 (1)这首诗通过渲染中秋望月的特定环境气氛,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营造了清冷寂静,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 (2)赏析“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 “地白”二字字庭中月色,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沉浸在美的意境之中。 “树栖鸦”三字,朴实、简洁中、凝练,既写出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月夜的寂静。 (3)赏析“冷露无声湿桂花”一句。 “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还使人联想到月宫中美景。 (4)赏析“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两句。 这两句诗人不正面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将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深沉。“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化虚为实,给人以动态形象感,将无形的秋思写得生动可感。仿佛秋思随着银色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5)这首诗抒发诗人怎样思想感情? 抒发了诗人别离思聚的感情。 5.苏轼《水调歌头》 (1)分别概括上下阕的主要内容。 上阕写月下饮酒,词人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阕写对月怀人,词人由感伤离别而转为对离人的祝福。 (2)这首词反映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全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脱物外,但积极的出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全词的感情基调是乐观的。 (3)简要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全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思是什么?(见课文) 二、文言文复习要点 (一)《古代寓言二则》 1.通假字: (1)而置之其坐 坐同“座”,座位 (2)反归取之 反同“返”,返回 2.一词多义: 其:自度其足 郑人的 之: 至之市 到——去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他 何不试之以足 代鞋子 遽契其舟 那,那个 是吾剑之所从坠 用于主谓之间,不译 度:自度duó其足 量长短 而忘操之 代尺码 吾忘持度dù 尺码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代 剑 3.特殊句式: (1)倒装句:郑人有欲买履者 有个想买鞋的郑国人 无自信也 不相信自己的脚 (2)反问句:不亦惑乎 (表示委婉语气)不是很糊涂吗 4.性格:固执、迂腐 5.手法:通过人物对话讽刺;通过议论讽刺 6.道理: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 7.启示:学习上不能读死书,死读书。要善于思考,灵活应用……… (二)《幼时记趣》 1.通假字:项为之强 “强”同“僵”,僵硬 以土砾凸者为邱 “邱”同“丘”,土山 2.一词多义: 之:故时有物外之趣(助词,的) 昂首观之 (代词,指“群鹤舞空”的景象) 项为之强 (代词,指“昂首观之”)观之正浓 (代词,二虫斗) 心之所向 (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不译) 驱之别院 (代词,指“癞蛤蟆”) 为:项为之强 (因为) 以丛草为林 (当作) 以:徐喷以烟 (用) 以丛草为林 (把) 3.固定句式: 作……观 (当作……看), 以……为 (把……当作) 4.一个中心:记趣 5.两个原因:眼力好,善于观察和想像 6.三个故事: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 7.四幅画面:群鹤舞空图,青云白鹤图,神游山林,鞭打蛤蟆 8.语言简朴、自然、生动。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昂”“强”这一细节表现了观赏群鹤舞空图的专注入迷。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吐”“吞”生动表现蛤蟆用舌头捕捉小虫动作的迅速、准确,极为传神。 (3)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捉”, “鞭”, “驱”既表现驱赶蛤蟆过程,又表现了惊恐方定,随即惩罚蛤蟆,驱除强暴,同情弱小的急切心情。 (4)冲烟飞鸣 “冲”使人想见蚊群在弥漫的烟雾中乱飞乱闯的情景。 (5)果如鹤唳云端 “唳”仿佛使人听到鹤飞云端高亢的鸣叫。 (6)拔山倒树而来 “拔” “倒”形容蛤蟆扑来的气势和力量,虽然在成人看来有违常理,但以儿童的眼光看却是自然、贴切,所以真实、生动,使人如见如闻。 三、巩固练习 (一)《次北固山下》 1.《次北固山下》作者 , 代诗人,他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一路行走,当舟次北固山下时,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题目中“次”是 的意思,本诗属 言 诗。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集中表现了这一思想感情?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为人称道,请选择一个角度,作简要评析。 4.请发挥想象,具体描绘“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一联所呈现的画面。(30字左右) (二)《赤 壁》 1.这首诗的作者是 ,他与同时期的 并称为“小李杜”。“前朝”是指 朝,周郎是指 。 2.试简析这首诗的后两句的艺术特色。 (三)《浣溪沙》 1.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这首词的上阕的展示的画面。 2.说说下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水调歌头》 1.