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导学案 (苏教版高一必修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导学案 手机版 | ||||
学习目标: 知识教育目标: 1.掌握、积累“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12 个文言常用实词; 学习“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词; 学习、复习课文中其他文言虚实词。 2. 掌握课文出现的“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等通假字、词类活用和文言特殊句式。 3.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能力训练目标: 1.在理解基础上熟读成诵的能力,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2.理解文言词语和句式的能力。 3.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中心的能力。 德育教育目标: 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明确学习应持有的正确态度。 课前预习 第一课时 一、文学文化常识 1、走近作者:(生自主阅读3分钟,识记重点内容) 1.荀子(约前330—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时期儒家学派最后一个代表人物。与孟子形成儒家的对立两派,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特别强调教育的作用。主张选贤任能,兼用礼、法、术治理国家。荀子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认为“人定胜天”。他的许多思想被法家所吸取。 2.《荀子》 《荀子》为荀子及其弟子所著,现存20卷,32篇,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治学、处世学术等。《荀子》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荀子》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绵密,善用比喻,说理透彻。 《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是荀子教学思想的专论,比较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他对教育和学习的一系列观点和主张。“劝学”中的“劝”,是“勉励”的意思。这个字统领全篇,告诉我们这是一篇勉励人们努力学习的文章。 二、中国古代的有关“劝学”的佳句 1、三更灯火五更鸡, 。 黑发不知勤学早, 。(唐•颜真卿《劝学》) 2、百川东到海, 。 少壮不努力, (《长歌行》) 3、 盛年不再来, 及时当勉励, (晋•陶渊明《杂诗》) 4、劝君莫惜金缕衣, 有花堪折直须折, (《金缕衣》) 三.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注意字形 其曲中( )规 槁暴( ) 輮( )使之然也 金就砺( )则利 参省( ) 跂( )而望 舟楫( ) 蛟( )龙 跬( )步 骐骥( )( ) 驽马( ) 锲( )而不舍 金石可镂( ) 埃( )土 课堂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 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高尔基也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名言。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学习,不停地学习!人的一生都应处在不断的学习中,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重要的是如何把这种本能转化为一贯自觉的行为,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这一点,两千多年前集儒家之大成者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应有的态度和方法,这是一篇鞭辟入里、脍炙人口的佳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美文—— 二.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劝”在这里有“劝勉”的意思。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三.检查预习,引导学生回顾劝学佳句 四.学生齐读,纠正错音,初步感受 五.学生自由诵读 六.疏通文意,解释加点的词语,学生完成下列填空 1、指名学生诵读第一段 2、教师带领学生疏通,学生注意加点词语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 )蓝 ,而( )青于( )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 ),輮( )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 )槁暴( )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 )明而行无过( )矣。 3、指名学生诵读第二段 4、教师带领学生疏通,学生注意加点词语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 )之所学也;吾尝跂( )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 )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 ),非利足( )也,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 )也,而绝( )江河。君子生( )非异也,善假( )于物( )也。 5、指名学生诵读第三段 6、教师带领学生疏通,学生注意加点词语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 )步,无以( )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 )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 )食埃土,下( )饮黄泉,用( )心一也。蟹六跪( )而二螯( ),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 )也。 七.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展示 八.作业:背诵全文 拓展延伸 历年来高考涉及到本课的名句 1、(09山东)故不积跬步, 。 2、(09天津)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09福建)故木受绳则直, 。 4、(09福建)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 5、(09全国I)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 6、(09重庆)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7、(08广东)吾尝终日而思矣, 。吾尝跂而望矣, 。 8、(08山东)君子性非异也, 。 9、(08全国II)登高而招, ,而见者远;顺风而呼, ,而闻者彰。假舆马者, ,而致千里;假舟楫者, ,而绝江河。 ,善假于物也。 10、(07安徽)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第二课时 资料链接,课文导读 第一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第一个比喻“青出于蓝”,不能认为它的意思是比喻学生超过老师。这是它作为成语后新产生的意思。本文中这个比喻和“冰寒于水”,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直木为轮”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这样,三个比喻分了两层意思。作者在这基础上,用“故”归纳上文,又用了“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比喻作为事例,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后面两个比喻并列说明:肯下功夫,必见成效。它们是对后面推论的有力衬托。综上所述,本段是从总论学习的重要性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第二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开头作者用“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来阐说,接着就用“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个比喻。形象说明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使学习产生显著效果。为了把道理说得更透辟,作者顺势而下,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结论,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质与一般人有差异,而完全靠后天善于学习。综上所述,本段是从学习的重要作用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 第三段作者用了十个比喻。作者先用两个比喻,从“积土”、“积水”推论到“人的积德”,正面论述积累的作用,说明学习上的成就是不断积累起来的。