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什么? 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词人怎样的心理? 3.苏轼的词以豪放著称,你还能说出宋词中与豪放相并列的另一种风格吗?并举两个作家。 4.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组是( ) A、“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作者现实与理想、出世与入世的矛盾思想。 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作者由幻境回到了现实,表达了对人间生活的赞美。 C、“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是作者怅恨久别,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地反问。 D、这首词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之后,消极地逃避现实,想躲到天上宫阙去,不问世事的思想。因此,整首词的感情基调是消极悲观的。 6.试分析这首词流传千古的原因。(提示:可从艺术构思和思想内容两方面分析) (五)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郑人买履》选自《 》,作者 ,_ (朝代)人。 2.给下列字注音。①履( ) ②宁( ) 3.解释字词。(1)履( )(2)操( )(3)宁( )(4)罢( ) (5)及( )(6)遂( )(7)市( )(8)坐( )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 ②宁信度,无自信也。 。 5.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6.请你至少写出两个带“履”的成语。 (六)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出自《 》,编者是 _。 2.给下列字注音。①坠( ) ②遽( ) ③契( ) ④惑( ) 3.解释下列词语。①涉( ) ②是( )③遽( ) ④求( ) 4.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 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②遽契其舟( ) 5.翻译句子。 ①是吾剑之所从坠。 译文: 。 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 6.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7.“郑人买履、刻舟求剑”是两则成语典故,你还能举出类似的成语吗?最少四个。 (七)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⑴张( )目对( )日 ⑵明( )察秋毫( ) ⑶项( )为之强( ) ⑷盖( ) 2. 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必细察其纹理 必先苦其心志 B、以虫蚁为兽 徐喷以烟 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项为之强 D、驱之别院 故时有物外之趣 3.翻译下列句子。 ①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译文: 。 ②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 译文: 。 ③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译文: 。 ④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 。 4.出自《幼时记趣》的成语有:(1)_ _ (2)_ _(3)_ _ 5.“拔山倒树而来”的描写带有夸张想象,作者把__ 想象为山,将_ _想象为树。 6.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 附:“巩固练习”参考答案 (一)《次北固山下》:1、王湾 唐代 旅途中停宿 五 律; 2、思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3、这一联运用对偶,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蕴涵着自然理趣; 4、山青了,水绿了,天气暖和了。飘流他乡的游子已经踏上远在青山之外的路途,载着归客的行舟也开始行进在绿如蓝草的江水之上。 (二)《赤 壁》:1、杜牧 李商隐 汉 周瑜; 2、这两句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以小见大,别出心裁,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或议论,诗人借历史人物隐晦地慨叹自己生不逢时。诗人借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三)《浣 溪 沙》:1、山下碧绿的兰草芽尖浅浅地浸入潺潺流淌的澄澈小溪中,松林间蜿蜒着一条沙石小路,遇雨洁净得没有一点泥沙。暮色苍茫,细雨霏霏,不时传来杜鹃一声声凄厉的哀鸣。 2、“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劝阻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 (四)《水 调 歌 头》:1、交代时间、地点及作词缘由,领起全篇; 2、想到月宫中去又怕承受不住寒冷的矛盾心理;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两句都有即使人各一方,但也能共享美好的月光的意思,这两句都表达了对人的美好的祝愿。 4、婉约 李清照 柳永;5、D 6、示例:(1)艺术魅力:由于结构精巧、想像奇特,使这首词所展示的形象广阔而深刻,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2)思想内容:所抒写的“此事古难全”的离愁别恨能激起各个时代、各种类型的读者的共鸣;词中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已越过苏轼兄弟的界限,“变为一切热爱幸福生活的人的共同希望”。(五)—(七)略 孔凡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