接着又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这是本段第一个层次,说明学习要积累。下面就分两层说明如何做到积累。作者用四个比喻正反对照:先用“骐骥”、“驽马”对比,说明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又用“锲而不舍”,“锲而舍之”对照,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这是本段第二个层次,说明做到积累就要坚持不懈。最后一个层次,作者用蚓和蟹两个比喻正反对照,说明做到积累还要专一。后面两个层次说明做到积累的两点保证,两者缺一不可。综上所述,作者在本段中又分三个层次,是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课堂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 1.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劝学 (2)学不可以已 (3)冰,水为之 (4)木直中绳 (5)金就砺则利 (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7)吾尝跂而望矣 (8)假舟楫者 (9)而绝江河 (10)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11)故不积跬步 (1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13)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14)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 2.重点文言虚词 指出下列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①青,取之于蓝 于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③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而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 ④吾尝跂而望矣 ⑤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⑥蟹六跪而二螯 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⑧而见者远 而闻者彰 而致千里 而绝江河 ⑨顺风而呼 3.通假字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 。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君子生非异也 4.词类活用 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并说明用法和意义。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4)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 检查复习,知识点总结(多媒体) 5.古今义 指出下面句子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同的词,并解释。 (1)金就砺则利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6)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6.特殊句式 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二.合作探究 整体把握全文,理清论证思路,试着填充下图。(比喻句请用文本原句) ①青,……而青于蓝 分论点1:学习的意义: ② 比喻句 ③木直中绳……輮使之然也 ④ ⑤ 中心论点: ① ② 分论点2:学习的作用: 比喻句 ③顺风而呼……而闻者彰 ④ ⑤假舟楫者……而绝江河 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② ③ ④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分论点3 : ⑤ 、坚持、 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⑦ ⑧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⑨ ○10蟹六跪……用心躁也 三、课内研究性探讨阶段 步骤: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教师点拨,鼓励学生大胆讲话,最后进行归纳总结 设置问题: 荀子主张学习的态度,一言以蔽之,即“勤奋”、“刻苦”,难道仅有如此学习 路径就畅通无阻吗?除了具备“刻苦”、“勤奋”之外,要想在学业上有所成就。还要讲究那些内容? 四、课外拓展研究性探讨阶段 与现代“终身教育”强调对科学技术的学习相比,荀子的《劝学》更看重人在道德方面的学习,那么在你看来,为了一个人更好地发展,谁更应该放在首位? 五、《劝学》名言警句 荀子的《荀子•劝学》这篇文章,可以说是字字珠玑.值的我们好好学习。 下面是最经典的几句名句: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3.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5.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6.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8.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9.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六、品味《劝学》,领悟经典 品味《劝学》领悟学习 《劝学》作为荀子的代表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经典,其思想厚重智慧,跨越千年仍不褪色。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今天,在重庆面临着历史性机遇的今天,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再品《劝学》,有一些全新的滋味,愿与大家共享。 学不可以已。这五字是荀子在《劝学》中开宗明义之语。用当今的话来说,就是“活到老,学到老” 学不可以已,重在“乐”。古人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世间万事能不能做好,在于你是否能以苦为乐。对待学习也是如此,唯有树立起“学海无涯乐作舟”的全新理念,让学习内化为自我提升的需要,边学边“乐”,以“乐”促学,才能使学习成为自觉行动和长期行动。 学不可以已,重在“积累”。要想“学不可以已”,贵在把零碎的时间利用起来,以积少成多,这正是荀子所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欧阳修做官时应酬很多,就把马上、枕上、厕上的点滴时间都用于学习和思考,写出了不少名篇。只要每天读10页书,一个月就可以读300页,不就是一部大部头吗?只要能发扬挤和钻的精神,就能及时充电、与时俱进,保证一个人应有的良好素质。 学宜善假物。荀子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就是说,要傲立群雄,必须站在经典的肩膀上,善于借鉴。 学宜善假物,重在“博”。鲁迅说:“博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大家必须博览群书、博学多识、博闻强记。博学多识不仅能使人风度儒雅,谈吐不凡,“腹有诗书气自华”,更重要的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博学过矣”,博学多识、博闻强记能使人避免僻执狭隘,胸襟开阔,目光远大,见识过人,为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学宜善假物,重在“辨”。当前各种信息快速膨胀、知识层出不穷,学习不能盲目地学,要带着目的学,要带着思考学,要带着实践学。慎思明辨,才会斩获真知。 学须用心一。荀子认为,学习要专心致志,不急不躁。这就是说,学习不能一劳永逸,一蹴而就 学须用心一,重在“恒”。庄子说“吾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毛泽东一生与书为伴,手不释卷,博览群书,至死方休,党内共知。当今时代,知识和信息瞬息万变,一旦放松学习,知识结构就会老化,就会被时代所遗弃。所以,学习不能一劳永逸,一蹴而就。作为人,倘若认为已经达到了奋斗目标,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和恒心,导致固步自封、盲人骑瞎马,对人对事“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对己则“夜半临深渊”而浑然不知,那是非常可怕的。《礼记•中庸》言“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同学们必须以“人一之我十之”的精神,用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滴水穿石、磨杵成针的恒心和毅力来学习,才能走在时代的前列。 学须用心一,重在“静”。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古人提倡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方法虽不可全取,但静下心来专攻的精神是值得提倡的。蚯蚓无爪无牙,无筋无骨,却能上食泥土,下饮黄泉,在于用心专一;螃蟹身有八脚且“握”两大钳,却只能住蛇的洞穴,原因就在于心躁。“无限风光在险峰”,浮光掠影、没有专默精诚,就永远不会达到至高境界。对于同学们而言,要做到“用心一”,学习就绝不能“简单化”、“休闲式”,需要静下心来,甘坐“冷板凳”,牢记“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的古训。 陈桂雨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